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地震中的父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就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难点: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21·cn·jy·com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介绍资料: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在这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www.21-cn-jy.com
3.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资料导入课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3.全班交流: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设计意图]掌握字词,感知课文,为下一步学习作准备。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www-2-1-cnjy-com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3)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21*cnjy*com
①冲向废墟(第2、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②寻找儿子(第4──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出处:21教育名师】
③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④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3.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4.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来源:21cnj*y.co*m】
6.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21cnjy.com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版权所有:21教育】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2-1-c-n-j-y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21*cnjy*com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感知父子的伟大,净化学生的心灵,接受教育。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1·世纪*教育网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
4.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5.学生在班上交流。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父子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接受逆境生活的勇气。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2·1·c·n·j·y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挖 不论……总……
了不起 在一起 父子情深
儿子: 等 只要……就……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重点抓住了文章的一个中心点,以点引面,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21教育网
一、抓住中心,剖析文本
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细细分析课文,抓住了“一个中心线索”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由这个中心点挖掘出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仔细研读,学生很快找到这一场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学生很明显感受到父亲为了救儿子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能体会到父亲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以及父亲绝不放弃的信念。同样,“有其父必有其子”。阿曼达简简单单的一“让”,不仅让出了小小年纪的勇敢、让出了对他人的关爱、让出了父子血浓于水的亲情,更让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信念。
二、情感震撼,读中体验
语文课堂是学生充分体验感情的课堂。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就要有动情的语言,震撼学生的心灵。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我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当父亲看到漂亮的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他一次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多个环节的朗读,反复地感受,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父与子之间的情感。在体会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时,我让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的方式,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父亲为了儿子,快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感受儿子的了不起,主要通过朗读的方式产生。教学效果较好!
在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不足之处,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课文结尾时我没有再强调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父亲不仅救了自己的儿子,还救了其他13名儿子的同学,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有了父亲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他和同学才得以坚忍不拔地等到了父亲的救援,没有使父与子的了不起再次得到升华。如果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另外,我过于注重教学流程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文章中有两句父亲的语言描写:(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2)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虽然父亲口中是同一句话,但是却包含父亲截然相反的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这种情感的变化,但是我为了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没有给学生更多时间,加上自己情感的朗读,忽略了学生情感的生成,这让我感到很遗憾。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尝试,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思考,我知道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的反思、探索,真正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第9 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练习
一 、我会读,也会写。
fèi xū bào zhà chàn dǒu
( ) ( ) ( )
二、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 ) 兴奋( ) 丑陋( )
动摇( ) 希望( ) 安全( )
三、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你说过,( )发生什么,你( )会和我在一起,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 )我爸爸活着( )一定会来救我,( )能救大家。21教育网
四、阅读回答问题: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就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21cnjy.com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
在清理挖掘时,不断在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拦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挖着挖着。21·cn·jy·com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2·1·c·n·j·y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动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
2.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人帮他挖?
3.填空 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了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的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 ,儿子对父亲的 。www.21-cn-jy.com
4.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起什么作用?
5.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那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一、废墟 爆炸 颤抖
二、黑暗 寂寞 美丽
坚定 失望 危险 因为
三、不论 都 只要 就 也
四、
1. 因为他看到儿子上学的小楼已变成废墟, 认为儿子一定死了,感到绝望。( (意思对就得分)
2. 人们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对他深表同情;
但断定孩子绝无生还的可能,继续挖下去还会有危险。
3. 责任感 信任
4. 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 表现父亲的执著(坚毅、坚韧、顽强),对孩子的深挚的爱。
5.(1)父爱:①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②救火队长关心父亲的生命安全。③警察劝父亲控制情绪,并关心群众的安全。④好心人劝慰父亲。⑤过路人帮助父亲救出14个孩子。⑥儿子鼓舞同学。遇救时先让同学出去。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认识(示例):①爱能够创造奇迹。②爱能够激发人的潜能。③爱使人高尚。④爱是精神的支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⑤爱使人坚毅。 ⑥爱是驱散黑暗的阳光。
课件22张PPT。地震中的父子 导入新课
介绍资料:
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
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
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
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
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
在这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认读词语:昔日 洛杉矶 废墟 混乱
爆炸 瓦砾 砸碎 颤抖默读课文,思考:
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①冲向废墟(第2、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
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
望。
②寻找儿子(第4──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
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
亲的悲伤和坚定。
③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
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④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
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父亲的了不起: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
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
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
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
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
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
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
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
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
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
那句话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
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
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
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
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
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
和我们在一起。”
思考:
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
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地震中的父与子 - 作者简介
《地震中的父与子》原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Mark Victor Hansen)。 马克·汉林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在过去20年,他在32个以上的国家对2百万人已超过了4千次演讲。他的讲座包括优秀的销售策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等。 他给不同的人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鼓舞成千上万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强大、更有自己的未来。马克是多产作家,有着与写作伙伴Canfield杰克的心灵鸡汤系列。 马克也创作了一系列书籍、录音带、VCD,使得他的听众认识和发挥在生意和个人生活中自己的潜能。他的讯息,使他成为受欢迎的电视和电台的人物。他也出现在许多杂志的封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