课件42张PPT。 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玉石之分——古代玉器 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涵义。包含着古人无穷无尽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更把生命的理念寄托于玉。
玉器在中国作为一种特殊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已深深的融入中国的历史长河。
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起,贯穿于中国各个朝代,无论是君主皇帝,还是官僚大夫以及布衣百姓,都能从中看到玉的影子,古人用来形容君子的“五德”,即“仁、义、智、勇、洁”正所谓“君子比德与玉”,可见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
一、玉是何时出现的 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已发掘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玉鹰》 长8.4厘米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出土
新时代时期玉器玉器和普通石头相比有哪些不同? 思考与研究 在生活中或市面上,同学们都能看到一些玉,所以玉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也学过了一些有关玉的词汇,大家知道都有哪些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金玉良缘锦衣玉食玉石俱焚金口玉言抛砖引玉大家都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吧?二、玉器文化遗址三、玉器的分类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类。 硬玉 我国俗称“翡翠”硬玉中最主要的颜色是红绿两色,而这两色正合翡翠鸟的颜色,所以把美玉也叫翡翠,那么除了红绿两色以外,翡翠中还有白色、黄色、紫色、褐色、灰色和黑色 。 我国最著名的玉石品种,通常所说的和田玉实则上就是软玉,这是因为我国所产软玉主要在新疆,而且以新疆和田地区所产软玉质量最好,因此古时就称软玉为和田玉 。软玉四、商代的俏色玉雕 夏商州时期,尊贵的玉礼器和青铜器一样是贵族统治者的权利的象征。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器755件,其中157件是琮、璧、圭等礼玉。426件装饰品,其中有玉人和各种生动的鸟兽。
“俏色”工艺成为玉雕的重要技巧,直到近代, “俏色”工艺一直被广泛应用。《玉人》高7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玉象》
高3.3厘米,长6.3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五、大圭不琢 玉器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哪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种是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一种是突出玉是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 玉“春水饰”玉凤泥土的生命
——古代陶器和瓷器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 一、陶器和瓷器的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陶器:含铁量高、粘性适度、可塑性强的粘土
瓷器: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
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三是在器表施
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2、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为800-1000°C。
瓷器烧成温度须在1200°C以上。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 质地密实不透水。二、陶器种类种类:灰陶、红陶、彩陶、黑陶、白陶、釉陶等 商、西周至秦汉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陶器,依其种类可分为彩陶、黑陶、白陶、印纹陶、彩绘陶器等。仰韶文化遗物
人面纹彩陶盆舞蹈纹盆
马家窑类型1、中国原始瓷器最初出现于商代中期。宋元时期是中国瓷器的繁盛时期。
2、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3、宋代的五大民窑,除五大名窑以外还有许多的地方窑,都是很有特色的,五大名窑为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汝窑是第一。三、瓷器发展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
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
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
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
窑”;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均州,因而
得名;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
定窑。
“夏铸九鼎” ——商周青铜器艺术1、传说夏代建国之初,九州之牧进贡了
铜材,铸成九个鼎,上面刻出百物图
像,用于趋吉避凶。九鼎从此成为根
据政权的象征物。
2、原始社会鼎是用陶土烧成的,下有三
足,用以烹煮食物。
3、夏代以后,人们学会铸造青铜器,青
铜器便成为贵族统治者用以祭祀鬼神
祖先的“礼器”1、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
因为纯铜(红铜)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C——900°C),且增加硬度。
2、饕餮是青铜器纹饰的代表
这种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的意义,它实际上是原始祭祀礼仪的符号标记,这种符号在幻想中含有巨大的原始力量,从而是神秘、恐怖、威吓的象征。纹饰多以氏族图腾或其他崇拜而产生的。一、青铜器的发展和功能1、青铜器的发展
萌生期——夏
育成期——商代前期
鼎盛期——商代晚期、西周早期
转变期——西周中、晚期
更新期——春秋、战国2、青铜器的功能
大体分为五类:
礼器
乐器
兵器
工具和车马器
杂器 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已知最大的鼎。
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 中国商代中期的青铜器。1974年于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街出土。共两件。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比较两鼎之间的整体比例关系,以及耳、足等部分造型有哪些改进? 商周的青铜器中种类最多,设计最见匠心是是酒器。其中最主要的有饮酒用的觚与爵,成酒的有尊、罍、卣、觥,以及铸成动物的鸟兽尊。四羊方尊 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是国家特级文物.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造型雄奇、瑰丽、形体巨大、纹饰精细,色泽黝黑、铜制精纯,其设计的着力处在尊的肩部腹部的四羊 。 造型仍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样式,但遍饰器身的各种装饰造成了魅力的效果,反映了审美观念是重要变化。壶盖上部为两重列的莲瓣形装饰,盖心有一只展翅欲翔、形象生动写实的鹤,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代精神的象征。《立鹤方壶》 课下搜集作品进行鉴别。
(年代、历史价值、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