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6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2 21: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第一课时
一、出示目标
1、把握记叙要素,了解故事情节。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二、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今天就来学习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块一
(一)学生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了解课文体裁,朗读课文
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疏通字词
①给加点字注音:
训诫(jiè)
    陡峭(qiào )   嶙峋( lín )( xún )
啜(chuò)泣    着(zhuó)眼     纳罕(nà )( hǎn )
耸立( s ng )
迂回( yū )   头晕( yūn )目眩( xuàn )
凝视( níng )  小心翼翼( yì)
②解释下列词义:
训诫:告诫,教导。           耸立:高高地直立。
迂回:回旋,环绕。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惊奇,诧异。
瘦骨嶙峋:形容人非常瘦削。      
 心惊肉跳:担心祸患临头,形容非常紧张不安。
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
板块二
(三)了解内容,复述情节
阅读课文,弄清下列问题:
⑴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的地点:美国费城
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故事发生的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⑶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 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6个(我、内德、杰利等)
⑷那座悬崖有多高 岩石架有多高
    那座崖约20米高、岩石架约7米
⑸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 (可以概括回答)
5、复述故事情节:一生复述冒险部分,一生复述脱险部分
(注意交待清楚:“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 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 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
(四)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
三、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耸立(

峭壁(

凸起(

颤抖(

晕倒(

目眩(

啜泣(

纳罕(
)屡次(

蓬乱(
)
灌木(
)
狭小(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ēn(
)热
xuán(
)崖
训jiè(
)
安wèi(
)
瘦骨lín(
)xún(
)
希jì(

yìng(
)付
xùn职(

点zhuì(

小心yìyì(
)(
)
3.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晕(
)(
  

翼(
 
)(
  
)  啜(
)(
 
 ) 
荤(
 
)(
 

冀( 
)(
  )  辍(
)(
 
 
) 
崖(
)(
 
)    询(
 )(
 

 鳞(
)(
  

涯(
 )(
 

   峋(
)(
 

  
嶙(
)(
  

4.根据解释写出相应词语。
⑴我听见有人啜泣,正(惊奇,诧异)那是谁。(

⑵我的心在(形容人瘦削)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⑶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伸出脚去探那块岩石。(

⑷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告诫,教导)。(

5.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恢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

 )
(2)我听见有人辍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
(3)我惊奇而自毫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4)暮色仓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
第二课时
一、了解目标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4、在阅读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励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
二、自主学习
板块三
(一)探究文意,理解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大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明确: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5.我们从中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6、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给大家说一说。
(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
板块四
(三)多角度阅读
  学生研读文章,积极思考,就文中的人物、情节提出自己有创意的解读角度。
(如:杰利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何评论杰利……)
 
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是这样做?(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
明确: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父亲没有用梯子去救护,而是鼓励指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教育训练孩子的,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毕竟以后的路得靠孩子自己去走。事实上,“我”也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如果父亲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不能得到长进。这一富有教益的做法让孩子获得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同时也告诉我们:对孩子不要溺爱,要科学地训练孩子,使之自立自强。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以指导、鼓励,但不能包办代替,路要孩子自己走,让孩子在走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明确:
“我”犹豫不决,不敢去爬悬崖时,杰利对“我”叫喊:“来呀!别做胆小鬼。”给我鼓励。
在“我”爬上石架陷入困难时,“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尔后是杰利去把父亲找来的,说明他还是富于友情的。
③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明确:他们在“我”陷入困境时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这样对待一起玩的伙伴有些恶劣,没有患难与共的爱心。
④假如父亲没来,作为同学,你将怎么办?
⑤假如就是你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
(四)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
板块五
(五)探讨写作特点
①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明确:天气闷热是爬悬崖的动因,正是天热,孩子们才想到去爬悬崖,爬到悬崖上去凉爽,才有了下文。
②课文中与开头的闷热相呼应的语句有哪些?
明确:没有,这是本文的一个不足

三、当堂训练
1.课文主要写“我”(
跟小伙伴们爬悬崖
)的过程,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
伸、探、踩
),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
小心翼翼)
的心理。
2.文中两次写到“啜泣”,含义不同。第一次是(
恐惧、伤心
),第二次是(
惊喜、委屈、感动、余悸、成就感
)。
3.在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细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
亳无信心
)、继而是(
萌发信心
),随后是(
信心大增
)最后是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4.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要着眼于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美)
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
冒险
脱险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认真逐个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启示:敢于面对大困难,有信心战胜困难
巧于分解大困难,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小困难
认真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路要自己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