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课件+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课件+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2 17:13:35

文档简介

第21课《古诗两首》习题
一、基础过关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tónɡ suō yī jī lónɡ lián pénɡ
( ) ( ) ( ) ( )
  (二)按要求完成古诗词练习。
  1.默写《牧童》(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舟过安仁》(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 综合训练  
(三)先解释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________ 遮: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
(四)《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的作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首古诗词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___________ 代词作家。 “清平乐”是 ____________,“村居”是 _____________。读诗句,我们似乎可以听到________________ 带着醉意在溪边的茅屋里相互逗趣、取乐,看到他们的大儿子__________,半大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 ,最小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真是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图。 21cnjy.com
三、拓展应用
(六)比较阅读:
牧 童 诗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 童   
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这两首诗中都描写了牧童的笛声,请简要分析其对刻画牧童形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表达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水墨图,请你给这幅图拟一个标题。
(八)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向往怎样一种生活?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一)牧童 蓑衣 鸡笼 莲蓬
(二)默写:略
二、综合训练
(三)1.(1)怪生:怪不得的意思; 遮:挡。 诗句的意思是: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2)亡赖:指顽皮、淘气。 诗句的意思是:特别喜欢小儿的调皮,他趴在溪边剥莲蓬21·cn·jy·com
(四)吕岩 杨万里 辛弃疾 对田园生活、对远离尘世的一种生活的向往
(五)宋 词牌名 题目
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
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
在编鸡笼子
趴在溪边剥莲蓬
三、拓展应用
(六)1.两首诗都借笛声来刻画牧童的形象。前一首诗写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嘹亮的笛声,隔着田陇都能听见,与那些在官场争夺名利的人比起来,牧童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后一首诗写牧童“归来饱饭黄昏后”,面对晚风中的六七里野草,悠闲地吹起笛子,表现了牧童闲适的心情。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前一首诗直接将牧童生活与“长安名利客”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牧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后一首诗通过描写牧童悠闲恬静的生活图景,间接地表达了对钟弱热衷于功名的劝告。21教育网
(七)牧童晚归休憩图
(八)向往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向往美好生活之情。难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向往美好生活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
1.查字典,了解字义。
2.收集诗人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璀璨的文化传统,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生活的场景,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21*cnjy*com
2.会背这么多的古诗,谁来说说你平时学古诗采用的什么方法?
3教师出示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词句,明诗意
(3)想画面,入诗境
(4)诵诗句,抒诗情
4.自读诗题,感悟诗意。
牧童 舟过安仁
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一幅两小童船中嬉戏张伞图
[设计意图]浩瀚的古诗,陶醉我们的心灵,净化着我们的思想,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引入学习古诗的方法,更能直接导入新课。21教育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两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2.自由诵读,师生正音。
牧童 舟过安仁
草铺(pū) 蓑(suō)衣 收篙(gāo) 停棹(zhào)
3.诗画对照,交流诗意。
①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对照背景。
②借助字典和注释,通过诗画对照,理解并交流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4.学生运用方法自学第一首诗。
5.学习交流。
(1)全班交流:
①介绍诗人的资料
②教师配乐朗读,生闭目想象
③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④理解字词
铺 蓑 卧
⑤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文章,了解诗意,掌握字词,为后文学习作准备。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重点研读。
a想画面,入诗境
①人在野外遇到牧童,他们可能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
②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③轻声读诗,你从诗句中体会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具体的诗句说一说。
(羡慕牧童 向往宁静 无牵无挂 自由自在)
b诵诗句,抒诗情。
①读古诗,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
②指名读,齐读
③感悟诗情:
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21·世纪*教育网
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自学第二首《舟过安仁》古诗
(1)学生用上所学的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提出异议。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对照课下注释,释义古诗。
(5)说说你看到两小童在干什么?他们当时的神态如何?此时,他们的心情怎样?
(6)你能想像下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想象两小童怎样戏耍的?
3.诵诗句,抒诗情
(1)指名朗读古诗
(2)指导朗读,读出两小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读出两小童“张伞”的动作变化。
(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师小结:
古诗展现了两小童的动作和心情,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两小童行舟图”;后两句写了诗人对两小童心思的推想,抓住两小童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张伞图”。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两小童跃然纸上。让我们再次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美妙的画面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www-2-1-cnjy-com
[设计意图]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的语言美和内涵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两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让我们领略到了诗的美好意境,表达诗人向往宁静、自由自在的生活愿望。2-1-c-n-j-y
拓展延伸:1.《牧童》是___代诗人 _______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______,第二句写______,分别从______和 _____上给人感受,“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诗的三四句写_________的情景,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的牧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来源:21cnj*y.co*m】
2.背诵两首古诗词。
[设计意图]总结文章,激发情感,让学生更加热爱诗歌,感受诗歌的伟大魅力。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把《舟过安仁》这首诗改写成 一个小故事,让诗中的人物更加生 活化,离我们更近。
板书设计
牧童
吕岩
铺快乐 悠闲 卧
舟过安仁
杨万里
收篙 停棹
两小童 天真活泼
张伞 使风

[教学反思] 《牧童》是一幅图。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视野里的。课堂伊始,我以学生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再聊到吕洞宾,学生谈得不亦乐乎。有的同学说他是八仙之一,有的同学说到有关他的歇后语、黄梅戏。轻松自在的聊天中师生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在整个教学中,我没有使用任何课件,只是紧紧围绕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这几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教学。我先让学生读通读顺古诗,学生普遍出现前后鼻韵母音节不分,翘平舌音节不分的情况。通过教师带读,同桌互读纠正,学生能流利、正确朗读了。接着由读到悟,在整个理解诗意,悟其情感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铺”字体会草的翠色欲流、生机勃勃,就像软软的毯子和草场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有的同学从“弄”字体会到了一种情趣和牧童顽皮与可爱;有的同学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无忧无虑、充满野趣的牧童生活,还有的学生的脑海里涌现出许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在闭目想象环节之后,几个学生以纪实片的形式为大家讲述了一个牧童晚归休憩图。 此时学生眼中是鲜活的古代儿童的生活而不是诗句。21cnjy.com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由“不脱蓑衣卧月明”展开想象。学生有的说牧童在欣赏大自然演奏的乐曲——青蛙呱呱、小溪潺潺,有的说他在跟天上的星星聊天,学生的脑海里有无穷无尽的新奇想法。在想象中学生体会到了古代儿童生活的自由自在,野外生活的美妙、惬意。然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灵世界的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21·cn·jy·com
课后习题中有一个小练笔的设计,让学生把古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www.21-cn-jy.com
整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是一堂较成功的有实效的常态课。但我还是觉得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少了。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是学生课外收集了很多描写儿童的诗歌,由于课堂展示时间有限,课下该如何指导学生交流欣赏积累。2·1·c·n·j·y
《舟过安仁》
  本诗简单有趣,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自行掌握。针对本诗的特点,可设计画诗意、编故事、想象两小孩对话和想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深入地去探究诗情、诗意。小学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儿童生活的情趣。【出处:21教育名师】
课件22张PPT。古诗两首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璀璨的文化传统,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生活的场景,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词句,明诗意
(3)想画面,入诗境
(4)诵诗句,抒诗情 牧 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新课学习舟 过 安 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作者简介: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掌握字词:
草铺(pū) 蓑(suō)衣
收篙(gāo) 停棹(zhào)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牧 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
空中的明月。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
谈理由。
  (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悠闲自在、
无忧无虑的牧童,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
活的乐趣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
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
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
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
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
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
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
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体会诗意: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悠
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我们体会到了童
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舟过安仁 诗人介绍: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
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一
生力主抗金,正直敢言,有
气节。以善写田园诗著称,
南宋四大家之一。字词理解: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
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诗词释义:我好像看到了……
感受到了……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总结结论 这两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无
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让我们领略到了诗的
美好意境,表达诗人向往宁静、自由自在
的生活愿望。 1.《牧童》是___代诗人 _______的作品。诗
的第一句话写______,第二句写______,分别
从______和 _____上给人感受,“六七里”和
“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
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诗的三四句写__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的牧童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
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背诵两首古诗词。拓展延伸
把《舟过安仁》这首诗改写成
一个小故事,让诗中的人物更加生
活化,离我们更近。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牧童
吕岩
铺快乐 悠闲 卧
舟过安仁
杨万里
收篙 停棹
两小童 天真活泼
张伞 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