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 古代雕塑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我国古代雕塑分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1.什么是陵墓雕塑?
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灵魂可以升天,能够继续享受生前的权利和豪华的生活,因此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表示威严。同时在墓中还放置了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佣。这些属于陵墓雕塑。
2陵墓雕塑包含着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
另一部分是地下作为陪葬的俑。3.俑是什么以及俑的起源?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是用泥土、木或铜制作的人形的物件。俑的质地以木质、陶制最为常见,也有瓷或金属质地的。佣的形象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也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的神物。
4.俑的作用是什么?
俑大多真实地类比当代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俑的出现逐渐取代了封建社会残忍的“人殉”习俗,体现了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兴起。《女俑》《三彩骆驼载乐图》《击鼓说唱俑》 (东汉)《击鼓说唱俑》 四川成都出土(唐)《三彩骆驼载乐图》(唐)《女俑》陕西西安 高楼村出土《立马》霍去病墓前石雕《伏虎》霍去病墓前石雕妙相庄严——宗教雕塑 佛教自东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传来的有佛经和佛像。南北朝隋唐时期发展达到鼎盛,产生了无数辉煌的佛教雕刻和绘画作品。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能够在中土立足,从内容到艺术形象都开始了一个不断汉化的过程。
佛教非常重视形象化的宣传作用。宣扬雕刻或绘画佛像可以得到极大的福报。雕造的佛像体量越大,造像主得到的福报就越多,而开山凿窟雕造佛像只能动用国家的经济和人力才能办到。所以一些重要的石窟都是笃信佛教的帝王或当地拥有政治权势者主持雕造的。
我国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窟等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魏)云冈石窟第20 窟《露天大佛》 (唐)龙门石窟卢舍那佛造像群(北魏)麦积山石窟第131窟《佛像》泥塑(唐)敦煌莫高窟 194窟 《菩萨》 (明)《观音渡海》山西平遥双林寺《老君造像》(宋)福建泉州市清源山 高563厘米 ( 宋) 《圣母殿侍女像》山西太原祠彩塑 本课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