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_专题二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共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_专题二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共7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2 12:1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专题内涵解说
人性,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着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对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对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都是十分重要的。法·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巴黎圣母院》节选巴黎圣母院雨果雨果及其人道主义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者。
反对暴力、以爱制“恶”。正常的爱是人的本能,仁慈、善良、同情是人性光辉的体现。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为救女郎而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作品简介梳理情节,分析环境
概括人物,探究技法,
欣赏细节,感悟主题。 小说阅读欣赏方法 快速浏览课文,抓住关键信息,分别找出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并分别概括出选文的典型环境,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脉络1.整体感知请概述节选部分故事内容梗概 (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迷上了吉普赛美貌少女爱斯梅拉达,在愚人节的晚上指使养子敲钟人伽西莫多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弓箭队队长孚比斯闻声赶来,解救了爱斯梅拉达,捉住了敲钟人。第二天,经“审讯”后,)伽西莫多被带到格雷沃广场刑台受笞刑,围观群众一再侮辱、咒骂。克洛德·孚罗洛路过此地,却不加理睬。干渴难耐的伽西莫多三次向围观的人讨水喝,得到的只是戏弄和咒骂。爱斯梅拉达喂水给他喝,伽西莫多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
典型环境: 核心人物:爱斯梅拉达
伽西莫多
次要人物: 看客(围观群众)
克洛德2.地点——人物:1.时代——15世纪的法国格雷沃广场上的刑台故事情节:等待→出场→笞刑→示众→讨水→喂水情节的发展脉络:一、行刑前的格雷沃广场景象
二、受刑人的出现和围观者的态度
三、接受笞刑的具体经过
四、围观者的侮辱与诅咒
五、受刑人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
六、在无人理睬后有人给他水喝(1---5)(6-16)(17---23)(24---39)(40—47)(48---67)情 节梳理情节:开端:伽西莫多受副主教唆使劫持爱斯梅拉达。
发展:暴行未遂,伽西莫多被判笞刑。
受刑前——接受笞刑——被示众
高潮和结局: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伽西莫多滚出了一大颗眼泪。 鉴赏小说环境1.课文第三段对刑台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它既展示了情节开展的环境,又写出了周围群众的无聊和庸俗,显示了中世纪的蒙昧。鉴赏小说人物 思考1:围观者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当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鞭刑以及受刑后,众人是如何对待他的?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回答。 观众的笑当他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阵笑声和喊声。(6)
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爆发出一阵哄笑。(13)
(若望·孚罗洛向人群宣告伽西莫多要被鞭打)群众大笑起来,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16)
伽西莫多在他的绳绑中发抖,他奇怪的脸上忽然显出的蠢笨的表情更加引起了群众一阵哄笑。(17)
(“给水喝”)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是刑台四周的巴黎善良市民更加笑得厉害。(49)
(第二次乞水)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51)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谩骂诅咒1在这里就像在大厅里一样,妇女们特别起劲,他们全都对他怀着某种憎恨,有的恨他奸诈,有点恨他丑陋,而以后一种人的憎恨最为厉害。(29)
…… ……
“得啦”一个老妇人说,“那就是刑台上的怪笑了。什么时候他才在绞刑架上做怪笑呢?”(33)
…… ……
那两个学生——磨房的若望和罗班·普斯潘——尖着嗓子哼起那段古老的民间回旋曲的叠句来了。(38)
…… ……
别的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像雨点般落在他身上,场上到处都有人诅咒他,嘲笑他,向他投石子。(39)老妇人学生妇女们特别起劲谩骂诅咒2“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52)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53)
“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54)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55)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人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56)罗班·普斯潘妇人跛脚老妇人聚拢、没有不耐烦的样子 笑声和喊声—哄笑—大笑 听之任之 哄笑 惊醒、痛苦、挣扎、懊丧、不再动弹、慢慢张开眼睛情绪更为恶毒、诅咒、嘲笑、 恫吓的眼光、愤怒、憎
叫骂、投石子、哄笑 恨、失望、微笑、黯淡、
加倍的失望、默不作声
笑得更加厉害—哄笑—扔东西 愤怒、痛苦、失望 叫好 愤怒、轻视、流泪 作者用如此之多的语句描写观众的哄笑、咒骂、愤恨,你能看出围观群众怎样的心理?观赏、娱乐。
展示了人性中的“恶”。课文中作者的评论:27小节:人民,尤其是中世纪的人民,在社会上就像孩子们在家庭里一样,他们长久停留在原始的无知状态里,停留在道德与智力的幼稚阶段,可以用形容儿童的话来形容他们: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
49小节:应该说明,他们的残忍和狠心并不亚与我们给读者介绍过的那个可怕的乞丐集团里的人,那都是群众当中最下层的人物。总结:作者的评论讽刺批评了中世纪的人民愚昧无知,缺乏同情心。文中几次写到儿童、妇女、姑娘们的笑与嘲弄,这样写有何作用?写法(结构):
(1)与下文爱斯梅拉达的笑形成对比
(2)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美好
内容:
(1)说明了她们的麻木与无情
(2)本应最有同情心的一批人却是如此的无情,由此说明了社会的黑暗与冷酷,深刻揭示了主题。思考1:围观者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自私 、冷漠、麻木、无知、没有怜悯心、可悲、可恶……)
观刑群众愚昧无知、无聊庸俗、麻木不仁、冷酷无情,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人性善的一面被遮蔽,人性的劣根性暴露无疑。这种无知和缺乏应有的善良已经在童真无邪的孩子的心灵种下了丑恶的种子。这是很可怕的!思考2:爱斯梅拉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丝梅拉达被伽西莫多劫持过,为什么在伽西莫多遭受笞刑的时候她会给他喂水?
提示:爱丝梅拉达不记前仇,以德报怨,给伽西莫多喂水,表现了她的善良,也表现了人性之美。
思考2:爱斯梅拉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美丽、善良、纯洁、有怜悯心……) 对待劫持过她的人:善良、纯真
 对待爱情:忠贞不渝、真挚热烈
 对待陷害利诱:勇敢坚强、不屈服
她是个善良真诚勇敢纯洁又美丽的埃及姑娘
你认为伽西莫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整体感知二思考3:提示: 这是他表示感激的方式。
因为伽西莫多被爱丝美拉达善良的行为、美好的人性感动,她满足的不仅仅是他生理层次的需要(喝水),还有他精神层次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伽西莫多对美的追求。
伽西莫多喝过了水,他又为什么要亲吻爱丝美拉达“美丽的小手”? 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情节是全文的高潮,在第62段中,伽西莫多“滚出了一大颗眼泪”,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结合你的理解,想一想,伽西莫多为什么要滚出一大颗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讨论A.感激之泪:对爱斯梅拉达在他极其口渴时喂水他喝,充满了无限感激。
B.自责之泪:伽西莫多原以为爱斯梅拉达上刑台也是来报复他的,但是他错了,他为自己误解爱斯梅拉达而流下了自责之泪。
C.悔恨之泪:伽西莫多不辨好坏,听信克洛德?孚罗洛的话,劫持爱斯梅拉达。他为自己的荒唐行径感到悔恨。
D.开心之泪:对爱斯梅拉达在被他劫持后,自己受鞭刑的时候,能帮助自己,觉得异常的开心。
E.觉醒之泪:伽西莫多从爱斯梅拉达身上看到了希望,他既然知道劫持爱斯梅拉达不对,那么他也应该会想到克洛德?孚罗洛行为的不当。
你认为伽西莫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丑陋 、善良、可怜、顽强、愚蠢、无心、混沌、无反抗……)思考3:
你认为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思考4: 当初收养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说明他还是有同情心的,现在的他见到伽西莫多受刑,为什么急忙转身走开了?
〖明确〗他曾有过善的追求,希望成为优秀的神甫,他用温情把弟弟抚养大;用怜悯之心收养了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然而他成了禁欲主义的牺牲品,灵与肉的冲突最终让他逃离了上帝,成了魔鬼撒旦的信徒。推动情节发展,与主要人物形成对比,同时表现人性的复杂性。
伽西莫多——是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的美学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外形丑陋,但内心纯真善良。
爱斯梅拉达——美丽纯洁,天真善良,坦率开朗,多才多艺。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副主教克洛德——人性恶的标本。虚伪狠毒,道貌岸然,内心阴险。
观刑群众——缺乏理智和同情心,自私冷漠,体现了人的劣根性。
主题探究美与丑的看台在美与丑的看台上,你看到了多少美与丑的对比?伽西莫多的美与丑
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
伽西莫多与副主教克洛德
爱斯梅拉达与群众
群众前后表现的对比1.外表丑陋与
2.外貌丑陋无比与
3.善良朴实与
4.善良有同情心与
5.嘲笑、辱骂与内心善良懂得感恩漂亮迷人自私阴险麻木无知、糊涂变态肯定、赞赏一、自身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行的对比
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在受刑时他表现出超人的顽强和忍耐,可是在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的时候,他流出了感激的眼泪。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二、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对比
他们的内心都很善良,都有着美好的心灵,富有人情味,但伽西莫多外貌丑陋无比,而爱斯梅拉达不仅美丽无比,而且从内心同情他,为他送上他最需要的水。三、伽西莫多和他的养父、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的对比
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然,内心却自私阴险,邪恶冷酷,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动持了爱斯梅拉达四、爱斯梅拉达和围观群众的对比。
看到伽西莫多受刑,被打得死去活来,围观群众不但不同情,反而咒骂他,向他的投石块,伽西莫多求他们给一点水喝,没有一个人理睬,还要侮辱他,可曾被伽西莫多挟持过的爱斯梅拉达却给予伽西莫多以同情,并为他送上他需要的水.
五、群众前后表现的对比
在伽西莫多受刑时,他们哄笑,咒骂,当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时,他们又为她欢呼。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说:“丑存在美的旁边,畸形接近着优美,‘丑恶滑稽’藏在‘典雅高尚’的里面,恶与善相共,阴影与光明相共。”他正是以这种美丑对照原则来进行艺术实践的。 多重对比手法的运
用,表现人性中美
与丑的对立和交织
“美与丑的分辨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不能为表面的假象所迷惑。”小小的刑台,既是对伽西莫多肉体的惩罚,又是对中世纪人们灵魂的拷问。小小看台,大千世界,人性的复杂、善恶、美丑展现无遗。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美丑的看台上,尽显自身的精彩。标题分析小说标题的的内涵?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有何作用?(表层)换来了伽西莫多的眼泪
(深层)唤醒了伽西莫多几近僵化的人性(因为他被姑娘的行为感动了)
结合课文谈谈这滴水的深刻内涵。 水同情之水、人性之水、
爱心之水、善良之水…… 爱斯梅拉达的爱唤醒了伽西莫多,还唤醒了谁?思考:小 结
爱斯梅拉达的“水”异常珍贵:残酷的刑罚没有使他流泪,群众的冷嘲热讽与打骂没有使他流泪,副主教的忘恩负义没有使他流泪……而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中透出了人性美的光辉,正是这道人性美的曙光照亮了沉睡在黑夜中的善良,唤醒了伽西莫多已经几乎接近僵化的人性,同时也唤醒了中世纪愚昧无知的人民大众。 一滴眼泪=一滴水= ?人性美分析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内涵?伽西莫多是不幸的,在刑场上,人们投以石块和咒骂,愤怒、憎恨、失望弥漫在伽西莫多的心头,但这时,眼前的漂亮姑娘不在乎他丑陋的长相,也没有因为昨晚的抢劫而怀恨在心,她不计前嫌,从人群中走出给他水喝,这天真的善良感动了伽西莫多。一碗清水代表了人性的仁爱无私,让这不幸的人感受到温暖,善良的灵魂复苏了,一滴泪象征了人性的感动和重生。课 堂 总 结 一滴眼泪 一滴水悔恨之泪
美善良之心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刑台愚昧无知自私狠毒围观者副主教丑鲜明的对比突出的主题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叙写一个外表丑陋的敲钟人遭受笞刑的经过,表现人性的美与丑的尖锐冲突,歌颂人性中美好的同情心,批判冷漠邪恶的行为及肮脏丑恶的灵魂。 (第9段)“何况监狱和囚犯这种传统还没有丢失,脚镣手铐(还有徒刑和断头台)至今依旧宝贵地在我们这些文明的温和的有人性的人中间传下去。”
关键句“文明的温和的有人性的人”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反语
这种修辞有何作用?
讽刺当时社会黑暗、人性泯灭、人的麻木
第44段中,副主教看到受刑的伽西莫多就匆匆离开了,说明什么?
克洛德善的一面已经逐渐泯灭,
他已经逐渐变的自私、无情、虚伪。
冷酷 (第50段)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 的声音喊道:给水喝!”这段话有何作用?
写法(结构):
人们的无动于衷与下文爱斯梅拉达的行为形成对比
内容:
(1)更加突出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
(2)表现了人们的麻木与冷酷爱斯梅拉达送水之后,人们也被感动了,这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这“好极了”的呼声?说明人性中的良知被唤醒,人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生长起来了。
写民众为之欢呼,正是对人性之美的呼唤和赞颂。——说明群众是可以从愚昧无知启发引导为有觉悟有同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