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评估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6为单选每小题4分,7~10为多选每小题5分,共44分)
1.下列关于台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因为台球比较小,所以一定可以把它看做质点
B.丁俊晖在击球时可以把台球看做质点
C.解说员在解说进球路线时可以把台球看做质点
D.丁俊晖在分析进球路线时可以把台球看做质点
2.为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的最小速度是5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下一出口还有25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分别是( )
A.50
km/h是平均速度,25
km是路程
B.50
km/h是瞬时速度,25
km是路程
C.50
km/h是瞬时速度,25
km是位移
D.50
km/h是平均速度,25
km是位移
3.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号战斗机由静止开始启动,在运动500
m后起飞,已知5
s末的速度为10
m/s,8秒末的速度为16
m/s.在20秒末起飞,则该飞机由静止到起飞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0
m/s
B.16
m/s
C.20
m/s
D.25
m/s
4.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B.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讲错了
C.如果选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都对
D.如果三人各自选择不同的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可能都对
5.某同学自编了这样一道题:“一架小型客机从静止开始在跑道上滑行,经过时刻t=20
s离开地面.它在跑道上滑行过程中的位移x=400
m,离开地面的平均速度v1=40
m/s,求它滑行的瞬时速度v2.”从题中可以看出,该同学用的概念正确的有( )
A.时刻t
B.位移x
C.平均速度v1
D.瞬时速度v2
6.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赶往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并且二人骑车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快.则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甲、乙二人的图象只可能是( )
A.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①,乙是④
C.甲是③,乙是②
D.甲是③,乙是④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
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
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
8.北京市少年宫花样玩具赛车表演中,两位少年宫的小朋友分别控制着甲、乙两辆遥控玩具赛车同时同地从相邻的跑道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通过各自的传感器将速度信息传输给计算机,并通过电脑绘制出如图所示的v-t图象,其中甲图线是圆心在坐标原点的圆弧,乙图线是过原点和点(10,10)的直线,在0~10
s内,关于两赛车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两赛车相遇
B.在t1时刻两赛车间距离最大
C.在t1~10
s内的某时刻两赛车相遇
D.在t=10
s时,甲赛车在乙赛车前方约28.5
m处
答案
1.C 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主要作用还是起次要作用,故选项A错误;丁俊晖在击球时,需要考虑球的旋转情况,因此不能把台球看做质点,故选项B错误;而解说员在解说进球路线时只需说明球的行进轨迹,因此可以把台球看做质点,故选项C正确;而丁俊晖在分析进球路线时需要考虑球的旋转情况对路线的影响,因此不可以把台球看做质点,故选项D错误.
2.B 图中所标是汽车实际运动过程中的轨迹长度,是路程;而限速是指汽车的速度在每一瞬间都不能低于50
km/h的数值,是瞬时速度,选项B正确.
3.D 平均速度就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v==
m/s=25
m/s,选项D正确.
4.D 选定了参考系才能确定其运动状态,若选择的参考系不同,描述同一物体运动时,其结果往往不同.因此只有选项D正确.
5.B 本题考查时刻与时间、位移与路程和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定义与区别,由题意可知,“经过时刻t=20
s”应改为“经过时间t=20
s”;“离开地面的平均速度v1=40
m/s,求它滑行的瞬时速度v2”应改为“离开地面的瞬时速度v1=40
m/s,求它滑行的平均速度v2”.故选项B正确.
6.B 由题意知v甲车>v甲人、v乙车>v乙人、v甲车>v乙车,又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则v甲人v乙车>v乙人>v甲人,所以选项B正确.
7.ABC 由图可知,甲物体在t=0时出发,其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做匀速运动,出发点距原点x0.乙物体在t=t1时从原点出发,其运动方向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故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
8.BD 在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等于赛车运动的位移.在0~t1时间内,甲在前乙在后,两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t1时刻两赛车速度相等,之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在t=10
s时,甲赛车的位移为x1=π(10)2
m=78.5
m,乙赛车的位移为x2=×102
m=50
m,甲赛车仍在乙赛车的前方28.5
m处,B、D两项正确.
———————————————————————————
9.如图所示,一棱长为10
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上,一只昆虫从A点爬到G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昆虫的路程有若干种可能性,其中最短路程为(10+10)
cm
B.该昆虫的位移为10
cm
C.该昆虫的路程有若干种可能性,其中最短路程为10
cm
D.该昆虫的位移为10
cm
10.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大小为10
m/s,则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1.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1、2、3…是选取的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纸带上标出.图中画出了将米尺靠在纸带上测量的情况,读出图中所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是________m/s.
12.小华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纸带上所示.
(1)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除了有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导线、低压交流电源、小木块、长木板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
A.刻度尺
B.铁架台
C.停表
D.天平
(2)图中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________s.
(3)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1、2、3、4、6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v5=___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并填入表中.
计数点
1
2
3
4
5
6
t/s
0.1
0.2
0.3
0.4
0.5
0.6
v/(m·s-1)
0.358
0.400
0.440
0.485
0.570
(4)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v、t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
(5)根据v-t图象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9.CD
昆虫只能沿木块表面从A点到G点,其运动轨迹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但是,其起点和终点是相同的,即位移相同(为立方体对角线的长度10
cm);我们可以把面AEFD和CDFG展开,如图所示,然后连接A与G,AIG的长度就是最短路程10
cm,选项C、D正确.
10.BD 解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速度变化的方向.题中只给出这1
s初、末的速度大小,这就隐含了两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若两速度方向相同,Δv=v末-v初=6
m/s,则a==6
m/s2.若两速度方向相反,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初=4
m/s,v末=-10
m/s,Δv=v末-v初=-14
m/s,a==-14
m/s2,负号说明a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选项B、D正确.
11.10.00
cm 12.60
cm 22.60
cm 29.90
cm 0.625
解析:0、1、3、4点的读数分别是
10.00
cm、12.60
cm、22.60
cm、29.90
cm.
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
v2==
cm/s=62.5
cm/s
=0.625
m/s.
12.(1)A (2)0.1 (3)0.530
(4)图见解析 (5)0.410
解析:(1)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所以A正确;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一个计时仪器,所以不需要停表,C错误;不需要天平测质量,也不需要铁架台,B、D错误.
(2)由于两计数点间有五个间隔,所以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0.02
s=0.1
s.
(3)v5=
cm/s=0.530
m/s.
(4)小车的v-t图象如图.
(5)小车的加速度大小等于图线的斜率,由图线斜率可得a=0.410
m/s2.
———————————————————————————
三、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
13.
在节假日期间,你可能到公园或游乐场玩过蹦床,如图所示是一同学某次蹦床跳起后的v-t图象,已知t2=2t1,结合你的体会和经历,分析下列问题:
(1)他所做的运动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
(2)他跳起时速度多大?
(3)哪段时间是上升的,哪段时间是下降的?上升高度多大?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是选上升过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还是选下降过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5)t2时刻该同学所在的位置.
14.某高速公路单向有两条车道,两条车道的最高限速分别为120
km/h和100
km/h.按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最小间距(m)应为车速(km/h)数的2倍,即限速为100
km/h的车道,前后车距至少应为200
m.求:
(1)两条车道中限定的车流量(每小时通过某一位置的车辆总数)之比;
(2)若此高速公路总长为80
km,则车流量达最大允许值时,全路(考虑双向共四条车道)拥有的车辆总数.
答案
13.(1)初速度为v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v0
(3)0~t1 t1~t2 v0t1
(4)上升过程
(5)回到蹦床
解析:(1)该同学所做的运动是初速度为v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他跳起时速度为v0.
(3)在0~t1时间内速度为正,是上升阶段,在t1~t2时间内速度为负,是下降阶段.上升高度h=v0t1.
(4)选上升过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5)由于0~t1时间内上升的路程和t1~t2时间内下降的路程相等,故t2时刻回到蹦床上.
14.(1)1 (2)1
466
解析:(1)设车辆速度为v,前后车距为d,则车辆在t=1
h内通过的位移x=vt,
车流量n=,
而d=2v,得n=.
则两车道中限定的车流量之比=1.
(2)设高速公路总长为l,
一条车道中全路车辆数N1=,①
另一条车道中全路车辆数N2=,②
全路拥有的车辆总数N=2(N1+N2),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解得N=1
466.
———————————————————————————
15.
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
Hz,且O点是0.4
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16.两个小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两物块间的距离d=170
m,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现令它们分别以初速度v1=10
m/s和v2=2
m/s相向运动,经过时间t=20
s,两物块相遇,试求:两物块相遇时m1的速度.
某同学解答过程如下:
由于两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两物块加速度相同,设为a.
相遇时,两物块位移大小之和为d,有
d=+.
代入数据得a的大小,再由运动学公式vt=v0-at求得两物块相遇时m1的速度.
你认为上述解法是否正确?若正确,根据上述列式求出结果;若不正确,指出错误原因并求出正确结果.
答案
15.(1)0.8
m/s (2)0.8
m/s 1.0
m/s
(3)2.0
m/s2
解析:依题意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Δt=
s=0.1
s.
(1)OB==
m/s=0.8
m/s.
(2)小球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vA==0.8
m/s,
小球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vB==
m/s=1.0
m/s.
(3)由加速度的定义得
小球的加速度a==
m/s2
=2.0
m/s2.
16.不正确,原因见解析 6
m/s
解析:根据题中列式计算得到a=0.175
m/s2,则20
s之前m2已经停止运动,则d=+,得a′=0.2
m/s2,由v′=v1-a′t=6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