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6 14: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
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 汉乐府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咏史诗、爱国诗、悼亡诗、思乡诗、闺怨诗、战争诗、写景抒情诗等1、诗歌按内容可分为(题材): 古诗古体诗近体诗四言(字)
五言
七言
乐府诗 绝句(4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律诗(8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注意:古诗中每一个逗号算一句2、诗歌按形式可分为(体裁)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近体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七言律诗(每句七字)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律诗(四联八句)首联(1、2句)
颔联(3、4句)
颈联(5、6句)
尾联(7、8句)观沧海知识锦囊:乐府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知识锦囊:乐府诗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唐代以后,即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知识锦囊:建安风骨解 题 本诗是古乐府
观:看
沧海:大海观沧海曹操指大海,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曹操简介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曹
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
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由朗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观沧海》朗读诗歌节奏四言诗:
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观 沧 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jié dànsǒng zhì sè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写了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诗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自学思考一、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一、观 沧 海 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向东登上碣石山,来饱览这 壮观的大海。交待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篇。说诗意(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高挺立在海中(大海全景,写出苍茫浑然的气势)动+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岛上树木很多,各样的草繁盛茂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风吹草木,沙沙作响;海面掀起滔天巨浪。以山岛草木烘托大海动景静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东升西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 ;银河星光灿烂,斜贯天空,它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扣住大海的磅礴气势虚写,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心愿。(乐府诗每章结尾的句子,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二、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13-14)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_实(想象)_虚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并赏析这些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这四句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全用虚写,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水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就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 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心情愉快,自信乐观 。鉴赏诗句方法归纳:写作手法+解说诗意+表达情感四、小结:诗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待观海方位地点,统领全文,点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澹澹,山竦峙——动静相衬,显示海的辽阔和威严水澹澹,山竦峙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海的惊人力量宏伟气势实写海之宏伟日月出其中
星汉出其里——想像,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虚写海之气概附文表达作者的昂扬奋发的精神,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观沧海观海地点:东临碣石海的宏伟(实景)海水:水河澹澹山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波:洪波涌起海的气概(虚景)日月出其中星汉出其里★总结梳理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借景抒情 诗中的意象海岛草木日月秋风 洪波 星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胸怀广阔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比一比,看谁背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