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8份打包,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8份打包,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0-12 08:47:46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湘潭模拟)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2012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重。读2013年中国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单位:TWh),完成1~3题。
1.我国“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2.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是 (  )
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
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
C.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
3.下列缓解“弃风限电”主要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
B.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
C.通畅能源外送通道
D.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
【解析】1选A,2选D,3选B。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中。蒙东、蒙西、甘肃都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因此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第2题,我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我国能源储量大,但由于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这不是“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风电规划中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问题。甘肃、蒙东、蒙西和冀北等大型风电基地都位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本地电量消纳空间有限,而电网外送能力又不足,只能弃风。第3题,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可以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通畅能源外送通道,但靠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不是解决的措施。
【加固训练】
下表为中、美、日、法四个国家2010年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指标。读表回答(1)~(3)题。
人口(百万)
GDP(十亿,美元,1995年)
一次能源供应(百万吨油当量)
CO2排放(百万吨)

275.42
8
986.90
2
299.67
5
665.44

1
262.46
1
040.31
1
142.44
2
996.77

126.92
5
680.57
524.71
1
154.85

60.43
1
755.62
257.13
373.26
(1)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中为法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上述四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B.②国单位GDP排碳量最高
C.③国人均排碳量最低
D.④国的能源主要依靠水电
(3)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努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
①政策支持
②降低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
③全部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④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选D,(2)选B,(3)选C。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四个国家中,GDP最高的①是美国,人口最多的②是中国,人口最少的④是法国,有一亿多人口的③是日本。第(2)题,四国中,①国的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②国能源以煤炭为主,单位GDP排碳量最高。根据表格数据,③国人均排碳量不是最低。④国的能源主要依靠核电。第(3)题,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采取的措施包括政策支持,①对。降低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②对。全部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会阻碍经济发展,不实际,③错。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④对。
  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简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B.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
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5.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
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
【解析】4选A,5选B。第4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产量;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第5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不是唯一出路。
6.(2017·合肥模拟)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且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发。目前,新疆正在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大煤炭开采,还致力于提高外运能力和拓展外运方式。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铁路旁边的电厂),致力于推行“疆电东送”。对比指出“疆电东送”和“疆煤东运”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利弊。
(3)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从题干可总结疆煤开发的储量、难易和成本;结合我国国情可知市场和运输条件。第(2)题,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对比。第(3)题,矿区往往存在采空塌陷、土地破坏和固体废弃物问题,措施要因“问题”制宜。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国内煤炭市场广阔,但是距离东部市场遥远,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2)输煤(疆煤东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加大了交通运输压力,但对新疆生态环境破坏略轻。输电(疆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但加剧新疆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山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
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地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长沙模拟)读云南省2013~2015年接纳风电规划表(单位:万千瓦),回答1~3题。
年份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风电可发电量
54.0
101.6
173.2
枯水年接纳
46.0
100.4
168.7
平水年接纳
41.0
89.3
155.4
丰水年接纳
39.3
76.4
81.6
1.据表,云南风电可发电量2013~2015年的增长意味着 (  )
A.气候变化强风资源增多
B.水电发电量大幅减少
C.水能资源开发达到饱和
D.居民用电量同步增长
2.从水电、风电最佳搭配来看,接纳风电发电量最多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云南省实施风水互补,比之于水火互补,有助于 (  )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解决枯水季节水能不足
C.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D.解决枯水年份水能不足
【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表中可以看出接纳风电主要是弥补水电的不足,故2013~2015年风电迅速增长主要是水力发电量大幅减小。气候变化短时间不会对风能产生较大影响,云南水能资源开发未达到饱和,风力发电主要是弥补水电的不足,故无法判断居民用电量同步增长。第2题,从水电、风电最佳搭配来看,风力发电量最多的季节应该是水力发电量最少的季节。云南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故水力发电量最小。故风力发电量最多的季节应为冬季。第3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主要依靠科技,风电与火电都可以弥补枯水季节和枯水年份的水能不足。火电主要是利用煤炭发电,相比较火电,风电更清洁,成本更低。
【方法技巧】常见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自然条件评价方法
种类
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
水能
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小
太阳能
海拔高低、空气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晴朗洁净程度
风能
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影响程度、风沙灾害天气
地热能
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
潮汐能
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潮高大小
沼气
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发酵时间长短
(2017·潍坊模拟)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下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据此完成4~6题。
4.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
B.岩浆侵入接近地表
C.地势高,沉积土层薄
D.火山喷发作用强烈
5.与B区相比,A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地形
B.水资源
C.技术
D.交通
6.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
①有利于扩大就业
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③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
④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4选B,5选B,6选C。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位于板块交界处,铜矿资源丰富,但是岩浆侵入接近地表,使得铜矿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北部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南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降水较多,与南部相比,北部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第6题,铜矿石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该国出口铜矿石,不利于扩大就业,但是有利于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
【加固训练】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1)~(3)题。
               
(1)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  )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河湖众多,少泥沙
(2)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  )
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C.占用大量耕地
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3)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  )
A.照明
B.制冷
C.取暖
D.烹饪
【解析】(1)选B,(2)选A,(3)选C。第(1)题,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挪威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的落差大,因此水电站的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即多为高水头电站。第(2)题,由于水库位置相对较高,修建水库有利于蓄水,很少引发库区移民。挪威的地形、降雨量和气候差异很大,东西部差异明显,水库水位季节波动较大。库区多位于山地地区,占用耕地较少。水库修建阻隔了洄游性鱼类的游动,影响了鱼类的活动,不利于鱼类生存,同时库区蓄水后,水位提高淹没了部分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不利于野生动物的活动。第(3)题,挪威所处纬度高,气温较低,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取暖。
7.(能力挑战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目前主要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即将大量水夹杂着化学物质、泥沙,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岩石,收集天然气。美国的页岩气层厚度较大、埋藏较浅,目前开发一口气井的费用仅470万美元,但第二年产气衰减率较快,需要较多的气井投入。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21世纪进入大规模商业性开发。
材料二 下图为美国本土页岩气开采区域和天然气管道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东北部大规模开发页岩气的有利条件。
(2)根据页岩气的生产技术特点,判断甲乙两地页岩气生产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
(3)对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美国公众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请你表达其中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要结合材料信息,从大规模开发页岩气的有利条件要从储量、开采难度、水资源、基础设施、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回答。第(2)题,页岩气生产需要水资源,甲、乙两地气候不同,降水季节是不同的,不同季节水资源是不同的;可结合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判断降水季节,推断页岩气生产季节。第(3)题,此题为开放式试题,若赞同,则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角度回答;若不赞同,则从页岩气为非可再生资源易枯竭、对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回答。
答案:(1)页岩气层厚度大,埋藏浅,开采成本低;河流湖泊多,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好,天然气管网发达;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发达,市场广阔;专业化程度高,开发技术先进;市场经济发达,融资环境好。(任答四点即可)
(2)差异:甲地冬季产量大,乙地夏季产量大。
原因:开采页岩气需大量利用水资源。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水资源丰富;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水资源丰富。
(3)赞同。理由:美国页岩气丰富,生产成本低;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可弥补能源不足;可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
反对。理由:页岩气为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易致资源枯竭;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水资源,且易致地下水污染;产气衰减率较快,打井多,破坏植被及生态环境。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
河流地貌的发育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  )
A.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
B.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
C.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
D.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
2.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 (  )
A.①变快,②变慢
B.①变慢,②变快
C.都变快
D.都变慢
3.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  )
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
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
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解析】1选B,2选A,3选D。第1题,图中①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为河流的凸岸,流速慢、含沙量小。第2题,由于①处不断受到河水的侵蚀,②处不断受到流水的堆积;因而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处更接近中心航道,河水流速变快,②处更接近河岸,流速变慢。第3题,我国长江流域为季风气候,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也大,因而在不同季节河流的沉积物大小不等。
【加固训练】
读我国江南某河流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两聚落形成条件不可能是 (  )
A.有利于泥沙的堆积、土壤的形成
B.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C.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高
D.凸岸三面环水,可作防御之用
(2)枯水期时,载重大的轮船最适宜的航线是 (  )
A.⑤-③-①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聚落位于河流的凸岸,水流速度缓,河水浅,不宜建港口。第(2)题,枯水期时,河流水位浅,载重大的轮船最适宜选择水深的凹岸,即图中的①-③-⑥航线。
【知识拓展】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理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下图示意2002~2011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山东各河段泥沙淤积变化过程。据此回答4、5题。
4.与试验期相比,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期冲淤效果最显著的河段为 (  )
A.高村-孙口段
B.孙口-艾山段
C.艾山-泺口段
D.泺口-利津段
5.调水调沙会使黄河利津水文站 (  )
A.附近河床变浅
B.与海岸线距离增加
C.附近冰期缩短
D.与泺口距离增加
【解析】4选A,5选B。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调水调沙的试验期,高村-孙口段淤积量下降较少,在生产运行期高村-孙口段淤积量下降明显,说明该河段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期冲淤效果显著。第5题,调水调沙会使黄河下游河床的部分泥沙被带入大海,会使黄河的河床变深,入海泥沙增多,使得黄河利津水文站与海岸线的距离增加;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冰期影响不大,不会使两水文站间的距离增加。
6.(2017·郑州模拟)读华北平原主要冲积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
(2)分析该区域冲积扇上多古城的原因。
(3)说出对该区域春季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一种气象灾害,并说明其成因。
【解析】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洪积扇)形成在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山口处。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冲积扇。第(2)题,主要从气候、地形地貌、河流、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春季,亚洲高压仍较强盛,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容易引起剧烈降温、降雪、大风等寒潮天气,使农作物受到冻害。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且多大风,加快水分蒸发。气温回升,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容易发生春旱灾害。
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或位于第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成因:河流流经太行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靠近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古城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气候条件优越。
(3)寒潮。亚洲高压强盛,强冷空气南下,引起剧烈降温、降雪、大风等天气。
或春旱。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多大风,加快蒸发;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
(建议用时:25分钟)
  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淤状况预测图(冲刷大于淤积为负值,冲刷小于淤积为正值),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段内城陵矶至武汉河段 (  )
A.一直以淤积作用为主
B.一直以冲刷作用为主
C.先冲刷为主后淤积为主
D.先淤积为主后冲刷为主
2.针对0~50年之间累计冲淤状况,该河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A.加固河堤
B.疏浚河道
C.植树造林
D.修筑大坝
【解析】1选C,2选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峡工程建成后,城陵矶至武汉河段0~50年之间累计冲淤量在增加,说明以冲刷为主;50~100年之间累计冲淤量减小,说明以淤积为主。第2题,0~50年之间以冲刷为主,应加固河堤,防止河堤被河水冲垮。
  结合某区域地形图,回答3、4题。
3.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四聚落中 (  )
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
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
【解析】3选C,4选B。第3题,图中丙聚落,位于河谷地区,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甲、乙、丁三聚落所处河谷较为平坦,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第4题,丁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形成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乙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地势最高,水量小,洪涝灾害少;但受地形和交通的限制,发展缓慢。
  (2016·北京高考)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 (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解析】5选D,6选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和湖泊没有补给关系,①处冰川融化,对湖泊水位没有影响;②处位于湖泊的下游,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流量较稳定,但是②处有陡崖分布,河流的落差较大;③处位于河流中下游,谷宽、流速慢,不适宜修建水库;④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第6题,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冰川离海洋的距离较近,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图中显示该河为外流河,若冰川地处新疆,则该河可能为额尔齐斯河,在我国流域面积较小;该河为外流河,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无法判断该海域的位置。
【误区警示】不能结合比例尺估算距离是出错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冰川中,离海洋最近的是西南的横断山区,距离海洋近1
000千米,比例尺远小于10万。
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
(3)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解析】第(1)题,图示长江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水流速度慢,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大量沉积;加之该地区距海近,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第(2)题,河流的流速越快,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河流所携带泥沙中的大颗粒物质比重越大,河流沉积物中的颗粒粗。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沉积物颗粒以粉砂和黏土为主,这与河流流速缓有关;B处河道较窄,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物较粗;C处河道变宽,加之河水的分流,河流流速缓,泥沙沉积物较细。
答案:(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
(3)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细。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物颗粒粗。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四十二
旅游资源
(建议用时:45分钟)
非选择题
1.(2017·衡阳模拟)法国的科利尤尔被誉为“欧洲最美古镇”。它与西班牙交界,历史上两国曾反复争夺这一地区,故古镇周边形成一系列知名的城堡和要塞。南部的比利牛斯山与海岸之间有坡度适宜的缓坡地和平地。新月形的山环抱着圆形的海,海滩与古镇和城堡之间浑然一体。
分析科利尤尔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
【解析】结合旅游资源评价知识,从旅游价值、资源类型、客源市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科利尤尔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
答案:海滩、山脉等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客源市场近;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接待能力强。
2.(2017·南昌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西地热资源丰富,出露的温泉(25℃以上)90余处,钻孔揭露的地热温泉井40余眼,地热温泉点总数居全国第7位,80%以上温泉热水水质类型以重碳酸钠(钙)或硫酸重碳酸钠(钙)型中性微矿化水为主,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质元素20多种,在全国较为罕见。
材料二 江西省地热温泉分布图。
(1)结合材料分析江西省地热温泉资源游览价值高的原因。
(2)说出江西省地热温泉资源丰富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江西省地热温泉数量多,既分布广,又相对集中,且质量优,致使资源游览价值高。第(2)题,由图可知,地热温泉与断裂带分布基本一致,在断裂带,地热能易释放;同时,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下渗水分受到地球内能加热,出露地表形成温泉。
答案:(1)数量多(我国地热资源大省);分布广,相对集中在西部、南部;质量优(全国较为罕见)。
(2)地层断裂带广泛发育,地球内能释放;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下渗水分受到地球内能加热,出露地表形成温泉。
3.下图为冰岛略图。冰岛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北欧五国之一。冰岛自然风光独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说出能体现冰岛特色旅游的自然景观并解释形成原因。
【解析】要结合材料、图中信息分析,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纬度高,冰川地貌、苔原景观独特;图中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貌、温泉景观;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多,具有瀑布景观;海岸线曲折,多冰川侵蚀的峡湾;位于北极圈附近,能看到白夜、极光景观。
答案:①火山地貌、地热温泉景观——位于板块张裂处,岩浆活动频繁;②冰川地貌、苔原景观——纬度高,气温低;③瀑布景观——地形起伏大,河流众多;④峡湾景观——海岸线漫长,冰川侵蚀作用强烈;⑤白夜、极光景观——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高。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两个著名瀑布的景观图。甲瀑布(36°N,110°27′E)远远望去呈明显的金黄色,尤其在春、秋季节更显得气势磅礴;抬头望去乙瀑布(26°N,
105°40′E)则如白练悬峰,娟秀清丽,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1)试分析甲、乙瀑布呈现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2)两瀑布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网可判定甲为壶口瀑布,乙为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中游地区形成的,含沙量大,呈明显的金黄色;黄果树瀑布流经贵州,植被繁茂,含沙量少,瀑布呈银白色。第(2)题,壶口瀑布所在的黄土高原地区春季有积雪融水,秋季雨季后有雨水补给,因此春、秋季节瀑布水量大,其他季节水量较小,水量季节变化大;贵州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季节变化不明显。
答案:(1)甲为壶口瀑布,乙为黄果树瀑布。甲瀑布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故呈明显的金黄色;乙瀑布流经植被繁茂的地区,水清无沙,故为银白色。
(2)甲瀑布所在地区春季积雪消融,形成春汛(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形成桃花汛),故4、5月水量大;8、9月雨季到来水量增大而河面宽,尽显气势磅礴。
乙瀑布四季降水差别小,雨季长而降水丰沛,故无明显的变化。
5.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市多70余万人。
(1)分别说出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2)说出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
【解析】第(1)题,a城市(重庆辖区内)有三峡风光,属自然景观;b城市(西安)是中国著名的古都,留下了丰富的古代人文景观,如秦陵兵马俑等。第(2)题,西安是中国古都的典型代表,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非凡性特点;同时人文历史古迹非常多,种类丰富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答案:(1)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主要为人文景观。
(2)b城市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且b城市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高。
6.上海迪士尼乐园,又称上海迪斯尼乐园,是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2016年6月16日中午12时正式开放。下图示意迪士尼周围环境。
简述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的原因和迪士尼乐园建成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迪士尼落户上海的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来回答。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增加旅游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
答案: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好;附近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充足;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强。
影响: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上海经济结构的转型。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漠河北极村(53°30′N,122°21′E)位于我国大陆最北端,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北极村风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该地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但旅游规模相对较小。
分析北极村旅游规模相对较小的原因。
【解析】北极村旅游规模相对较小的原因主要从地理纬度、交通、距离客源地的远近、地区的接待能力、环境容量等方面分析。北极村纬度位置较高,冬季漫长而寒冷,适宜旅游的时间较短;距离经济发达的地区较远,距离客源地较远;交通不便,高昂的交通和装备费用,使得旅游费用较高;该地的生态环境较脆弱,易造成环境的破坏,旅游环境容量相对较小。
答案:纬度位置高,气候寒冷,适宜旅游的时间短;远离客源地;交通不便;高昂的交通和装备费用,使得旅游费用较高;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相对较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气压带和风带
(建议用时:20分钟)
  读某日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2.正确表示①②之间风带风向的图是 (  )
【解析】1选A,2选B。第1题,从图中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提示信息可知①②③均为气压带的位置。据纬度位置可知②为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第2题,①②之间的风带应为南半球低纬度的信风带,即东南信风带,实际风向为东南风。
【方法技巧】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
一般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纬线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纬线附近。
  (2017·福州模拟)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5.有关图示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带a控制下,寒冷少雨
B.风带b控制下,寒冷少雨
C.风带c控制下,温和多雨
D.风带d控制下,温和多雨
【解析】3选C,4选C,5选D。第3题,M所处纬度在30°,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北面的风带风向为东南风,可推知该气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北边的风带是东南信风带。第4题,由气压带、风带的组合可知:①在30°S,②在
60°S,③在30°N,④在60°N。第5题,a是东南信风、c是东北信风,受其控制区域气温较高,在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b是南半球盛行西风,d为北半球盛行西风,控制区域多是温和多雨。
  (2017·河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南某临海地区风向昼夜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该地区大气运动成因及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风向变化的主因是城市热岛效应
B.风向变化的主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陆地的气压白天高于夜晚
D.陆地天气以晴朗炎热为主
7.甲风明显强于乙风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6选B,7选B。第6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陆地白天气温高于海洋,陆地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相反。第7题,甲由海洋吹向陆地,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
8.(2017·上海模拟)下图为北美洲2016年某日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读图示天气形势所处的最可能季节,并说明理由。
(2)比较甲、乙两地的风速,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陆地由于散热快而往往形成冷高压中心,夏季陆地由于吸热快而往往形成热低压中心。图示陆地为高压,则为冬季。第(2)题,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答案:(1)冬季。此时图示等压线显示北美洲大陆中高纬地区高压占据主导,说明北美大陆比同纬度的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在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中心,所以最可能是冬季。
(2)甲地的风速比乙地大。原因: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而乙地的等压线比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所以甲地的风速比乙地的大。
(建议用时:25分钟)
1.(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图示5个城市中 
(  )
A.有4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有4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巴黎和洛杉矶冬季降水的成因相同
D.有3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解析】选C。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城市有东京、香港和奥兰多,同时易受台风(飓风)影响;巴黎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洛杉矶地处地中海气候区,二者冬季都受西风带影响,形成降水,故成因相同。5个城市中只有香港位于热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其他4个城市都位于温带地区,属于温带气候。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
(1)不清楚地球上的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可以分为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亚寒带气候。
(2)不熟悉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不了解气候的成因。
  (2017·郴州模拟)下图分别为我国南方某区域中S、T两地和M、N两地间海平面气压变化图(时间为某年5月21日某时刻)。读图,回答2、3题。
2.该区域的气压(单位:hPa)分布状况可能是(  )
3.未来几天,S地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 (  )
A.天气晴朗,气压升高
B.连续阴雨后,气温升高
C.黄沙满天,湿度降低
D.狂风暴雨后,气温降低
【解析】2选C,3选B。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处为低压中心,气压为995
hPa,O处气压为1
000
hPa,N、T处气压最高,为1
005
hPa。第3题,未来几天,S地连续阴雨后,气温升高。
  (2017·临川模拟)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A处的数值为1
004
②A处的数值为1
012
③B处的数值小于1
020
④B处的数值大于1
020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
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
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
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
【解析】4选D,5选C。第4题,A处等压线处于1
020~1
004百帕等压线,故A处的数值为1
012;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B处为高压中心,故B处的气压值介于1
020~1
028。第5题,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大陆上受高气压控制,为南半球冬季。C地盛行由澳大利亚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东南信风;C地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为西南季风,故D地此时吹西南风。
  (2017·张家口模拟)读沿31°纬线某大陆1月和7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6、7题。
6.该大陆为 (  )
A.澳大利亚大陆
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
7.影响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大气环流
②洋流
③地形
④纬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6选A,7选A。第6题,该地1月均温高于7月均温,位于南半球,降水西部、内陆少,东部沿海地区多。第7题,该大陆东西两岸,受不同的大气环流控制,西岸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东岸为季风环流控制,同时西岸受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东岸受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加大了两地气候差异。地形主要对东岸降水产生影响,对西岸气候基本没有影响。
【加固训练】
(2017·昌平模拟)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解析】(1)选B,(2)选B。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进行定位,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为北半球夏季。从气压梯度看,②地气压梯度强于①地,风力较大。第(2)题,根据③地经纬度可判知,该地区位于印度半岛,此季节存在强大的热低压,为夏季;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8.(能力挑战题)(2017·东营模拟)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北半球为冬季。第(2)题,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两支气流在此相会。第(3)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非常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2)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
(3)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非常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地球的宇宙环境
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佛山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所示天体系统属于 (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关于该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B.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C.主要组成物质为岩石
D.黑子和耀斑等现象均发生在其光球层
【解析】1选B,2选B。第1题,图示天体系统为太阳系。第2题,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为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太阳风暴“击中”地球磁场会为全球一些高纬度地区带来一场盛大的极光“焰火盛会”。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
D.耀斑和日珥
4.下列关于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  )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
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
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选C,4选A。第3题,图中太阳表面异常增亮的部分为耀斑,太阳表面催生的气体为太阳风。第4题,太阳剧烈活动时,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应适当调整人造卫星的运行;此外,为了减小影响,应适当减少室外活动;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和所有大型发电设施显然是不现实的。
  (2017·郴州模拟)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震中100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据此回答5、6题。
5.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软流层
【解析】5选A,6选B。第5题,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第6题,塔劳群岛地震的震源深度约30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上地幔。
  (2017·芜湖模拟)日前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7、8题。
7.此科研井的最深处在什么层 (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8.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圈层间存在相互联系
【解析】7选A,8选D。第7题,地壳的厚度平均是17千米,“松科1井”深度只有5
000米,所以其还在地壳。第8题,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圈层间是相互联系的。
9.(2017·萍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科学家观测到一个巨大的耀斑从太阳表面喷射。此次太阳耀斑非常强烈,中断了地球通信系统长达45分钟。这次耀斑被正式登记为M6.5级太阳风暴,这是当年看到的最强耀斑。
材料二 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已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上远征木星之旅。2016年8月,“朱诺号”木星探测器进入木星极轨并随即开展为期14个月的探测工作。
材料三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巨大的质量,比其他七颗行星总和的2倍还多,大约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
316倍。此外,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并不是正球形,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1)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与耀斑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除材料一中提到的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
(4)“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应采取何种措施
(5)与地球相比,木星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生物生存 有哪些条件不利于生物生存
【解析】第(1)题,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第(2)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3)题,太阳活动除能引起地球上通信系统中断外,还能够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引起水旱灾害等。第(4)题,从增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及调整帆板朝向等方面回答。第(5)题,注意从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分析。
答案:(1)色球 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
(2)黑子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3)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引起水旱灾害等。
(4)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采取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
(5)有利条件: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不利条件:距太阳远,温度较低;缺少水分;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周口模拟)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得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多,太阳辐射强度愈大。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
2.造成乙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
①天空多云
②降雨天气
③位于山地的南坡
④位于山地的北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解析】1选D,2选D。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有纬度、天气、地形等。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最短,太阳辐射最强;而丁地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最长,太阳辐射最弱。第2题,据图可知,乙地的太阳辐射虽然经过大气的路程较短,但太阳辐射强度较小,这可能与当地多云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有关;也可能与该地位于阴坡有关。由于不知该地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因此无法判断乙地阴坡是南坡还是北坡,所以排除③④。
  我国第二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据此回答3、4题。
3.酒泉作为卫星发射基地有利条件有 (  )
①纬度较低
②地处内陆,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③晴天多,阴雨天气少
④地处盆地地区,对外界影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天宫二号运行空间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
A.河外星系
B.其他恒星系
C.太阳系
D.土星系
【解析】3选B,4选C。第3题,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气象条件好,安全性强。第4题,“天宫二号”围绕地球飞行,是在太阳系中。
  (2017·三明模拟)
2015年4月1日,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大量的熔岩顺山坡流下,景象蔚为壮观。据此回答5、6题。
5.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其火山熔岩来源于 (  )
A.岩石圈
B.地壳
C.软流层
D.下地幔
6.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流凝固后位于 (  )
A.地球的外部圈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
【解析】5选C,6选D。第5题,软流层被认为是火山岩浆的发源地,故火山熔岩来源于软流层。第6题,火山喷发,熔岩流凝固转化为岩浆岩,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
  (2017·武汉模拟)2016年9月,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它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同时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据此完成7、8题。
7.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 (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8.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 (  )
A.太阳辐射非常强
B.太阳活动干扰小
C.天气变化影响小
D.电磁环境比较好
【解析】7选D,8选D。第7题,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太阳系。第8题,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电磁环境比较好,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
9.(能力挑战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并简要分析原因。
(3)试分析丙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第(1)题,从图中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分布可知,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增。第(2)题,从图中可知,甲地年日照时数为3
600~3
800小时,原因与海拔高有关。乙地年日照时数为2
400~2
600小时,原因是位于祁连山迎风坡,降水较多,晴天较少,日照时间较短。第
(3)题,丙地位于河套平原,这里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
600小时<甲<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被山地环绕,降水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
400小时<乙<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3)有较充足的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威海模拟)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完成1~3题。
1.此日,我国的节气是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 (  )
A.兰州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3.图中表示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的箭头,正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D,2选A,3选D。第1题,a为晨线,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至。第2题,读图可知,此时北京、上海、广州已为白天,只有兰州位于黑夜,因而即将日出的是兰州。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180°经线,即180°经线正对太阳,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因而④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方法技巧】地球运动中关于季节判断的依据
北半球冬季(1月)
北半球夏季(7月)
地球公转规律
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太阳直射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12月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
12月22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6月22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太阳升落方位
东南升西南落(极昼极夜区域除外)
东北升西北落(极昼极夜区域除外)
日出、日落时间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点,日落时间晚于18点
  (2017·永州模拟)下图中AB两地同在40°N纬线上,读图回答4、5题。
4.若北京时间同一时刻两地杆影的指向如图中所示,则可知B地位于A地的 
(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正东方
D.正西方
5.若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和影长相等,则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
A.5°S
B.5°N
C.23°26′S
D.23°26′N
【解析】4选C,5选A。第4题,从图中看,此时A地影子朝正北,太阳位于正南,地方时为12点;B地影子朝东北,太阳位于西南地方时约为15点;同一纬线上,地方时早的偏东,因此B位于A的正东方。第5题,正午杆长和影长相等,说明这一天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知该地与直射地的纬度差是45°,该地位于40°N,可算出太阳直射地位于5°S。
  (2017·太原模拟)读某日我国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6、7题。
6.若四城市为广州、武汉、北京、海口市,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城市为 
(  )
A.海口、武汉、北京、广州
B.武汉、北京、广州、海口
C.海口、北京、武汉、广州
D.广州、武汉、北京、海口
7.据图判断,此时我国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6选A,7选B。第6题,四个城市中,广州、海口可能被太阳直射,若太阳直射海口,则另三个城市正午时太阳均位于正南方。由图可知,①城市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只能是海口;④城市被太阳直射,是广州;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第7题,据上题分析,太阳直射广州——北回归线,即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2017·襄阳模拟)合肥(32°N,117°E)工作的李先生,在国庆假期后,第一日早晨7:50(北京时间)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读图,完成8、9题。
               
8.李先生最有可能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9.李先生所走进的大门较早结束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约为 (  )
A.10:00
B.12:00
C.14:00
D.16:00
【解析】8选D,9选C。第8题,李先生走进单位时为上午时间,太阳正在东升。国庆假期后(10月1日以后)我国已处于冬半年,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因此李先生进入的是东南方的大门。第9题,图中大楼丁门所在墙体与正南方向偏西大约呈30°夹角,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2分钟,可忽略。当地正午时阳光在正南方向,2小时后,太阳在天空中西沉30°,阳光不能照射丁门,此时当地时间为14时。
10.(2017·南昌模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2)在甲图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甲图中Q点所在晨昏线属于________(晨或昏)线,此时该点上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
(4)简述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过程中,甲图中M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
【解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判断出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第(1)题,自夏至日(A)到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减慢,自远日点到秋分日(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第(2)题,从甲图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可以看出此时地球公转至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第(3)题,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地球的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Q点所在的晨昏线为昏线,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都为0°。第(4)题,由于M点位于南半球,自秋分日到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至90°后,再变小。
答案:(1)公转速度渐慢,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或快→慢→快)。
(2)见下图:
(3)昏 0°
(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先变大,达到90°后再变小。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6·上海高考)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回答1、2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1选D,2选C。第1题,连续三个月测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缩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以计算三次太阳分别直射
10°N、0°、10°S,故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第2题,根据上题计算,三次测量中其中有一次直射赤道,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故为秋分日。
  (2016·北京高考)2016年8月21日~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读下图,回答3、4题。
3.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  )
A.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B.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
C.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D.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
4.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 (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
C.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D.南部沿海有寒流经过
【解析】3选A,4选B。第3题,本届大会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和首尔都在北回归线以北,且北京纬度高于首尔,所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小于首尔;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出现在秋季,大约为10月份前后;北京位于华盛顿东面,且纬度高于华盛顿,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早;处暑一般在公历8月23日前后。第4题,中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美国跨低中高纬度,韩国位于中纬度地区;三个国家均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三个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均为现代型,中国南部沿海有暖流经过。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
(1)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掌握不够好,在分析时出现失误。
(2)不了解八达岭长城红叶出现的季节。
(3)中国虽然为发展中国家,但是人口增长模式已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2017·湘潭模拟)读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完成5~7题。
5.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
A.甲、丁
B.甲、乙
C.丙、丁
D.乙、丁
6.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
A.6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7.此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是 (  )
A.23°26′
B.56°
C.72°
D.90°
【解析】5选A,6选B,7选C。第5题,据图可知,甲地的昼长为18小时,其夜长为6小时;丁地的昼长为6小时,其夜长为18小时。甲地的昼长时间与丁地的夜长时间相同,说明甲、丁两地的纬度数值相同。第6题,丁地的昼长为6小时,说明正午前3个小时日出,正午后3个小时日落,故丁地日落时刻是15时。第7题,丙地的昼长时间是12小时,说明丙地位于赤道附近;当日全球昼夜不等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不直射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的范围是66°34′~90°。
8.(能力挑战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
材料二 图乙表示广州市(23°7′N)和海口市(20°7′N)楼房某日正午时刻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
(1)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的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2)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
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B点为中心,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
(3)此后的三个月中,广州市楼房的影子长短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4)此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解析】第(1)题,据图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70°N日照时间为24小时,说明70°N为极昼,太阳直射点为20°N;日期分界线为180°经线和0时经线,而OA、OB为日期界线,OB为180°经线,所以OA为0时经线,即45°E此时为0时,所以地方时12时经线为135°W,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太阳直射点位置,即(20°N,135°W);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即45°E地方时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7时。第(2)题,注意此时极昼、极夜的范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光线要与晨昏线垂直,A点要在赤道上,C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城市所在纬线之间,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移,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再逐渐增长。第(4)题,三个月内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海口昼长先变长,后变短,夜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1)(20°N,135°W) 17
(2)如图所示:
(3)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后逐渐增长。
(4)海口市的昼长先逐渐变长,后逐渐变短;夜长先逐渐变短,后逐渐变长。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七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
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建议用时:20分钟)
  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下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1、2题。
1.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 (  )
A.GPS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GPS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C.随着GPS的普及,民用GPS发展很快
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
2.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  )
①网络实时监视
②所处位置获取
③失窃汽车查找
④行车路线追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C,2选D。第1题,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但这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GPS本身不能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随着GPS的普及,人们使用越来越方便,民用GPS发展很快;GPS定位至少需要4颗卫星,不是有信号就行。第2题,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故可以知道位置、行车路线;GPS没有监视功能,也没有查找功能。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解析】3选B,4选D。第3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利用数据模拟预测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范围、危害程度,为受灾人员、财产的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位于堰塞体之上,海拔最高,丙高于堰塞湖湖面,甲位置与堰塞湖湖面高度相当,丁位于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
【知识拓展】GIS的优点
(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提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2)功能强大、完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
(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测评估。
  2015年11月3日,主题为“‘互联网+’智慧城市”的“第十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集中展示智慧城市建设最新技术和方案,深度探讨“‘互联网+’智慧城市”未来生活。据此完成5、6题。
5.智慧城市所运用的技术包括 (  )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网络技术
④遥感
⑤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⑥多媒体及虚拟仿真技术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
6.智慧城市的作用主要包括 (  )
①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④为人类创造高效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和舒适、方便、安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5选D,6选C。第5题,智慧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它综合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全球定位技术、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数字的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第6题,智慧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智慧城市的作用之一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而不是直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7.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材料二 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
A.全球定位系统(GP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遥感(RS)
D.决策支持系统(DSS)
(2)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 (  )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X射线
(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及环境监测。第(2)题,由图可读出反射率较高的波段在0.76~1.3微米,属于红外线。第(3)题,遥感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状况、估产等。
答案:(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C
(2)A
(3)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状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等;进行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
【知识拓展】遥感影像图中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
类型
特 征
平原
色调均一,其中常有水系形成的花纹、耕地形成的色斑以及不同色调的城镇
山地
以山脊为界形成阴阳坡,在影像上阳坡为浅色调,阴坡为深色调;山愈高,色调差异愈大
沙丘
多分布在干旱地区,江河、湖海岸边也有零星分布,在各波段均呈浅色调,在沙漠地区水系稀少,河流只显示出较大的主干河道,而缺少细小的支流
黄土
在各波段均呈均匀的浅色调,其影像表现为密集型树枝状水系所组成的花纹图案
        (建议用时:25分钟)
  截至2016年10月7日,强飓风“马修”已造成海地死亡人数超过877人,超过20万幢民房被飓风严重损坏。10月8日后飓风向美国东南海岸继续移动。据材料回答1、2题。
1.周五上午时,佛罗里达半岛A处海岸的风向可能为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监测飓风“马修”移动的方向以及绘制该图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
是 (  )
A.RS、GIS
B.GPS、GIS
C.RS、GPS
D.GPS、数字地球
【解析】1选C,2选A。第1题,周五上午时,飓风中心位于A点的正北方向,飓风中心气压低,气压梯度力由正南指向正北,在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所以A点的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监测飓风移动的方向需要用RS,绘制飓风运动轨迹图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GIS。
  某自行车爱好者骑自行车从甲地到辛地,车行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坡度左右。车上配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读骑行路线图(图中乙、丁、己的海拔为500米),回答3、4题。
3.该骑行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坡度较平缓的
是 (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4.自行车骑行的地区位于 (  )
A.湖南
B.台湾
C.广东
D.四川
【解析】3选D,4选B。第3题,由于骑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仅受坡度影响,过快则说明下坡行驶,过慢则是上坡行驶,那么两定位点间距离较为适中则为地势相对平缓路段。第4题,结合GPS提供的坐标即可定位自行车骑行的地区。
  下图是某城市的空间资料,读某城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后得出的统计资料。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甲区有11
000人,乙区有18
000人,丙区有17
000人。已知城市计划分区中,每一方格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比例而定。据此完成5、6题。
5.在GIS软件中将人口数据与图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向量图层结合后,转换为网格式数据,则图中网格代码6的人口为 (  )
A.2
500
B.3
000
C.4
500
D.6
000
6.据地价和土地利用图层,推断该区域交通图层最有可能是 (  )
【解析】5选A,6选A。第5题,网格代码6位于甲行政区的住宅区,甲区有3个商业区,1个住宅区,4个工业区,而每一方格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比例定,因此,网格代码6的人口为5×11
000/(3×3+1×5+4×2)=2
500人。第6题,一般说来,交通越便利的地方,地价越高,为商业区的可能性越大;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区,且靠近主要交通干线。
7.(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7月11日,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材料二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科学考察船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请指出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
(3)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解析】第(1)题,科学考察船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第(2)题,利用遥感获得的资料,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极地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出其变化趋势。第(3)题,利用GPS对北极熊的行踪进行实时监测,可了解北极熊的生存状态。
答案:(1)GPS。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2)RS和GIS。
(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十六
人口的空间变化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江西五校联考)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迁移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T1、T2时期该地区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T1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缓慢
B.T2时期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C.T1时期人口总量不断增长
D.T2时期人口机械增长减慢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B.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
C.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制约经济的发展
D.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根据材料,T1时期,该地区人口的迁出率高于迁入率,即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由于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T2时期,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迁入数量多于迁出数量,人口机械增长迅速,且该时期人口迁入主要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一定程度缓解了老龄化现象。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T1时期,人口迁出数量多于迁入数量,人口迁移率为负,T2时期,人口迁移率为正;T2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有可能增加;T1时期,由于大量人口迁出,导致该地区劳动力短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加固训练】
(2017·太原模拟)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  )
A.黑龙江省
B.上海市
C.四川省
D.山西省
(2)导致该省级行政区高迁入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条件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教育
【解析】(1)选B,(2)选B。第(1)题,该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迁入率在1995~2009年一直大于人口的迁出率,所以人口机械增长一直为正值,为人口净迁入地区,应为经济较发达的省级行政区,因而最有可能为上海。第(2)题,该省级行政区的高迁入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收入高、就业机会多有关。
  (2017·河南联考)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
A.15~17岁
B.18~25岁
C.26~36岁
D.37~49岁
4.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 (  )
A.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
B.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
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
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
5.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 (  )
①自然因素
②家庭因素
③生育政策
④经济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选B,4选D,5选C。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中18~25岁的人口生育率最高。第4题,结合图例对比四条曲线可知,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流动(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低,而农村流动(外来)人口的生育率较高,这与农村人口生育政策相对宽松且农村的抚养费用较低有关。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比重/%地区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6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
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河南八市联考)下图示意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构成。读图,完成1、2题。
1.
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 (  )
A.主要迁往东南沿海地区
B.迁往周边省区的数量较多
C.以求学、养老为主
D.以资源开发为主
2.黑龙江省流出人口结构的影响有 (  )
A.降低社会抚养比
B.劳动力短缺
C.恶化人口性别结构
D.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1选B,2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黑龙江人口主要迁往距离较近的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经济相对发达或资源开发地;黑龙江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应该是务工、经商为主。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加剧了黑龙江的老龄化,提高了社会抚养比,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短缺,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加固训练】
(2017·宿迁模拟)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完成(1)、(2)题。
(1)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
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
C.净迁出率下降
D.人口容量下降
(2)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
A.经济 矿产开发
B.环境 生态保护
C.政策 国土开发
D.军事 加强国防
【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读图可知,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A错。总人口减少,就业人口上升,说明就业率提高。总人口减少,说明净迁出率上升。总人口减少,不表示人口容量下降。第(2)题,根据材料,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刺激人口迁入。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从事农业生产。
  (2014·海南高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3、4题。
3.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4.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解析】3选A,4选D。第3题,对比两年份的数据可知,十年间该县外出人口大幅增加,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减少;在农业用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农民的人均生产规模扩大。第4题,该地外出尤其是跨省外出人口数量较多,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能位于我国西部的川渝地区。
  (2017·临汾模拟)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北京市五个省市。2011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人数出现拐点,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就业人数。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沿海产业向内地迁移
②农民工年龄偏高
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
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 (  )
A.降低了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
B.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C.减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D.缓解河南省农村人口与土地的压力
【解析】5选C,6选B。第5题,河南省经济相对于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北京市等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由于近几年来东部地区产业的升级改造,导致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再加上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导致人口省内就业增多。第6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增加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数量,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农村人口回流,省内就业增多,城市化水平不会降低;东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不会减缓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口增多会加大人地矛盾。
【加固训练】
(2017·太原模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
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
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
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
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
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解析】(1)选A,(2)选C。第(1)题,可结合推拉理论进行分析,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大城市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且生活成本不断提高;拉力: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使许多外出务工者可以就近获得就业机会。因此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回流的直接原因是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第(2)题,劳动力人口减少,使得劳动力的成本提高,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可能会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劳动力人口减少,使得老年人的比重提高;劳动力人口减少,迫使企业不断提高科技的含量,进行转型升级。
7.(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
比较特征
第一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文化特征家庭背景
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多子女家庭
初中及以上为主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
打工主要目的工作期望劳动供给决策
为家庭,求生存,能挣到比种田多的钱即可绝对收入比较
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向往体面或接近市民的工作相对剥削感较弱
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外界的联系生活方式
较弱,多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与传统农民接近
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以电话、网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高,速度快与现代市民接近
材料二 据统计,2000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10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32.2%,但2010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29%。
材料三 据《新闻纵横》报道,到2014年10月,“长三角”不足2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8
000万涨到了1.2亿。
(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
(2)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3)分析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表中信息可知,第一代农民工来自多子女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故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是农村推力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为追求生活质量而进城务工,主要是城市的拉力。但两代农民工进城都为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第(2)题,一方面“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工人;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为提高生活水平而进城。第(3)题,为实现产业升级,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部分人员积累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安徽经济发展迅速,与上海工资水平差距缩小。
答案:(1)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
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
(2)“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任答2点即可)
(3)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增多;部分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与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在缩小,而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乡土情感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四十一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建议用时:45分钟)
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像追逐狂风暴雨的海燕一样追逐台风的“追风族”,他们总是提前赶赴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登陆地,越是浪大风狂,危险系数越大,他们越是勇往直前。
(1)试从资源角度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台风探险旅游项目的优势条件。
(2)说明开发台风旅游时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区域,应对台风的经验丰富;虽然台风危害大,但景观难得一见,非凡性强,故观赏价值高。第(2)题,抓住“提前赶赴”“危险系数大”等关键词思考。
答案:(1)台风登陆次数多,影响的时间长;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风暴潮景观新奇壮观,观赏价值高;当地有丰富的抵御台风经验。
(2)加强安全防范,避免意外伤害;加强监测和预报的准确性。
2.金色的海滩、壮观的高山、参天的大树、奇异的动物和神秘的历史古迹……这就是被誉为“印度洋珍珠”的斯里兰卡。该国近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多。下图为斯里兰卡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斯里兰卡吸引各国游客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国政府积极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可结合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特色、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以从增加外汇收入、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角度分析。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湿润;旅游资源丰富,海岛旅游特色突出;海陆交通便利;政府有力的宣传和扶持;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2)有利于该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增加外汇收入;加强该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该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3.(2017·山西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景点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放松休闲、愉悦身心,不以游览景区景点为目的,而是以享受旅途本身为目的,以随性而游、兴尽而返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自助旅游。无景点旅游的出现,是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无景点旅游的目的不是特定的景区、景点,甚至排斥传统的以卖门票为特征的景区、景点观光方式。
(1)分析无景点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
(2)简述发展无景点旅游的意义。
【解析】第
(1)题,可从景点旅游的缺点和旅游需求的变化角度分析。第(2)题,无景点旅游,可以纠正景点旅游的某些问题,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新发展。
答案:(1)旅游景区人满为患;景点门票价格过高;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旅游方式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2)有利于纠正旅游业开发过度商业化的倾向;有利于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等。
4.工业旅游起源于欧洲,它是将工厂风貌、生产过程、企业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通过参观、体验、操作等方式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旅游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近年来许多知名企业相继向游人开放,搭建起了“工业”与“旅游业”双赢共进的桥梁。
概括工业旅游的特点并说明工业旅游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解析】工业旅游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比,具有不受季节、地域限制,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设施,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材料显示通过参观、体验、操作等方式进行,可以了解工厂原有的风貌、生产过程、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从经济效益、扩大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特点: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小;以参与、体验为主;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强。积极意义: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和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大影响。
5.从旅游的发展历史来看,交通的变革对旅游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速度都会对人们的旅行方式以及距离产生影响,旅游发展中的每一次重大交通变革都是与交通运输方式紧密相连的。高速铁路就是交通方式一次重大变革。下图为郑西高铁开通后两小时旅游圈范围图。
列举郑西高铁沿线的四个著名旅游景点并分析郑西高铁的开通对周边旅游业产生的有利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郑西高铁沿线的郑州、洛阳、西安等城市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都在中华文明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沿线分布着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华山、兵马俑等知名的顶级旅游景点可以组成一条中西部旅游的黄金线路,能促进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就业。
答案:景点: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华山、兵马俑等。
有利影响:2小时的交通距离可以形成郑州、洛阳、渭南和西安一条旅游文化的黄金腰带,促进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扩大了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周边地区的旅游收入;扩大周边地区的居民就业;有助于周边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象征爱情、和平的花纹雕刻居然“镶嵌”到了长城上,一块块条石上刻满了狮子绣球、木马兰花、祥云彩带等充满和平与女性色彩的花纹图案。这些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境内被长城专家称为“女性长城”的细腻长城刚被发现不久,就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参观。
(1)长城东西延伸6
000多千米,但只有少数地方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原因可能是什么
(2)葫芦岛市政府正在加紧对该长城的旅游开发,请结合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因,谈谈怎样规划建设该景区。
【解析】第(1)题,从旅游资源的价值、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等方面分析。第(2)题,旅游景区规划应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答案:(1)不同地段的长城具有的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不尽相同;主要受经济差距的影响,东部地区距市场近,吸引的游客数量较大;交通的通达性不同;不同地段的开发程度不同等。
(2)要突出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遵循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规划建设的景观与旅游景区的地理环境要和谐统一;开发时要维护生态平衡,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
7.红叶,是一类观赏树木,全国各地都有,叶变红是因为叶片中含有大量花青素的缘故,花青素又称红色素,每到深秋霜降之际,随着气温的下降和白昼时间变短,叶绿素被大量分解掉,这时,淹没在树叶里的类胡萝卜素等其他色素就会显露出来,我国各地纷纷进入“红叶纷飞,层林尽染”的最佳观赏期。下图示意我国常年红叶最佳观赏期。
据图总结我国常年红叶最佳观赏期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图中红叶最佳观赏期分布情况解释其原因。
【解析】由材料可知红叶观赏期与气温变化关系密切,而气温变化主要受纬度和地形两个因素的影响。
答案:分布特征:红叶观赏期北方早于南方,山区早于平原。
原因: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北方气温低于南方,因此北方观赏红叶时间早于南方;
受地形因素影响,气温随着山地海拔增加而降低,因此山区红叶观赏时间早于平原。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合肥模拟)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工业区内的工业 (  )
A.以重工业为主
B.以高新技术为主
C.以大型企业为主
D.以轻工业为主
2.该工业区内生产的产品可能为 (  )
A.毛纺织品
B.钢铁
C.矿山机械
D.煤炭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根据图中的地中海、工业小区可判断出图示地区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的新兴工业区,该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第2题,该工业区内生产的产品以轻工业为主,可能是毛纺织品,A正确;钢铁、机械和煤炭是重工业。
【加固训练】
读我国某城市不同距离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该城市中心距离由近到远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①②
(2)T1~T3阶段,该城市 (  )
A.工业集聚规模减小
B.缓解了市区的环境压力
C.②区域工业规模扩大速度最快
D.降低了市区的经济实力
【解析】(1)选C,(2)选B。第(1)题,①区域最早出现工业,且工业集聚规模在T2~T3某一时段开始呈下降趋势,应位于市中心区附近;③区域在T2后才出现工业集聚,且规模逐渐扩大,应位于远离市中心区的郊区。第(2)题,T1~T3阶段城市中心区工业集聚规模减小,工业向郊区转移,缓解了市区的环境压力。T1~T3阶段,该城市工业集聚规模增大,③区域工业规模扩大速度最快;市区第三产业发达,经济实力增强。
  (2017·临汾模拟)我国核电工业迅速发展,近年来,核电工业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趋势,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  )
A.劳动力丰富
B.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
4.内陆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河附近,近年来我国对于内陆核电站的建设持谨慎态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技术
B.环境
C.市场
D.原料
5.我国核电工业能够走向世界,是因为我国具有 (  )
①资金优势
②技术优势
③劳动力优势
④市场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3选D,4选B,5选A。第3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而且东部沿海地区资金雄厚,科技发达,具有发展核电工业的优势条件。第4题,核电站建设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同样的核电事故,在沿海的危害区域几乎近半分布在海洋上,这就明显降低了核电站的总体潜在危害,沿海核电站要优于内陆核电站。核电站建设在内陆河流上游区域,出事后的核电站如果污染地下水或河流水,将会带来核电站下游水域的全面污染,这是人们倾向于在沿海建立核电站的重要原因。第5题,当前世界主要核电强国基本具备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掌握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自主研发能力,二是建有一定规模的机组,三是具备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装备制造等保障条件。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具备上述核电强国的基本特征,并且在设备制造能力、土建安装施工、运营管理、人员培训、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这些是我国核电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
  (2017·新余模拟)“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这是手套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一句流行语。“中国手套名城”山东嘉祥县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等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能力,加工的手套95%销往国外市场。下图示意的是嘉祥手套产业协作关系,读图,完成6、7题。
6.数百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传导的发展格局,大量手套企业集聚有利于(  )
A.降低工人工资,增加利润
B.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协作
C.增强集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批发价格
7.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对当地的影响是 (  )
A.削弱同类企业间的竞争
B.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C.降低专业化程度
D.提高区域竞争力
【解析】6选B,7选D。第6题,大量手套企业集聚有利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协作;经济发展,不可能降低工人工资;增强集聚优势,不会导致产业升级;集聚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批发价格。第7题,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对当地的影响是形成规模,提高区域竞争力,与其他区域同类企业间的竞争加强,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专业化程度。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通过自主创新成长起来的最具代表性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之一。国家(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园以奇瑞汽车为依托,已经形成了以西门子威迪欧、博耐尔汽车电器、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侨云友星、莫森泰克等30余家企业,3个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和多家高校、技校为主体的产业集群雏形。
材料二 伊朗是中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汽车的拥有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伊朗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伊朗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市场。2016年1月,我国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伊朗汽车工业园扩建项目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位置见下图)正式启动。
(1)简析众多汽车产业企业聚集在产业园的好处。
(2)分析奇瑞汽车工业园落户德黑兰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产业集聚的意义,相关产业的集聚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成本;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第(2)题,该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的发展条件,可以从市场、工业基础、国家政策、资源等条件来分析。德黑兰是伊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多,经济较发达,市场潜力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且廉价,汽车的使用成本低;国家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国际汽车企业与国内企业合作。
答案:(1)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成本;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2)德黑兰是伊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多,经济较发达,市场潜力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且廉价,汽车的使用成本低;国家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国际汽车企业与国内企业合作。
【知识拓展】工业集聚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缺点: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定州模拟)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1、2题。
1.对该工业地域的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  )
A.动力因素
B.交通因素
C.资源条件
D.环境因素
2.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  )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市场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据图判断该工业地域的形成依赖于本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火力发电解决了该地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工业地域的形成必须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该工业地域以传统的钢铁、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工业发展带来严重污染,所以环境因素不是该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条件。第2题,图中工业地域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对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没有影响;工业地域对于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没有影响;该工业地域对于市场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无关。
  “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由“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构成,产品、消费与生产三方融合和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读工业4.0产业链图,完成3、4题。
3.与传统工业比较,“工业4.0”工厂布局更靠近 (  )
A.原料地和市场
B.能源丰富地区
C.大城市和交通枢纽
D.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地区
4.“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B.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C.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解析】3选C,4选A。第3题,“工业4.0”以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智能产品为主,产品具有轻、薄、短、小,价格昂贵的特点,能源、原料投入少,不需要靠近原料、能源产地;根据图示信息,对物联网、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高,一般布局在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分布区,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少,素质要求高。第4题,根据材料,“工业4.0”是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降低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工业生产由集中走向分散,缩小了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2017·山西八校联考)读下图,据此回答5、6题。
5.该公司个人电脑零部件生产厂遍布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占领世界各地的市场
B.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区位
C.充分利用各地的运输条件
D.有效利用各地的基础设施
6.该公司计算机组装厂与零部件生产厂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有 (  )
①邮电通信
②商业贸易
③交通运输
④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⑤共用基础设施联系
⑥地理信息技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解析】5选B,6选A。第5题,该公司个人电脑零部件生产厂遍布世界各地属于工业分散,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区位,降低生产成本,电子产品附加值高,以空运为主,电脑零部件生产,各地的基础设施不是主要因素。第6题,该公司计算机组装厂与零部件生产厂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有邮电通信,①对。有商业贸易,②对。有交通运输,③对。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④错。不在同一地点,不能共用基础设施,⑤错。没有地理信息技术的联系,⑥错。
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南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金、锡、铀、钼、铜、银、铌、钽、稀土等40余种,为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湘江流域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是支柱产业。冶金产业在迎来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长沙是全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下图为湖南省简图。
(1)分析湘江流域支柱产业形成的原因。
(2)分析湘江流域冶金产业破坏环境的原因。
(3)分析长沙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湘江流域内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支柱产业是重工业,因此彼此间存在投入—产出联系,工业集聚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第(2)题,环境问题可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三个方面来回答。有色金属资源采掘导致植被破坏,从而造成森林资源破坏和水土流失;有色冶金工业排出废水、废渣和废气,污染水源和土壤。第(3)题,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可从原料、交通、经济、信息等方面来回答。邻近有色金属产地原料丰富;长沙是湖南的省会,金融服务业发达、交通通达度高,有利于物资进出;行政中心,信息服务发达。
答案:(1)流域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支柱产业以重工业为主,彼此存在投入—产出联系;该地区重工业规模效应显著,集聚力强。
(2)有色金属资源采掘导致植被破坏,从而造成森林资源破坏和水土流失;有色冶金工业排出废水、废渣和废气,污染水源和土壤。
(3)邻近有色金属产地原料丰富;长沙是湖南的省会,金融服务业发达、交通通达度高,有利于物资进出;行政中心,信息服务发达。
【加固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绥芬河市被称为“百年口岸”“国境商都”,也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进口集散地。
材料一 绥芬河地理位置图。
材料二 2012年绥芬河、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比重图。
(1)绥芬河市又被称为“木业之都”。简述其发展的区位优势。
(2)与全省相比,简述绥芬河市的第一、三产业构成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绥芬河区位优势可以从原料、交通、市场、政策等角度分析。第(2)题,从产业结构图示分析,其产业结构的特点是第三产业比重大。从材料分析,绥芬河市被誉为“百年口岸”“国境商都”,所以边境贸易发达,是重要的边境口岸、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业比重大;又因绥芬河是一个文化多元、风情万种的地方,所以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答案:(1)靠近我国最大林区,又是木材集散地,原料(木材)丰富;有较为便捷的铁路和港口运输;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有完整的木材加工设施。
(2)绥芬河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边境口岸,对外贸易发达;边境旅游发达;第一产业比重小,地处山区,耕地面积少,耕作业不发达。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议用时:20分钟)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
A.改善环境质量
B.人类与环境统一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物质资料生产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解析】1选A,2选D。第1题,从图中的框图联系分析,由于人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判断①—C,②—A,③—D,④—B。第2题,A、B、C三项的表述都是片面的,人类应当尊重自然才能发展自己。
  (2017·岳阳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
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4.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解析】3选B,4选C。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1985年到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在下降,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在降低,但数值仍较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经济发展指数上升;资源能源消耗的指数依然比较高,且经济发展指数较低,因此人地关系并没有协调发展。第4题,从图中看,1985年到1990年之间,环境污染指数在下降,但是能源资源的消耗指数比较高;1990年到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比较低,能源资源消耗指数较高,经济发展指数较低;1995年到2000年,环境污染指数较低,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是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2000年到2005年,环境污染指数不断提高。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回答5、6题。
5.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6.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解析】5选D,6选B。第5题,从材料中可知,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可将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变废为宝,可能产生清洁生产。第6题,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会带来大气污染,因此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
【加固训练】
下图为水资源-能源关联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判断 (  )
①电力供应离不开水资源
②经济越发展,能源需求越大,将导致水资源更加紧缺
③水资源是山西能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④水资源和能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能源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候变化对降水的时空分布不会产生影响
B.能源生产和电力供应对气候影响不大
C.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D.气候变化影响可利用水资源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能源生产
【解析】(1)选B,(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电力供应除水电外,还有火电、核电等;经济越发展,能源需求越大,将导致水资源更加紧缺;水资源是山西能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和能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第(2)题,气候变化对降水的时空分布会产生影响;能源生产和电力供应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污染气体等,对气候影响较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影响可利用水资源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能源生产。
7.读海南某橡胶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应说明其在上图中的具体表现。
(2)此产业园的生产模式有何优点
【解析】第(1)题,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橡胶产业深加工与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保证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延长,生产部门增多,需要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废弃物(废橡胶、废水等)的回收利用,使环境污染减少,维持了生态持续发展。第(2)题,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其优点。从经济方面分析,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都提高了经济效益;从社会方面分析,生产部门增多,增加了就业机会;从环境方面分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1)经济持续发展:橡胶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社会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生态持续发展:废弃物(废橡胶、废水等)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2)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加固训练】
(2017·信阳模拟)阅读青海省图(下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等级比例(%)
1~3级
4级
5级
6级
总面积(平方千米)
1985年
0
9.26
52.13
38.61
11
172
1997年
0
0
48.3
51.7
10
793
材料二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并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1)图甲中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数据,B地草场退化的表现有草场总面积减少和优质牧草减少。主要治理措施是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第(2)题,清洁生产模式的环境效益是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是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答案:(1)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
措施: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
(2)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建议用时:25分钟)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甲、乙、丙、丁四个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
A.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B.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C.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解析】1选A,2选B,3选C。第1题,原始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最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改造自然环境;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想要征服自然环境;环境文明时代,人类谋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农业文明时代中比重最大的乙代表土地要素。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应封山育林,合理采伐;温室气体减排,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退耕还林,合理放牧;倡导合理消费。
 【加固训练】
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据图回答(1)、(2)题。
(1)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
B.滥砍乱伐,植被稀少
C.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2)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 (  )
A.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
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解析】(1)选D,(2)选B。第(1)题,由图可知,库布齐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易形成沙漠。该地在黄河沿岸、内蒙古高原上,没有在盆地中;滥砍乱伐是人为原因;库布齐沙漠周围高山较少。第(2)题,“库布齐模式”通过恢复植被来治理沙漠化,同时发展生物制药和生物制油业,因此“库布齐模式”的特点是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该模式下的产业不是技术导向型产业;该模式产业链长,附加值高;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4、5题。
4.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5.该村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解析】4选B,5选A。第4题,由箭头指向可以看出,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有大田农业,发展畜禽养殖,进而发展食用菌和蚯蚓养殖,而且用畜禽粪便制取沼气,其废料又能还田,因此属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江南丘陵地区发展此模式,既可缓解因其能源短缺引起的水土流失,又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2017·沧州模拟)2013~2014年度,国家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监测工作。下表为荒漠化程度变化情况统计表,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荒漠化程度变化情况表(万hm2)
合计
轻度荒漠化
中度荒漠化
重度荒漠化
极重度荒漠化
2009年
26
237.13
6
657.27
9
684.30
4
265.63
5
629.93
2014年
26
115.93
7
492.79
9
255.25
4
021.20
5
346.69
净增加
-121.20
835.52
-429.05
-244.43
-283.24
注:2009年相关数据为第四次监测结果;2014年相关数据为第五次监测结果。
6.2009~2014年期间,关于我国荒漠化变化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程度呈现出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
B.轻度荒漠化比例上升,但仍以中度荒漠化为主
C.极重度荒漠化比例下降
D.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幅减少
7.2009~2014年期间,下列关于我国北方沙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
A.土壤风蚀状况呈减轻趋势
B.地表释尘量有所减少
C.土壤的反射率有所提高
D.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解析】6选D,7选C。第6题,由表中信息可知,2009~2014年期间,我国中度、重度、极重度的荒漠化面积在逐渐减少,轻度荒漠化的面积却在大量增加,说明治理起到一定作用,荒漠化程度呈现出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轻度荒漠化的面积是增加的,因此其所占的比例在上升,但面积最大的依然是中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的面积在逐渐减少,比例在下降;荒漠化的面积呈负增长,但减小的面积为121.20
hm2,没有大幅度减少。第7题,由上题可知,我国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土壤风蚀状况呈减轻趋势,地表释尘量有所减少,土壤的反射率有所下降。
8.(能力挑战题)下表是我国南方山区某县1966和2013年相关统计资料。读表,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项目    
1966年
2013年
耕地面积/万公顷
2.0
2.7
森林覆盖率/%
36.8
20.5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7.1
8.2
人口/万人
21.5
40.1
(1)据表指出该县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原因。
(2)请为该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解析】第(1)题,仔细读表,与1966年相比,2013年时该地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下降、雨季地表径流增加、人口增加,可以推测出我国南方山区该县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等。主要的人为原因可能是人口增长过快和毁林开荒等。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该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及控制人口数量等。
答案:(1)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等。 人口增长快;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等。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控制人口数量。
【加固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马尔默部长宣言》提出:“全球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我们所面临的就是通过促进具体表现为清洁生产战略的寿命周期来改变这些不可持续的方向。”清洁生产主要是针对企业具体的制造过程,是独立公司的行业战略,要在更多的公司乃至一个地区使用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应运而生。
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企业间主要废料交换流程示意图
(1)说出清洁生产包括的内容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含义。
(2)我国废旧电池的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你认为用生态工业的观点如何解决废旧电池的危害问题。
(3)若上图中发电厂是我国秦山核电站,请你用生态工业的观点,说明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第(1)题为理论知识。第(2)、(3)题为生态工业观点的具体应用,将废弃物转变为资源,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答案:(1)内容: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 含义: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部过程。
(2)开发新技术,出台支持废旧电池处理企业的新政策,促使废旧电池的循环再利用,并形成产业化。
(3)核电站排放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流或是海洋中往往会给水体生物带来影响,引起大量生物死亡,鱼类失去生存条件;核电站用完的核废料要安全处理,以防有害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危害人体及其他生物。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山西四校联考)下图是尼日尔河流域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尼日尔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源头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B.尼亚美以下河段流经峡谷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从源头到库利科罗河段有凌汛现象
D.库利科罗到尼亚美河段水量逐渐减少
2.图中P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
A.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
C.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酸化
【解析】1选D,2选C。第1题,结合经纬度分析,尼日尔河源头河段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从源头到库利科罗河段位于热带地区,没有凌汛现象;库利科罗到尼亚美河段因流经热带沙漠区,蒸发、下渗多,导致水量逐渐减少;根据图例,尼亚美以下河段流经丘陵、平原地区,海拔由500米以下到200米再到0米,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不是流经峡谷地区。第2题,图中P地区位于热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的过渡地带,大规模地开垦草地,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
【加固训练】读田纳西河流域某地气温、降水图,回答(1)、(2)题。
(1)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特征与农业发展关系是 (  )
A.有利,温和多雨
B.不利,雨热同期
C.有利,水热资源丰富
D.不利,降水稀少
(2)1933年以前,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当时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
是 (  )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
②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③洪水泛滥,人口外流
④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田纳西河流域全年降水丰富,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对农业发展较为有利。第(2)题,该地区降水较丰富,属于湿润地区。
  下面图1为黄河干流图,图2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5题。
3.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B.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
C.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D.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4.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
A.黄河上游含沙量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
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D.过桃花峪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5.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上游修水库
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下游挖入海新河
【解析】3选C,4选A,5选D。第3题,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径流总量明显减小,主要是因为流经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灌溉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第4题,黄河上游地区含沙量小是因为上游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第5题,黄河含沙量的大小与入海河道的多少无关。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顿河有“静静的顿河”之称,为了使顿河的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1949至今图示国家先后在顿河流域兴建通航运河、水利枢纽和多座水库。
材料二 下图为顿河流域。
(1)指出顿河被称为“静静的顿河”的原因。
(2)简述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带来的效益,并分析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
(3)分析图示河流流域开发对图中海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题,“静”主要体现在流速慢、流量小且稳定,流速主要取决于地形,流量主要取决于气候。图中河流密布,说明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流域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加上湖泊调节作用,故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第(2)题,流域综合开发的效益主要从灌溉、航运、养殖、供水、防洪等方面分析,产生的生态问题主要从影响鱼类、加剧污染、影响下游生态等角度分析。第(3)题,流域开发对海洋的影响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对比考虑,注意有利和不利,经济方面主要考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方面主要考虑人口增加及生活用水等;生态方面主要考虑带来的污染、生态破坏及生物多样性等。
答案:(1)顿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流速平缓。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较为均匀,流量较少且稳定。
(2)沟通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加深航道,提高了货运能力,缩短了航程;提供了丰富的廉价电力;促进灌溉农业和渔业的发展;为沿线城市提供水源;提高了防洪能力。
问题:水库大坝的建设影响鱼类的洄游、产卵,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污染加重;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影响河道生态。
(3)流域的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排污量,加剧了海水污染。库区人口增加及工业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入海径流减少,使海水盐度升高;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方法技巧】河流水利设施建设的评价思路
(1)评价方法。
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又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评价水利工程的利多从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方面进行,评价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上游、下游等进行。
(2)实例分析——以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为例。
①积极的影响: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
②消极的影响: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海南联考)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读图回答1~3题。
1.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如图a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河水侵蚀河岸易引起崩岸决口。“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如图b中需裁去的是 (  )
A.甲角
B.乙角
C.丙角
D.丁角
3.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开发了水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保护其自身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从这一角度考虑,在背景区内发生的下列行为对都江堰工程保护危害最大的是 (  )
A.上游破坏植被和湿地
B.下游随意添加辅助设施
C.上游乱建水利工程
D.下游不断扩大灌区面积
【解析】1选C,2选B,3选C。第1题,读图可知,①②两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高,不便于修筑水利工程,故A、B错误;③处位于河流下游,出山口位置,河水水量集中,河流两侧地形平坦,便于引水,故C正确;④处位于河流下游,河道宽阔,水位低,水量分散,故D错误。第2题,由于河水的惯性凹岸流速快,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流速慢,为堆积岸;由图示可知丙为凹岸,乙河岸为凸岸,乙岸容易造成泥沙淤积,阻挡河道,需裁去,故B正确。第3题。在河流上游破坏植被和沼泽,加大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但都江堰水利工程有自动排沙功能,对中下游地区影响不大,故A错误;在河流上游乱建水利工程,会破坏原有的水利设计,影响河流全线,影响较大,故C正确;在河流下游随意添加辅助设施和不断扩大下游灌溉区面积,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下游地区,对中上游影响较小,故B、D错误。
  (2017·太原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河流、抽水站、灌渠及灌区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目前影响图中A地和B地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堆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堆积作用
D.喀斯特溶蚀作用 喀斯特堆积作用
5.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抽水站、灌渠广布相关性较小的是 (  )
A.河谷地区地势较低平
B.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C.大气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
D.土壤组成中矿物质成分多
6.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图中A地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是 (  )
A.综合治理,保持水土
B.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C.多方投入,改善交通
D.建设水库,发电兼灌溉
【解析】4选B,5选D,6选A。第4题,由图中材料可知,A地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形崎岖,流速较快,以河流的侵蚀为主;B在河流的入河口处,有灌区分布,地形变平坦,流速减缓,以泥沙的沉积为主,B项正确。第5题,该区域位于我国的渭河平原,地形平坦,农业发达,耕地广布,由于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小,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短缺,由于该地地下水丰富,灌溉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渠道引水灌溉是灌区灌溉的主要形式;土壤中的矿物质成分与成土母质有关,由上所述,D项正确。第6题,该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且在流域内大量灌区存在,由于地形平坦,导致输沙量大增,因此该地应该综合治理,保持水土,A项正确。
【加固训练】
(2017·厦门模拟)图A为某河段平面图,图B为图A中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C示意图A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1)、(2)题。
(1)图A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B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M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  )
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解析】(1)选B,(2)选B。第(1)题,读图B,河流左岸侵蚀,右岸沉积。读图A,顺着河流流向,甲、丁处河岸平直,侵蚀较弱,A、D错。乙处左岸是凹岸,侵蚀最强,B对。丙处左岸是凸岸,侵蚀较弱,C错。第(2)题,读图C,根据图例,从10月到第二年4月,M湖水量流入量持续小于流出量,所以水位最低的月份是4月,B对。1月后水位在继续降低,A错。6月份水量增加,C错。10月份水位刚开始下降,D错。
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龙江,干流全长258
km,落差1
246
m,全流域总长2
000
km。流域面积约14万km2,据不完全统计,九龙江流域目前已开发建设1
000多座水电站。九龙江流域是著名的生猪养殖基地和水果、山菜之乡,但严重的养殖场污水超标排放甚至直排已成为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果园、茶园水土流失也成为流域一个突出的问题。下图示意九龙江水系。
(1)分析九龙江流域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
(2)说明九龙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请为九龙江流域水质保护和生猪养殖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九龙江流域目前已开发建设1
000多座水电站,对此做法您是支持还是反对 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河流落差的大小、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以及筑坝条件等方面。第(2)题,联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从土质、地形、降水、植被覆盖率等自然原因和农业用地、工程建设等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第(3)题,注意答题角度,一是从水源保护方面入手,二是从生态养殖角度入手。第(4)题,此问为开放性问题,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自圆其说即可。支持即分析水能资源开发带来的有利影响,不支持,则分析水电站过密及建设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较广,径流量较大;流程短,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系大多位于(武夷)山区,多峡谷地貌,适宜建坝的地方较多。
(2)九龙江流域地形崎岖,坡度大,多沟谷地貌;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果园、茶园破坏,原有植被群落,人工林林下植被缺乏,保持水土能力弱;人为的果园、茶园松土、除草,降低了土壤抗侵蚀力等。
(3)沿江地带一定范围内养殖场撤离;流域水库有计划地开闸放水换水;利用粪便生产沼气,走生态养殖之路;加强生猪养殖污水等达标排放的监测力度。
(4)观点一:支持。理由:变水能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缓解区域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调整城乡能源结构,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和乡村水土流失。
观点二:反对。理由:水电站过密,会截断鱼类洄游路线,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多水库截水滞水,水循环过慢,河水的自净能力大幅度下降,加剧水污染;过多水坝拦截,航运价值丧失。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十一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泉州模拟)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1、2题。
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  )
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
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
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终碛沉积物大小不均,棱角明显,磨圆度较差,没有层状结构。第2题,冰水扇的形成是冰川和流水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堆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知识拓展】终碛堤
(1)形成:冰川将冰碛物携带到它的末端连续堆积,逐渐加厚增高形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多呈半环状。
(2)特点:大陆冰川的终碛堤比较低,高约30~50米,但可长达几百千米,弧形曲率小。山岳冰川的终碛堤比较高,可达数百米,但长度较小。
  (2017·皖南联考)位于哥斯达黎加中部的图里亚尔瓦火山于当地时间2016年5月20日再次喷发,大量火山灰、气体和热岩浆从图里亚尔瓦火山口爆炸式喷发,火山灰喷发柱高达3
000米,喷发过程持续了约8分钟。读图回答3、4题。
3.图里亚尔瓦山顶岩石中的矿物直接来自 (  )
A.地表沉积
B.地壳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
4.图里亚尔瓦火山的热岩浆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最先转化为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3选C,4选B。第3题,火山顶的岩石为岩浆岩,其含有的矿物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第4题,据地壳中物质循环图分析判断,图中甲为岩浆(只有一个箭头出来),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热岩浆首先转化为岩浆岩。
  (2017·河南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5、6题。
5.全新世以来海岸变迁的状况是 (  )
A.一直向陆地方向后退
B.一直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相对稳定
D.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
6.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地质作用是 (  )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地壳的升降运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海浪的搬运、堆积作用
【解析】5选D,6选C。第5题,根据图中不同时期海岸线的变化,可以看出海岸线是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的。第6题,海岸线是地壳运动和河流堆积、海浪作用的共同结果,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
【加固训练】
(2017·淄博模拟)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
A.海退 海进 海进
B.海进 海进 海退
C.海进 海退 海退
D.海退 海退 海进
(2)与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 (  )
A.沿海陆地被淹没
B.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C.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
D.咸潮危害减轻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根据材料中岩层形成与海水深浅的条件关系分析可知,图中①岩层形成时是深海环境,②岩层形成时海水变浅,说明是海退;③岩层是陆相沉积,该过程仍表示海退;④岩层是浅海环境,说明海进。所以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海退、海退、海进。第(2)题,③→④时期是海进,海岸线移向陆地,与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沿海陆地被淹没,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和咸潮危害加重。
7.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2)地形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请分别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
【解析】第(1)题,黄果树瀑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天山,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海滨沙滩,是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青藏高原不断升高是由地壳运动造成,大兴安岭起伏和缓主要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1)黄果树瀑布:流水侵蚀作用;天山:地壳运动;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海滨沙滩:海水堆积。
(2)青藏高原受地壳的水平挤压作用隆起,因而在不断升高;大兴安岭长期受外力的侵蚀,因而起伏比较和缓。
【方法技巧】地质作用分析思路
(1)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水平、垂直)、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三个方面分析。
(2)外力作用:主要考虑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每种作用又要重点考虑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抚州模拟)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读地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 (  )
A.a-③
B.b-②
C.c-④
D.d-①
2.图中b到d的过程 (  )
A.均在地表进行
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
C.物质来自地壳
D.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解析】1选A,2选B。第1题,结合图中地理事物的关系可知,a为岩浆岩,b为风化、侵蚀,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①为变质作用,②为重熔再生,③为冷却凝固,④为固结成岩;黑曜石为岩浆岩,是由冷却凝固形成的。第2题,图中b到d的过程,各类岩石经过一系列作用,形成了变质岩,岩石性质发生了变化。
【加固训练】
辽宁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有“古生物化石宝库”之称,2016年2月23日入选第九批中国推荐的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单。左图为地质公园含化石地层剖面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层所属的岩石类型为右图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2)目前,易对该景观造成损毁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右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D,(2)选A。第(1)题,结合左图可知该地层层理构造清晰,且含有化石,属于沉积岩。在右图中,能够相互转换的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因而乙是岩浆,丙是岩浆岩;变质岩能形成岩浆,因而甲是变质岩,丁是沉积岩。第(2)题,目前,该景观出露地表,造成损毁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结合前面分析,对应于右图中的①是外力作用,②是变质作用,③是重熔再生,④是冷却凝固作用。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完成3、4题。
3.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大致形成过程是 (  )
A.沉积作用、褶皱断层、断裂上升、岩浆活动
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断裂上升、沉积作用
C.褶皱断层、沉积作用、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活动、断裂上升
4.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
A.依然是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峰林、峰丛广布
【解析】3选D,4选D。第3题,大瓦山下层的石灰岩是沉积岩,上部层层堆叠的玄武岩,是从前的火山一次次喷发时,堆积的火山熔岩流和火山灰形成的;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是岩层断裂上升所致;因而大瓦山的形成过程为下部石灰岩先沉积、固结成岩,后岩浆活动断裂上升。第4题,石灰岩是易溶岩石,如果位于上层,又处于水热丰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溶蚀作用强烈,易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
  (2015·全国卷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5、6题。
5.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6.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5选D,6选B。第5题,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增大时,则以泥沙淤积为主,反之则以侵蚀为主。从图中可看出,1975~1978年,距起始点距离呈变大的趋势,故此时间段以泥沙淤积为主,而1978年以后,距起始点距离呈变小的趋势,故此时间段以侵蚀为主。第6题,1992~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持续缩小,说明该时间段内泥沙淤积作用持续减弱;这可能与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输送泥沙的量减少有关。
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沙山呈东北—西南延伸,而且沙山西北坡缓,应为迎风坡,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巴丹吉林沙漠地处西北,风力强劲,沙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沙山形成于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处,这与其对风沙的阻挡有关;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使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导致沙山不断长高。第(3)题,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知,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在背风坡一侧,颗粒大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因此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 理由:沙山呈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
(2)风力强劲,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3)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九
中国地理概况
(建议用时:20分钟)
  读我国大陆①②③④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图中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2.若图中④地和①地纬度相近,①地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则④地可能位于 
(  )
A.青藏高原
B.渭河平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解析】1选D,2选A。第1题,若只考虑纬度因素,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时间越早、结束越晚的地区,其热量条件就越优越,所处的纬度就越低,故图中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②④③①。第2题,若④地和①地纬度相近,但位于东部平原地区的①地热量条件明显优于④地,则④最可能为青藏高原。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方农业生产潜力大主要是由于纬度低,热量充足
B.影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C.相同农业生产潜力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相同的
D.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小,主要是由于海拔高,降水少
4.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
A.提高机械化水平,以提高农业生产潜力
B.加大湿地开发利用,扩大种植业生产规模
C.建设绿色商品粮生产基地,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D.建设成为我国主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解析】3选A,4选C。第3题,我国南方农业生产潜力大主要是由于纬度低,热量充足,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水源;相同农业生产潜力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不一定相同;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小主要是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第4题,甲区域位于松嫩平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机械化水平较高,提高机械化水平对提高农业生产潜力作用不大;东北地区应该加大湿地保护,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绿色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山区。
5.(2017·洛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三江并流”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云南省引种小粒种咖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14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9%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但因技术水平有限、缺乏标准化生产管理等,一直以原料供应为主。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示区域聚落的分布特点。
(2)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在峡谷的两侧山腰处,白天常有一条云雾带出现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云南省咖啡产业要持续发展需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聚落等点状事物的分布特点从分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和“有多少”两方面回答。“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聚落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读图发现有些聚落也沿公路分布;读图可知南部聚落多,北部聚落少。第(2)题,本题考查局部热力环流的内容,白天山坡温度较高,山坡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的山谷处温度低,形成高气压,因此谷底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谷风在爬升的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雾。第(3)题,由材料二可知云南省咖啡产业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但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完善。因此要持续发展必须从技术、管理、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开拓市场、培育品牌等方面入手,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沿河谷、沿交通线(公路)分布,南部数量较多(密集),北部较少(稀疏),分布较分散(聚落间相距较远)。
(2)白天山坡温度较高,谷底气流沿山坡上升(谷风),在山腰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雾。
(3)加大科技投入,服务于农户;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咖啡、有机咖啡);发展深加工业(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培育本土品牌);发展规模化种植。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6·浙江高考)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区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区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题。
1.关于五省市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解析】1选B,2选A。第1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按照Y轴对比,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
错误
B项
按照X轴对比,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正确
C项
按照Y轴对比,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
错误
D项
按照X轴对比,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
错误
第2题,从括号中的数值看,山西万元产值能耗最高,说明工业生产能耗大、层次低,应加大传统工业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新兴工业,以降低能耗。广西万元产值能耗高于上海、江苏等省市。上海和江苏万元产值能耗较低,但能源缺乏,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会导致环境污染。湖北万元产值能耗较高,但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不能降低能耗。
  (2017·商丘模拟)根据下表资料,回答3~5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14)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播种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43.5%
965.7
2
892.4
15.96

56.1%
1
223.7
841.4
15.21

63.0%
765.2
373.3
0.35

38.9%
410.0
270.0
1.94
3.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4.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
A.①②播种面积相差不大,说明耕地面积相差不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说明年降水量②比③多
C.城镇人口比重③比①大,因而③的乡村人口比①少
D.木材总蓄积量②比④大,因而②的森林覆盖率比④高
5.①②两省具有全国意义的能源分别是 (  )
A.石油 水能
B.天然气 石油
C.天然气 水能
D.煤炭 石油
【解析】3选A,4选D,5选B。第3题,四川、黑龙江、江苏、甘肃四省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的是江苏省,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四川省,播种面积最大的是黑龙江省,甘肃省水资源总量最少。第4题,播种面积主要取决于耕地面积和耕作制度(熟制),四川省为一年两熟,黑龙江省为一年一熟,因而四川省的耕地面积明显少于黑龙江省;水资源总量取决于降水量、土地面积等多种因素,黑龙江省的土地面积大于江苏省,降水量小于江苏省;乡村人口数量多少取决于人口总数和人口比重;木材总蓄积量黑龙江省远大于甘肃省,森林覆盖率应是黑龙江省大于甘肃省。第5题,四川省的能源主要是天然气和水能,黑龙江省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和煤炭。
【加固训练】
(2017·湖北联考)盐井镇为悠久的产盐古镇,附近澜沧江东西两岸表层分别分布着白色和红色岩土。在江两岸,人们依山势凿孔插桩,桩顶铺板,就地取岩土在板上铺垫成盐田,将取自江滩盐井的卤水(含盐的地下水)倒入,几天后盐便析出。东岸产出的盐呈白色,品质好;西岸产出的盐呈红色,产量大。每年3至5月是产盐旺季。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岸比东岸盐产量大的主要因素是 (  )
A.技术
B.市场
C.地形
D.气候
(2)推测两岸盐制品颜色差异的原因是 (  )
A.卤水种类的差异
B.太阳辐射的差异
C.生产工艺的差异
D.盐田垫土的差异
(3)产盐旺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卤水丰富
B.晴天多,蒸发旺盛
C.市场需求大
D.江水平稳,利于运输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据图可知,西岸地势低,地下盐水汇集量大,产盐量高。第(2)题,据材料可知,澜沧江东西两岸表层分别分布着白色和红色岩土,因此东岸产出的盐呈白色,西岸产出的盐呈红色。第(3)题,每年3~5月,此时段雨季未到,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6.(能力挑战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的,大陆性气候是受大陆热力性质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影响的气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最热月与最冷月紧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10℃等。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区划图。
(1)简述中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征。
(2)四川盆地能够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许多滨海城市,如大连、天津、青岛,甚至上海都不能算作海洋性气候,而只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3)分析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从降水方面分析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是大陆性过渡气候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材料二图可以归纳出中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征。第(2)题,四川盆地因其独特的地形特征,形成湿度相对较大、温差相对较小的气候特征。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典型,导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第(3)题,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4)题,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因而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是大陆性过渡气候。
答案:(1)气候的大陆性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强,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陕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藏北等北部广阔地区;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和四川盆地。
(2)地形。冬天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的北风经常控制这些城市,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构成强烈对比,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所以这些滨海城市只能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3)有利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和雨热同期使得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种植范围大大向北扩展,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气候复杂多样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生长。
不利影响:降水过度集中在夏季,夏涝、春旱现象严重,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季冷空气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夏秋季节台风带来水灾、风灾等。
(4)藏北高原地势高峻,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雅鲁藏布江谷地在夏季受西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而藏北高原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故降水少。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八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建议用时:20分钟)
  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表示 (  )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沙丘移向绿洲
C.河流水量减少
D.冰川融水减少
2.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
A.禁止经济活动
B.节约并合理用水
C.加强矿产开发
D.大力发展畜牧业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气候变干与用水量增加均影响河流补给,使河流水量减少。同时,河流水量减少会使地下水位下降。第2题,节约和合理用水是干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之一。
【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不同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3、4题。
3.下列现象与该地区相符的为 (  )
A.降水量多,季节变化大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河湖众多,水系稠密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4.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的破坏
D.淡水湖泊萎缩
【解析】3选D,4选B。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最多的月只有20
mm,蒸发最多的月超过300
mm,可见该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蒸发量很大;根据气温曲线可判断出该地冬冷夏热,年温差大,由此可判断出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差。第4题,该图所示的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方法技巧】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
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2017·六安模拟)读下图,回答5、6题。
5.由图中信息判断,为保障种植业生产而改善的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6.图中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防洪
B.发电
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
【解析】5选C,6选D。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支流众多而需要修建水库,同时周边有大量的抽水井存在,所以,此地需要改善水源条件以更好的发展种植业。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修建在支流处,可见其主要作用不是防洪和发电;图中区域是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这些水库的主要功能是防治水土流失。
【加固训练】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
A.臭氧层破坏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太阳能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要能源,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地形坡度较大,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该地区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故保护植被是关键,要保护植被(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太绝对),必须解决该地能源紧张的状况。
  (2017·安徽联考)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渍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8.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是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解析】7选B,8选B。第7题,沟头防护工程防止了沟头的溯源侵蚀,也就减少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指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的现象,是土地退化。沟头工程对防止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作用不大。第8题,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A、C、D点种树,不能减少对沟头B点的侵蚀。在B点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点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海拔300至600米,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下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及边缘绿洲分布状况。
(1)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自然成因。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有众多优良的冬季牧场,分析其冬季牧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扩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危害。
【解析】第(1)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为温带沙漠,自然成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外力作用等角度作答。第(2)题,冬季牧场的形成,从气候、牧草和地表积雪等角度分析。第(3)题,应从土地面积、农牧业生产、交通等角度分析。
答案:(1)深居内陆,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光照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岩石风化强烈;大风天气多,风力作用强。
(2)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区高;多绿洲,水源丰富,草类茂盛,提供冬季所需牧草;冬季地表积雪较少,利于牲畜越冬。
(3)破坏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载畜量下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掩埋村镇、道路等。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安康模拟)在荒漠广布地区,常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完成1~3题。
1.“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 (  )
A.0~20
km
B.20~40
km
C.40~60
km
D.60~80
km
2.“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 (  )
A.植被覆盖率较高
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
C.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D.地下水流向荒漠区
3.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A.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
C.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
D.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
【解析】1选A,2选C,3选D。第1题,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示中0~20
km的距离,地下水位最低,应该是“生态裂谷”的位置。第2题,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因此“生态裂谷”附近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降低;由于气候干旱,水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风力加大,风力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表植被减少,土质疏松,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地下水位较低的绿洲区。第3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
  (2017·河南联考)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读表,回答4~6题。
4.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  )
A.轻度侵蚀
B.中度侵蚀
C.强度侵蚀
D.极强度侵蚀
5.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 (  )
A.修筑公路
B.居民点建设
C.矿产开采
D.过度放牧
6.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  )
①调整农业结构
②修建梯田
③发展“处方”农业
④采用滴灌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4选B,5选C,6选A。第4题,读表可知,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轻度侵蚀呈负增长;中度侵蚀变化比例为2.93%;强度侵蚀为1.3%;极强度侵蚀为1.52%。第5题,修筑公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线状;一般情况下,居民点建设不会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山区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片状。第6题,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来蓄水、保土等措施都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处方”农业主要是为了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采用滴灌技术主要是为了节水,多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加固训练】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管理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读水土保持区划图,完成(1)~(3)题。
(1)c、g、h水土保护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区域植被特征
B.区域地形特征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D.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2)我国不同水土保持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对应合理的为 (  )
A.a——过度放牧
B.b——迁移农业
C.e——过度引水
D.f——滥伐森林
(3)d区域某地沟壑纵横,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了下图所示的农业生产模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所示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
A.坡耕地退耕还林、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草、林间放牧
B.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林、林间放牧、坡耕地退耕还草
C.坡耕地退耕还草、坡耕地退耕还林、林间放牧、农田防护
D.林间放牧、坡耕地退耕还草、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林
【解析】(1)选B,(2)选D,(3)选A。第(1)题,c为北方山地丘陵区,g为云贵高原区,h为青藏高原区,根据名称可知三者的划分依据为地形。第(2)题,a为东北山地丘陵区,天然林面积广,其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滥伐森林;b为西北方风沙区,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水土流失的原因为过度放牧;e为南方山地丘陵区,f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两者水土流失都与森林砍伐有关。第(3)题,坡耕地坡度较大,为保持水土应退耕还林、还草,因而坡耕地的种植业应改为林果业和牧业;树木(林果业)又对农田(种植业)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在林间可以放牧。
7.(2016·肇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图示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1)从气候角度说明图示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的原因。
(2)说明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产生次生盐渍化的发生过程。
(3)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4)分析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对L湖渔业资源的影响。
【解析】第(1)题,该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第(2)题,过度灌溉会使地下水水位上升,而该地蒸发旺盛,则水中的盐分会在土壤表层积聚,而导致土壤盐碱化。第(3)题,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使L湖缩小,出露地表的湖床部分和盐碱化土地成为“白风暴”的盐尘来源。第(4)题,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使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增大,导致鱼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答案:(1)气候干旱,(气候异常)降水变率大,干旱年份出现的频率很高,冬春季多大风。
(2)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3)“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渍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
(4)(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鱼类生存环境破坏,鱼类种类和数量减少,产量减少,渔业资源减少。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四十
中国地理分区
(建议用时:20分钟)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  )
A.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C.四川省与陕西省的分界线
D.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分界线
2.丁所在地形区的冬季气温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比较 (  )
A.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B.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C.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D.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
【解析】1选B,2选C。第1题,通过对周围地理事物的判定可知该山脉为我国的秦岭。第2题,丁所在的地形区是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有大巴山脉,使冬季风对四川盆地的影响较小,从而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要高。
  下图为台湾岛图和台湾岛某海岸地区的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可能位于该海岸的城市是 (  )
A.台北
B.花莲
C.彰化
D.高雄
4.根据自然环境判断,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活动是 (  )
A.晒盐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石油化学工业
D.茶叶栽培
【解析】3选C,4选A。第3题,该地年平均蒸发量远远大于年平均降水量,说明该地光照充足,应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最可能为彰化。第4题,该地地形平坦,光照充足,蒸发强,最适宜发展晒盐业。
  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  )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6.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
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解析】5选D,6选A。第5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所以昼夜温差大,但是夏季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小。第6题,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最主要的自然特征为高寒,所以植被以草原、高寒草甸等为主;由于海拔高,该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受山地阻挡,冬季受寒潮影响小;该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7.(2017·宁德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乾隆年间,湖南长沙移民见此地气候温润,森林茂密,与江南相似,于是游说当地农户共同开垦,并逐渐完善梯田灌溉系统。凤堰梯田主要位于山前冲积扇,在修筑初期,常发生前一天灌满水,第二天就出现干涸的情形,其后先民采用措施加以解决。该梯田现为我国北方省份面积最大的古水稻梯田,已成为旅游胜地。下图示意凤堰梯田位置及景观。
(1)说出凤堰梯田水源条件较好的原因。
(2)推测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及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析梯田对当地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润;图示该地谷地开口朝东南,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周围森林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河流多,地表水丰富;注重修水利工程,水渠众多,灌溉系统完善,梯田的水源条件较好。第(2)题,凤堰梯田主要位于山前冲积扇,土质疏松,孔隙大,地表水易渗漏;山前冲积扇坡度较大,地下水流速快,不利于聚水;坡地地下水埋藏较深,易干涸。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夯实底土,可减少地表水的渗漏。第(3)题,当地是山地地形,平原面积小,不利于耕作业发展,修筑梯田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平整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修筑梯田,改造了坡地,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水土流失较轻,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该地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梯田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农业文化景观,利于发展旅游业。
答案:(1)该地谷地开口朝东南,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周围森林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河流多,地表水丰富;水渠众多,灌溉系统完善。
(2)原因:土质疏松,孔隙大,地表水易渗漏;坡度较大,地下水流速快;坡地地下水埋藏较深。措施:夯实底土。
(3)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平整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水土流失较轻,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梯田成为农业文化景观,利于发展旅游业。
(建议用时:25分钟)
  甲、乙两图分别是1998~2010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和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最严重的是 (  )
A.秦皇岛
B.保定
C.衡水
D.邯郸
2.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的原因有 (  )
①生长期内降水量少
②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
④锋面雨带停留在东北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选C,2选A。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衡水冬小麦生长期耗水量(470~480毫米)比平均降水量(105毫米)大得最多,缺水最严重。第2题,图示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小麦生长期为冬春季节,该时期降水量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导致水分短缺;该地区距离海洋很近;此时段锋面雨带主要在我国南部沿海。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经济地带 (  )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
④N区域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的 (  )
A.原料导向型工业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B.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D.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解析】3选A,4选D。第3题,根据图中省区轮廓和主要城市的位置分布可知,Ⅰ轴沿长江分布,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铁路线分布;Ⅰ轴经过地区比Ⅱ轴经过地区地势更平坦;M区域属于沪宁杭地区,经济发达,但本地区能源资源匮乏,故M区域需要从外区调入能源;N区域主要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并不发达。第4题,N区域自然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数量多;M区域经济发达。为了促进N区域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N区域需要从M区域大力承接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青稞(大麦)区域分布,X、Y、Z三类区域熟制不同。读图完成5、6题。
5.影响Y3弯曲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光照
B.热量
C.地形
D.降水
6.藏北大部分地区没有种植青稞的原因是 (  )
A.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B.种植其他产量更高的农作物
C.水热条件不足
D.自然保护区不允许发展农业
【解析】5选C,6选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Y3沿河谷向西弯曲,这主要与河谷地区地势低,热量条件好有关;因而地形是影响其弯曲的主导区位因素。第6题,西藏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藏北地区的海拔很高,气温低,同时降水也很稀少,水热条件的不足,使得藏北大部分地区不能种植青稞。
【知识拓展】青藏高原农作物高产的主要自然原因
(1)太阳辐射强、日照长。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因而太阳辐射强,而且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和牧草的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积累营养物质。
(3)气温较低,植物生长周期长,农作物有充足的时间积累贮藏营养物质。由于以上原因,西藏的小麦穗大、粒饱、产量高,蔬菜、水果等长得又大又好,牧草的营养成分也很高。
7.(能力挑战题)(2017·安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4年在西藏海拔5
100米的念青唐古拉雪山,建立了冰川矿泉水生产基地。“5
100”矿泉水由大气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作为补给,经地下多年深层循环后,沿断裂带上升自然涌出,含有锂、锶、偏硅酸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由于自身结构和所含矿物质,在-9.8℃时也不结冰,形成了珍贵的世界级高端品质矿泉水。长期饮用该矿泉水对人体的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与防护作用。2006年7月青藏铁路开通,“5
100”矿泉水随着列车离开青藏高原进入内地。
(1)简述“5
100”矿泉水厂建立的优势条件。
(2)分析“5
100”矿泉水在-9.8℃低温不结冰的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5
100”矿泉水产业发展的措施。
【解析】第(1)题,“5
100”矿泉水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从水源地的环境状况、水质、水量、政策支持、交通等方面分析。第(2)题,“5100”矿泉水在-9.8℃低温不结冰是由冰川的性质决定的,冰川冰的结构和比重与我们冬天看到的普通冰的比重结构是不一样的,因为冰川的渗透性特别好,常年累积使其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冰晶,冰点低;矿物质会对冰点有影响,冰里的矿物质多了,冰点也会变低。第(3)题,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强化市场宣传,扩大品牌效应,提高知名度。生态效益:加强管理、建立保护区,防止污染;适度开发,避免浪费。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科技力度,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
答案:(1)补给区海拔在5
000米以上,水源地附近没有任何工业污染,为纯天然饮用水;地壳运动频繁,经地下多年深层循环后,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优,水量大;西部大开发,国家政策的支持;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快产品外运;随着经济发展,高端矿泉水需求量大等。
(2)“5
100”西藏冰川矿泉水的水源来自冰川;冰川水具有“冰晶”结构,异于普通水,凝固点较低;冰川矿泉水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使冰川矿泉水的凝固点变得更低。
(3)在水源地建立保护区,防止水污染;适量开采,严禁超量开采,使矿泉水达到永续利用;加大勘探,寻找新的矿泉水产地;加强管理,节约水资源,避免浪费;加大品牌宣传,提高高端品质矿泉水的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科技力度,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四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山西五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鄂尔多斯高原
D.柴达木盆地
2.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 (  )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
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C.阻碍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D.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解析】1选A,2选B。第1题,2000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在经度107.5°,纬度33.5°附近,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最近。第2题,图中可以看出天然气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往北移,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远,空间距离变大。能源生产在西部,能源消费在东部的局面,对解决东部地区的雾霾没有多大的益处;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问题影响不大;能源运输距离的增加,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使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迁移,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需要向以科技为导向的工业进行转变和升级;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并不会阻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固训练】(2017·安庆模拟)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C,(2)选A。第(1)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向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供水,可以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图为北京气候资料及丹江口下游武汉的年径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 (  )
A.1~5月
B.6~8月
C.9~10月
D.11~12月
4.为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供水地区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A.实行季节性水价
B.修建水库
C.提倡节约用水
D.增加引水线路
【解析】3选A,4选B。第3题,图中显示北京冬春季节降水少,其中11~12月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农作物需水量少;而1~5月,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同时农作物正值春季生长期,需水量大,此季节水资源最紧张。故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1~5月。第4题,从武汉的年径流量曲线图中可看出,水源区最适宜调水的季节是夏秋,而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季节则是冬春。故应在供水区修建水库,来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宁东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宁夏宁武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
335千米,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据此回答5、6题。
5.宁夏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于(  )
A.水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核能发电
6.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B.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
C.促进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
D.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解析】5选C,6选D。第5题,宁夏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于火力发电。第6题,西电东送的意义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来分析。将宁夏的火电输往东部地区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对于输入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态角度回答。第(2)题,技术难度大需要从克服自然条件的困难角度回答。第(3)题,缓解水资源短缺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1)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3)修水库;人工增雨;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
        (建议用时:25分钟)
  下图示意中亚通向中国的输气管线。据此完成1、2题。
1.除天然气外,我国还可从中亚进口 (  )
A.棉纤维、原油
B.机械设备、丝织品
C.货运车辆、钢材
D.电器、电子产品
2.中亚天然气资源的调入,对我国的影响有 (  )
A.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B.入境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C.提升我国能源安全
D.根本解决我国能源短缺
【解析】1选A,2选C。第1题,中亚位于内陆地区,盛产棉花,且油气资源丰富,故我国可从中亚进口棉纤维、原油。相对中亚,我国机械设备、货运车辆、钢材、电器、电子产品等水平较高,不需要从中亚进口;丝织品多盛产在我国南方,中亚基本没有。第2题,天然气的调入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
3.“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4.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3选A,4选B。第3题,利用“昆明水少”的信息及图示概况注记,可知滇池流域面积相对水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稀释作用弱。水体更新周期长短还与水体总量有关,注记显示滇池水体总量大,这也增加了其更新周期。第4题,引金沙江的水入滇,一方面缓解昆明的用水紧张状况;另一方面增加滇池汇入水量,提高滇池水体的自净能力。
【加固训练】
(2017·济南模拟)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据此回答(1)、(2)题。
(1)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  )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2)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主要以藻类为食)鱼苗,目的最可能是 (  )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解析】(1)选C,(2)选A。第(1)题,青岛原来主要是靠地下水提供水源,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甚至引发海水倒灌;引黄济青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从而缓解上述问题,故选C。第(2)题,水库中的鱼主要以藻类为食,所以投放鱼苗可净化水质,并可以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
6.(能力挑战题)(2017·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华北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了湖北引江济汉补水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是提长江水向兴隆下游河道补水,修封闭的“高架”水渠,即绕长湖北缘并与长湖所有支流全部立交修建总干渠。而部分水利专家则建议由长江通过入湖渠提水至长湖,再通过现有河道提水至兴隆水库上游。
材料二 汉江流域示意图和“引江济汉”图。
(1)推测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
(2)分析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对比专家建议方案,分析“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的优点或缺点。
【解析】第(1)题,水源地的选址主要考虑水量、水质、蓄水区域及能否自流等方面。第(2)题,丹江口水库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鱼类资源减少。汉江中下游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江滩湿地面积萎缩,大面积沙滩裸露,生态环境恶化。第(3)题,根据材料,“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是提长江水向兴隆下游河道补水,修封闭的“高架”水渠。优点是避免泥沙淤积、水污染扩散和生物入侵对长湖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材料中方案判断,修建“高架”水渠的缺点是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绕湖修建,会破坏长湖及支流航运安全。
答案:(1)水库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流域内降水多,水系发达,水量丰富;集水范围大,库容量大;水库地势较高,向华北输水可自流。
(2)水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鱼类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江滩湿地面积萎缩,大面积沙滩裸露。
(3)优点:避免泥沙淤积、水污染扩散和生物入侵(血吸虫侵入)对长湖生态环境的破坏。或缺点: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破坏长湖及支流航运安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六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建议用时:20分钟)
  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1、2题。
1.图中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降水量
B.气温
C.植被
D.地形
2.关于图示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合理的是(  )
A.I区靠近黄河,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B.Ⅱ区水源缺乏,不适宜发展畜牧业
C.Ⅲ区降水丰沛,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
D.Ⅳ区水热组合好,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解析】1选D,2选A。第1题,由图例可知,Ⅰ、Ⅱ、Ⅲ、Ⅳ四个区域的最大区别在于地形差异,因此四个区域是依据地形分布划分的。第2题,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虽气候干旱少雨,但靠近黄河,可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Ⅱ区水源较为缺乏,但可发展畜牧业;Ⅲ区降水较多,可发展种植业,但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该地水土流失加剧;贺兰山纬度较高,地势高,气候相对温凉,降水较少,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4.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3选B,4选B。第3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开发上游地区的水能会造成生态的破坏,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第4题,长江上游经济圈矿产、水能资源丰富,土地广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价格较低;长江下游经济圈的水陆空交通更为便利。
  读我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回答5、6题。
5.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6.关于B地及所属地带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解析】5选C,6选B。第5题,A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油气资源丰富,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沙漠广布,可垦耕地不多。第6题,B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缺乏;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要建成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
7.对比埃及与德国地理简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C分别表示两国著名的运河,试分别描述这两条运河的地理意义。
(2)试分析图中B河下游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3)比较图中两国城市分布的异同点。
【解析】第(1)题,运河的地理意义侧重于交通意义。第(2)题,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区位从地形、水源、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市分布的比较从位置、疏密等方面进行。
答案:(1)A运河(苏伊士运河):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是印度洋沿岸、太平洋西岸国家和大西洋东岸国家通航的捷径。C运河(基尔运河):波罗的海各国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捷径。
(2)地形平坦,水源较充足。尼罗河历史上定期泛滥,为两岸提供灌溉水源和肥沃土壤淤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等。
(3)相同点:两国城市大都分布在河流沿岸。
不同点:埃及城市分布集中,主要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德国城市分布较分散。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6年8月5日~8月21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读图,完成1、2题。
1.奥运会期间里约热内卢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
A.高温多雨
B.凉爽少雨
C.炎热干燥
D.温和多雨
2.里约热内卢与同纬度大陆西岸的共同特征是 (  )
A.暖流流经,森林茂密
B.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河流众多,水能丰富
D.濒临海洋,风能丰富
【解析】1选B,2选D。第1题,里约热内卢位于南半球,奥运会期间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短,气温相对较低,降水相对较少。第2题,里约热内卢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同纬度大陆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里约热内卢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同纬度大陆西岸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里约热内卢降水丰富,河流发育,同纬度大陆西岸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两地均位于沿海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2017·中山模拟)P、Q、M、N为四个不同的地区。读图回答3、4题。
3.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
A.P
B.Q
C.M
D.N
4.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区当地实际情况的是 (  )
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解析】3选C,4选B。第3题,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M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第4题,由图可知,P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Q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的地区,亚热带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M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N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
【加固训练】
(2017·湖州模拟)下表表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面积和区域密度指标。读表完成(1)、(2)题。
地区
区域面积(万km2)
人口密度(人/km2)
规模城市密度(个/万km2)
城镇用地密度(km2/千km2)
城镇人口密度(人/km2)
京津冀
21.6
501
0.6
16.9
273
长三角
21.7
754
2.34
32.1
485
珠三角
17.9
598
1.36
25.4
390
备注:规模城市是指人口数量在50万及以上的城市,城镇人口密度是指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城镇人口数量。
(1)表中数据表明 (  )
A.“长三角”城市化水平最高
B.“珠三角”规模城市数量最多
C.“珠三角”城镇用地面积最大
D.京津冀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最大
(2)造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地密度指标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  )
A.区域人口规模差异
B.区域内、外部交通条件差异
C.区域自然条件差异
D.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强弱差异
【解析】(1)选D,(2)选D。第(1)题,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中数据不能反映出来;区域面积除以规模城市密度即可求出规模城市数量,应该是京津冀地区最多;区域面积乘以城镇用地密度即可求出城镇用地面积,应该是“长三角”地区最大;京津冀区域面积大,但规模城市密度较小,城镇用地密度小,所以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最大。第(2)题,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造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地密度指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规模城市密度差异导致的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强弱的差异。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回答5、6题。
5.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
B.政策
C.人才
D.市场
6.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5选C,6选B。第5题,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第6题,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
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匹兹堡钢铁工业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下图)。
(1)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不同区位条件。
(2)比较两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差异。
(3)概括匹兹堡振兴经济的成功措施。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两地的原料和能源差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两地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差距。第(2)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既要比较自然区位差异,还要比较社会经济区位差异。第
(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匹兹堡采取了大力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等复兴措施,同时还有政府提供支持。
答案:
(1)匹兹堡附近煤炭矿产资源丰富,武汉附近缺少煤炭资源;匹兹堡附近缺乏铁矿资源,武汉附近铁矿资源丰富;匹兹堡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武汉工业基础薄弱,科技相对落后。
(2)匹兹堡附近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武汉附近为季风水田农业。匹兹堡附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阴冷,热量较少,武汉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热量丰富,雨热同期;匹兹堡附近土壤贫瘠,武汉附近为肥沃的水稻土。
(3)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效益);政府提供支持(实现工人再就业,提供就业机会);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八
世界地理分区(二)
(建议用时:20分钟)
  读图,完成1、2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图中标示的某种作物与实际分布明显不符,该作物是 
(  )
A.棉花
B.黄麻
C.茶叶
D.甘蔗
2.①②③④四城市中,IT产业比重较高的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C,2选B。第1题,茶树适合生长在降水较多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区。茶树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而图中茶树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第2题,印度的IT产业主要在南部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下图为日本略图,下表为东京和高田的气候资料。阅读图表回答3、4题。
东京
高田
1月
气温/℃
3.7
0.4
降水量/mm
48
582
7月
气温/℃
25.1
22.3
降水量/mm
146
207
3.关于日本区域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由于洋流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界线的纬度比我国高
②濑户内海沿岸由于地形的影响,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降水都相对较少
③海岸线平直、多优良港湾,是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之一
④河流众多,降水丰富,内河航运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与东京相比,高田冬季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纬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C.更接近海洋
D.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解析】3选A,4选B。第3题,暖流经过使得自然带分布纬度偏高,寒流相反。濑户内海四周地势相对较高,冬夏都位于背风坡,降水都相对较少。第4题,冬季风源自亚洲高压,原本比较干燥,但经过广阔的日本海之后就变得比较湿润,由图可知,高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知识拓展】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的原因
日本四面环海,再加上日本暖流的影响,其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与中国东部季风区相比,降水量多、气温年较差小。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某国轮廓简图,图乙是该国气温降水图。
材料二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5月24日报道,近期,印度连续遭受热浪侵袭,马路在高温炙烤下熔化,甚至粘住行人的鞋子。印度西部部分地区气温已近50℃,当地人深受脱水与中暑折磨。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地;②地自然带是________。
(2)请分析该国南部地势状况。
(3)图甲中阴影部分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试分析该区域大面积种植该作物的自然原因。
(4)5月份一般是该国最热的月份,请结合图乙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④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地位于德干高原,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从河流流向分析可知该国南部地势西(或西北)高东(或东南)低。第(3)题,阴影部分位于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以种植小麦为主。第(4)题,5月正午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晴天多,故气温高。
答案:(1)④ 热带草原带
(2)根据河流自西(或西北)向东(或东南)流,可以判定该国南部地势西(或西北)高东(或东南)低。
(3)小麦 该地区地势起伏和缓,降水少,日照充足,有利于耐旱作物小麦的生长。
(4)5月该国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雨季未来临,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建议用时:25分钟)
  下面甲、乙两剖面图分别示意某两国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2题。
1.甲图所示国家工业 (  )
A.集中分布在三大工业区
B.西部工业区位于①山脉与大平原之间
C.洛杉矶是南部工业区的工业中心
D.首都华盛顿是东北部工业中心
2.甲、乙两剖面所在国家具有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
A.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B.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和自然增长率低
C.都保留有较多的独特古老生物种类
D.盆地或平原区都是种植业区
【解析】1选A,2选B。第1题,甲图所示国家为美国,工业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工业区;西部工业区位于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洛杉矶是工业中心之一;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工业实力不高。第2题,美国人口多分布在东北部;都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具有典型的“三低”特征;澳大利亚保留有独特的古老生物种类,但美国此特征不明显;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由于干旱而以粗放畜牧业为主。
【加固训练】
(2017·日照模拟)下图为哥斯达黎加地形与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哥斯达黎加四分之三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领土面积十分之一的中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中部地区 (  )
A.离海远,台风灾害少
B.地势较高,气候相对凉爽、干燥,热带疾病较少
C.离海远且地势高,受海啸的影响和破坏少
D.多地形雨,植被丰富,干旱灾害少
(2)利蒙是哥斯达黎加也是中美洲最大的热带水果(主要是香蕉)出口港,相对于图中其他三大港口,利蒙的优势是 (  )
A.位于盛行风向的背风坡,避风条件最好
B.海岸线曲折,港湾条件好
C.离欧洲和北美市场更近,利于热带水果出口
D.沿岸有深海沟,水体深度大,利于航行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哥斯达黎加地处热带,沿海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台风、海啸、干旱都属于偶发事件,不会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而该国中部地区地势高,气候凉爽,成为人口分布的集中地区。第(2)题,哥斯达黎加是热带水果出口国,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欧洲和北美,利蒙位于大西洋沿岸,离出口市场更近,出口更方便。
  (2016·海南高考)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4.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  )
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
5.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  )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3选A,4选D,5选A。第3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可以改善热量条件,因此热量是限制当地发展蔬菜种植的限制性因素。第4题,从材料信息可以得出:①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低;②温室种植起步晚时间短。当地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由图例可知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以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第5题,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6.(能力挑战题)(2017·中山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下图为马德里和里斯本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甲国果蔬业发达,果蔬总量的90%出口欧盟其他国家。
(1)简述里斯本的气候特点,并分析马德里冬季气温较低的原因(与里斯本比较)。
(2)评价马德里果蔬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3)分析甲国果蔬主要出口欧盟其他国家的原因。
【解析】第(1)题,里斯本地处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里斯本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低,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较高。与里斯本相比,马德里地处半岛中部,四周山地环绕,受海洋影响小且地势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第(2)题,马德里果蔬业发展的气候条件的评价主要从地势较高,地处半岛中部,受海洋影响小,夏季昼夜温差大,光照、热量充足。但全年降水少,雨热不同期。第(3)题,甲国果蔬主要出口欧盟其他国家的原因分析即西班牙果蔬业发展条件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里斯本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原因:马德里地处半岛中部,四周山地环绕,受海洋影响小且地势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2)有利条件:果蔬生长季节昼夜温差大,光照、热量充足。不利条件:全年降水较少,雨热不同期。
(3)自然条件优越,产量大,品质高;相对欧盟其他国家纬度较低,热量条件优越,上市早;距欧盟其他国家近,邻近消费市场,运费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三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建议用时:20分钟)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和GDP的对比图,城镇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据可判断 (  )
A.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城镇化速度发展最快
B.1978~2008年间我国工业化速度发展最快
C.1978年以后我国工业化呈现下降趋势 
D.20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最大
2.2008年后我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变化说明 (  )
①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减弱
②城镇化的发展抑制了工业化的提高
③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所提升
④我国城镇化水平处于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工业化速度发展最快;1978~2008年,我国城镇化速度发展最快;1978年以后工业化率略有下降,但GDP迅速增长,故可判断工业增加值仍在不断增加,只是所占比重降低;结合工业化率的概念,可判断各年份中2012年工业增加值最大。第2题,2008年以后工业化率略有下降,但城镇化率仍持续上升,说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减弱,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化提高的速度减缓,但我国城镇化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还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2017·九江模拟)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
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4.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
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
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3选D,4选A。第3题,读图,南昌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生态“蓝肺”主要侧重于湿地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因此不能大力发展工业。第4题,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①对;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②错;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对;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④错。
5.(2017·曲靖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指云南中部以昆明为核心,半径150~200千米,包括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四个州市组成的行政辖区,总面积94
558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2008年该区域人口1
69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区内有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港相连。
材料二 下图示意滇中经济圈在云南省的位置图。
材料三 据云南省通信管理局公告显示,自2015年9月1日0时起,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四州市的通信资费将进行调整,取消归属四州市的通信用户在四州市之间电话互拨所产生的长途通话费、漫游费,将转为按照本地通话费计费。
(1)描述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地理位置。
(2)分析滇中城市经济圈发展的有利条件。
(3)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简述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描述主要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角度描述。读图可知,图中滇中城市经济圈位于云南省中东部地区(绝对位置);从邻省来看(相对位置),北与四川省相邻;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第(2)题,城市经济圈的有利条件主要从交通、政策、资源等角度分析。材料中数据说明当地土地面积广阔,租金低,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从经纬度位置来看,纬度低,温度高,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区内有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港相连”说明交通便利;云南省通信管理局的公告说明信息网络完善;同时,结合所学知识,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以及国家政策支持都有利于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发展。第(3)题,在滇中城市经济圈中一定要尽量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城市规划;产业结构一定不能单一化,要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一定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在资源开发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注意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要协调整体与局部,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答案:(1)位于云南省中东部;北与四川省相邻;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属北半球亚热带内陆地区。
(2)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面积广阔,土地租金低;水热条件好;多山间盆地(坝子),地势较平坦;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及信息网络完善;经济基础较好。(任答五点即可)
(3)城市规划问题;产业结构及布局问题;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问题;整体与局部问题;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问题。(任答四点即可)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宁德模拟)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  )
A.逆城市化现象
B.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解析】1选C,2选A。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第2题,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化水平继续增加;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减弱,城市规模增加速度放缓;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不是城市人口转为农业人口。
【加固训练】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变化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87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工业化速度快于城市化速度
C.属发展中国家
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  )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
C.能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解析】(1)选A,(2)选D。第(1)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该图反映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为发达国家。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在1870~1948年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增长。该国工业化水平先升、后降、再升。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第(2)题,③~⑤阶段,该国工业化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但城市化水平一直提高,说明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第三产业,如现代服务业。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相关产业占地区生产比重及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回答3~5题。
3.据图可推知,该城市 (  )
A.轻工业所占比重上升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批发和零售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D.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4.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改善环境质量,引进新兴产业
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③利用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
④培育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依据城市化的推动因素,该地区城市化模式最接近(  )
A.珠三角模式
B.东北模式
C.温州模式
D.苏南模式
【解析】3选A,4选C,5选B。第3题,①皮鞋业是轻工业,从图中看轻工业近五年来增长率最高,说明轻工业比重上升;近五年来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增长率仅小于皮鞋业,发展空间大;批发和零售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小,不可能培育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但近5年增长率最低,优势不明显。第4题,该地区以石油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环境污染严重,应改善环境质量,引进新兴产业,而不是发展传统产业;该地区资源丰富,可利用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但新兴产业不一定要取代传统产业。第5题,从图中看该地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大,超过60%,最接近东北模式;“珠三角”、温州、苏南地区矿产资源都不丰富。
6.(能力挑战题)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北京市加力疏解非首都功能,进一步缓解“大城市病”,从而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伴随着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将被疏解,北京城市布局将迎来大变革,部分央企总部可能外迁。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图。
材料二 2014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公布,河北省将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如图所示)。保定市定位:着力做优城市环境,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
(1)简述央企外迁对北京发展的有利影响。
(2)据图说明,与廊坊相比,保定功能定位的优势。
(3)试分析廊坊市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区位条件。
(4)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河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央企外迁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缓解交通、住房压力,减轻污染,调整产业结构等角度入手。第(2)题,结合保定城市的定位,即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故主要考虑环境、地理位置等优势。第(3)题,区位条件主要从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地价等方面分析。第(4)题,结合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从城市人口增加、用地规模扩大,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答案:(1)缓解交通压力;减轻环境污染;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2)靠近西部山区,环境优美;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比较大;位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市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3)位于京津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利于接受京津产业转移;交通便利;靠近京津,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与京津相比,地价低廉。
(4)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城 市 化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青岛模拟)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回答1、2题。
1.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  )
A.东部与东北
B.东部与中部
C.中部与西部
D.东北与西部
2.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 (  )
A.水资源丰富
B.农业发达
C.地形平坦
D.人口与产业过度集聚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化弹性系数为正值,故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最明显,故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东部和东北城市化对经济推动作用不明显,说明城市化随着人口和产业发展出现了城市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以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条件好,农业发达,水资源丰富,这些条件都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但由于东部人口众多,产业过度集中,产生众多的城市问题,使得城市化弹性系数降低。
【加固训练】
(2017·江淮十校联考)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推断 (  )
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
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期阶段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城市化可能会导致 (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
C.土地的质量改善
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
【解析】(1)选A,(2)选D。第(1)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最慢;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非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第(2)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变差,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雨季地表径流增多;城市化过程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土地质量下降;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
  (2017·张家口模拟)HD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
800万人口的目标。下面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3~5题。
3.北京市近年来H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B.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C.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D.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4.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5.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B.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解析】3选A,4选C,5选B。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读图乙可以看到,北京市近年来HD不断增加,表明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为不协调状态,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导致人口规模增长速度超过了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是增长状态;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无关。第4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属于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乡村。第5题,结合前面分析,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是避免人口在中心城区高度集聚,促进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北京市经济和人口分布相协调。在全市范围内均衡配置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导致人口分布更不均;城市内部划分有不同功能区,不是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流动人口增加,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针对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良性发展。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市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3)题,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应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
答案:(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6·潍坊模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2题。
1.中、英、美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正确的是 (  )
A.英国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速度慢于美国
D.英国城市化进程起步最早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变化主要有 (  )
A.英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D.中国——大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据图可知,英国在1850年的城市化水平已接近40%,因而其城市化起步时间早。第2题,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作为城市重要产业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上升,但此时仍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大城市不会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英国在该时段的城市人口比重在下降,美国在此阶段城市化速度缓慢,城市环境质量有可能在改善。
  我国东部某城市正在研究打造多条贯穿城市的“通风廊道”,引导城外凉爽、干净的空气流入城市中心。廊道包括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主要由该市的知名公园和大片绿地组成的一级通风廊道。下图为计划中的五条通风廊道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廊道多为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  )
A.原有公园与绿地分布的限制
B.城市主导风向的变化
C.城市规划中的街道走向
D.楼层高度变化
4.通风廊道在改变城市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
①提高城市交通通达度
②减轻雾霾污染程度
③利于城市住宅区开发
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合理的规划是 (  )
A.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B.拆除一切建筑物,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保证廊道畅通
C.大力修建城市中的林荫大道,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
D.开挖河湖池沼,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扩建人工景点
【解析】3选B,4选C,5选A。第3题,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图中廊道多为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原有公园与绿地分布的限制、城市规划中的街道走向、楼层高度变化不是主要原因。第4题,通风廊道引导城外凉爽、干净的空气流入城市中心,使城市空气更加流通,在改变城市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减轻雾霾污染程度,②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④对;不能提高城市交通通达度,①错;与城市住宅区开发关系不大,③错。第5题,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合理的规划是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根据材料,廊道主要是由知名公园和大片绿地组成一级通风廊道,不是拆除一切建筑物,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廊道宽度500米以上,不是城市中的林荫大道;廊道主要是利用原有的景点,打通关键节点,不是开挖河湖池沼,扩建人工景点。
【知识拓展】城市的“五岛”效应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
(1)混浊岛——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2)热岛——城市气温比郊区高。
(3)干岛——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低于郊区。
(4)湿岛——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高于郊区。
(5)雨岛——市区局地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多于郊区。
6.(能力挑战题)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 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中期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因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而被污染。
答案:(1)中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中心区。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十九
农业的区位选择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长沙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农业区的冬灌景观图,田间作物为小麦。每年入冬,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冬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
B.保护表层土壤,减少风力侵蚀
C.有利于土壤储水,防止春旱
D.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减轻次生盐碱化
2.下列种植小麦的省份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 (  )
A.河北
B.青海
C.吉林
D.湖北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冬灌是冬季往田里灌水,使土壤储水,防止春旱;疏松土壤,保护表土,减轻病虫害;但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重次生盐碱化。第2题,四个省区中,河北种植冬小麦,因此最适宜进行冬灌。
  (2017·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地区(阴影部分)布局水果、蔬菜的区位优势最主要是 (  )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资金雄厚
D.靠近市场
4.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沿岸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解析】3选D,4选A。第3题,甲区域是北美洲城市、人口密集区,水果、蔬菜需求量大,因此区位优势是靠近市场。第4题,玉米生长喜温喜湿,而湖泊可以使局部地区降水增多,增加玉米生长期的水分供应。
  2016年4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四川芦山县康源农业生态园,了解到企业名“康源”寓意“大众健康源泉”。总理说,这个“康”是健康,也是小康:让吃的人健康,种的人小康。回答5、6题。
5.下图是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其中与四川芦山县的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最相似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6.康源农业生态园发展的是生态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态农业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B.生态农业用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来增加农业产出
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解决传统农业所产生的全部生态问题
D.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主要关注环境保护
【解析】5选B,6选A。第5题,四川芦山县属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传统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读图可知,甲为放牧业,乙为季风水田农业,丙为商品谷物农业,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第6题,生态农业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来增加农业产出,属于集约农业;生态农业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结合起来,发展水田种植与林、牧、渔业结合起来,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并不能解决传统农业生产的所有问题。
7.(2017·郑州模拟)根据下列材料,完成相应问题。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
材料二 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375
mm,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
(1)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西辽河的水文特征。
(2)指出该地区农牧界线的空间变化,并据此判断该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3)说明该地区大规模修建灌渠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该题适合逆向推理,干流河道左右摆动说明该河段经常变道,可以推导河床容易抬升,原因为泥沙多,说明上游来水含沙量大,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第(2)题,空间变化直接由图可获取,农牧界线向牧区推进,说明农耕区面积扩大,牧区面积减小,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来讲,就是耕地面积扩大,林草地面积缩小。第(3)题,修建灌渠说明该地缺水,根据年降水量约375
mm判断该地降水少,灌溉农业较为发达,需水量大;大规模修建灌渠,结合地形平坦,说明修建比较方便。
答案:(1)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因此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且部分河段流经沙漠,河流含沙量大;位于我国东北,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
(2)农牧界线北移;耕地面积扩大;林草地面积缩小。
(3)降水较少,水源不足;灌溉农业较发达,需水量大;地形平坦。
        (建议用时:25分钟)
  下图中M表示我国南方某市城郊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回答1~3题。
1.该市城郊农产品产值最高的是 (  )
A.花卉
B.蔬菜
C.稻米
D.小麦
2.该市城郊近年来花卉、蔬菜等农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
A.郊区地形平坦
B.气候雨热同期
C.市场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的推广
3.该地与哈尔滨市城郊农业相比最大的优势最可能是 (  )
A.市场
B.技术
C.土地资源
D.水热条件
【解析】1选B,2选C,3选D。第1题,根据三角坐标图,该地农产品产值比例为花卉∶蔬菜∶粮食=30∶50∶20。第2题,花卉、蔬菜属于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变化取决于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第3题,该市位于南方,与哈尔滨相比,最大优势即该地纬度低,水热条件较好。
【知识拓展】常见农作物生长习性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017·龙岩模拟)下表所示为我国不同地区某年粮食生产效率。读表回答4、5题。
项目
人力投入量
自然资源效率
人力效率
劳动力(d/hm2)
粮食/耕地(kg/hm2)
粮食/劳动日(kg/d)
全国平均
199.5
4
377
21.94
西北省份
213.5
2
833
13.86
西南省份
312.3
3
979
12.69
东南省份
169.4
5
665
12.69
东北和新疆
119.4
4
908
42.25
4.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 (  )
A.东南省份精耕细作
B.东北和新疆劳动力廉价
C.东南省份科技水平高
D.东北和新疆机械化水平高
5.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 (  )
①水热配合好
②昼夜温差大
③光照充足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4选D,5选D。第4题,表格中人力效率指每劳动日的粮食产量,其数值大小反映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人力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因此东北和新疆劳动生产率最高,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第5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效率最低的地区是西北省份,而最高的地区是东南省份。西北省份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晴天,因此具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而东南省份以季风气候为主,水热配合好是其显著优势。
  下图中阴影区域(年均温12~22℃等温线)的陆地为世界葡萄“黄金种植带”,据此完成6、7题。
6.世界葡萄“黄金种植带”的分布为东西走向,影响因素主要为 (  )
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热量
7.与大陆东岸相比,该“黄金种植带”在北半球的大陆西岸较宽,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盛行西风
B.地形地势
C.沿岸洋流
D.海陆位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读图可知,世界葡萄“黄金种植带”位于年均温12~22℃等温线(纬度三十多度到四十多度地区),从温度带上看,属于亚热带或暖温带地区,所以世界葡萄“黄金种植带”东西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第7题,图中22℃等温线在大陆西岸弯曲比较明显,北半球向南凸出,南半球向北凸出,主要是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
8.(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总人口约14.6万,人口密度为12.2人/平方千米。墨脱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境内四季如春,气候条件优良,种植的水稻品质极好,被誉为“西藏的江南”。下图为我国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说明墨脱水稻品质极优的自然条件。
(3)分析墨脱被誉为“西藏的江南”的气候原因。
【解析】第(1)题,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要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人类活动方面分析回答。第(2)题,墨脱水稻品质优的自然条件要从光照、气候、污染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题,分析气候成因要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季风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1)高寒地区,地形闭塞,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2)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作物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优良。
(3)纬度较低,位于河谷,海拔较低,冬季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年均温较高;夏季印度洋西南风沿峡谷深入,湿润多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十五
人口的数量变化
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建议用时:20分钟)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  )
A.1980年
B.2000年
C.2015年
D.2025年
2.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  )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3.
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  )
A.老龄人口增加
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少儿比重上升
D.人口总数减少
【解析】1选C,2选A,3选B。第1题,图中纵坐标表示劳动人口增长率,当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候,即不再增长,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多,图中显示2015年增长率为0。第2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方面的政策基调是控制人口增长,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产生劳动力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状况。第3题,2015~2025年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为负值,说明劳动人口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劳动力不足,这将会导致企业间争夺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上涨,造成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2017·广州模拟)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4~6题。
4.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降低就业年龄
B.鼓励妇女就业
C.人口迁移
D.出生率稳定
5.10年来,该国人口 (  )
A.快速增长
B.缓慢增长
C.零增长
D.负增长
6.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老龄化严重
B.死亡率较低
C.人口迁移
D.出生率过低
【解析】4选C,5选D,6选D。第4题,根据10年来30~50岁和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的变化,可推断出该国人口老龄化在加重,劳动力不足;该国为发达国家,收入高、就业机会多,青壮年迁入人口较多;所以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应与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的迁入有关。第5题,图中可以看出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30~50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呈下降趋势,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呈上升趋势,由此可以得出10年来,该国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呈负增长。第6题,该国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上升,而低年龄的劳动力比重下降,说明该国老龄化加重,青壮年比重降低,这与出生率过低有关。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7、8题。
某岛国2014年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7.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
A.a
B.b
C.c
D.d
8.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
A.Z>Y>X
B.X>Y>Z
C.Y>Z>X
D.Z>X>Y
【解析】7选D,8选D。第7题,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量最小的那一个,即d。第8题,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Z>X>Y。
9.读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2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材料二 中国人口抚养比及15~64岁人口比例变化图。
材料三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金字塔图。
(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预测2016年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
【解析】第(1)题,从中国人口抚养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第(2)题,从中国15~64岁人口比例图中看出,2016年后,15~64岁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则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比例上升,说明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从人口政策、人口寿命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少儿抚养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逐渐上升。
(2)2016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从2016年开始,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出生率将提高,少年儿童的抚养比将有所上升;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老年人口寿命不断延长,老年抚养比也将进一步上升;但此时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呈下降的趋势,所以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漳州模拟)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
B.
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
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
2.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  )
A.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
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
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读图,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说明劳动力人口占的比重小,抚养率高。若出生率下降,抚养率低;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仍是在增速发展,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不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第2题,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针对性措施,不是根本对策。适当延缓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机制是具体措施,不是根本对策。
3.(2017·天津模拟)有人认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较30年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是当前生育政策调整的考虑因素之一,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增加可能得益于 
(  )
①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
②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极大改善
③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
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故人口容量增加可能得益于科技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注意近30年来,我国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总体呈下降趋势。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读我国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
B.我国经济活动人口主体集中在25~49岁
C.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低的原因是缺乏劳动技能
D.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参与率呈升高趋势
5.为应对劳动参与率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最有效措施是 (  )
A.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B.逐步放宽生育限制
C.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D.大幅提高养老金
【解析】4选B,5选C。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5~49岁年龄段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在70%以上,是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参与率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原因是该年龄段人口大部分正处于受教育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第5题,由图可知随着时间推移,我国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劳动力供应量减少,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延长劳动力的劳动年限,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6.(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为放开二孩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材料二 2014~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情况表。
年份/类别
出生人口/万人
2014
1
687
2015预期
1
887
2015实际
1
655
(1)指出我国实施人口新政主要应对的人口问题,并简述该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对比说出放开二孩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人口高峰值的数量和时间差异。
(3)分析全面放开二孩对我国社会经济将产生的有利影响。
(4)对比2015年预期出生人口和实际出生人口的差异,并推测其可能的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主要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我国限制生育的政策导致出生率降低及老年人比重增加两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一中的曲线可以判断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约2025年人口达到高峰值,数量约为14.2亿人,放开二孩后约2030年人口达到高峰值,数量约为15.1亿。第(3)题,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影响,结合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缓解老龄化和性别比压力。第(4)题,注意既要分析预期出生人口多的原因,又要分析实际出生少的原因,联系人口政策、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等进行分析。
答案:(1)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①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推移,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比重不断增大;②限制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增大。
(2)数量相差约0.9(0.8~1.0均可)亿 高峰值时间推迟约5年
(3)①短期内可以带动母婴消费产品的需求增长;②长期可以缓解老年抚养比,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缓解人口性别比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4)差异: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预期出生人口。
预期较高的原因:受人口新政的刺激、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育龄人口较多。
实际偏低的原因:养儿防老等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养育孩子成本上升;为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考虑生育,生育意愿较低;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孩健康风险较大。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十二
山地的形成
(建议用时:20分钟)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贫困县局部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为实现当地脱贫致富,国家拟建一条连接甲村和乙村的高速公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2.选择该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原因为 (  )
A.减缓道路坡度
B.提升行车速度
C.联系更多村落
D.开发煤炭资源
【解析】1选C,2选B。第1题,山区修公路的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高速公路速度快,应减少弯道、降低坡度;读图可知,方案①、④绕得太远;方案②线路与等高线垂直穿过,坡度陡;方案③弯道少,且坡度较缓,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第2题,高速公路的车速快,弯道行车危险;之所以选择③设计方案,最主要原因为提升行车速度;减缓道路坡度是提高车速的措施,不是最主要原因;联系沿线的大城市,不是村落;不经过煤矿,开发煤炭资源不是主要原因。
  (2017·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某河流附近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河流侵蚀和冲积形成
B.受挤压向下凹陷形成
C.由地堑构造形成
D.风力侵蚀和沉积形成
4.图示地区的黄土来源于 (  )
A.东部湿润地区
B.青藏高寒区
C.西北干旱地区
D.北方半湿润区
【解析】3选C,4选C。第3题,图中河流位于黄土覆盖的谷地,而黄土的形成主要是沉积作用的结果;沉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相对下降的时期,结合图中断层分布可推断出谷地是由地堑构造形成的。第4题,西风带和西北季风将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向东部搬运,在我国山西、陕西等地堆积下来,形成黄土高原。
  读下面地质剖面图,回答5、6题。
5.图中 (  )
A.①处两侧的岩体比较稳定
B.②处属于向斜谷
C.③处的岩石可能为大理岩
D.④处岩层可能含有化石和石油
6.图中①处发生的地质作用不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  )
A.裂谷
B.河口三角洲
C.断块山地
D.陡崖
【解析】5选C,6选B。第5题,图中③处地处石灰岩地层,其右侧为花岗岩,说明经历过岩浆的侵入,受岩浆高温的影响,③处的石灰岩可能变质成为大理岩;①处为断层构造,两侧的岩体不稳定;②处为背斜谷;④处为向斜,不可能含有石油。第6题,图中①处为断层,断层可能形成裂谷、断块山地和陡崖;而河口三角洲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7.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生物化石
年代
三叶虫化石
老↓新
恐龙化石
哺乳类动物化石
(1)说出a-b-c之间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依据。
(2)指出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并说明成因。
(3)按成因分类,说明该地区的地表岩层类型。
(4)若要在该地钻探石油,则应选在图中哪个字母处,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a-b-c之间的岩层中间老而两翼新,所以地质构造是背斜。第(2)题,a-b-c-d-e之间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形成褶皱。第(3)题,地表岩石含有化石,一定是沉积岩。第(4)题,背斜构造可能储存有石油,字母b处是背斜构造。
答案:(1)背斜。 岩层中间老而两翼新。
(2)褶皱。 岩层受挤压。
(3)沉积岩。
(4)b。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保定模拟)读某矿区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示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说法正确的是 (  )
A.a-b-含煤层①
B.含煤层②-d-c-e
C.含煤层④-b-a-e
D.a-b-e-含煤层③
2.大旱年份深挖机井抗旱最适合的地点是 (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1选C,2选A。第1题,结合图中岩层的上下分布关系可知,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为含煤层①-b-a,c-d-含煤层②,含煤层④-b-a,含煤层③-b-a,由于e岩层侵入到上面弯曲的岩层中,因而其形成时间晚于图中各岩层。第2题,图中Ⅰ处为向斜构造,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适合挖机井。
  (2017·洛阳模拟)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
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4.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 (  )
A.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B.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
C.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
【解析】3选B,4选A。第3题,据图可知,甲处以岩浆活动为主,并非变质作用;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为河流的堆积地貌;丙处受流水侵蚀形成凹岸;图中先形成沉积岩再有岩浆侵入,所以①处于顺序最后;②地层位于③之下,所以②最先形成,形成顺序是②③①。第4题,由图可知湖泊的周围有断层,湖泊地处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因而可能是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的;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测该湖冬季水位的高低;湖泊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与流域面积无关;该湖泊位于丙河的下游,对丙河无调蓄作用。
  (2016·长沙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
A.奥陶系
B.下石炭统
C.五通组
D.下二叠统
6.图中地质结构反映该地经历了 (  )
A.水平张裂和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和外力沉积
C.水平张裂和外力沉积
D.水平挤压和外力侵蚀
【解析】5选D,6选D。第5题,沉积岩层中埋藏越深的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位于最上层的下二叠统形成时间最晚。第6题,结合地层弯曲可知,该地地层经过了水平挤压形成了褶皱,但褶皱形成后的岩层经过了外力侵蚀,原有的岩层已经不完整。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7、8题。
7.甲处属于 (  )
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8.若在Y2处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  )
A.25
m
B.35
m
C.55
m
D.65
m
【解析】7选C,8选C。第7题,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Y1、Y4处取得的砾岩老,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属于背斜构造。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是谷地,因此属于背斜成谷。第8题,从图中可知,Y2的海拔为160~170
m,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该水平面的海拔大约为130~140
m。Y4的海拔为180~190
m,Y4离该水平面的距离大致为40~60
m,因此最有可能是
55
m。
9.(能力挑战题)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1)背斜。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盆地。
(3)绘图略。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九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建议用时:20分钟)
  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
1.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  )
A.林地、耕地、草地
B.耕地、林地、草地
C.耕地、草地、林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地势平坦开阔
B.山地面积广大
C.河流少水量小
D.气候温暖湿润
【解析】1选C,
2选D。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大洋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区,②的比重较大,应是草地;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地区,③面积大,应是林地;亚洲的①比重相对其他地区较大,应是耕地。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代表林地。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中低纬度,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其主要自然原因与地势、山地面积关系很小;南美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带,降水丰富,河流多、流量大。
  (2017·临汾模拟)近年来图中M湖水域面积明显缩小。据统计,该湖2020年或将完全消失。读M湖位置图,完成3、4题。
3.导致M湖水域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工业发达,酸雨侵蚀
B.植被破坏,泥沙淤积
C.过度引入湖河水灌溉
D.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4.M湖消失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B.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C.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解析】3选C,4选B。第3题,图示信息显示入湖主要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大规模种植棉花、水稻,这会导致入湖径流减少,湖泊萎缩。第4题,M湖对周边地区气候具有调节功能,若消失,将使得该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大,湖底裸露,冬春季节盐尘暴多发。
【加固训练】
(2017·大庆模拟)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读图,回答(1)、(2)题。
(1)“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
B.降水的季节性变化
C.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D.植被的季节性变化
(2)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 (  )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
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
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
【解析】(1)选B,(2)选B。第(1)题,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多雨季节,湖泊水域广阔,天水一色;少雨季节,蒸发旺盛,湖水减少,显出湖底,出现草原景观,草洲无边。第(2)题,由图可知,三峡运行前芦苇面积小,三峡运行后,芦苇面积大;三峡运行后,入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下降,导致芦苇面积增加;或丰水期短,即“晚来早走”。
  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百万公顷/年),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6.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 (  )
A.伐木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
C.从毁林到造林
D.禁止砍伐森林
【解析】5选D,6选C。第5题,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的功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由图可知,世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第6题,由图可知,亚洲森林面积先减少后增多,原因应是从以前的毁林到加强造林的变化。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拉圭河干支流两岸覆盖着厚厚的黏土,在流域内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沼泽湿地。湿地吸附和淀积大量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繁多,鸟类资源丰富。流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带。图1示意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乌拉圭河流域分布,图2示意甲地的气候资料。
(1)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
(2)说明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
(3)从产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列举适合该沼泽湿地发展的三个具体产业部门。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主要从水分来源(降水和河流水)、地形、土壤性质等方面分析。第(2)题,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主要从鸟类的食物来源、生存空间、气候、受人类影响等方面分析。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是从产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另外还要注意所发展的产业不能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科学研究等产业。
答案:(1)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多条河流交汇,地表水丰富;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流域内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
(2)大量的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纬度较低,水热充足,适宜大量鸟类在此繁衍;湿地附近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人为的干扰破坏少。
(3)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科学研究等。
【方法技巧】湿地的形成条件答题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地形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气候
降水多,气温××,蒸发××
土层
地下冻土或黏土发育,不利于水的下渗
河流
河水泛滥易形成湿地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湖南联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①纬度
②降水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 (  )
A.吸引鱼群聚集
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
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加剧海岸侵蚀
【解析】1选B,2选D。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第2题,红树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遭破坏后会引起鱼群分散,加剧海岸侵蚀,减慢泥沙淤积速度。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与红树林被破坏无关。
  (2017·沧州模拟)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人工浮岛示意图,完成3、4题。
3.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
A.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
B.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
4.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  )
A.北美五大湖
B.亚马孙河
C.太湖
D.里海
【解析】3选B,4选C。第3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说明人工生态浮岛可以改善水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水体的比热容较大,水温变化较小;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不是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第4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北美五大湖区水质较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明显;亚马孙河流域降水量大,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小;太湖位于亚热带,水温较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故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里海位于中亚地区,湖水盐度较高,不适宜生物的生长。
5.(能力挑战题)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沙雅县,地域辽阔,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塔里木河自西向东在沙雅县中部偏北横贯全县,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和塔里木河谷平原,为沙雅县的农业及人口聚居的地方,约占总面积的19.6%;南部为沙漠,约占总面积的80.4%。境内塔里木河两岸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的沙漠英雄树——胡杨林,如今正面临面积锐减、碎片化趋势严重和质量下降(表)。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表 1989年和2009年沙雅县胡杨林状况
年份
面积/km2
斑块数量/个
斑块平均面积/km2
1989
2
230
151
14.77
2009
1
833
132
13.89
(1)指出导致沙雅县胡杨林面积减小、碎片化严重及质量下降的原因。
(2)简述近几十年来沙雅县的灾情变化。
(3)你是否赞同该县实施退耕扩林,解决日益凸显的荒漠化问题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沙雅县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胡杨林面积减少、碎片化严重及质量下降的原因除了乱砍滥伐、开荒、工程建设等常见因素外,还有过度放牧、农田灌溉导致林木水分补给的缺失等原因。第(2)题,沙雅县分布并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胡杨林的原因首先是胡杨林在此生长的好,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外该地位置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以及国家对胡杨林的保护政策,也是胡杨林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第(3)题,开放性问题,只要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解释合理即可。
答案:(1)盲目开荒和过度放牧,农田灌溉使林木水分补给减少,乱砍滥伐和工程建设。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冲积平原广,沙土土质疏松,利于根系发育;靠近塔里木河,水源条件好;位置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且国家政策保护。
(3)赞同:既可防止南面风沙侵袭,更利于保护北面农牧业发展;依托世界胡杨林公园品牌,并与沙漠、雪山等组合,开发其旅游价值;利于保护古丝绸通道及丝路多元文化。(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不赞同:耕地面积小,但供养的人口多;扩林的方向应是“沙退林进”;荒漠化问题之源是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一
工业的区位选择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济南模拟)制造业回归是指跨国公司将制造业投资和生产能力从国外回归国内的一种现象。2010年以来美国回归的企业逐渐增多,主要涉及汽车制造业、电气设备、塑料和橡胶制品、电脑和电子产品等行业。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美国制造业企业回归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国内复兴制造业优惠政策的实施
B.接近国内市场,降低运输成本
C.国内劳动力成本具有竞争优势
D.国内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
2.针对美国制造业回归,中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劳动力转移,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B.压缩制造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
D.加大科技投入,增加高端制造业比重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与中国相比,美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是美国政策、市场、交通、科技等方面优势明显。第2题,从比较优势看,“美国制造”最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承载的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美国制造业的相对复苏,必然首先冲击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起步不久的高端制造业部门,未来我国可以从研发创新和市场布局入手。
  (2017·武汉模拟)如图中,M、N、G分别为原料地、能源地和市场。P1点是某企业生产产品的运费最低点和劳动力费用最高点,以P1为圆心的同心圆是该企业的等运费线(单位:元)。如表是该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单位:元)。据此回答3、4题。
地点
P1
P2
P3
P4
劳动力费用
50
42
28
20
3.若仅从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成本考虑,企业厂址应选择 (  )
A.P1点
B.P2点
C.P3点
D.P4点
4.若企业的厂址选择在P4点,则该企业可能是 (  )
A.印刷厂
B.制糖厂
C.电子元件厂
D.电解铝厂
【解析】3选C,4选D。第3题,P1点的工业成本为50,P2点的工业成本为42+10=52,P3点的工业成本为20+28=48,P4点的工业成本为30+20=50。P3点的工业成本最低,所以企业厂址应选择在P3点。第4题,图中P4点距离N点较近,N点为能源地,所以为动力导向型工业。电解铝厂为动力导向型工业。
【加固训练】
下图为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工业部门与工业导向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原料导向型
B.乙——动力导向型
C.丙——技术导向型
D.丁——劳动力导向型
(2)与服装加工、石油加工、制糖厂、精密仪器加工相对应的部门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甲、丁、乙
D.丁、甲、丙、乙
【解析】(1)选D,(2)选D。第(1)题,由图可知甲产品运费比较高,为市场导向型工业;乙科技投入比较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丙原料运费比较高,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丁工资投入比较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市场导向型工业,对应石油加工;乙为技术导向型工业,对应精密仪器加工;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对应制糖厂;丁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对应服装加工。
  下图为我国某乳业集团在全国的生产基地分布图。读下图,完成5、6题。
5.关于该企业生产基地分布与区位,组合正确的是 (  )
A.华北地区密度大——市场需求小
B.长江沿岸分布多——水运便利
C.西南地区密度小——海外优质产品输入
D.青藏地区无生产基地——市场需求小
6.该乳业集团冰激凌制品生产厂家较少,但产品销售网络逐渐覆盖全国,主要得益于 (  )
A.全国夏季高温增幅加大
B.高速铁路网的不断完善
C.冷藏保鲜技术和交通发展
D.来自其他乳业企业的竞争
【解析】5选D,6选C。第5题,华北地区密度大因为这一地区有广阔的市场;长江沿岸分布多也是因为这一地区有广阔的市场;西南地区密度小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人口密度也比较小,市场狭小,海外优质产品输入较少;青藏地区无生产基地主要因为这一地区人口少,经济落后,市场需求小。第6题,冰激凌制品不便于远距离运输,目前产品销售网络逐渐覆盖全国,主要得益于冷藏保鲜技术和交通发展,解决了不便于远距离运输问题。
【加固训练】
某城市石油化工发展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其中导向性因素用O来表示,重要因素用△来表示,一般因素用×来表示。根据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区位因素
石油化工
布局要素
地方条件
资源
×

劳动力
×

工厂用地


燃料
×

运输条件


市场位置


用水条件


(1)该城市可能为 (  )
A.安庆
B.大同
C.郑州
D.大庆
(2)符合该地石油化工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
A.污染较重,政府不予支持
B.距煤炭产地近,但运费高
C.人口稠密,土地价格较高
D.河流经过,水路运输便利
【解析】(1)选A,(2)选D。第(1)题,据表格可知,该城市石油化工发展的资源条件较差;市场位置条件为良,用水条件优,说明不是郑州市;大同市水源条件较差,故B项错误;安庆市土地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第(2)题,该产业能够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政策支持;石油化工业所需原料为石油不是煤炭;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较低;河流经过,水路运输便利,有利于原料的输入与产品的输出,且运费较低。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湛江钢铁基地项目于2016年9月全面建成投产。建成后,项目粗钢规模将达到875万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钢铁基地分布图。
(1)简述在湛江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述振兴我国钢铁工业的主要措施。
(3)简述湛江发展钢铁工业对湛江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可从市场、交通运输等方面分析。第(2)题,我国钢铁工业的衰落与我国铁矿石资源较少、进口铁矿石价格较高、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钢铁工业技术较落后等有关,针对我国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参照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回答即可。第(3)题,主要从城市化、就业机会、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1)该地靠近珠江三角洲和东南亚地区,市场需求量大;港口条件好,海运便利,便于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2)兼并重组钢铁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调整钢铁工业布局,向沿海地区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视节能降耗,美化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参与国内外铁矿石开采,降低原料费用。
(3)促进湛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北京模拟)下图为某企业工厂选址城市及转移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该企业厂址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交通运输
B.环境因素
C.原料和动力
D.廉价劳动力
2.该企业可能是 (  )
A.家具制造厂
B.精密仪器厂
C.电器装配厂
D.水果罐头厂
3.该企业对迁入地的影响是 (  )
①增加了就业岗位
②提升了城市等级
③促进高新技术发展
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⑤可能加大环境压力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解析】1选D,2选C,3选B。第1题,该产业由台北转入大陆,从东南沿海城市到内陆城市,从发达地区转入较不发达地区,工资水平不断降低,反映该产业受工资局限较大,应为廉价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该企业为廉价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选项中电器装配厂符合要求。第3题,该企业为廉价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该类企业的迁入,可以安置大量人员,增加了就业岗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但该类产业往往较为落后,可能加大环境压力。
【加固训练】
下图为某区人口密度和某企业在该区域分布图(比例尺1:50
000
000),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工厂生产规模的因素主要是 (  )
A.原料
B.燃料
C.市场
D.技术
(2)该企业可能是 (  )
A.汽车制造企业
B.啤酒生产企业
C.甜菜制糖企业
D.电子装配厂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人口密度大于5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该企业发展规模大,且为企业总部所在地,说明该企业在分布上接近消费市场,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第(2)题,啤酒生产企业属于市场导向型。
  (2017·沧州模拟)制造外包是以外加工方式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目的。读1990年至2008年我国各产品承接制造外包比率(我国某产业承接的美国制造外包率等于我国该产业向美国出口所有中间产品产值占该产业总产出的比重)变化趋势表(单位:%),回答4~6题。
美 国
1990年
2008年
纺织
0.045
0.025
轻工业
0.945
2.178
化学
1.067
1.406
石油
0.902
2.519
冶金
1.628
2.862
一般机械
2.223
4.443
电子机械
2.665
2.112
精密机械
2.262
1.368
制造业总体
1.140
1.856
4.1990年至2008年,我国承接的美国制造外包比率增幅最大的产业是 (  )
A.一般机械
B.冶金
C.纺织
D.石油
5.我国成为美国制造业外包主要承包国的主要优势是 (  )
A.制造业产品质量精良,竞争力强
B.制造业体系完善,生产协作条件好
C.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工资水平较低
D.由强大的科研体系技术支撑
6.美国制造业外包,有利于美国 (  )
①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②加强研发与生产的联系
③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④拓展产品国际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4选A,5选C,6选B。第4题,读图计算可知,1990年至2008年,我国一般机械承接的美国制造外包的比例由2.223%提高到4.443%,增幅达2.220%,增幅最大。第5题,根据题干提示“制造外包是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目的”,我国成为美国制造业外包主要承包国的主要优势,是指相对美国来说具备降低成本的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工资水平较低,这是我国成为美国制造业外包主要承包国的主要优势。第6题,美国大量制造业外包,以外加工方式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因而有利于美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拓展产品国际市场,同时会减少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矿产资源消耗,减少原料运输成本,增加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国际市场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7.(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全州已建成水电站142座,年总实际发电量达到123亿度。该州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展合作,大量承接耗电量大的硅冶炼产业,实现硅电合作。
材料二 左图为德宏州简图,右图为德宏州硅冶炼示意图。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德宏州的地势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评价德宏州水电开发的自然条件。
(3)简析德宏州大力发展硅冶炼产业给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解析】第(1)题,可以从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高低,海拔较高的地形可以阻挡寒冷空气,也能形成地形雨。德宏州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面的地势高挡住西伯利亚南下的干冷气流入境,冬季无严寒。入夏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西南倾斜的山地迎风坡上升,形成丰沛的降水。第(2)题,水电主要从河流落差和河流的流量分析;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或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发电不稳定。第(3)题,从图中的废气和废水排放,分析造成环境污染;再从图中消耗木炭(木材),分析造成植被破坏(或森林面积减少);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面的地势高挡住西伯利亚南下的干冷气流入境,冬季无严寒。入夏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西南倾斜的山地迎风坡上升,形成丰沛的降水。
(2)有利: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或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不利:地处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3)排放废气废水,造成环境污染;消耗木炭(木材),造成植被破坏(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建议用时:20分钟)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  )
A.ab
B.ac
C.bd
D.bc
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1选C,2选A。第1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面;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第2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加固训练】
2015年12月在巴黎举行世界气候大会,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
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解析】(1)选B,(2)选B。第(1)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将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4.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中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解析】3选B,4选B。第3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第4题,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北非两个地区粮食都减产,中亚、西亚粮食都增产,但西亚粮食增产最多,由此推断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大的是西亚。
  (2017·潍坊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据此完成5、6题。
5.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  )
A.加尔各答
B.伦敦
C.悉尼
D.开普敦
6.该地区6、7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  )
A.锋面雨带影响
B.盛行西风影响
C.暖流影响
D.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解析】5选D,6选B。第5题,该地1月气温高,平均气温大于20℃,1月气温累计增长快,7月气温累计增长慢,说明1月是夏季,7月是冬季,应位于南半球。加尔各答、伦敦位于北半球,故排除。根据月降水距平,该地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应属地中海气候,悉尼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开普敦属地中海气候。第6题,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区属地中海气候,6、7月降水距平较大,降水多,是受盛行西风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本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2)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波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流以防内涝。第(3)题,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
答案:(1)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2)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流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4·上海高考)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1~3题。
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3.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
A.甲站-乙站-丙站
B.甲站-丙站-乙站
C.乙站-甲站-丙站
D.乙站-丙站-甲站
【解析】1选D,2选A,3选B。第1题,结合气温降水资料图可以看出,三地气温大致都在15℃以上,为热带地区,7月份气温较低,可判断为南半球,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干湿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
000
mm,可判断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第2题,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受信风带控制时,降水少。第3题,三个测站中乙站平均气温最高,说明海拔最低;甲站平均气温最低,说明海拔最高。故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站-丙站-乙站。
  (2014·安徽高考)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4、5题。
4.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5.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解析】4选B,5选D。第4题,依据积温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六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在34°N(秦岭)以南、
104°E以西,主要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横断山区。第5题,亚热带在我国分布偏南,说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温度较低,造成温度较低的因素是西北方向的冬季风势力较强,向南影响的范围较广。
  (2017·重庆模拟)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6~8题。
6.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存在 (  )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7.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下列地点与图中数码对应可能性最大的是(  )
A.惠灵顿-②
B.巴黎-③
C.威尼斯-④
D.开普敦-⑤
【解析】6选B,7选B,8选C。第6题,由图可知,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②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它们都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③地和④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会形成地中海气候;⑤地全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这五地最可能分属三种气候类型。第7题,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第8题,惠灵顿、巴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⑤;开普敦属地中海气候,对应③或④;威尼斯属纬度较高的地中海气候,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较长,对应④。
9.(能力挑战题)(2017·开封模拟)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说明B国西北部1月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4)全球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 遏制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影响进行分析说明。第(2)题,结合B国阴影区域所处位置及其大气环流、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分析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第(3)题,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1月盛行风的形成原因;结合盛行风的性质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第(4)题,图示两国都是海洋大国,全球变暖将对其沿海低地造成威胁。从生产活动、技术、生物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措施。
答案:(1)A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冬季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2)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3)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来,降水较多。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四
交通运输方式
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正太铁路(太原—石家庄)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条铁路,穿越多条河流,与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交会于石家庄。正太铁路修建时的窄轨(1米宽)与采用国际标准轨(1.435米宽)的卢汉铁路不一致。下图为1907年中国北方部分铁路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正太铁路修建时,采用窄轨的原因有 (  )
①所经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②穿越多条河流
③当时施工技术较低
④(清政府)投入资金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早期正太铁路与卢汉铁路轨道宽度不一致对石家庄发展的影响最可能是 
(  )
A.加速发展
B.阻碍发展
C.没有影响
D.无法推测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正太铁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题干中有“穿越多条河流”的信息;1907年以前,我国铁路建设施工技术较低;(清政府)投入资金有限。第2题,石家庄位于正太铁路、卢汉铁路交会处,正太铁路的窄轨与卢汉铁路的国际标准轨不一致,进出山西的所有物资必须在石家庄重新装卸和转运,加速其城市发展。
  下图为蒙(自)河(口)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条件
D.资金条件
4.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生态
B.节约耕地
C.减小起伏
D.降低造价
【解析】3选B,4选C。第3题,云南省地形主要为高原,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范围广,高原上多山,地表崎岖。结合所学知识,可确定影响该铁路修建的最主要障碍为地形条件。第4题,当地地形起伏大,为保证铁路线起伏程度,在山区地区,常用开隧道、架桥等形式降低线路坡度。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5、6题。
5.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
【解析】5选D,6选A。第5题,左图显示行人数量增加的时候,零售商业面积既有增大,也有减小;右图显示到交通节点相同的距离,道路交叉口的零售商业面积大。第6题,行人数量的多少,代表市场的大小,从左图可以看出市场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右图表示道路交叉口和公交站点与零售商业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交通对商业活动的影响。
7.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 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向什么方向发展延伸
【解析】第(1)题,从图中读出河流、铁路线的分布,该地煤、铁资源丰富。第(2)题,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沿线布局。第(3)题,旧城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最早形成。第(4)题,新城区向南北方向沿铁路延伸。
答案:(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4)南北方向沿铁路延伸。
【加固训练】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该市新建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其布局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中信息分析该聚落空间形态的特点。
(3)图中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最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可能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位于城市边缘高速公路沿线,故其布局原则为交通最优原则。第(2)题,由图中城区轮廓可知是以铁路为中轴线延伸发展。第(3)题,铁路适宜长途运输,根据城市交通网的布局原则,应使过境线路从城市边缘通过。
答案:(1)交通最优原则
(2)沿铁路干线扩展,呈条带状分布。
(3)铁路线 经过城区带来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建议用时:25分钟)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个商店经济效益由好到差排序正确的是 (  )
A.A>B>C>D
B.B>A>D>C
C.D>C>A>B
D.B>C>D>A
2.图示经济效益最好的商店效益好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崎岖,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B.人口稀少,资源丰富
C.交通便捷,客流量大
D.交通干线,过往车辆多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图中A商店地处山区且无公路经过,经济效益最差;B商店位于公路的交会处,经济效益最好;C商店靠近公路,与远离公路的D商店相比,经济效益略好。第2题,图中B商店位于公路的交会处,人流量大。
  (2017·张家口模拟)下图为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该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是 (  )
A.东北部
B.东南部
C.西南部
D.西北部
【解析】3选A,4选B。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位于地铁网的中心,交通通达度最好,应该是市中心位置,所以地租最高;其他地点通过度较差,地租较低。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东南部地铁线路延伸最长,城市沿交通线发展,说明城市向东南部发展;其他方向的交通线延伸较短,不是主要发展方向。
 【加固训练】
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读下图,完成(1)、(2)题。
(1)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  )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三角”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  )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扬州崛起得益于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构成的综合运输网。第(2)题,图中城市地域扩展方向主要是东西延伸,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宁启铁路线的贯通。
  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下图所示,在杨美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方案I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Ⅱ客运线经过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读图完成5、6题。
5.选择方案Ⅱ的理由主要是 (  )
A.跨河桥梁较少
B.沿途站点较少
C.建设成本较低
D.线路长度较短
6.与方案Ⅰ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增加
B.促进南宁城区向西北扩展
C.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下降
D.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
【解析】5选C,6选D。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方案Ⅰ相比,选择方案Ⅱ跨河桥梁并不少,沿途站点较多,线路长度较长,可以利用原有的铁路,建设成本较低。第6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与方案Ⅰ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减轻,促进南宁城区向西南扩展,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提高,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
7.(能力挑战题)读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嘉定地处上海西北部郊区,按照2003年《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嘉定区大力发展规模企业,全区功能定位:中部是嘉定新城,西部是上海国际汽车城,南部是现代物流中心,北部是先进制造业中心。
材料二 嘉定区工业产值(单位:万元)。
指标
工业总产值
规模企业产值
2006年
2
305
765
2
190
477
2007年
2
926
895
2
824
454
同比增长/%
26.9
28.9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嘉定区规模企业的发展特点。
(2)据图说明嘉定南部形成现代物流中心的原因。
(3)简述嘉定区发展先进制造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仔细阅读材料可得答案。第(2)题,形成现代物流中心关键是有便利的交通运输。第(3)题,从政策、交通、工业基础、科技优势和市场方面分析。
答案:(1)在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比重;同比增长快。
(2)依托上海市和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有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通达性好,综合运输能力强。
(3)政策的支持;交通发达便捷;上海市科技发达,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辐射作用强;市场广大。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海南联考)读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图中的实线箭头)示意图,完成1、2题。
1.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途中大部分航段所遇洋流的主要成因是 (  )
A.受极地东风影响而成
B.受东北信风影响而成
C.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
D.受东南信风影响而成
2.上图中a、b、c、d四条虚线箭头能表示将撞毁邮轮的冰山搬运至此的洋流的流向是 (  )
A.a
B.b
C.c
D.d
【解析】1选C,2选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地处中纬度地区,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第2题,a虚线箭头的方向与拉布拉多寒流的流向基本一致,可将北极地区的冰山搬运至此。
【方法技巧】巧记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
  (2017·德州模拟)下图是副热带某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洋流可能是流经 (  )
A.美国东岸的寒流
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D.北美洲西岸的寒流
4.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C.降低沿岸地区气温
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
【解析】3选C,4选C。第3题,图中洋流使等温线向北凸出,其洋流是北半球向北流的暖流或是南半球向北流的寒流;题目选项中,南美洲西岸的寒流导致大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符合图示。第4题,该洋流位于南半球,是向北流的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2017·南京模拟)下图是世界部分重要海上航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航程中,基本是顺水的是 (  )
A.横滨到温哥华
B.悉尼到香港
C.新加坡到亚丁港
D.旧金山到利马
6.下列港口中,洋流能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的是 (  )
A.珀斯
B.利马
C.横滨
D.旧金山
【解析】5选A,6选C。第5题,从横滨到温哥华依次为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因而基本为顺水。第6题,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横滨沿岸有日本暖流流经。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洋流 (  )
A.是暖流,向南流
B.是寒流,向南流
C.是暖流,向北流
D.是寒流,向北流
8.图中洋流 (  )
A.能使途经该海区的油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沿岸地区气温升高、湿度增加
C.有可能使沿岸地区的能见度变差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渔场
【解析】7选B,8选C。第7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图示陆地位于北非的西岸,流经该处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动。第8题,寒流会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地区多雾,因而会使沿岸地区的能见度变差。
9.阅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的分布特征。
(2)甲、乙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
(3)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图中甲海区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
【解析】第(1)题,主要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和最深处的位置方面进行描述。第(2)题,甲处渔业资源的形成主要与上升流有关,乙处渔业资源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第(3)题,甲处有寒流流经,对近地面经过的热空气具有降温作用。
答案:(1)沿海地区等深线密集,坡度陡;远离海岸地区等深线稀疏,坡度缓;最深处位于图示区域西南部。
(2)甲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甲处浮游生物富集,)形成了渔场。
乙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在此聚集,形成了渔场。
(3)(本格拉)寒流流经,具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
(建议用时:25分钟)
  鳍鱼是世界上不少国家的主要食用鱼类之一。图中甲岛屿附近的渔场在1534年被发现时,曾被称为“踏着鳍鱼群的背脊就可以走上岸”。经历几个世纪后,如今该渔场的鳍鱼资源已基本枯竭。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甲岛附近鳍鱼资源已基本枯竭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
A.南下的寒流增强
B.北上的暖流减弱
C.污染的河水注入
D.常年的大量捕捞
2.一般而言,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下列四幅等温面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岛以北海域水温分布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该地为纽芬兰渔场,由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经历几个世纪后,如今该渔场的鳍鱼资源已基本枯竭”,说明与人们过度捕捞有关。第2题,甲岛以北海域受寒流影响,水温低,等温线应向高值方向凸出;根据题干“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故等温面向上凸出。
  (2017·河南联考)下图示意世界某海运航线部分线路。读图完成3、4题。
3.该海运航线沿途可信的是 (  )
A.培森附近海水盐度低于同纬度大陆西岸
B.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往返能耗率相近
C.焦亚陶罗直达瓦伦西亚航次冬季顺风
D.从拉斯帕尔马斯至瓦伦西亚常年顺风顺水
4.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沿岸和拉斯帕尔马斯环境都深受沿岸洋流影响,洋流的影响使沿岸地区 (  )
A.降水均明显增加
B.温差均变小
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
D.环境演变差异大
【解析】3选A,4选D。第3题,培森附近受亚马孙河淡水的稀释作用,海水盐度低于同纬度大陆西岸;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航线沿途有巴西暖流流经,往返时分别顺逆洋流,能耗差距较大;焦亚陶罗直达瓦伦西亚航次冬季逆西风航行;从拉斯帕尔马斯至瓦伦西亚常年逆加那利寒流航行。第4题,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沿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拉斯帕尔马斯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二者环境演变差异大。
  (2017·马鞍山模拟)读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据此完成5、6题。
5.M区可能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
A.雾
B.云层
C.降水
D.渔场
6.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
A.增加沿岸大气湿度
B.增加沿岸大气温度
C.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
D.“厄尔尼诺”影响加剧
【解析】5选A,6选C。第5题,由图示分析,该地在大陆的西岸,盛行东南风,形成离岸流,冷水上泛,形成寒流;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海雾。第6题,该地盛行风为东南信风,在其影响下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导致冷水上泛,形成寒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冷水上泛导致底层营养物质到达表层,饵料丰富形成渔场;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寒流减弱,水温上升的现象。
【加固训练】
(2017·廊坊模拟)下图为某海陆位置局部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点距海岸的距离,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读图,回答(1)、(2)题。
(1)该陆地的沿海海域 (  )
A.有大量淡水流入
B.有暖流经过
C.有寒流经过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2)该海域沿岸气候的分布特点是 (  )
A.沿23°S纬线呈东西带状分布
B.在23°S沿岸附近呈点、面状分布
C.从23°S向南呈狭长带状分布
D.在23°S沿岸向南北呈狭长带状分布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纬度位置来看,该区域位于非洲南部西海岸,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陆地淡水流入海洋的极少。从图中数据得出,沿海水温低于同纬度外海水温,说明沿岸有寒流经过。第(2)题,受副高和沿岸寒流的影响,该海域沿岸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分布特点是在23°S附近向南、向北延伸,呈狭长带状分布。
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气象机构2015年12月上旬指出,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延长至2016年第二季度。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为防灾减灾,2015年成立“秘鲁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
(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1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正值为水温增加,负值为水温降低;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部秘鲁寒流会减弱,导致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第
(2)题,厄尔尼诺发生是由于太平洋赤道以南海洋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大洋环流出现异常,由图可知,由于信风减弱,会导致秘鲁寒流变弱,使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形成低气压;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受其影响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第(3)题,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水温升高,不利于冷水鱼生长;寒流减弱导致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使鱼的饵料减少;水温升高会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使鱼类缺氧死亡。
答案:(1)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
(2)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
(3)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知识拓展】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
(1)对世界气候的影响。
使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2)对中国的影响。
厄尔尼诺会使我国出现暖冬现象,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四川联考)下图为南美部分地区河流补给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①地的河流补给类型为 (  )
A.雨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2.M、N两处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比较 (  )
A.M小于N
B.M大于N
C.变化一样
D.无法比较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可知,①地地处南美洲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川融水为河流的重要补给形式。第2题,N处位于湖泊的下游,河流水经过湖泊的调节后,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加固训练】
(2017·安徽联考)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其北部有古老的灌溉工程——西池和东池。它们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出地面的水库。读下图,完成(1)、(2)题。
(1)推断湄公河到洞里萨湖的最佳通航时间段是 (  )
A.1~6月
B.5~10月
C.11月~次年4月
D.全年
(2)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和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分别是
 (  )
A.雨水 5~9月
B.湖泊水 11月~次年4月
C.地下水 1~6月
D.人工提水 8~12月
【解析】(1)选B,(2)选B。第(1)题,湄公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5~10月降水最多,湄公河进入汛期,河水经洞里萨河补给洞里萨湖,该时段为最佳通航时间。第(2)题,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湖泊水位上涨,淹没地上水库;11月~次年4月是旱季,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4.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解析】3选D,4选B。第3题,本题分析如下所示:
第4题,导致图中径流差异的主要是植被覆盖率大小,影响到下渗量的大小,进而导致图中的径流差异;第6年植被覆盖率高,下渗多,故地表径流的峰值小。
  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郎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据此回答5、6题。
5.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  )
A.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B.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
C.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
6.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 (  )
①气温升高
②降水减少
③发现新的采冰区
④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
⑤水质污染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解析】5选B,6选D。第5题,寒冬采冰储藏,“来年夏天出售”,说明A、C两项错误;在夏季,储藏的冰可用作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说明B对;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夜间相对凉快,D错。第6题,采冰量少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能开采得到的冰减少,和水量减少有关,西北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和降水量变化关系不大,而全球变暖,冰川规模减小与此相关;二是需求减少,原因是制冷技术出现,机械制冰方便快捷;三是水质变化导致不能用,所以减少开采。
7.(2017·太原模拟)读黄河流量与含沙量统计图(甲图)和黄河水系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黄河水的补给类型。
(2)指出黄河水量增加的河段并简要分析原因。
(3)分析A线在兰州至河口段下降,B线在河口至陕县段迅速上升的原因。
(4)简述黄河郑州以下河段的水文特征。
【解析】第(1)题,黄河的补给类型是多样的综合补给,上中游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中下游主要是雨水补给。第(2)题,哪个河段有大量的支流汇入,其水量必然增加,从图上可以看出,源头-兰州段及河口-郑州段支流汇入较多。第(3)题,A线表示径流量,B线表示含沙量。A线在兰州至河口段由于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取水量较大,且蒸发量大,降水较少,支流汇入少,所以径流量减少。B线在河口至陕县段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含沙量增加。第(4)题,河流的水文特征要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等方面回答。这里特别注意该河段是“地上河”,河流水一直补给地下水。
答案:(1)冰雪融水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2)源头-兰州段及河口-郑州段。原因:该河段有较多的支流汇入。
(3)A线兰州至河口段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个重要农业区,生产和生活取水量大,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支流汇入很少。B线河口至陕县段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增加。
(4)河流为“地上河”;含沙量大;径流季节变化大;有凌汛现象;河流水补给地下水。(任答四点)
【知识拓展】凌汛现象出现的条件
根据凌汛的成因,凌汛的出现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河流具有一定的结冰期。
(2)河流必须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韶关模拟)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三峡库区流量收支时间变化图,回答1、2题。
1.三峡库区水位基本不变,维持在低水位状态的时段在 (  )
A.2~5月
B.4~7月
C.6~9月
D.10~12月
2.三峡水库对鄱阳湖补水的时段在 (  )
A.4~7月
B.7~10月
C.10~12月
D.12月~次年4月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9月,三峡库区的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基本相等,因而此时段三峡库区的水位基本不变。第2题,三峡水库对鄱阳湖补水时,出库流量要大于入库流量,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峡出库流量大于入库流量的时段主要为12月~次年4月。
【加固训练】
(2017·合肥模拟)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能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纬度
C.季风
D.洋流
(2)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
A.①-跨流域调水
B.②-推广滴灌技术
C.③-海水淡化
D.④-修建大型水库
【解析】(1)选A,(2)选B。第(1)题,①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造成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①地降水多,且水平衡为正值,故没必要跨流域调水;②地位于高原,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但由于其水平衡为负值,即蒸发旺盛,可能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可推广滴灌技术,节约用水;③地水资源短缺,但距海远,不适合进行海水淡化;④地地势低平,不宜修建大型水库。  
  (2017·黄冈模拟)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下图分别为某城市附近水系分布(Ⅰ),该流域内一次局部暴雨后甲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Ⅱ)以及城市的水循环分布(Ⅲ)。读图完成3~5题。
3.图(Ⅱ)中关于四条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城市建设前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B.②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C.③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
D.④表示甲水文站的大气降水补给量
4.结合图(Ⅲ)分析,②曲线流量峰值大于③曲线,主要是因为 (  )
A.a增加
B.b增加
C.c增加
D.d增加
5.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Ⅲ)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减少
C.c减少
D.d增加
【解析】3选B,4选D,5选A。第3题,图(Ⅱ)中①比较集中且出现时间较短,应表示甲水文站的大气降水补给量;②峰值高且出现时间较早,应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③峰值较低且出现时间较晚,应表示城市建设前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④数量较少且较平稳,应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第4题,图(Ⅲ)中a表示下渗,b表示地下径流,c表示蒸发,d表示地表径流;城市化会使d增加,使得降水后河流下游流量峰值增大。第5题,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可使a、b、c增加,使d减少。
6.(能力挑战题)(2017·马鞍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湖位于贺兰山山前倾斜平原的碟形洼地上,东侧通过艾依河与黄河相连,通过排水沟与大水漫灌区相通。年降雨量仅201.9
mm,年平均蒸发量达
1
653.2
mm。沙湖水沙共存,浑然一体,鸟类众多,盛产鱼类。近年来沙湖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每年达59万人次,燃油快艇迅速增加到90艘,2001~2004年水质曾一度较差,后来慢慢改善,2007年被评为“5A”景区。下图为沙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出沙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沙湖水质降低的自然原因。
(3)分析影响沙湖水质的人为原因。
(4)简述景区管理机构为改善沙湖水质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第(1)题,沙湖位于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较少,位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洼地,贺兰山的地形雨沿着山前倾斜平原下渗,转为地下水,对湖泊进行补给;东侧黄河水与灌区的农业排水对湖泊进行补给,所以该湖的补给具有地下水、黄河水、农业的排水。第(2)题,水质下降多与该湖的自净能力减弱、污染物质较多有关;该湖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湖水量较少;且位于洼地上,水体运动速度较慢,与外界水体交换较少,自净能力较差,污染物质容易积累;同时黄河水中的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鸟类较多,排泄物众多,水质变差。第(3)题,农业排水中含有大量化肥、农药等;迅速增加的燃油快艇和维修都会产生油污;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垃圾的不合理处置和随意丢弃,导致污染物增多;水中鱼类的养殖也会导致水质下降。第(4)题,措施要针对原因来分析,黄河水可以通过沉淀池的沉淀,减少泥沙含量;农业排水要经过污水处理后进入湖泊;改良灌溉技术,减少农田排水量;加强旅游区的垃圾处理和堆放;使用清洁能源动力的水上交通工具等。
答案:(1)黄河水、地下水和排水沟农田退(排)水。
(2)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大气降水补给不足;位于碟形洼地上,自身水体排泄不畅,造成污染物质容易积累;补给水源中黄河水含沙量较高;鸟类排泄物众多。
(3)大水漫灌农业区产生大量农田退(排)水;迅速增加的燃油快艇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产生油污;旅游垃圾的随意丢弃和不合理的处置;湖面养殖抛洒大量的人工饲料。(答出3点即可)
(4)建设沉淀池,改善流入沙湖的黄河水质;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进入排水沟的农田退(排)水;改善灌溉技术,减少农田退(排)水来源量;加强景区旅游垃圾的集中处理和堆放;使用清洁能源动力的水上交通工具。(答出4点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四十五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建议用时:45分钟)
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多环芳烃是污染大气的一种常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烟尘。下图为2013年我国西部某重工业城市七个不同大气采样点测量的大气中多环芳烃平均含量统计图。
(1)简述多环芳烃污染的变化特征。
(2)结合材料,分析该城市多环芳烃污染严重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多环芳烃污染,意在考查学生对坐标图的判读及分析能力。第(1)题,据坐标图中信息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据材料中信息“重工业城市”可分析出工业原因;结合地理位置可推断出气候原因。
答案:(1)采暖季和风沙季污染严重,非采暖季污染较轻。
(2)原因:该城市为重工业城市,工业发达,工业排放的烟尘多;汽车排放大量尾气;西部地区多风沙,风沙带来大量灰尘;冬季取暖燃烧大量矿物燃料,排放的烟尘污染物较多。
2.艾比湖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境内,地理坐标为43°37′~
45°55′N和79°53′~85°02′E,是准噶尔盆地西部的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读下图,回答问题。
指出2000年前艾比湖湖面面积变化产生的影响并推测2000年后湖面上升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内陆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及影响。根据曲线图判断艾比湖湖面面积在2000年以前总体呈减少趋势,产生的影响可以使地下水位下降,裸露的湖床又会增加新的沙源使沙尘天气多发,湖面减小也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周围的温差等。湖面上升说明入湖水量增多,则主要从降水和用水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影响:地下水位下降;湖床裸露,提供了沙源,沙尘天气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区周围温差增大等。
原因:降水增多,入湖水量增多;节水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引水量减少;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成效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单位工业增加产值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图。
(1)据图描述我国单位工业增加产值污染物排放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我国单位工业增加产值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分布特征形成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单位工业增加产值污染物排放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据坐标、图中的曲线变化形态可得出答案。第(2)题,中西部地区单位工业产值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原因,可从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工业生产技术条件(能源的利用率)、产业转移等角度分析。
答案:(1)中西部地区的单位工业增加产值污染物排放量大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排放量最大。
(2)中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中资源密集型工业比例高,工业中矿物燃料使用比重大;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4.集安和珲春是吉林省的两个县级市,分别位于长白山的南坡和北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两地的生产活动差异显著,也形成了不同的环境问题。下图为1996~2007年吉林省长白山区集安市与珲春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入与转出面积(单位:hm2)。
据图分析吉林省集安市与珲春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解析】存在的问题可从图中直接读出,吉安市的耕地减少量最大,珲春市的林地减少量最大。集安市耕地的减少是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的增加导致的;珲春市是以林地资源的开发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所占用地为林地。
答案:问题:集安市耕地资源锐减;珲春市森林资源锐减。
形成原因:集安市退耕还林和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加之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耕地资源锐减;珲春市毁林开荒、砍伐森林发展森林工业、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导致森林资源锐减。
5.巢湖不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又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有多条河流注入,但出湖河流仅有裕溪河与长江相连。在60年代,兆河闸、巢湖闸和裕溪闸相继建成,巢湖逐渐变成了一个半封闭的湖泊。近年来,巢湖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加大对巢湖的治理力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治理成效。
说出巢湖的功能并分析巢湖受污染后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
【解析】巢湖的功能跟湿地的功能相似,故根据所学湿地的功能来回答即可。巢湖受污染后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除了与大量废水排入有关外,还与巢湖的自净能力较差有关。
答案:功能:调节气候;净化水体;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原因: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废水大量排入;巢湖处于半封闭状态,自净能力差。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热带、亚热带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1、2月该州大量降水。该州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为其经济三大支柱。2016年3月,该州甲地(主要蔬菜种植区)陷入空前的渔业危机,当地鱼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死亡。下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局部图和甲地区域简图。
分析此次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可知,1、2月大量降水,雨水冲刷地表,化肥和其他营养元素被带入河流,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疯长的藻类植物与鱼类争夺氧气和阳光,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对当地的影响主要从破坏生态平衡、冲击旅游业和渔业发展、污染河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原因:1、2月大量降水,雨水冲刷地表,化肥和其他营养元素被带入河流,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疯长的藻类植物与鱼类争夺氧气和阳光,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影响:渔业危机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冲击旅游业和渔业的发展;死亡鱼类腐烂,污染河流。
7.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解析】由图可读出甲、乙两地分别为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华北平原由于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灌溉,易引起土壤盐渍化;山东丘陵由于陡坡开荒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易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1)甲地: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乙地: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2)土壤盐渍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推广耐盐耐旱优良品种。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禁止滥垦乱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武汉模拟)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读图回答1~3题。
1.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  )
A.位于城市中心
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
D.周边居民数量多
2.目前,该城市交通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 (  )
A.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B.河流
C.铁路
D.高速公路
3.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  )
A.甲:休闲旅游中心
B.乙:化学工业中心
C.丙:对外交流中心
D.丁:仓储物流中心
【解析】1选C,2选D,3选A。第1题,图示两大M区均位于道路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第2题,高速公路不应建设在居住区内,干扰城市内部交通,且噪音大。第3题,甲位于城市外围上风、上水地带,临河流与湖泊,适合建设休闲旅游中心。
  (2017·衡水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单位:千人/平方千米),读图回答4、5题。
4.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中心城区、城区和近郊区空间分布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的区域是 (  )
A.城区
B.中心城区和城区
C.近郊区
D.中心城区和近郊区
【解析】4选B,5选C。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城区东侧的近郊区延伸的比西侧远,北侧的近郊区延伸的比南侧远,故中心城区相对位于西南部,②图符合。第5题,对比几幅图可以看出近郊区人口密度持续增加,说明人口持续增长。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区域城市等级体系的级数(人口规模等级)是 (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7.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城市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数量多
B.城市分布均匀
C.城市等级明显
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解析】6选D,7选B。第6题,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区域城市等级包括
700万及以上、400万~700万、200万~400万、50万~200万、小于等于
50万人口五个等级。第7题,图中显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数量多;图中城市分布不均匀,中部城市密集,南北相对稀疏;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等级比较明显;城市密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8.“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
材料二 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
(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
(2)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
(3)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
【解析】第(1)题,根据“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体系为四级。第(2)题,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第(3)题,可从优势互补、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加强分工协作来作答。
答案:(1)“长三角”大都市圈按城市规模可分为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省会城市;第三级为省辖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
(2)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
(3)“长三角”大都市圈中的大中小城市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要分工协作,各城市经济发展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议用时:25分钟)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其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结合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的含义可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其人口日流通量较多。第2题,该市西南方向住宅区地租指数高,工业区地租指数低,说明其单位面积土地租金高,环境较好,适于建设高级住宅区。
【加固训练】
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确定其城市性质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下图为天津滨海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区位优势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滨江临海,水资源充足
B.滩涂广阔,发展空间大
C.交通便捷,开放程度高
D.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
(2)在天津滨海新区中规划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化工区和海港物流区。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区宜布局在(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1)选A,(2)选D。第(1)题,天津滨海新区临海,但海水不能作为工业用水,天津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在区域开发中没有优势。开发的区位优势包括滩涂广阔,发展空间大;交通便捷,开放程度高;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第(2)题,高新技术产业区宜布局在交通便利,环境质量好的区域。①地靠近工业区,位于季风对吹方向上;②地靠近工业区、中心商务区,环境质量差;③地靠近飞机厂,噪音大,邻近中心商务区,环境质量较差;④地邻近休闲旅游区,环境质量好,适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区。
  (2017·漳州模拟)下图为重庆市七大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对该城市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靠近城市主城区外围 
②靠近城市中心区外围
③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 
④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该城市七大物流园区布局特征体现了 (  )
A.政府的规划调控作用
B.布局地地价相对较高
C.布局地物流发展基础较差
D.物流对运输时间和费用要求低
5.物流园区的发展对该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 (  )
A.减少城市中心区仓储用地
B.减缓了主城区的空间扩展
C.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
D.不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
【解析】3选C,4选A,5选C。第3题,图中该城市主要物流园区布局在城市主城区内,且靠近城市中心区外围;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物流要求交通便捷,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第4题,该城市七大物流园区布局特征体现了政府的规划调控作用;物流园区占地较多,布局地地价相对较低;布局地物流发展基础较好;物流对运输时间和费用要求高。第5题,物流园的发展对该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不能减少城市中心区仓储用地;能够促进主城区的空间扩展;有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
6.(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市土地利用情况,并且城市功能区布局比较合理,①、②、③、④代表城市常见用地和仓储用地。
(1)判断①、②、③、④代表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并说明该城市的主导风向。
(2)列举图示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区位选择的理由。
(3)说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在M位置选择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判读主要从其所处的位置和面积大小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工业区一般位于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据此可推断出城市的主导风向。第(2)题,为获得洁净的水源,水厂应设置在河流的上游;为能更好地处理污水,污水处理厂多分布在河流的下游。第(3)题,M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且靠近火车站,客货流量大。
答案:(1)①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和街角路口等交通便捷、服务范围广的区域,应为商业用地;②类型主要分布在工业区和商业区附近,靠近交通干线,应为仓储用地;③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占地面积较广,应为工业用地;④类型占地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外围,应为居住用地。
主导风向: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西南和东北方向,故主导风向应为东南风或西北风。
(2)水厂位于河流上游,能够获得洁净水源;污水处理厂位于河流下游,能够集中处理污水。
(3)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为便宜,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靠近火车站,交通便捷,客货流量大,能够扩大服务范围。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四十三
旅游景观的欣赏
(建议用时:45分钟)
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庐山、瑞金是江西省旅游的两张名片。庐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红色故都”瑞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等。每年有大量游客来到瑞金观光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说出欣赏庐山优美自然风光的最宜季节并给出理由。
(2)简述制约瑞金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解析】第(1)题,结合庐山自然风光的季节变化与游客的游览需求进行判断。第(2)题,结合瑞金经济状况和市场、基础设施与接待能力、环境承载力与交通通达性等方面进行说明。
答案:(1)夏季。夏季庐山降水丰富,山中云雾多;景观丰富且富有变化;兼有避暑之效。
(2)地方经济不发达,客源市场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小,环境承载量较小;交通通达性较差。
2.读我国山西壶口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的比较表,并参照景观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
山西壶口瀑布
贵州黄果树瀑布
落差
50米
74米
宽度
水大时达千米
40米左右
季节变化
4~5月
9~10月水量最大,无明显季节变化
色彩
金黄色
银白色
观赏角度
俯视
仰视
审美特征
气势磅礴,雄浑壮丽
飞练悬峰,娟秀清丽
(1)试从地形、地貌角度分析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观赏角度不同的原因。
(2)请你为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各拟写简单的解说词,注意体现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
【解析】第(1)题,壶口瀑布主要是在高处俯视,黄果树瀑布主要是在瀑布下方仰视,两瀑布位置的差异,决定了观赏角度的不同。第(2)题,结合两瀑布特点进行解说。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中,要从两侧俯视;黄果树瀑布位于断层悬崖上,需仰视。
(2)壶口瀑布充满阳刚之美,咆哮奔腾,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黄果树瀑布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遐思。(答案合理即可)
3.(2017·石家庄模拟)“火瀑布”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最罕见的景观之一,它是夕阳的光线照射在瀑布上,发出黄色、红色光芒,看起来像炙热的熔岩飞泻而下。“火瀑布”的出现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瀑布的形成,每年的12月和1月积雪融化形成瀑布,到2月底很可能水尽瀑亡。二是太阳的角度,合适的太阳角度只出现在每年1、2月晴天的傍晚。右图示意“火瀑布”景观。
请结合“火瀑布”的形成条件,简述观赏“火瀑布”之前需要查询的资料。
【解析】由材料可知,火瀑布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瀑布的形成,二是合适的太阳角度。观赏“火瀑布”之前需要查询冬季降雪量、旅行时天气状况、及公园的预报信息等。
答案:根据“火瀑布”形成条件,查询国家公园冬季降雪量,12月至1月气温状况;查看国家公园1月和2月的天气预报;查询旅行信息,了解国家公园发布的最新消息和公告,估算行程,确定观赏日期。
4.(2017·宜昌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据《中国游客网》网上统计,中国国内游客认为:(1)海南旅游的最佳时间为10月中旬至春节前期。(2)泰国普吉岛在国际知名度和发展历史上高于海南岛,但中国大陆游客出行目的地的选择,海南岛要高于普吉岛。
(1)国内游客认为:海南旅游的最佳时间为10月中旬至春节前期,试分析原因。
(2)中国大陆游客出行目的地的选择,海南岛要高于普吉岛,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注意10月中旬至春节前期可以避开“十一”和“春节”假期出行高峰,同时对比内陆冬季寒冷,分析海南岛优越的气候条件。第(2)题,大陆游客到海南岛旅游属于国内旅游,到普吉岛旅游属于国际旅游,从手续、语言等对比分析,同时注意距离的远近。
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大雨和台风,气候宜人,适合出行度假;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海南岛为热带岛屿,对游客吸引力强;避开“十一”和“春节”出行高峰,降低出行成本。
(2)距离短,出行时间短,成本低;国内游,出行手续简便,容易出行;国内游,语言和风俗障碍少。
5.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是不丹,这里是这样一个地方,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旅行家,也希望前往这里,享受终极旅行体验。这里虽然被评为全球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真正能够前往旅游的人却不多,因为不丹政府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
简述该国成为全球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旅游资源条件有哪些,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不丹优势的资源条件从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方面回答,要简略综述不丹的旅游资源:好的生态、险峻的山峦、独特的建筑、古老神秘的文化等。为了可持续发展,不丹实行了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既保护该国的环境和生态资源又最大程度地保留自身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免受过度开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与文化影响。
答案:优势资源条件:①良好的生态,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北部险峻的山峦;河流数量较多,南北纵列;森林分布面积广(亚热带丛林、富饶的温带植物等);②独特的建筑(宗堡、宗堡遗址),古老的文化;与世隔绝的神秘感;③(淳朴的不丹人民,独特的民风)国民幸福指数高,国家和谐稳定。 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的目的:为了保护该国的环境和生态资源;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自身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免受过度开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与文化影响。
6.历史文化名村因其本身的历史文化性和独特的建筑艺术性而使其成为游客旅游的新去处。下图为2010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分布示意图。
说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文化名村游客人数多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历史文化名村具有历史文化性和独特的建筑艺术性。读图可以看到,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文化名村数量多,吸引力强;开发历史早,基础设施好,接待服务条件齐全;交通通达度强,离客源市场近,所以游客人数多。
答案:历史文化名村数量多,开发历史早,基础设施好,接待服务条件齐全;交通通达度强,离客源市场近。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四十八
生态环境保护
(建议用时:45分钟)
非选择题
1.2016年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长江环境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1)列举长江水利工程建设对库区及周边地区造成的生态问题。
(2)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如何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建设水库,库区水位上升,淹没土地,水流减慢,泥沙淤积,生态环境改变对水生生物影响较大。第(2)题,结合环境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答案:(1)库区泥沙淤积,淹没库区周边地区(地下水位变化),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破坏。
(2)中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建设防护林),中下游退田还湖。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冬虫夏草一般生长在海拔3
000~5
000
m的山地阴坡、半阴坡的灌丛和草甸中,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极高的药用与经济价值,使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及政府部门相当关注。下图为三江源区分布图。
分析三江源区成为冬虫夏草优质产区的主要原因,并为该区域冬虫夏草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
【解析】由材料可知冬虫夏草的生长习性为喜冷湿,而三江源区海拔高且空气湿度大,正好满足其生长所需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且三江源区的经济活动较少,环境污染小,有利于优质冬虫夏草生长。冬虫夏草的经济价值会吸引人们滥采滥挖,因此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从对其进行保护、进行合理开发、发展人工培育技术等方面回答。
答案:原因:三江源区海拔高,温度适宜,冬虫夏草生长周期长,品质好;三江源区空气湿度大,适宜冬虫夏草生长;三江源区人口稀少,生态环境良好;三江源区工厂企业少,环境污染小。
措施:加强对冬虫夏草资源的全面调查;建立冬虫夏草的自然保护区,促进其自然繁殖与生长;合理采挖,确保冬虫夏草的正常生长与繁殖;加大资金投入,发展人工培育技术等。
3.2016年春节期间,由周星驰导演的贺岁片《美人鱼》上映,该片讲述了人类无节制地开发沿海地区,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故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四次围海造陆高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围海晒盐;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围海造田;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的围海养殖。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第四次填海高潮,则是沿海地方政府主导的港口经济和临海工业。下图示意围海造陆。
分析围海造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
【解析】由材料、图像可知,我国经历了四次围海造陆高潮,对地下水位、生物、水质等要素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还会增加赤潮、洪涝灾害的发生。
答案:造成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恶化;工农业污染排放增多,引发赤潮;阻塞部分入海河道,引发洪灾。
4.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第(1)题,A为武夷山山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B地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湿地,防止水污染等。第(2)题,A地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扩大,同时会影响河口处渔业资源。
答案:(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理由:位于气候湿润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B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理由: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
(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
5.下面图甲示意我国西北沙漠边缘某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1998年开始试验至2010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图乙示意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98~2010年该灌溉农田周边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图中所反映的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
【解析】第(1)题,直接获取图甲中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信息即可回答变化特点,图乙显示了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据此回答即可。第(2)题,图中反映的生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防治措施要从防治盐碱化入手。
答案:(1)特点:生物多样性指数2004年前上升,2004年后下降。
原因:2004年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2004年后,随着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
(2)加强监测等管理措施;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植被。
6.(2017·衡水模拟)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确认,2013年葛洲坝附近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的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几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数量从70年代的1万余尾减少到目前的57尾。下图为中华鲟产卵区分布变化示意图。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分自然和人为原因,由材料和图中文字描述得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由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
对策: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唐山模拟)下图为某年世界500强电子信息企业在华机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先转入我国的生产环节是 (  )
A.研究设计
B.销售
C.零部件生产
D.零部件组装
2.据统计,近几年来图中①②两地的世界500强电子信息企业的零部件组装产值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此及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增大,②减小,主要受交通、科技等因素影响
B.①增大,②减小,主要受市场、原料等因素影响
C.①减小,②增大,主要受劳动力、土地成本等因素影响
D.①减小,②增大,主要受燃料、内部交易成本等因素影响
【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设计、零部件生产需要较高的科技条件,而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故电子信息产业首先转入我国的生产环节是零部件组装;销售不属于生产环节。第2题,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过程中的组装环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我国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土地成本不断上升,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零部件组装发展的“瓶颈”,导致电子信息产业零部件的组装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的产业即将面临转型升级。广东在“区域发展差异巨大,产业急需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出了双转移战略。该战略包括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个方面。读双转移路线图,完成3~5题。
3.引发珠三角向粤北、粤东、粤西进行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价和工人工资
B.交通和科技
C.矿产和市场
D.环境和能源
4.该战略的实施会 (  )
A.使省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差距拉大
B.造成珠三角劳动力更加密集
C.提高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城市化水平
D.使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潜力下降
5.在该战略中的产业转移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 (  )
A.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基础设施落后
B.珠三角的技术力量较弱
C.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D.珠三角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
【解析】3选A,4选C,5选A。第3题,由珠三角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为工人工资、地价等。第4题,珠三角将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地区转移,会使珠三角劳动力的密度降低,使东西两翼、粤北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推动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而缩小省内各地区经济差距;该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使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潜力增大。第5题,东西两翼、粤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质量较好,而珠三角的技术力量较强,产业协作能力较强。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示意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制鞋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从材料和图中可知璧山制鞋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政府吸引投资政策的支持;交通便利等。第(2)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可从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方面来回答;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东鞋西移”可增加西部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也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建议用时:25分钟)
  下图为发达国家某企业空间转移示意图,甲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发达国家。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企业空间转移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2.该企业在第①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 (  )
A.技术优势
B.成本优势
C.市场优势
D.管理优势
【解析】1选D,2选B。第1题,第①阶段,乙国为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优势,产品研发在发达国家,然后将产品销往发展中国家;第②阶段,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产品生产往往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第③阶段,该产品的研发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工业产品则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第2题,甲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在①阶段,乙类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生产成本高,故该企业在第①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成本优势。
【方法技巧】抓住两个角度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2015·安徽高考)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下表表示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情况。完成3、4题。
地区
迁入数
迁出数
其中迁入来自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东部
23
5
-
5
10
8
中部
3
5
2
-
0
1
西部
3
11
3
0
-
0
东北
1
9
0
0
1
-
3.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表现
为 (  )
A.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
B.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C.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
D.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
4.下列因素中,影响我国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是 (  )
①原料 
②交通 
③劳动力 
④信息 
⑤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3选B,4选C。第3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迁出主要向西部地区,A错;从迁入数可以看出东部地区迁入数最多,说明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B对;净迁出量等于迁出数减去迁入数,中部为5-3=2,西部为11-3=8,东北为9-1=8,西部和东北的净迁出量最大,C错;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东部,D错。第4题,东部为净迁入最多的地区,而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是主要的净迁出区,主要是东部经济发达,人才众多,交通便捷,信息获取快以及国家优惠政策等。
【加固训练】
(2017·武汉模拟)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  )
A.甲国→乙国→丙国 
B.乙国→丙国→甲国
C.丙国→甲国→乙国 
D.丙国→乙国→甲国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该产业转移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D.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解析】(1)选D,(2)选D。第(1)题,图示该产品的出口先后顺序为丙、乙、甲,而进口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故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为丙、乙、甲。第(2)题,该产品为电子产品,首先在丙国生产,故丙国技术水平高,经济最发达;该产业向技术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转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该产品的生产还会由甲国向其他地区转移,那么出口量会减少;而第一阶段是该产品的初级阶段,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产品附加值高,故利润高。
  (2017·惠安模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2015年4月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在沧州开工建设。读图,回答5、6题。
5.与北京相比,沧州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优势是(  )
A.邻近大中城布,市场需求量大
B.拥有货运港口,利于对外贸易
C.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支持
D.钢铁产量较大,科技水平先进
6.为了防止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沧州应(  )
A.加快物流速度,增大环境承载力
B.促进人口迁移,实施生态移民
C.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城市等级
D.推进产业升级,采用清洁生产
【解析】5选B,6选D。第5题,联系生活和所学可知,北京在市场、劳动力素质及科技水平等方面都比沧州更具优势,但相较于北京,沧州靠近渤海,拥有货运港口,对外贸易更便利。第6题,推进产业升级,采用清洁生产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与物流速度无关;生态移民是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与题干无关;发展循环经济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污染,但城市等级的提高需要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且其与减轻环境污染无关。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4月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其中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称为“中三角”。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 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如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等。下表为近年来依据39个工业大类的数据计算得出湖北省、江西省和湖南省之间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
省份
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
湖北省与江西省
0.64
湖北省与湖南省
0.77
江西省与湖南省
0.85
(1)“中三角”地区城市分布特征是什么 其城市体系特点是什么
(2)该区域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什么 该工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制造业相似度最高的两省简称是________,《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4)简述“中三角”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解析】第(1)题,读图,“中三角”地区城市分布特征是沿河分布。其城市体系特点是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功能越多。或答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距离越近,功能越少。第(2)题,根据图例,该区域有色金属矿丰富,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有色冶金产业部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该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环境污染,或答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或答水土流失、酸雨等。第(3)题,根据表格数据,制造业相似度最高的两省简称是湘、赣。《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促进区域间紧密的协作,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第(4)题,“中三角”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低廉。有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基础设施好,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便于承接产业转移。
答案:(1)沿河分布。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功能越多(或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距离越近,功能越少)
(2)有色冶金工业。 环境污染(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或水土流失、酸雨等)
(3)湘、赣 促进区域间紧密的协作,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
(4)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低廉;有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基础设施好;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十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潍坊模拟)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其形成主要与风化作用有关。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下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新疆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主要是因为天山北坡 (  )
A.降水较多
B.气温较低
C.坡度较缓
D.光照较强
2.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 (  )
①海拔高,气温低
②多大风
③食草动物多
④太阳辐射强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B,2选A。第1题,天山纬度高,气温低,冻融幅度小,风化作用弱,因而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天山北坡的降水比滇西北少;天山北坡属于阴坡,光照弱;坡度越陡高山流石滩的分布海拔越低。第2题,植被分布与气温、土壤有关,流石滩多在高山林线与雪线之间,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植被稀疏;高山上的大风,不利于植株生长,因而植株矮小。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能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回答3、4题。
3.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4.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  )
A.五指山
B.栖霞山
C.红叶谷
D.香山
【解析】3选D,4选C。第3题,10月份九寨沟因地形地势海拔高,温度低,可在九寨沟观赏到红叶;栖霞山地势海拔较低,热量较高,在10月份不能观赏到红叶。第4题,越往北,温度越低;图示阴影区是10月份的最佳观赏区,那么9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应在阴影以北。
  (2017·泰安模拟)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植被最可能是 (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6.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解析】5选C,6选D。第5题,图中显示年均温由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逐渐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降水在600
mm左右,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只能是常绿硬叶林。第6题,由图中气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知,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则热量是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7.(2017·惠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种类。
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千万,年增长率为3%。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
(1)说出岛屿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
(2)分析该岛动植物多特有种类的原因。
(3)分析该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岛地处南半球信风带,中间为山地;岛屿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同时受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岛屿西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第
(2)题,该岛动植物多特有种类,说明它受其他物种影响比较小,可结合该岛的位置与外界的联系进行分析。第(3)题,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主要与栖息地的减少、人类的猎杀与采伐、环境污染等有关。
答案:(1)自然植被:岛东为热带雨林;岛西为热带草原。原因:岛东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地带,受纵贯南北的山地抬升,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而终年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岛西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
(2)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
(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栖息地)减少;掠夺式猎杀、采伐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6·江苏高考)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2.阿尔泰山南坡 (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该地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山,材料中提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说明教授身后为山地针叶林带,根据自然带垂直递变规律及“眼前簇簇花草”可判断为高山草甸带。第2题,阿尔泰山南坡的森林大多为针叶林,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故A项错误,D项正确;该地区森林带之上存在草甸,B项错误;此时花草相映,故可判断为夏季,C项错误。
  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下表,回答3、4题。
深度/cm
N/mg·kg-1
P/mg·kg-1
Na/mg·kg-1
Mg/mg·kg-1
0
128
340
30
10
20
91
265
45
10
50
84
283
56
8
3.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  )
A.N
B.P
C.Na
D.Mg
4.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  )
A.地下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下降
D.盐碱化加剧
【解析】3选C,4选C。第3题,由表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可知,N元素、P元素和Mg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大;Na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Na元素的程度最高。第4题,土壤的淋溶作用是土壤形成作用的一个方面。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随着淋溶作用的进行,土层逐步酸化;地下水位下降与淋溶作用关系不大;水土流失是外力作用导致土体及营养物质的减少,淋溶作用是土体内部物质的迁移;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
  读甲、乙两座山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回答5、6题。
5.甲、乙两座山峰可能分别位于 (  )
A.阿尔卑斯山脉、天山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秦岭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
6.甲山峰雪线低于乙山峰雪线的主要原因为(  )
A.纬度高,气温低
B.距海近,降水多
C.山峰坡度较缓
D.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解析】5选A,6选B。第5题,甲山峰山麓地带的植被为常绿硬叶林,说明该山峰位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因而可能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乙山峰山麓地带的植被为荒漠、草原,说明该山峰所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因而可能位于天山山脉。第6题,阿尔卑斯山脉与天山山脉的纬度相近,因而热量条件不是影响两山峰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甲山峰距海近,降水多,因而雪线低,乙山峰深居内陆,降水少,因而雪线高。
7.(能力挑战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
(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这主要与东西两岸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沿岸洋流的性质有关。第(2)题,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没有反映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气候适宜和水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中西部降水量稀少,东北部降水量大但气温高,都不适宜人类的居住。
答案:(1)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东岸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人口、城市密集;中西部和东北部稀少。
【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二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潍坊模拟)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下图中,左图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1~3题。
1.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2.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  )
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3.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
是 (  )
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解析】1选C,2选A,3选C。第1题,读图可知,该种植方式主要在我国华北地区,地势平坦;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严重,为了防止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发生,采用农田垄作方式,是对土壤进行的改造。第2题,垄作比平作有不少优点,垄作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20%~30%,吸热散热快;昼间土温可比平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于集中施肥,可节约肥。第3题,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该地为平原地形,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沿垄沟走向土壤在降水集中季节(夏季)易被流水侵蚀;平原地形,土层厚。
【知识拓展】垄作法
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其优点: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20%~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垄台与垄沟位差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利于集中施肥。垄的高低、垄距、垄向因作物种类、土质、气候和地势而异。作垄方法有整地后起垄和不整地直接起垄以及山坡地等高起垄。
  (2017·龙岩模拟)中国乳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结合下图,回答4~6题。
4.从北京某乳品企业原有牧场的分布看,影响该牧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是 (  )
A.大城市的消费市场
B.先进的加工技术
C.现代化的交通条件
D.雨热同期的气候
5.2000年后该乳品企业在内蒙古新辟了奶源牧场,此举措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是 (  )
①北京到内蒙古的交通路网改善
②新辟牧场周边的市场扩大
③内蒙古牧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
④杀菌和冷藏储运技术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原有牧场与新辟牧场相比 (  )
①草场及周边环境污染更小
②地价上涨的幅度更大
③秸秆和精饲料来源欠充足
④圈舍饲养的比重更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4选A,5选B,6选C。第4题,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的分布地应该靠近市场,图中该企业的原有牧场主要位于北京的郊区,北京市是乳品的主要市场,所以影响该牧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城市的消费市场。第5题,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缩短生产产品到市场的时间,冷藏保鲜等技术的提高,可以解决短时间易变质的问题,使乳品企业可以距离市场有一定的距离。故该企业可以在内蒙古新辟奶源牧场。第6题,原有牧场主要靠近大城市,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周边环境污染远远大于新辟牧场;原有牧场靠近北京,地价上涨幅度比新辟牧场更大;新辟牧场靠近草原,离耕作区较远,而原有牧场原,秸秆和精饲料来源更充足;大城市周边,由于受土地的限制多为圈舍饲养,而草原地区草场广阔,可以利用天然草场放牧,减少圈舍饲养。
7.(2017·衡水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野樱桃李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野生果木,它具有喜光、喜温凉、喜潮湿的生长习性,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下图示意野樱桃李等野生果木的分布。1993年专门从事樱桃李开发的甲饮料公司在该区域成立,至2010年该公司的樱桃李饮料已成为新疆三大品牌饮料之一。2014年甲公司决定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野樱桃李生长地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公司尝试在伊犁河谷仿生试种野樱桃李,但因冬季河谷气温较低,导致野樱桃李大量死亡。原料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甲公司发展的瓶颈。
(1)从地形角度指出图中野樱桃李的分布特点。
(2)简析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冬季气温较低的原因。
(3)简析当前甲饮料企业拓展市场的优势条件。
(4)试为甲饮料公司克服原料危机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图示野樱桃李主要分布在博洛霍罗山的南坡,海拔在1
000~
1
500米且密集分布在两条沟谷中。第(2)题,首先明确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在图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图示仿生试种区纬度低于原生地,则气温低的原因与地形有关;又因海拔也低于原生地,故可能与地形因素导致的气流作用有关。结合该地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大,可得出答案。第(3)题,可从品质、交通、位置与市场等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1993年专门从事”“野樱桃李饮料”,以及图中多种交通线、边疆位置等方面回答。第(4)题,原料危机关键是原料不足,可从人工种植区选址、野生物种区保护,以及提高原料利用率、寻找替代原料等角度分析。
答案:(1)位于博洛霍罗山南坡;且分布于海拔1
000~1
500米的山地;密布于大西沟、果子沟等沟谷地区。
(2)地处河谷,且河谷走向与西风一致。地势西低东高,有利于(冬季)寒冷气流的堆积,导致冬季温度过低。
(3)原料优质(或珍贵、无污染等),产品知名度高;多年生产经营,工艺等基础好;地处边疆(靠近霍尔果斯口岸),便于拓展国际市场;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利于产品运输。
(4)(在1
000~1
500米高度上)寻找适宜野樱桃李生长的人工种植区(或培育良种,增强野樱桃李的环境适应性)(或实施大棚生产),以确保原料的数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原料利用率;寻找其他野生水果替代,拓展饮料产品种类;加强野樱桃李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方法技巧】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建议用时:25分钟)
  下图是北美五大湖某地区农业地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贮玉米并不指玉米品种,而是鉴于用途,青贮玉米是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图中①区域大规模种植青贮玉米,
是为了 (  )
A.出售商品玉米籽
B.丰富区域观赏景观
C.玉米成熟后收获
D.青贮玉米植株高大
2.图示区域农业布局的突出优势是 (  )
A.土壤肥沃
B.无霜期长
C.光照充足
D.接近市场
【解析】1选D,2选D。第1题,青贮玉米主要是将带有新鲜玉米的整株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所以①区域大规模种植青贮玉米不可能是售出商品玉米籽,也不是玉米成熟后收获;青贮玉米是区域景观,但根据题中信息反映,其主要作用不是观赏;由于青贮玉米主要利用玉米植株,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所以青贮玉米植株要比一般玉米高大。第2题,图示区域为加拿大的东南地区,是加拿大人口与城市最集中的地区,所以图示区域农业布局的突出优势是接近市场。该地纬度较高,土壤多冻土,且无霜期短;该地湖泊河流多,水汽多,光照不足。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读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分区规划图(2015~2030年),回答3~5题。
3.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的主要划分依据包括(  )
①行政区划
②生态类型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环境容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适度发展区 (  )
A.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B.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水土配置错位,生态脆弱
5.我国优化发展区的合理发展方向为 (  )
A.东北区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黄淮海区综合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C.长江中下游区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碱地
D.华南区控制非农用地规模,发展生态农业
【解析】3选C,4选D,5选D。第3题,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进行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些省级行政区分属于不同的发展区,同一发展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相差较大。第4题,我国适度发展区位于中西部地区,西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耕地资源少,因而水土配置错位,生态脆弱。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光照条件较差,西北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较为充足。第5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华南区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因而今后要控制非农用地规模,发展生态农业;东北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已不适合;黄淮海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大力发展水产养殖;长江中下游区盐碱地问题并不突出。
【加固训练】
(2017·唐山模拟)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读图完成(1)、(2)题。
(1)农业科研人员在改造M区域不利生产条件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
A.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
B.平整土地,修筑不同规模梯田
C.开挖运河,扩大河水灌溉面积
D.综合规划,作物播种收割统一
(2)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作用不包括 (  )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
【解析】(1)选A,(2)选D。第(1)题,M地处热带,植被茂盛,土壤中酸性物质含量较高,酸性强,应增施石灰及有机肥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第(2)题,实施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类似于混合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避免农田生态退化;牧草畜牧(牛)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单一种植作物相比,交替种植作物与牧草,不利于机械化生产规模的扩大。
6.(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芒果属于热带水果。芒果树喜温耐旱。芒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在-3℃时果树会冻灾严重。一般认为,北回归线是芒果栽培的北缘。
  攀枝花市原来不产芒果。1996年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攀枝花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特征适合芒果种植、此后,芒果树在攀枝花市谷地两侧的山坡上栽培成功。
  攀枝花市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芒果生产基地,生产的芒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攀枝花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11月才成熟上市。2014年,攀枝花优质晚熟芒果基地种植面积为30.6万亩,仅占全国的8%左右。近年来,攀枝花市建成了一些芒果深加工厂,主要生产芒果干。图1为攀枝花地区位置图,图2为攀枝花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1)分析攀枝花市能够种植芒果的自然原因。
(2)简析攀枝花市芒果晚熟的自然原因。
(3)说明攀枝花市发展芒果深加工的必要性。
(4)你是否赞同攀枝花市扩大芒果种植业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攀枝花市能够种植芒果的自然原因,可以从气温、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回答。第(2)题,攀枝花市芒果晚熟的自然原因,可以从纬度、地形等方面回答。第(3)题,攀枝花市发展芒果深加工,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就业。第(4)题,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或者反对都可以,但是需要观点和理由一致。
答案:(1)该市位于金沙江谷地,夏季高大山脉对西南季风阻挡作用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且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冬季高大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寒潮),使金沙江河谷气温较高。
(2)纬度位置偏高,且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使芒果开花期较晚,生长期较长,导致成熟期晚。
(3)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就业;抵御市场风险(市场适应性加强);有利于芒果种植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芒果种植业规模)。
(4)赞同:独特的自然条件(或光热、水等条件)适宜发展芒果生产;攀枝花芒果品质最优,市场需求量大;芒果晚熟可错时上市(或比其他地区的芒果上市晚),价格高,能提高收入。
不赞同:与其他芒果生产基地相比,在地势较高的山坡栽种,不具备大规模优势,市场占有份额小;纬度较高,地势较高,易遭受低温冻害,造成减产(或造成产量不稳定);大规模种植会使市场价格降低,农户收入减少。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世界地理概况
(建议用时:20分钟)
  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
A.暴雪
B.烈风
C.酷寒
D.矿产
3.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晚霞照映船舷。此时北京可能 (  )
A.红日东照
B.烈日当头
C.太阳西挂
D.满天星斗
【解析】1选B,2选C,
3选A。第1题,注意图中两个极点的位置,通过大陆轮廓可判断甲位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第2题,乙大陆为南极洲大陆,因纬度高而气温低,故酷寒是其典型的由纬度位置带来的特征。第3题,依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丙地经度为105°W,且在赤道上,此时为18时左右,则北京时间为9时左右,正是红日东照。
  不同大陆上纬度相近的三个气象站测得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①地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受制于 (  )
A.信风
B.西风
C.台风
D.季风
5.②地最可能位于 (  )
A.亚洲东部
B.北美西部
C.非洲南部
D.澳大利亚
6.③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主要原因是 (  )
A.距海远
B.雨天少
C.气温高
D.海拔高
【解析】4选D,5选B,6选B。第4题,①地最低温略高于0℃,降水变率较大,7月气温高,所以判定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第5题,②地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7月气温高,所以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第6题,③地降水很少,最低温高于15℃,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所以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
7.(2017·兖州模拟)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乙是其区域简图。
(1)读图甲,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图乙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3)图乙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判断回归线附近的降水分布特征,大致从东向西递减,主要从风向、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分析。第(2)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M位于南非高原。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这里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夏季(1月)受东南信风影响,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为热带草原气候。第(3)题,读图乙,大陆西侧海域有寒流经过,寒流形成主要是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的上升流水温比周围海区水温低,底层海水上泛过程中将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从图中可以看到,乙图的南部有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答案:(1)大致从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 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2)热带草原气候。夏季(1月)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
(3)北部:离岸风,上升补偿流。南部:寒暖流交汇。
【知识拓展】世界降水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6·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山地 (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
【解析】1选C,2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7月份一天内等温线条数多,温差相差大,所以气温日较差大。第2题,该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该山地冬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基本没有台风发生;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若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1月份的温度不可能低于8℃。
【知识拓展】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1)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大。
(2)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高原、山地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3)同一地区,阴雨天气时,气温日较差小,天气晴朗时,气温日较差大。
  图1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2地形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图1沿45°纬线地形剖面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1所示地区 (  )
A.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B.西部适宜种植水稻
C.东部适宜发展林业
D.西部适宜种植小麦
【解析】3选C,4选A。第3题,由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分析,该地西北一侧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从年降水量分布来看,沿45°S西部年降水量大,年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大,说明地形坡度较大;东部年等降水量线稀疏,位于背风坡,坡度较缓。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岛是新西兰南岛。东部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上,应是草原景观,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势较平坦,适合发展畜牧业,因水分有限,不宜发展林业;西部降水多,阴雨天气较多,光热不足,加之坡度较陡,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加固训练】
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大陆是 (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2)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图示大陆西海岸分布在南纬10°到南纬
60°,所以不可能是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只有南美大陆在该纬度范围内有大陆分布,降水量变化趋势符合图示趋势,澳大利亚大陆只在南纬10°到南纬40°之间。第(2)题,图中纬度10°~20°地区为东南信风带,西海岸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处于背风地带,而且沿岸有强盛的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降水少。
  读某大陆沿某条纬线所作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图,回答5、6题。
5.该纬线的纬度可能是 (  )
A.6°N
B.16°S
C.33°S
D.36°N
6.下列有关该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岸月均温低于东岸,主要是洋流影响
B.西部自沿海向内陆气温递减较快是由于海洋性明显增强
C.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由于东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11月~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由于西岸位于信风背风坡
【解析】5选C,6选A。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1月均温高于7月均温,位于南半球;该地7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第6题,大陆西岸月均温明显低于东岸是因为西岸有寒流经过,东岸有暖流经过;西部自沿海向内陆气温递减较快是受山地的影响;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此时为冬季,西岸受西风控制,加上地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东岸受冬季风控制,降水少;11月到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由于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7.下图为黄河沿岸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2)图中A、C之间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的原因。
(3)试分析该山脉东侧阴影部分地形区农业比较发达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从海洋带来,越靠近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越大,降水越多,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所以降水越来越少,读图可知,图示区域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第(2)题,A、C之间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说明降水多于同纬度山脉两侧,结合地形可知,山地的迎风坡受到地形阻挡,气流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所以向北凸出。第(3)题,该山脉东侧阴影部分地形区农业比较发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分析,包括地形、水源、土壤、气候等。从地形来看,贺兰山东部为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品质提升;从水源来看,靠近黄河,水源充足等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1)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
(2)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地降水比两侧多,是因为该地为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原因:黄河水灌溉,水源充足;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三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岳阳模拟)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32.5
km,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读图,回答1、2题。
1.东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2.东海大桥P处桥面高出水面40
m,其目的是(  )
A.降低施工成本
B.缓和海浪冲击
C.减轻台风影响
D.保证通航顺畅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东海大桥位于海湾中,每一天都有潮汐涨落,而且一个月还有两次大潮,它们对桥体有很大的冲击,所以采用“S型”设计可以很好的减少潮汐的冲击。第2题,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米,其目的是保证桥下面的船只通航顺畅。
  (2017·铁岭模拟)哈齐高铁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被誉为中国“最北高铁”。该线于2015年7月4日至8月7日进行试运行。下图是哈齐高铁示意图,回答3、4题。
3.哈齐高铁路基基床采用表面吸附作用很弱的粗颗粒填料,不得含有黏土(含沙粒很少、有黏性,不透水的土壤)。其主要目的是防止 (  )
A.昼夜温差过大
B.旱季就地起沙
C.路基冻胀变形
D.地表积水渗漏
4.哈齐高铁建成通车将最先影响齐齐哈尔的 (  )
A.城市等级
B.服务范围
C.城市规模
D.城市化水平
【解析】3选C,4选B。第3题,从题干中“吸附作用很弱的粗颗粒填料,不得含有黏土(含沙粒很少、有黏性,不透水的土壤)”等文字看出,路基尽可能降低水的数量和体积,是因为寒冷地区,水结冰后体积增加,导致路基变形,会破坏路基的稳固。第4题,“最先影响”,高铁只要通车,服务范围就立即改变,而城市等级、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化水平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变化。
 【加固训练】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既经济又快捷的商品流通,应大力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为 (  )
A.航空
B.铁路
C.管道
D.公路
(2)上题中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是 (  )
①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选B,(2)选C。第(1)题,航空运输价格高,不符合经济特点;铁路运输运量大,运价低,城市间经济、快捷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既经济又快捷的商品流通需要大力发展运量大、速度快的交通运输方式即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对象有限;公路运输成本较高。第(2)题,铁路运输方式的优点是运量大、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缺点是消耗金属材料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
  (2017·荆州模拟)卢卡拉机场(27°41′N)是世界十大危险机场之一,坐落在尼泊尔东北角的喜马拉雅山区,每年有众多登山者经该机场前往珠穆朗玛峰。读图回答5、6题。
5.卢卡拉机场飞机起降危险的原因主要是 (  )
①跑道短,不利于起降
②地势陡峭,视野狭窄
③多台风,飞行易造成危险
④冰雪覆盖,滑行时易打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修建卢卡拉机场的主要目的是 (  )
A.对外贸易
B.航空枢纽
C.劳务输出
D.发展旅游
【解析】5选A,6选D。第5题,根据材料,卢卡拉机场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结合图分析,飞机起降危险的原因主要是跑道短,不利于起降;机场四周地势陡峭,视野狭窄;该地在高山区,没有台风影响;机场跑道上不可能冰雪覆盖。第6题,该国是内陆国,经济落后,对外贸易空运的是高技术产品;根据材料,每年有众多登山者经该机场前往珠穆朗玛峰,判断修建卢卡拉机场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旅游;航空枢纽是交通方式,不是目的;该国劳动力少,不能提供劳务输出。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面积约4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
769万,人口密度约86人/平方千米。该州有发达的航空运输系统及高速、快速公路系统,农业发达,其他重要的产业还有航空及“硅谷”的高新技术产业。
当地时间2015年1月6日,总投资约680亿美元的美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破土动工。加利福尼亚州高铁项目将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其客源主要来自圣弗朗西斯科和洛杉矶,通车后时速约为352千米,届时从洛杉矶到圣弗朗西斯科将由原来的9小时缩短为2小时40分。下图为加利福尼亚州高铁规划路线示意图。
(1)指出加利福尼亚州高铁在选线时所考虑的主导因素。
(2)该高铁项目曾引起当地民众不满,请分析其地理原因。
(3)加利福尼亚州高铁经过30年的论证,最终立项。请说明加利福尼亚州发展高铁运输的理由。
【解析】第(1)题,注意题干的关键词“指出”,所以不需要具体说明。图示高铁规划路线穿过了众多城市,沿山脉之间的谷地穿行,说明地形和城市是其主导因素。第(2)题,结合图文材料,从市场需求、造价,以及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等角度分析。从文字材料中可知,加利福尼亚州“有发达的航空运输系统及高速、快速公路系统”,加利福尼亚州高铁“总投资约680亿美元”,高铁的“客源主要来自圣弗朗西斯科和洛杉矶”。图示高铁线路穿过农业区,占用农田。大型工程建设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第(3)题,挖掘材料信息,从有利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加利福尼亚州“人口约3
769万”“通车后时速约为352千米”“从洛杉矶到圣弗朗西斯科将由原来的9小时缩短为2小时40分”“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等。相对于航空运输而言,高铁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小。
答案:(1)地形、城市。
(2)加利福尼亚州已有完善的高速、快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系统;客源主要来自圣弗朗西斯科和洛杉矶,沿途客运需求量较小;修建高铁成本高;占用大量农田;破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3)加利福尼亚州人口多,潜在的客运量大;高铁能增加出行方式,缓解原有交通的压力;高铁使用可再生能源,利于改善大气质量;高铁可大大缩短城市间的出行时间;高铁受天气影响较小。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潍坊模拟)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建设北京到台湾间的高铁,而台海通道是一项连接大陆与台湾省的工程设想。早在1998年,两岸学者进行可行性探讨、预测和论证后,提出了北线、中线、南线的台海通道三方案,有不少专家提出了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读图回答1、2题。
1.专家认为三方案中北线较优,原因最可能是北线 (  )
A.线路较短
B.洋流较弱
C.台风较少
D.气温较高
2.与桥梁相比,隧道的优势在于 (  )
A.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B.受地震等灾害影响较小
C.便于旅客欣赏风景
D.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小
【解析】1选A,2选D。第1题,读图,专家认为三方案中北线较优,原因最可能是北线线路较短。建设海底隧道,洋流、台风、气温主要影响海面区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第2题,与桥梁相比,隧道的优势在于位于海底,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小;建设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受地震等灾害影响较大;在隧道中,不便于旅客欣赏风景。
  (2017·长沙模拟)中巴两国正在讨论修建连接新疆和巴基斯坦的铁路,起点为中国的喀什,终点为巴基斯坦港口城市瓜达尔。该铁路修建后,我国进口石油大部分将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下图为中巴铁路模拟线路图。回答3、4题。
3.影响中巴铁路修建的最不利因素是 (  )
A.科技水平低
B.地形条件复杂
C.跨越众多河流
D.资金不足
4.该铁路线的建设意义不包括 (  )
A.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
B.为我国石油进口提供安全保障
C.扩大瓜达尔港的经济腹地
D.降低我国东部地区的石油进口成本
【解析】3选B,4选D。第3题,读图可知,中巴铁路起于喀什,沿途经过高原、山地、沙漠,地势起伏大,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影响铁路建设;沿线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欠发育;我国资金充足,建设铁路的科技水平高。第4题,建设中巴铁路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使我国石油进口不再严重依赖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方式,为我国石油进口提供安全保障;通过铁路修建,可以扩大瓜达尔港的服务范围,扩大经济腹地;我国东部地区石油进口缩短了海洋运输距离,增加了陆地铁路运输距离,铁路运输成本高于海洋运输,使得石油进口成本增加。
【加固训练】
下图为川藏铁路规划示意图。历经多年规划论证的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已于2015年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据此完成(1)、(2)题。
 
(1)修建川藏铁路拉林段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
A.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
B.地形多样、河网密布
C.山地阻挡、生态脆弱
D.冻土广布、干旱缺水
(2)建成后的川藏铁路将 (  )
A.承担川藏间的全部客、货运任务
B.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C.促进西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D.加强国防安全,活跃全国路网
【解析】(1)选A,(2)选B。第(1)题,川藏铁路拉林段位于青藏高原边缘,两地高差大,地质复杂。高原的海拔高,高寒缺氧,是修建的主要限制性条件。该地山高谷深,以山地高原为主,而河网密布是平原景观;高原上生态脆弱,林芝的物种丰富多样;高原上冻土多,受西南季风沿山谷进入影响,多地形雨,并不缺水。第(2)题,建成后的川藏铁路将加强川藏的联系,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运输还有公路和航空方式;该地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不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川藏铁路是区域性铁路,对活跃全国路网意义不大。
  (2017·安徽六校联考)交通运输业是人为活动碳排放的第二大来源,仅次于电力与热力生产部门。下列是我国1990~2012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四种运输方式客运交通碳排放的相关数据。中国客运交通的碳排放增长迅速,从1990年的2
535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49
399万吨,增长了18倍,而总旅客周转量仅增长了9倍。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对我国四种运输方式及其CO2排放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客运交通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降低
B.航空运输碳排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碳排放量较少,但在逐年增加
D.铁路和公路在旅客周转量中的比例不断降低,而水运和航空的比例不断提高
6.图b中四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碳排放强度,分别表示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的是 (  )
A.③④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5选A,6选A。第5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我国总旅客周转量仅增长9倍,而客运交通碳排放增长18倍”说明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在降低;2006~2008年,航空运输碳排放量几乎没有增长,而公路碳排放量增长显著;所以航空碳排放量增长速度高于公路运输是错误的;水运碳排放量在图中没有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和对时效性的要求,航空和公路在旅客周转量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而水运和铁路的比例应不断降低。第6题,由于航空运输的载客量有限,但运输耗能量大,所以单位乘客千米碳排放量最大,为曲线①;公路运输客运量大,加上其灵活便捷,越来越多人选择,其单位乘客千米碳排放其次,为曲线③。水运载客量大,其单位乘客千米碳排放量最小,为②。铁路载客量排第二位,耗能小,单位乘客千米碳排放量较小,为曲线④。
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相继走出国门。目前,中国与巴西、秘鲁合作建设两洋铁路。两洋铁路建成后,巴西的农、矿产品出口中国可以不用再绕道巴拿马运河。下图示意两洋铁路意向线路。
(1)两洋铁路建成后,指出其在中巴贸易中比海洋运输较为突出的优点。
(2)AB段铁路建设难度较大,试从地形、地质方面说明原因。
(3)列举因两洋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解析】第(1)题,读图,两洋铁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在中巴贸易中比海洋运输较为突出的优点是铁路运输速度快,该线路不需要绕巴拿马运河,运距短。第(2)题,AB段铁路建设穿越安第斯山区,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所以难度较大。第(3)题,铁路建成后,我国的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都可能获益。
答案:(1)速度快、运距短。
(2)穿越安第斯山区,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
(3)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常见天气系统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岳阳模拟)下图是2016年11月3日某时刻,图示时刻呼和浩特和北京两地分别位于低压槽的两侧,其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剖面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受此天气系统影响,此时呼和浩特的天气特征可能是 (  )
A.降温、大风、雨雪
B.炎热干燥
C.温暖湿润
D.狂风暴雨
2.此后,该气压系统不断东移并离开北京。受其影响北京的风向变化是 (  )
A.东南风转西南风
B.偏南风转西北风
C.东北风转西北风
D.偏南风转东北风
【解析】1选A,2选B。第1题,此时该地区受低压槽控制,呼和浩特处于冷锋过境时的锋面后部,其天气特征为降温、大风、雨雪天气。第2题,两城市之间为低压槽,图示时刻呼和浩特吹西北风,北京吹偏南风。气压系统东移离开北京后,北京由低压槽东部转为西部,风向由偏南风转为西北风。
  下图中A、B、C为不同时期出现于我国的三条锋面,其中B、C为准静止锋。读图,完成3、4题。
3.从出现的时间看,冬半年常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  )
A.A、B
B.B、C
C.A、C
D.A、B、C
4.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解析】3选C,4选B。第3题,A为冷锋,多发生在冬半年;B为江淮准静止锋,多发生在6月份前后;C为昆明准静止锋,多发生在冬半年。第4题,当B锋面出现时,多阴雨连绵天气,此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即“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017·洛阳联考)下图分别是某区域2016年1月7日14时和8日8时近地面等压线(百帕)图。完成5、6题。
5.比较甲图和乙图,a地天气变化情况是 (  )
A.气压降低,气温升高,风力变小
B.气压升高,气温降低,风力变小
C.气压升高,气温降低,风力变大
D.气压升高,气温升高,风力变大
6.若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和方向不变,则F城降雨大约出现在 (  )
A.8日7~8时
B.8日12~13时
C.9日1~2时
D.9日12~13时
【解析】5选C,6选C。第5题,比较两图发现,a地等压线更加密集,说明风力变大;甲图中a地气压在1
020和1
025百帕之间,乙图中在1
025和1
030百帕之间,气压升高;高压中心位于a地北部,受其影响,a地盛行寒冷的偏北风,气温降低。第6题,从两图对比可知,在大约18小时内,图中冷锋向南大约移动了10个纬度,若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和方向不变,再过大约18小时,该冷锋可能移动到F城,受其影响,该城可能出现降雨。
7.(2017·濮阳模拟)读我国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问题。
(1)指出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并说明甲地的气流运动特征。
(2)判断A线附近的锋面类型,说明该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3)据图所示天气系统信息,比较甘肃、上海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甲地天气系统气压值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值线判读原则,可知为局部低压中心;乙地天气系统气压值中高周低,为高压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气流运动包括水平气流和垂直气流两部分。第(2)题,A线附近的锋面位于气旋偏西部,为冷锋。从阴(雨)晴、冷暖、气压和风等方面描述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第(3)题,甘肃、上海分别受高、低压天气系统控制,结合垂直气流差异和太阳辐射影响因素等知识进行对比。
答案:(1)甲地是气旋(低压);乙地是反气旋(高压)。水平方向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垂直方向呈上升运动。
(2)冷锋;大风、降温、雨雪。
(3)甘肃昼夜温差比上海大。
甘肃受高气压(或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建议用时:25分钟)
  下图表示某地受某天气系统控制时的降水空间分布状况,甲区域和丙区域为雨区,乙区域风力弱。据此回答1、2题。
1.若①地雨过天晴,则 (  )
A.③地吹东南风
B.乙地气压最高
C.②地气温比①地高
D.②地即将为阴雨连绵的天气
2.若①地即将经历大风暴雨天气,则 (  )
A.甲区域被暖锋控制
B.该天气系统多出现在40°S~60°S的西风带
C.④地吹东南风
D.该地位于美国或西欧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甲区域和丙区域为雨区,乙区域风力弱,说明图示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①地雨过天晴,是冷锋过境后的特征,说明锋面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可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由此判断②③处为暖气团控制,①④处为冷气团控制。第2题,①地即将经历大风暴雨天气,说明甲雨区向①移动,该锋面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因此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由此判断②③处为冷气团控制,①④处为暖气团控制。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多出现在南纬40°~60°的西风带。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
(1)不能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锋面气旋位于哪个半球。
(2)忽视了题干中提供的天气特征的描述。
(3)没有掌握锋面类型和锋面气旋特征的判断方法。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4.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解析】3选B,4选C。第3题,结合图1可知,天津市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第4题,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2017·阜阳模拟)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脊线或槽线。读图,回答5~7题。
5.根据M、N两侧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 (  )
A.虚线M为槽线,虚线N为脊线
B.虚线M、N均为槽线
C.虚线M为脊线,虚线N为槽线
D.虚线M、N均为脊线
6.图中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
A.①②两处
B.③④两处
C.②③两处
D.①④两处
7.⑤处附近的大气运动状况是 (  )
【解析】5选B,6选D,7选D。第5题,从图中风向标可知,风大体吹向虚线。虚线M、N都应该为槽线,若是脊线,风向应背离虚线。第6题,由上题解析可知,虚线M、N为槽线,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风向可推知图示所在地区位于北半球,此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即①④两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第7题,由上题解析可知,此天气系统为北半球锋面气旋,⑤处为低压中心,其近地面气流应是辐合上升的,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8.(能力挑战题)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说明原因。
(2)描述乙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此季节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
【解析】第(1)题,据图看出,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处,等压线稀疏;乙地所在处等压线密集。第(2)题,图中显示,乙地刚经历了冷锋过境,且位于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内,该气象灾害应是沙尘暴,因此乙地出现沙尘天气。第(3)题,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春季降水少,易出现春旱,且常遭受寒潮天气影响,低温影响播种,地膜覆盖能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答案:(1)甲、乙两地相比,乙地的风力较大。
原因: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为主,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乙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较大,故风力较大。
(2)乙地天气状况:大风、降温,沙尘漫天。
原因: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天气。
(3)丙地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此季节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华北平原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6·衡水模拟)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乳畜业
D.地中海式农业
2.图示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均在120%以上,北部甚至达211%,远超该国粮食40%的自给率水平,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
①科技发达,粮食单产高
②生长期长,粮食单产高
③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
④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据图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日本的北部,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的自然条件适宜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因此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故本题选B。第2题,日本地域狭小,耕地破碎,农业生产规模不可能很大,专业化也不突出;图示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的生长期短;但日本经济发达,农业生产科技发达,因此粮食的单产高;再加上北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小,因此粮食自给率远超该国平均水平,故本题选C。
  下图是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种混合农业的优点包括 (  )
A.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收入较稳定
B.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C.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单产高
D.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4.与该农场属于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我国农业地区是 (  )
A.内蒙古草原放牧业
B.长江中下游平原季风水田农业
C.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D.海南岛橡胶园
【解析】3选A,4选C。第3题,结合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及区位条件可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投入的劳动力较少;图示东南部混合农业区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河流相对稀少,以墨累—达令河为主,水源不足;该农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牧羊与小麦的规模,从而使农民获得较高而且稳定的收入。第4题,该农业区以小麦—牧羊为主,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内蒙古草原放牧业属于畜牧业;长江中下游平原季风水田农业、海南岛橡胶园属于单纯的种植业;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塘”中养鱼、“基”上早期以种植甘蔗、桑树,后期多种植蔬菜、花卉,因而属于混合农业。
  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5、6题。
5.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有 (  )
A.单产低
B.商品率低
C.水利工程量少
D.投入的劳动力少
6.下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图示资料丙地相符的是 (  )
A.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B.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
C.我国的东北平原
D.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5选B,6选A。第5题,读图,根据图例可知,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有商品率低;以种植业为主,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多,应是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单产高,需要的水利工程量大,投入的劳动力多。第6题,读图可知,图示资料丙地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应是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是种植业;我国的东北平原主要是种植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是混合农业。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茶之乡”安吉县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所产白茶品质优良。白茶生长容易遭受气象灾害影响,造成严重损失。如果在纯白茶林中套种香樟等阔叶林树种能够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近年来,随着白茶商品价格升高,安吉县出现了大面积毁林种茶的现象,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开垦新茶园。
(1)说明危害安吉县白茶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
(2)分析纯白茶林中套种阔叶林树种能够减轻气象灾害影响的原因。
(3)简述安吉县大面积毁林种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安吉县位于长江流域,气象灾害类型多,对白茶的危害大;该地气象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早春和晚秋的霜冻、夏季的旱灾、夏秋台风、冬季低温冻害等。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影响该地白茶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霜冻、旱灾、台风、低温冻害等,阔叶林能够阻挡冷空气侵袭,减轻霜冻危害;还可以遮阳降温,减少蒸腾与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旱灾的影响;阔叶林涵养水源功能强,减轻暴雨的危害。第(3)题,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大面积毁林种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更加脆弱;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大面积毁林种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在陡坡毁林种茶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1)早春和晚秋,受强冷空气侵袭,发生霜冻灾害;夏季,受持续晴热的伏旱天气影响,发生旱灾;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发生暴雨灾害;冬季,山区海拔较高,遭受低温冻害。
(2)阔叶林能够阻挡冷空气侵袭,减轻霜冻危害;阔叶林可以遮阳降温,减少蒸腾与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旱灾影响;阔叶林涵养水源功能强,减轻暴雨危害。
(3)毁林种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脆弱;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陡坡毁林种茶,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建议用时:25分钟)
  读世界某地农业生产状况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有 (  )
A.商品率高
B.以种植业为主
C.科技水平低
D.生产规模小
【解析】1选C,2选A。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的畜牧业占比重很大,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商品率低;混合农业的畜牧业、种植业占比重相近;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第2题,该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生产特点有地广人稀、以畜牧业为主,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017·保定模拟)下图为澳大利亚水系分布及各流域年平均径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地理条件分析,④、⑤、⑧三个流域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 
(  )
A.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B.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D.乳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4.⑤流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水源
【解析】3选D,4选D。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分析,④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城市分布集中,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⑤位于墨累—达令盆地,是混合农业。⑧处降水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第4题,⑤流域位于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盆地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热量充足,雨热不同期,不是主要限制性因素。
  下图中甲、乙、丙为世界三种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完成5、6题。
5.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位于 (  )
A.印度恒河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美国中部平原
D.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6.与乙农业地域类型相比,丙农业地域类型的显著特点是 (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商品率高
D.市场适应性差
【解析】5选A,6选D。第5题,读图可知甲农业类型种植业比重大,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最有可能是季风水田农业,印度恒河平原主要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潘帕斯草原为大牧场放牧业,美国中部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第6题,读图可知,乙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当,商品率高,判断为混合农业,其显著特点为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对市场的适应性强,而丙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判断为大牧场放牧业,其市场适应性不如混合农业。
【加固训练】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陆地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①夏季炎热干燥
②灌溉水源较丰富
③地势平坦
④无霜期长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有社会经济因素有 (  )
①劳动力
②机械化程度
③市场
④农业生物技术
⑤交通运输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1)选A,(2)选C。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①错。灌溉水源较丰富,②对。地势平坦,③对。无霜期较短,④错。第(2)题,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有社会经济因素有机械化程度,②对。美国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价格高,没有优势,①错。两国的市场广阔,③对。美国农业生物技术高,中国生物技术没有优势,④错。两地的交通运输便利,⑤对。
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享有国家财政补贴的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并且基本面向国内市场。下表为我国2010年奶牛养殖区域牛奶产量及其所占比例统计表,下图示意我国1998~2010年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的变化。
区域
东北—内蒙古
中原
西部
南方
大城市郊区
其他
牛奶产量/万吨
1
469.0
904.6
455.8
221.3
141.0
63.5
比例/%
45.3
27.9
13.7
6.8
4.3
2.0
(1)从改革开放后到2006年,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和欧洲乳畜带发展区位的不同点。
(3)根据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变化图,说出我国乳畜业发展所具有的特点。
【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牛奶市场需求快速增加;我国人口众多,牛奶市场需求量巨大;国家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促进了乳畜业的发展。第(2)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的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水热季节变化大的季风气候区。牧草质量相对较差、冬季草饲料供应紧张。产地距离东部沿海乳畜市场较远。而欧洲乳畜带分布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优质多汁牧草生长。西欧城市密集,乳畜带靠近乳畜市场。第(3)题,根据图分析,我国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都稳步增加,但牛奶总产量增加速度快于奶牛存栏量,说明我国乳畜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生产率明显提高。
答案:(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牛奶市场需求快速增加。我国人口众多,牛奶市场需求量巨大;国家政策支持。
(2)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的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水热季节变化大的季风气候区,牧草质量相对较差、冬季草饲料供应紧张。距离东部沿海乳畜市场较远。
欧洲乳畜带分布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优质多汁牧草生长;西欧城市密集,乳畜带靠近乳畜市场。
(3)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都稳步增加,但牛奶总产量增加速度快于奶牛存栏量,说明我国乳畜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生产率明显提高。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地球与地图
(建议用时:20分钟)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3题。
1.M和N实地距离约是 (  )
A.4
444千米
B.3
333千米
C.2
222千米
D.1
823千米
2.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
3.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A.(60°N,80°E)
B.(60°S,100°E)
C.(30°S,100°E)
D.(60°S,80°W)
【解析】1选C,2选B,3选B。第1题,计算同一纬线上任意两点间纬线长的公式是L=111×n×cosα(n是两地的经度差,α是该纬线的度数),那么M、N两点间的实地距离L=111×(80°-40°)千米×cos60°≈2
222千米。第2题,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此两点的大圆(由这两点和地心三点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的圆)组成的劣弧长,在M、N之间大圆劣弧向北凸出,从M点到N点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第3题,据图可知M点的坐标为(60°N,
80°W),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无法比较
5.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海平面一样高,③区域距地心比①稍长
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东北方向
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②区域到③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解析】4选B,5选D。第4题,相同的纬度间隔,经线长度相等。相同的经度间隔,若纬度值不同,纬线长度不相同,纬度值越大,纬线长度越短。图中①②区域经纬度间隔都相同,且纬度值相同,面积相等。③区域与①、②区域经纬度间隔相同,但纬度较高,面积较小。所以①=②>③。第5题,若海平面均一,因赤道略鼓,所以③区域距地心比①稍短。东西方向的确定,要选择经度差小于180°的一侧,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根据半球的分界线,③区域位于北半球、西半球。②区域到③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2017·滨州模拟)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该区域东面临海,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河流流向为 (  )
A.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
B.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
C.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D.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
7.图中村庄夏季能看到而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的是 (  )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8.图中陡崖顶部P点 (  )
A.海拔可能为450米
B.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600米
C.可直视丙村
D.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解析】6选B,7选C,8选D。第6题,根据等高线,结合指向标即可判断河流方向。也可利用河流处等高线的弯曲来判断流向。第7题,要注意材料中说到我国某区域即确定为北半球,题干中提到的是冬季海上日出。因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海上日出为东南方向,丙村受山体阻挡,不能看见日出。甲位于东南坡,乙位于山脊,丁位于东坡,这三个村地势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无遮挡。第8题,P处海拔范围是500~600米;距丁村的水平距离大约700米(可借助比例尺量算);与丙村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直视;D项其实是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可以用(n±1)×d算;也可用顶部和底部高度范围相减计算,即(500~600)-(200~300)=(200~400),陡崖相对高度范围是:200~400米。
【加固训练】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等高线①和②的数值分别为(  )
A.100米、300米
B.200米、400米
C.100米、400米
D.200米、300米
(2)图中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  )
A.1条
B.2条
C.3条
D.0条
【解析】(1)选A,(2)选B。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②处等高线数值为300米,因为河流所在位置地势较两侧低,则河流两侧相邻的等高线数值相同,可以推断①处等高线数值为100米。第(2)题,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图中③⑤处地势为山脊,不能发育河流,河流画法出现错误。
9.(2017·合肥模拟)读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1)说出图中D处地形和判断的理由。
(2)若B点气温是20℃,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C点的气温应是多少
(3)判断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的位置应建在A处,选择该处的优点有哪些
(4)若从B地修筑一条公路到E地,BGE与BFE两条线路中哪一条较合理。说出理由。
(5)判断在M、N、L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哪一点,说出理由。
【解析】第(1)题,D处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所以应为山地。第(2)题,B点的海拔为100
m,C点的海拔为500
m,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海拔每增加
100
m,温度约降低0.6℃,增高400
m,温度约降低2.4℃,那么C点气温应是
17.6℃。第(3)题,从图中的指向标可以看出,该河流的干流流向是从西北流向东南,A处为峡谷位置,宜于建坝。第(4)题,该区域以山地为主,修建公路受地势起伏的影响较大,对比BGE与BFE两条线路,BFE基本沿等高线修建,线路地势起伏小,故工程量小,难度小,所以选择BFE线路。第(5)题,从三点向H处做连线,M、N线中间有地势高处阻挡视线,而L至H的等高线先密后疏且L处海拔高,中间没有阻挡视线的障碍。
答案:(1)山峰(山地)。 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
(2)17.6℃。
(3)西北流向东南。 缩短坝长;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库容量大;垂直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任答3点)。
(4)BFE。 工程量小,难度小(公路选址要尽量沿自然等高线选线)
(5)L L至H处等高线先密后疏,L地海拔高于H(L与H之间是一个凹坡)
(建议用时:25分钟)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因为山峰周边的等高线为500米(等高距为100米),故推出Q西侧的等高线为400米。(如下图)
第2题,瀑布落差为72
m,即瀑布海拔在228~300
m,桥梁的海拔在200~228
m,山峰580米,相减可得高差为352~380
m。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
(1)不能准确得出图示等高距和Q西侧的等高线的数值。
(2)忽略了瀑布的落差。
(3)没有关注图例。
3.(2014·全国卷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甲国位于 (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解析】选D。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国位于南美洲。
4.(2014·山东高考)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根据指向标可知,该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由此可判断出③④两点位于甲山的东北侧。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①处海拔在0~100米,②处海拔在100~200米。
5.(能力挑战题)下图为某半岛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下表为图中某地气候资料,据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4.5
24.8
26.9
28.7
30.2
29.2
降水/mm
0.0
0.0
0.0
2.0
12.0
592.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7.7
27.3
27.7
28.7
28.0
26.3
降水/mm
682.0
487.0
307.0
61.0
23.0
2.0
(1)沿图中L绘制该地的地形剖面图。
(2)简述图中地区的地形特点及东西两岸大陆架的特点。
(3)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及主要的分布区,并说明理由。
(4)该地气候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其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解析】第(1)题,剖面图的绘制可依据下列步骤完成:①确定水平基线,②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③从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向下引垂线,交于图中高程相同的辅助线上,最后用圆滑的曲线连接各点。第(2)题,地形特点的描述应从地形种类、地面起伏状况、海拔、地势四个方面概括。第(3)题,依据气候资料可推知该地应为热带季风气候,可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第(4)题,根据表中气候资料,6~9月份降水特别多,易出现洪涝灾害;而12月至次年4月降水极少,又会出现旱灾。
答案:(1)见下图。
(2)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东部高西部低。东部大陆架陡峻,狭窄;西部大陆架平缓,宽广。
(3)水稻。理由:该地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较大,耕地应为水田。
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理由: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农耕。
(4)旱涝灾害。
原因:主要是由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偏多形成涝灾,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措施:兴修水利,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
【加固训练】
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我国南方某市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读某市旅游规划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和图中河流的流向。
(2)M、N两个观景台,其中N观景台主要是为了观赏什么景观;在该山区有一处适合开发攀岩的地区,请在图中用“◇”标出。
(3)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说明其呈蛇形的理由。
(4)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 试作图说明。
【解析】第(1)题,由图示等高线可以看出:西北部地区等高线密集,最高超过900米,为山地;东南部等高线稀疏,海拔不足100米,为平原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图中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第(2)题,N观景台附近河流上游有2条等高线相交,是一陡崖,为河流上水流落点即瀑布。N在瀑布下方,可很好地观看瀑布景观。图中攀岩场所应处于陡峻的陡崖处。第(3)题,M、N间修建道路,呈蛇形,主要是沿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使路线平坦。第(4)题,从M向山下,有一陡崖,落差大;陡崖上方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陡崖下方等高线相对密集,坡度变化大;陡崖顶部海拔大于700米,阻挡观测的视线,在观景台M处不能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
答案:(1)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西北高,东南低 自西北流向东南。
(2)瀑布
(3)尽量沿等高线修建,路线平坦。
(4)不能。 陡崖顶部阻挡视线。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四十七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建议用时:45分钟)
非选择题
1.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如图所示。
说出两种产生“地裂缝”的人为原因,并分析“地裂缝”可能带来的危害。
【解析】“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受力不均所致,人为原因主要是开采矿物、地下水,修建工程所致。会破坏地表建筑、农田、道路等,进而危及到生命安全。
答案: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采矿、工程建设等。
危害:毁坏建筑、道路;破坏农田;危及生命安全等。
2.(2017·甘肃联考)下图为我国某煤炭资源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煤炭资源开采中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析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煤炭资源开采中会破坏地表植被,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矿渣随意堆放,废水任意排放,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地下煤炭的开采会造成地面塌陷。第(2)题,矿区土地复垦,要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利用,在塌陷区可采用工程措施,在裸露区注意采取生物措施,同时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答案:(1)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地面塌陷;生物多样性减少(答出两条即可)。
(2)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利用;对塌陷区实施回填、加固等工程措施;对裸露区实施植树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另外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农、牧、渔、家禽饲养业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待复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华北地区地热资源比较丰富,以中低温为主,局部高温。但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利用率低、地热尾水直接排放、局部过量开采地下热水等现象。
分析华北地区地热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可能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解析】地热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和地下水的质量,地表水体的温度,地下水位的下降等方面,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地热水含有各种有害元素,尾水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会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地热水温度较高,尾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后,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水体的功能;地下热水补给缓慢且补给量小,若长期大量抽取地下热水而无回灌,必将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还会导致地热资源枯竭,并产生地面沉降或塌陷等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然而近几十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加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下图为我国珠江口附近海域污染分布示意图。
描述图中海域污染程度的分布状况、分析其分布成因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解析】本题首先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先概括描述,再进一步说明。对于分布成因的分析,结合本地区实际,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农业退水作答。最后,考查海洋污染的应对措施,提高认识,减少污水排放。
答案:分布状况: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大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
分布成因:沿岸大城市的工业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垃圾的大量排放,沿岸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随径流进入海洋。
治理措施:减少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提高废弃物的重复利用率、建设污水处理厂、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制定相应的法制和法规。
5.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成熟,我国已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增速最快的国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均有并网风电场,其中甘肃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二位。行走在河西走廊之中,戈壁滩上处处都是风能发电设备。然而在风电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对周边环境和生态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试分析风电场的建设对河西走廊可能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由材料可知,风电场的建设给周边环境和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从对戈壁的破坏、鸟类等生物的影响方面回答。针对出现的问题要从立法保护、规避鸟类迁徙路线、合理规划等角度采取措施。
答案:负面影响:风电场在建设过程中及后期维护时,施工可能对戈壁造成破坏;风电开发运行后,可能对鸟类迁徙、繁殖和栖息等造成危害。
防治措施: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尽可能减少对戈壁和荒漠植被的破坏,加强环境执法和保护;尽量回避鸟类的迁徙路线及鸟类栖居、停留地,降低风电场的建设对鸟类生活的影响;做好规划建设和风险评估工作,使风电场的建设和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6.(2017·厦门模拟)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解析】由材料、图像可知,为防止水土流失采取了三种措施,一是在弃渣场下部有挡渣墙,可从建立挡渣墙可增加弃渣的稳定性;二是在渣顶栽植灌草绿化,提高拦渣效率;三是渣面临坡侧设置排水沟和沉砂池,利于排水,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①渣场修建挡渣墙,原因:渣土疏松易流失,修建挡渣墙可增加渣土堆积量和稳定性;②渣顶栽植灌草绿化,原因:利于提高拦渣效率;③渣面(场)临坡侧设置截(排)水沟和沉砂池,原因:该弃渣场位于沟谷,雨季(特别是暴雨)地表水汇集易引发山洪,需要修建截水沟排水。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解析】结合材料、图示可知,锯泥生产加气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锯泥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可节约土地资源;锯泥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污染大气、水体→锯泥生产加气砖可减少对大气、水体的污染;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可节省能源等。
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5年1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据此回答1、2题。
1.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  )
【解析】1选C,2选A。第1题,由于丙飞机所处纬度最低,在飞行相同距离后跨越的弧度最小,因而运动的角速度最慢。第2题,B图为从赤道上空看到的侧视图,C、D分别为从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看到的俯视图。
  (2017·株洲模拟)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A点的区时是 (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4.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解析】3选C,4选B。第3题,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分别为180°和0时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反之,加一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反之,减一天。据此和题意,判断(如图):
0时经线为90°W,A点(0°)为6时(东加西减;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第4题,由上题得出:0时经线为90°W,北京时间(120°E)为14时。
【加固训练】
图1为某观测者在我国某地通过长时间曝光(捕捉流星)拍摄的一张照片;图2为示意图,图中能显示流星轨迹的数码和照片曝光的时间分别为 (  )
A.①;30分钟
B.③;6小时
C.④;2小时
D.④;一整夜
【解析】选C。由于长时间曝光,加上地球自转的影响,天上的恒星会在照片中留下一圈影像,所以图2中呈圆形运动的轨迹表示的是恒星,而运动轨迹不与上述圆形一致的一般为短暂存在的流星,故④表示流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天转360°,所以根据图2中弧的度数可判断曝光的时间,图2中的弧度数大约为
30°,所以曝光时间约为2小时。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回答5、6题。
5.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区时为 
(  )
A.12月22日6时
B.6月22日18时
C.12月22日18时
D.6月22日6时
6.若DF为晨线,此时地球上有22日和23日,在东半球内属于23日的范围是 
(  )
A.20°W向东至160°E之间
B.0°向东至160°E之间
C.160°W向东至20°E之间
D.0°向东至180°之间
【解析】5选D,6选B。第5题,结合图示可知,若AB为昏线,则H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再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可知为北半球夏至日。第6题,若DF为晨线,则图中0°经线地方时为0时,其以东直至180°经线范围为23日;而东半球为20°W以东到160°E的范围,因此符合条件的选项为B。
7.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  )
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河流水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结合图示纬度可判断两河河水分别向乙和丙方向偏,则甲和丁两岸附近水流速度较慢,图中小岛最终将会与甲、丁两岸相连。
【知识拓展】地转偏向力的实际应用技巧
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
8.(2017·东营模拟)下图中纵横相交线分别为经线和纬线,两斜交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点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点为黑夜,则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节气)的日照状况,且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纬度坐标),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
(不需填日期),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________。
(3)若B点为黑夜,则图中各点中地方时为6点的是________,请用阴影线在图中画出夜半球范围。
(4)某日A、C、E三点同时看到日出,则该日图中各点中发现太阳从其正东方升起的有______________。
(5)某飞机从C地飞往D地,途中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太阳始终处在地平线上不升也不落,则整个飞行历时________小时,共飞行约____________________千米。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纬度海拔相同的情况下线速度相同。第(2)题,若A点为黑夜,则该图北半球各地夜长昼短,北极圈以北是极夜,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图示180°经线是夜半球的平分经线,即午夜0:00,则0°经线是正午时刻,太阳直射点是(0°,23°26′S);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此时是20:00,因180°经线是0:00,全球与北京都在同一天。第(3)题,若B点为黑夜,图示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位于晨线,又在赤道上,地方时为6:00;阴影表示夜半球,如下图所示:
第(4)题,若某日A、C、E三点同时看到日出,则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第(5)题,C、D都在赤道上,C、D间经度相差90°,时差是6小时;若某飞机从C地飞往D地,途中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太阳始终处在地平线上不升也不落,说明飞机飞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从C到D用的时间也就是6小时;赤道上经度1°相距约111
km,飞行距离约为90×111=9
990
km。
答案:(1)C与D A与B
(2)冬至 (0°,23°26′S) 20:00 全球
(3)D 画图略
(4)ABCDE
(5)6 9
990或10
000
(建议用时:25分钟)
1.(2016·浙江高考)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  )
A.24日2时52分
B.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
D.22日2时52分
【解析】选A。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时,说明103°W为地方时5月23日12:0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两地经度相差223°,即地方时相差14小时52分钟,120°E在东侧,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可计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24日2时52分。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
(1)不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
(2)不能熟练掌握时差的计算方法。
2.(2015·江苏高考)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
【解析】选A。图示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判断长城站经度约为60°W,即位于西四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相差12个小时,计算长城站所在地当地时间=2月19日0时-12小时=2月18日12时。
3.(2014·四川高考)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 (  )
A.1日17时30分
B.1日21时30分
C.2日1时30分
D.2日9时30分
【解析】选A。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是中时区的区时,与北京时间相差8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中时区在东八区西侧),北京时间减去8小时就是国际标准时间,即1日17时30分。
  (2014·天津高考)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4.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长
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
C.飞经a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
D.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
5.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
A.1/4
B.1/3
C.1/2
D.3/4
【解析】4选C,5选D。第4题,客机飞行路线接近经过地心的大圆,路线较短;在6月22日,北半球日出东北,正午时太阳在最南边,日落西北,飞机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最后向东南飞,与太阳视运动方向不同;a点位于北极圈上,根据经度计算后得知,北京和a地经度相差79°,出发时a地时间为当地时间6月21日17时16分,飞机飞行7小时到达a地时是当地时间6月22日0时16分,a地已经是夏至且为0时左右,夏至时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到a点时,飞机北方为昼,太阳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飞机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在a点时客机向东飞,所以客机受到向南的地转偏向力。第5题,根据题意,飞机飞行了14小时,此时的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2时+14小时=6月23日2时,0时经线为90°E,22日的范围接近3/4。
  (2017·承德模拟)2016年3月23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
000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小时,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读下图,完成6、7题。
6.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 (  )
A.23日20:30
B.23日10:30
C.24日20:30
D.24日10:30
7.当图中“今天”为3月23日时 (  )
A.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B.大多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仅少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所有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解析】6选B,7选A。第6题,据材料可知,23日当地时间20:30~21:30,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是中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10个小时,且悉尼早于世界时10个小时,故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23日10:30。第7题,2016年3月23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
7
000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个时,当图中“今天”为3月23日时,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今天”的时间范围为0时到6时,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加固训练】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日北京时间9时天安门广场开始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并同步向全球直播。据此回答(1)、(2)题。
(1)在洛杉矶(118°W)留学的小强欲观看阅兵仪式,打开电视应不迟于当地时间 
(  )
A.9月3日17时
B.9月3日5时
C.9月2日17时
D.9月2日5时
(2)当阅兵仪式开始时,全球同在9月3日的范围为 (  )
A.一半
B.多于一半
C.少于一半
D.整个地球
【解析】(1)选C,(2)选B。第(1)题,北京东八区时间为9月3日9时,而洛杉矶(118°W)位于西八区,较北京时间晚16个小时,时间为9月2日17时。第(2)题,北京时间为9月3日9时,则东十二区区时为9月3日13时,故全球处于9月3日的范围为13个时区,故多于一半。
8.(能力挑战题)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恰当符号并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出图示所在半球的极点。
(2)判断CE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它的移动方向。
(3)分别判断图示A、B、D、E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
(4)计算A、C两点的地方时。
(5)若A点所在的经线为120°E,计算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比例。
【解析】第(1)题,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示区域在南半球,其绕转中心为南极点,用符号“S”表示。第(2)题,晨昏线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第(3)题,结合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化规律确定答案。第(4)题,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
A点在C点以西经度相差30°,时间晚2个小时,为4时。第(5)题,北京所在的时区为东八区,中央经线为120°E,此时为4时,可计算东十二区为8时,故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比例为8/24=1/3。
答案:(1)用“S”在图示顶点(90°附近)标注出来即可。
(2)晨线。 自东向西。
(3)线速度:A>B>D>E;角速度:A=B=D=E。
(4)A点的地方时为4时,C点的地方时为6时。
(5)1/3。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7·日照模拟)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  )
A.①强
B.②弱
C.③弱
D.④强
【解析】选D。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所以霜下得也晚了。④是大气逆辐射。①是太阳辐射,②是云层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
  (2017·六安模拟)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读图,回答2、3题。
2.此地大致 (  )
A.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
B.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
C.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D.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
3.据图判断 (  )
A.16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解析】2选A,3选B。第2题,图中显示气温最高时为北京时间(120°E)16时左右,而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在14时左右,则该地位于90°E附近;依据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时刻,可判断昼长约为14小时。第3题,从图中地面散失热量曲线可知,一天中都在散失热量;图中显示地面散失热量曲线与气温日变化曲线变化趋势一致。
  (2017·江门模拟)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读下图旗云,完成4、5题。
4.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  )
A.阳坡冰雪带
B.阳坡岩石裸露带
C.阴坡冰雪带
D.阴坡岩石裸露带
5.产生旗云的时间段落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
A.8~11时
B.11~15时
C.15~18时
D.20~24时
【解析】4选B,5选B。第4题,冰雪的反射率强,所以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不可能使峰顶直接升温,故排除A、C项;裸露岩石的反射率小,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使峰顶增温,又因阳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故排除D。第5题,因为旗云是对流性积云,故地表温度最高的时候,对流运动最强,而一般午后2时前后地表温度最高,即14时前后。
  (2017·山西大学附中模拟)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单位为hPa),完成6、7题。
6.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  )
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
D.南半球、高空
7.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 (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阴雨连绵
D.炎热干燥
【解析】6选B,7选D。第6题,根据风向右偏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由此可知为高空。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高空为低压控制,则对应的地面为高压,所以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天气最可能为炎热干燥。
8.(2017·青岛模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图示,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两方面来描述。第(2)题,大棚利用的是温室效应原理,但要注意其与温室效应的区别。
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加固训练】
(2017·蚌埠模拟)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哪一条,并分析理由。
(2)指出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哪幅图,并分析其原因。
(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以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第(1)题,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比晴天低;夜晚水汽含量大,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比晴天高。第(2)题,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第(3)题,新疆多晴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 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的积累。
答案:(1)B。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较高。
(2)C。 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3)新疆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积累。
(建议用时:25分钟)
1.(2015·四川高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解析】选D。四川盆地的年平均雾日较多,秋、冬季节雾的形成:当地晴朗的夜晚→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低→大气逆辐射较弱→近地面温度较低→大量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结晶成小冰晶→雾。
  (2017·驻马店模拟)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2~4题。
2.甲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 (  )
A.1
003或1
007
B.1
005或1
009
C.1
007或1
009
D.1
009或1
011
3.从14时至20时,图中R地气压变化与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压升高,晴朗天气
B.气压升高,阴雨天气
C.气压降低,晴朗天气
D.气压降低,阴雨天气
4.从14时至20时,有关a、b、c、d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
A.a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B.b地偏南风,风力变大
C.c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D.d地偏南风,风力变小
【解析】2选B,3选A,4选D。第2题,观察甲图,图中气压差为2,根据等压线分布,M外围等压线数值为1
008或1
006,若M位于低压中心,则M数值在1
004~1
006;若M为高压中心,则M数值在1
008~1
010。第3题,从14时到20时,图中R地气压值升高,受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升高,水汽蒸发,天气晴朗。第4题,观察图,图中四地风向变化不大,但风速发生改变;结合风的形成原理分析,a地偏南风,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大;b地偏北风,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变小;c地偏南风,风力变大。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6.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5选C,6选B。第5题,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由图读出,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均介于2
600~2
700,丙地小于2
000。从图示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的变化看,甲地到丙地逐渐减少,乙地到丙地逐渐减少,甲地到乙地变化不大。第6题,地面辐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组成下垫面物质的比热容、下垫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温度越低,地面辐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7.(能力挑战题)(2017·山西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2016年1月27日20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局部分布图。
(1)描述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等压线分布特点并说明A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简述图中时刻B点天气状况及成因。
(3)据图判断中国四大临海中风浪最大的海域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分析,等压线南密北疏,数值由北向南递减。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A气压中心地处亚欧大陆内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第(2)题,B点位于冷暖气团交界处,属于冷锋过境天气,所以伴有阴雨或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第(3)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在东海区域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风高浪急。
答案:(1)等压线南密北疏;数值由北向南递减。成因:A地处亚欧大陆内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
(2)阴雨(雨雪);大风;降温。 成因:冷锋过境。
(3)东海。 理由: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风高浪急。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七
世界地理分区(一)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大同模拟)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景观以热带草原为主
B.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C.甲、乙两国均大量出口棉花
D.乙国耕地资源较甲国丰富
2.关于乙国境内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流量最大
B.多“V”型谷
C.流速平缓
D.有凌汛现象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根据北回归线和20°E经线,结合轮廓特征判读甲为利比亚,乙为埃及。图示区域地形以高原为主;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埃及大量出口棉花,地处尼罗河中下游和尼罗河三角洲,耕地面积大于利比亚。第2题,乙国位于尼罗河下游,水流量不大,流速平缓。河流在高山峡谷中多“V”型谷;该区为热带区域,河流不结冰。
【加固训练】
读下图,回答(1)、(2)题。
(1)萨那降水多于亚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2)索科特拉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解析】(1)选D,(2)选D。第(1)题,读图可知,也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根据年等降水量线变化趋势分析,萨那年降水量比亚丁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第(2)题,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该岛纬度低,气温高;由“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可知该地高温干燥,降水少。
  下图为某国示意图。棉花原产于印度,耐旱、耐盐碱,喜光照。15世纪该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完成3、4题。
3.限制该国棉花种植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温和,棉花需求量小
B.终年多雨,光照不足
C.地势低平,土地贫瘠
D.劳动力成本高
4.图示区域适宜 (  )
A.种植水稻
B.种植小麦
C.发展畜牧业
D.发展林业
【解析】3选B,4选C。由该国经纬度位置可知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光照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业发展,但利于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知识拓展】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
  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沙漠”。读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图,回答5、6题。
5.关于南极地区降水量,叙述正确的是 (  )
A.呈环形分布,从沿海向极点逐渐递减
B.大西洋沿岸降水较多,超过55
mm
C.大陆边缘受陡峭地形影响降水略多
D.大陆内部受顺时针反气旋控制,极度干燥
6.图中弧线AB为晨线,此时 (  )
A.北京正午日影较短
B.密西西比河正值汛期
C.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
D.南非高原草木枯黄
【解析】5选C,6选C。第5题,虽然南极洲降水呈环状分布,但南极点并不是降水最少的地点;南极大陆的大西洋沿岸(A点附近),降水较少,不超过35
mm;南极大陆边缘受盛行西风和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多;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在大陆内部形成逆时针反气旋。第6题,弧线AB为晨线,则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日影较长;密西西比河位于北美洲,该季节是冬季,河流处于枯水期;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南非高原处于湿季,草木茂盛。
【知识拓展】南极洲被称为“白色沙漠”的原因
南极洲降水量大部分在55毫米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降水形式主要是雪,由于气温低不消融,气候干燥,其干燥程度如同沙漠地区,所以用“沙漠”来形容南极洲的干旱。因其上覆盖有巨厚冰层,故有“白色沙漠”之称。
7.(2017·宁德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平底船是古文明时期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是人们就地取材利用芦苇和天然沥青制造而成。下图示意西亚两河流域。
(1)简述两河下游河段水位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平底船成为古文明时期两河流域主要水上交通工具的自然原因。
(3)指出该地区目前与古代相比水运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水量主要是冬季降雨和春季融雪,以上游冬季雨水、春季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冬春季水量大,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冬春季水位较高。流域内大部分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水量消耗大,河水水位浅;两河下游河段靠近河口,海拔较低,水位较低。第(2)题,两河流量小,水位较浅,平底船吃水浅,不易搁浅;下游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水流平稳,利于行船;该地区热带沙漠气候,木材来源缺乏,而河流沿岸芦苇、沥青原料来源充足,可就地取材造船;芦苇材质轻,浮力大,天然沥青具有防腐防蛀功能,材料利于船只的修建。第(3)题,古代以河运为主,现代以海运为主。现代与古代相比,经济活动范围扩大,人们出行的距离更远了;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能造出更大的海船;当地盛产石油,适宜于海运和方便出口贸易。
答案:(1)水位较低;水深较浅;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冬春季水位较高。 靠近河口,海拔较低;大部分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水深浅;以上游冬季雨水、春季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冬春季水量大,水量季节变化大。
(2)两河流量小,水位较浅,平底船吃水浅,不易搁浅;下游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水流平稳;芦苇、沥青原料来源充足;芦苇材质轻,浮力大,天然沥青具有防腐防蛀功能,材料利于船只的修建;该地区热带沙漠气候,木材来源缺乏。
(3)古代以河运为主,现代以海运为主。经济活动范围扩大;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地盛产石油,适宜于海运。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河南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a国的气候特征是 (  )
A.阴雨天气多,降水丰富
B.夏季温度高,昼夜温差大
C.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
D.四季分明,降水年际变化小
2.20世纪60年代以前,采珠业是a国的支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后采珠业迅速衰退,其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市场需求量锐减
B.养殖技术迅速发展
C.海水温度迅速上升
D.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3.下表是2014年a国人口统计资料,关于a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人口总数
男性人口数量
男性人口比重
女性人口数量
女性人口比重
人口增长率
a国
9
881
580
6
864
561
69.5%
3
017
019
30.5%
4.13%
A.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
B.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C.吸引了大量男性人口迁入
D.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a国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温度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晴天多;沙漠地表热容量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快,夜晚降温快;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降水年际变化大。第2题,20世纪60年代以前,采珠业是a国的支柱产业,之后采珠业迅速衰退,一是因为该区域石油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从采珠业转移出来;二是因为海上石油的开发破坏了珍珠母贝的生存环境,导致珍珠产量下降,并不是国际市场需求量锐减和海水温度迅速上升所致。第3题,读表中数据可知,a国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主要是因为该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男性人口迁入;导致人口增长率高,不完全是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所以不能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该国为热带沙漠气候,人口集中分布在绿洲和城市,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加固训练】
M国拟建一条连接南北水域的人工运河(如图所示),运河建成后将有北部水域淡化后的5万亿立方水资源进入运河区。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运河长度约为800
km
B.经过板块生长边界
C.沿线最大高差约为2
100
m
D.运河水结冰期长
(2)运河建成后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俄罗斯进出印度洋
B.缓解M国中部干旱问题
C.苏伊士运河地位明显下降
D.运河沿线地下水位升高
【解析】(1)选C,(2)选C。第(1)题,该运河所经区域为板块消亡边界;纬度较低,河水多不结冰;根据经线上两条纬线间隔,可大致估算运河长度超过1
000
km;拟建运河沿线最高2
000
m稍高,最低为波斯湾海平面,可估算出运河沿线最大高差约为2
100
m。第(2)题,运河建成后,俄罗斯进出印度洋不必再经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绕道;每年5万亿方水资源进入运河区,可大大缓解伊朗中部的干旱问题;运河沿线地下水位可能会升高;该运河建成会对苏伊士运河的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苏伊士运河的地位并不会明显下降。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面,平均水深273米。四周有多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湖泊。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常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读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4~6题。
4.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  )
A.地壳断裂下陷
B.河流改道
C.褶皱凹陷
D.冰川作用
5.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最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
B.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
C.气温高,蒸发旺盛
D.太阳高度角小
6.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
A.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C.湖岸沿线水质好
D.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
【解析】4选A,5选A,6选B。第4题,由材料信息可知,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凹陷,加上该地区降水量丰富,地表径流汇入积水成湖。第5题,12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该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入湖径流带来大量的泥沙(部分颗粒小的泥沙会悬浮在湖水中)和营养物质,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的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越多,对光的散射和吸收就越强,透明度就越小。第6题,沿湖岸线的水域,湖水浅,阳光和氧气充足,不仅有利于鱼类的生长,也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从而导致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
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细作用能使液体在毛细管内沿管壁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当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时,地下水可沿着土壤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地面附近。原生铜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自然界中原生铜矿化合物可溶于水。纳米比亚是世界重要的产铜国,矿业、渔业、畜牧业为传统支柱产业。M地为深水良港,一度成为重要的铜矿出口港。下图示意纳米比亚主要矿产分布及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
(1)分析P地附近地表含铜量高的形成过程。
(2)简析M港成为重要铜矿出口港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 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仔细阅读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示意图可知,随着距地表越近,P地地下含铜量升高,所以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大。由图2可知P地地下50米左右有岩浆活动形成原生铜矿,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根据图1结合材料可知,纳米比亚地处非洲大陆西岸,在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近;溶液中的水蒸发后,铜在地表附近不断结晶、富集,所以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大。第(2)题,由图可知纳米比亚铜矿资源丰富,由于该国经济较为落后,国内市场狭小、消耗少;而国际市场对铜矿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由材料可知M港是深水良港,便于大型船只停泊;图中显示铜矿产地有铁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所以M港成为重要铜矿出口港。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纳米比亚铜矿资源丰富,修建炼铜厂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人们的收入;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导向型,而图中显示该国铀矿丰富,可建核电站,为炼铜厂提供充足的电能,所以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建设炼铜厂需要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人才等;纳米比亚经济落后,缺少资金、人才和技术;而且该国常规能源缺乏,缺少炼铜所需的电能;该国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修建炼铜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以不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
答案:(1)岩浆活动形成原生铜矿,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纳米比亚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近;溶液中的水蒸发后,铜在地表附近不断(结晶)富集。
(2)铜矿丰富,但经济落后,国内市场狭小(国内消耗少);国际市场广阔;M港是深水良港,便于大型船只停泊;铜矿产地有铁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
(3)赞同。理由: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铀矿丰富,可建核电站提供电能。
不赞同。理由:经济落后,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和技术;常规能源缺乏,缺少炼铜所需的电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四十四
旅游开发与保护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建议用时:45分钟)
非选择题
1.(2017·宜宾模拟)有几位驴友拟于今年5月中旬进行以“重走古丝路,探寻黄沙淹没的历史”为主题的徒步探索旅游。下图为此次计划探险之路在我国某区域境内的分布。
针对该区域自然环境特点,说出驴友需要携带的用品及探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烈、日较差大、多大风沙尘天气、水资源缺乏、人烟稀少等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点,考虑旅游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答案:白天太阳辐射较强烈,需带防晒物品;昼夜温差大,白天防中暑;夜晚气温较低,需备防寒衣物;多大风和沙尘天气,需备防风帐篷等风沙防护用品;城镇之间距离较长,需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食物;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必须准备充足的淡水;多流动沙丘,夜间休息营地选址要避开流动沙丘的背风坡。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的的喀喀湖位于安第斯山区的科亚奥高原上,被称为“高原明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这里有海拔3
800米以上才能感受到的清冽稀薄的空气,有更接近本色的阳光,有比天空更湛蓝的湖水,风景非常秀丽。下图为的的喀喀湖周边区域图。
推测的的喀喀湖的旅游旺季是什么时候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旅游者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并说明理由。
【解析】由材料、图像可知,的的喀喀湖位于科亚奥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为了避暑,夏季是旅游旺季;由于海拔高,旅游时要在预防高原反应、防护紫外线、保暖、预防雪崩等自然灾害方面采取安全措施。
答案:夏季。 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紫外线强,避免紫外线暴晒;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弱,纬度低,要注意保暖;海拔高,气压低,要预防高原反应(或预防缺氧、低压对身体的影响);峰顶有积雪,注意观察,避免雪崩造成伤害。
3.(2017·常德模拟)绿道旅游是以绿道为旅行、游览的载体和纽带而展开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绿道常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运河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这种“绿道”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于绿色廊道之中,这些“绿道”多连接主要的公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绿道旅游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升级、绿化功能的拓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
说出绿道的主要功能及绿道旅游规划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结合材料中绿道的概念、布局、特点可知,绿道具有休憩、健身、环保、美学、经济、交通等功能;绿道旅游规划建设应注意突出其主要功能,发挥好生态效益。
答案:主要功能:休憩旅游功能;运动健身功能;生态环保功能;社会文化和美学功能;经济发展功能;慢行交通功能等。
注意问题:兼顾休闲性与实用性;注重发挥生态性;注重突出文化性;注意发挥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与农业、林业等行业融合发展;保证管理和维护绿道旅游的可持续性。
4.(2017·沈阳模拟)近年来,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多地采用了“周五下午+周末”的2.5日休假模式,伴随我国私家车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因时间相对充裕,其旅游半径已扩展到城市周围三四百千米,甚至更远,预计大城市周边旅游经济圈将被进一步激活。
简述为应对该旅游消费需求,旅游部门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周五下午+周末”的2.5日休假模式实施,会刺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部门一方面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加强旅游景点的建设、宣传,同时还应加强道路、停车场、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措施:加大投入,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强景区道路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加强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及管理;采取降低门票价格等优惠措施,吸引更多游客;加强旅游宣传,扩大景区知名度;提倡文明参观,保护景区环境;完善治安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5.(2017·河南九校联考)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形成了独特的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是功能的旅游风景名胜区。2003年,以香格里拉为核心的“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因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1月11日凌晨的火灾,让香格里拉这座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大的藏民居群——独克宗古城三分之二建筑从地面上消失。2014年,香格里拉接待游客1
080万人次,旅游收入97亿元。
结合材料,为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协调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开发建设规划中,涉及到更为具体的措施,例如完善基础设施,防止环境破坏,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加强宣传等,答案比较灵活,只要符合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见都应酌情给分。
答案: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完善与合理布局基础服务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引起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破坏;提高防火意识,完善防火设施;提倡生态旅游,防止污染;重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加强知名与独特景观的宣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的海岸线绵长,岛屿众多,海岛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海岛地区接待游客人数每年以高达20%~30%的速度递增。尽管如此,由于我国海岛旅游起步较晚,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有些海岛至今仍处在原始状态。
为加快我国海岛旅游业发展,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解析】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合理设计和布局旅游资源,突出海岛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其次要拓展旅游市场,就要加大宣传力度;材料中提及“有些海岛至今仍处在原始状态”,所以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此外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开展可持续的海岛旅游。
答案:合理设计和布局旅游资源,发挥海洋优势,突出海岛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或积极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旅游市场;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或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注重环境保护,开展可持续的海岛旅游。
7.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析线路一的优势。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解析】第(1)题,从图示可看出,线路一连接的景点多,且既有人文旅游资源,又有自然旅游资源,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且线路较短。该题应从旅游资源价值、地域组合、游览时间等方面去分析。第(2)题,海岛面积小,环境容量小,且海岛孤立于海洋中,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路线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四十六
环境污染与防治
(建议用时:45分钟)
非选择题
1.(2017·马鞍山模拟)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人口稠密的农业区,也是长江上游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科研人员结合当地情况展开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下图为该区域某小流域治理后的土地利用现状。
简析该区域土壤侵蚀的主要人为原因,并说出治理的主要措施。
【解析】由材料、图像可知,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人口稠密的农业区,人地矛盾突出,为扩大耕地,导致植被破坏和大规模的陡坡开荒。治理要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人为原因:植被遭破坏和大规模的陡坡开荒。
生物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工程措施:修塘库、淤地坝;农牧业措施:修梯田,等高耕作。
2.(2017·太原模拟)下图中的M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岸四周牧场连片,湖区渔业资源丰富,除盛产鱼虾外,湖岸水产养殖业发达。为方便湖底石油的开采及出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现可通行远洋油轮。近年来,这个巨大的“聚宝盆”陷入了水质恶化的困境。
简要分析M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解析】M湖水质恶化的原因,可以从人口增加、废弃物排放、石油泄漏等方面回答。
答案:人工拓宽北部入海水道,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渗漏,导致湖面油污增加;湖区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残饵、湖岸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周围城市生活污水等随河流排入湖泊,使湖水水质恶化。
3.(2017·广东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下图为浙江省某河流由工业污染导致的水污染程度示意图(从Ⅰ-Ⅱ-Ⅲ-Ⅳ-Ⅴ,水质依次变差,其中Ⅴ级水质最差)。
指出甲到丙河段水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并提出改善河流水质的措施。
【解析】该河段水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即可回答,原因从污染物质的积累、千岛湖湖水的稀释作用方面回答。提高河流水质的措施从加强法制建设,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关闭、搬迁水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方面回答。
答案:变化情况:污染程度先加重后减轻。原因:从甲到乙,河水中废物排放量不断积累,使污染程度加重;从乙到丙,有千岛湖湖水汇入,具有稀释作用,使污染程度减轻。 措施: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关闭、搬迁水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4.沙湖地处贺兰山下、黄河左岸,既有大漠戈壁之雄浑,又有江南水乡之秀美,被誉为“世间少有”的文化旅游胜地。沙湖位于黄河边的洼地上,周围灌区通过排水沟与其相通。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燃油快艇迅速增加,水质一度较差,后采取措施得以改善。下图示意沙湖地理位置。
试推断为沙湖水质的改善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简述其理由。
【解析】沙湖位于黄河边的洼地上,周围灌区通过排水沟与其相通,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湖泊自净能力弱。要加强水质监测,及时获取水质状况;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质保护的意识。近年来旅游活动、农业生产、生活的污水排放量增大,要加强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改善灌溉、栽培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向湖泊排污;旅游景区对水质要求高,要加强景区污染物的清理和集中处理;使用清洁能源动力的水上交通工具,减少因旅游对湖泊的污染。
答案:措施:加强水质监测,加大环保宣传,提高水质保护的意识;加强污水的收集及处理;改善灌溉、栽培等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加强景区污染物的清理和集中处理;使用清洁能源动力的水上交通工具。
理由: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湖泊自净能力弱;近年来旅游活动、农业生产、生活等的污水排放量增大;旅游景区对水质要求高。
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作物施用农药时,大部分农药散落在土壤中,有些性质稳定的农药在土壤中可残留数十年。一部分农药随空气飘移至很远地方,或被冲刷至水体中污染水源。在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农作物时,残存的农药有可能被农作物吸收。下图为农药污染及其侵入机体的途径示意图。
据材料分析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的危害,并说出治理土壤污染的对策。
【解析】根据农药污染及其侵入机体的途径示意图可知,过度使用农药会污染土壤、水源、大气,增加害虫抗药性,杀灭害虫天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人畜中毒。治理土壤污染需从源头做起,控制土壤污染源,另外还要合理喷洒农药,使用生物措施杀灭害虫,进一步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答案:危害:污染土壤、水源、大气;增加害虫抗药性,杀灭害虫天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人畜中毒。
措施:控制土壤污染源;合理喷洒农药;使用生物措施杀灭害虫;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迅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越来越严重。2007年我国畜禽粪便排放量超过40亿吨,是工业有机污染物的4.1倍,且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带来极大威胁。
材料二 我国某地区畜禽粪尿生态工程处理模式图。
(1)指出畜禽粪便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危害。
(2)简述畜禽粪尿生态工程处理模式的主要优点。
【解析】第(1)题,畜禽粪便污染主要是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地;由于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第(2)题,该模式中既对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对畜禽粪便进行了利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在此过程中,还对水资源进行了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答案:(1)污染空气、水质和地面;传播疾病,危害健康。
(2)减轻环境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改善土壤质地,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7.(2017·江门模拟)“史无前例”的雾霾于2015年6月某日晚袭击了新加坡,让该城市国家陷入一片紧张。不过,这场雾灾的罪魁祸首不在新加坡,而在邻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区的农民和油棕园主趁着干旱季节烧芭蕉林清地,烟尘一路飘到了新加坡。下图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区烟雾扩散示意图。
描述苏门答腊岛烧芭蕉林所致烟尘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请分析烟尘空间分布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环境污染的分布及形成原因。读图可以由烟尘的扩散方向,总结其空间分布特点。烟尘的空间分布主要受风的影响,6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造成烟尘向东北方向扩散。
答案:特点: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离烧芭蕉林源地越近,污染越严重。
原因:6月,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因此,烟尘向东北方向扩散。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