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 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 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2 11: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谏太宗十思疏魏 征导入课文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 。辅 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作者简介】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背景介绍】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 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解题】求木之长(  ) 浚( )
殷( )忧 谗( )邪
黜( )恶  谬( )赏
垂拱(  )  壅( )蔽
塞( )源? 载( )舟?  jùnyīnchánchùmiùgǒngyōng【听读正音】 zhǎng sèzài【研读课文,理清文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德义。源不深而望
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
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
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生长使……稳固疏通、深挖树的根德政与信义明哲的圣人最愚昧动词,用、行掌握帝王的重权天地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反正↓↑→→↓↑比喻对比第 一 段排比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
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
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所有的大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看不起别人监督通“震” ,威吓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法,但是并不会缅怀(皇上的)仁德。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的力量)应当【简析】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
2 以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 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 比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设问水和舟民和君第 二 段【问题思考】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明确】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词类活用】1.必固其根本固,使动用法 2.载舟覆舟覆,使动用法3.居安思危安、危,形作名4.当神器之重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5.居域中之大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6.貌恭而不心服貌,名词做状语【通假字】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古今异义】求木这长者,必固其要本古: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放纵情感,即骄傲,今:尽情凡百元首古:帝王今:国家最高领导人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陌生人今:走路【特殊句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居域中之大定语后置【一词多义】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疑问副词项王曰:”沛公安在?”什么,疑问代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养人治垂拱而治治理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理得好,社会安定【常用虚词、实词】必浚其源尔疏通人君当神器之重掌管,担当,主持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承天景命大能克终者盖寡能够虽董之以严刑督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