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0课《陈涉世家》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0课《陈涉世家》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1 20: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陈涉世家》

周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熟读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文的分析,文言词语的积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这场起义的必然性,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从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掌握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熟练翻译课文
3、分析人物性格,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的刻画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独立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及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一、辅助环节:
1、导入新课: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迫,苛捐杂碎繁重。到秦二世时,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一触即发。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陈涉世家》,共同领略一下敢为天下先的英勇风采。
文学常识:
(1)、作者:
司马迁,字 , 时期著名的 家、 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时开始游历,踪迹遍及祖国南北,到处考察民风,35岁后继任太史令之职。后因李陵之祸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历时18年,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2)、出处:
,原名 ,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全书共 篇,其中 本纪, 世家, 列传, 书, 表。记载了从 到 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 , ”。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 ;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2、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章的字、词、句,能够熟读课文
(3)熟读课文第一段,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二、先学后教环节:
1、自学指导(一):
听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利用手中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5分钟后通过给生字注音和朗读课文的方式完成检测,检测时间10分钟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并给生字注音
3、自学检测:
(1)、生字注音:
阳夏( ) 辍耕之垄上(
)( )
怅恨( ) 苟富贵,无相忘( )( )
鸿鹄( )( ) 发闾左谪戍渔阳( )( )( )
度已失期( ) 扶苏以数谏故( )
上使外将兵( ) 数有功( )
皆次当行( ) 乃行卜( )
置人所罾鱼腹中(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丛祠中( )( )
夜篝火( ) 大楚兴,陈胜王( )
忿恚尉( ) 尉果笞广( )
藉第令毋斩(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行收兵( ) 六七百乘( )
骑千余( ) 身被坚执锐( ) 社稷( )
(2)、朗读课文,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4、自学指导(二)
熟读课文第一段,结合课下注释熟练的翻译课文,概括第一段内容并概括陈胜的性格特点,5分钟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检测。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6、自学检测:
(1)解释下列字词:
尝与人佣耕( ) 辍耕之垄上( )
怅恨( ) 苟富贵,无相忘( )
若为佣耕( ) 太息(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2)翻译下列句子: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当堂训练:
1、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2、给下列字注音:
(1)行:皆次当行( ) 乃行卜( ) 行收兵( )
(2)数:扶苏以数谏故( )
(3)将:上使外将兵( )
(4)度:度已失期( )
(5)形近字区分:戍守( ) 戊戌变法( )( )
3、结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它有什么作用?


(2)少年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佣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佣者的话有什么作用?


(3)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描写人物?


四、检测小结:
1、当堂检测: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鸿鹄( )( ) 扶苏以数谏故( )
上使外将兵( ) 置人所罾鱼腹中( )
夜篝火( ) 忿恚尉( ) 尉果笞广( )
(2)解释下列词语并翻译句子: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第一段重点交代陈胜、吴广的( ),然后重点介绍( )。
“( )”点名他雇农的身份,“( )”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农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胸怀大志。
2、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给了你哪些启示?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