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把铁路修到拉萨》(教案+课件+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把铁路修到拉萨》(教案+课件+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2 17:06:51

文档简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习题
一、基础过关
(一)看拼音写词语
Wēi é yāo ráo chěng xiōng kāi záo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 ( ) ( ) ( )
yín zhuāng sù guǒ fèi qǐn wàng shí21教育网
( ) ( ) ( ) ( )
(二)辩字组词
度:dù(  ) duó(  ) 调:diào(  ) tiáo(  )
难:nàn(  )nán(  ) 给:ji(  ) gěi(  ) 三(三)词语填空21cnjy.com
()装()裹   ()()以待  ()()而飞 ()水车() 
()以()日   废()忘() 七()八()   ()家()户 
  ()功()绩
(四)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已   以  
严阵()待   争论不() 
 夜()继日   ()经
     及   极   级   汲
始料不()   物()必反  
()取   ()别
     新   薪
改过自()   杯水车() 
釜底抽()  ()陈代谢
二、综合训练
(五)补充下列短语
()的黄山  ()的面目 
()的青藏高原 ()的冰渣子 
()的难题  ()的建设者
()的空气  ()的长龙 
()的露珠 ()的风火山
(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3.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          ()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5.我们怎会忘记老师对我们六年辛勤的培育?          ()
三、拓展应用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随着一声(令 今)下,阵阵(暴 爆)破声响(砌 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遂 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赴,(跨 挎)过巍(饿 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高原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1.用“/”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2.辨字组词
跨( ) 垮( ) 胯( )
阵( ) 陈( ) 陆( )
副( ) 幅( ) 福( )
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屋脊”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一)看拼音写词语
巍峨  妖娆  逞凶  开凿  银装素裹  废寝忘食
(二)辩字组词
度:dù(极度 )duó(猜度) 调:diào(调查)
tiáo(调整) 难:nàn(遇难) nán(困难)
给:ji(给予) gěi(送给)
(三)词语填空
(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  
(不)(翼)而飞 (杯)水车(薪)  
(夜)以(继)日   废(寝)忘(食)
七(嘴)八(舌)  (千)家(万)户 
(丰)功(伟)绩
(四)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严阵(以)待   争论不(已) 
夜(以)继日   (已)经
始料不(及)   物(极)必反 
(汲)取   (级)别
改过自(新)   杯水车(薪)  
釜底抽(薪)  (新)陈代谢
二、综合训练
(五)补充下列短语
  (巍峨)的黄山   (狰狞)的面目  (美丽)的青藏高原
  (坚硬)的冰渣子  (新)的难题   (伟大)的建设者
  (清新)的空气   (蜿蜒)的长龙  (晶莹)的露珠
  (长长)的风火山
(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拟人)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设问)
3.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          (疑问)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
5.我们怎会忘记老师对我们六年辛勤的培育?        (反问)
三、拓展应用
(七)1.令 爆 彻 隧 跨 峨
2.跨过 垮台 胯骨
阵地 陈列 陆地
副食 一幅画 福地
3.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赴,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4.青藏高原
5.解释说明
第20课《把铁路修到拉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www.21-cn-jy.com
难点: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2-1-c-n-j-y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1*cnjy*com
[设计意图]在歌声中感受修青藏铁路的艰辛,困难重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韵。
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3.师: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来源:21cnj*y.co*m】
[设计意图]在掌握字词基础的上,初步了解修筑是所遇到的困难。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齐读1~3自然段)21cnjy.com
2.师读:“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
  (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
3.读后采访
4.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
  (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
5.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6.现场报道: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①什么是下马威?
  ②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③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
   ④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段)www-2-1-cnjy-com
  (4)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①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②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
  ③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
  ④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⑤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21教育网
7.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
  (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21·cn·jy·com
  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③是党中央的关怀。
  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
(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读10~11自然段.2·1·c·n·j·y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的质疑,敢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净化了心灵,思想得到升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介绍青藏铁路最新进展:工程进展顺利,全线路基、桥涵、隧道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累计铺轨743公里,今年年底铁轨将铺到拉萨,明年7月进行列车试运行。届时将开通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到那时,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
2.想不想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来吧,跟老师一起踏上这段神奇的天路。(播放西藏美丽的风光,配上李娜的《青藏高原》,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西藏小女孩站在铁轨边上,眺望拉萨的方向。)【出处:21教育名师】
3.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设计意图] 在深深的感受到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的同时,让学生由衷敬佩筑路工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
2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 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教学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结构比较清晰。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了课文的主要问题,从大家的发言中,能感受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到位。通过引导,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那些建设者身上所具有的顽强、乐观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容易。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所在,并纷纷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这个问题较好回答,学生能轻松得从第6、9自然段中获取答案,并且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感受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21*cnjy*com
这堂课快结束时,我还补充了《生命禁区的早晨》这篇课外读物,在听到“科技人员为了测量的准备性,早早起床去唐古拉山腹,而到中午才吃“早饭”,在山中,张嘴吃到的是沙土,眼睛只能睁开一条线”时,他们不由得面容沉重起来,于是让他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朗读全文,自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1·世纪*教育网
从整体上看这节课,较好成教学任务。但有一些环节还很粗糙,比如教师的评价语、本课小练笔的安排、阅读材料的出示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较好地解决。【版权所有:21教育】
课件22张PPT。把铁路修到拉萨导入新课 《天路》这首歌,它深情地唱了出铁路工
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随着优美的旋
律随,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
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械 凿 妖娆 巍峨 媒        掌握生字: 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理解句子:
“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
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
(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
天气,极度缺氧)
(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
度,制服了冻土区。
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
续顽强的工作。
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
度缺氧难关 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从格尔木出
发的“青1”次列车穿越风火山。 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从格尔木出发的“青1”次列车将要驶入风火山隧道。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青藏铁路列车通过拉萨河特大桥拉萨河特大桥上的守卫战士采访: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现场报道:1.攻破“多年冻土层”。
2.克服“恶劣天气”。
3.解决极度缺氧。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
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③是党中央的关怀。
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青藏铁路最新进展:
工程进展顺利,全线路基、桥涵、隧道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累计铺轨743公里,今年年底铁轨将铺到拉萨,明年7月进行列车试运行。届时将开通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到那时,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
结论总结结论总结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作业布置1.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
说什么?(写下来)
2.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
发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 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