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3 17: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堂·导入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作者·简介让·乔诺,1995-1970年,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节选自《植树的男人》21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写作·背景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
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
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字·词·音
1.给加色字注音。
流淌(tǎng) 慷慨(kāng) 废墟(xū) 光秃秃(tū)
2.根据拼音写汉字。
hū(呼)啸  酬 láo(劳)  wēī(微)薄字·词·音解释词语或根据词义写词语。
(1)干涸:干枯,没有水。
(2)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坍塌)
(3)不长草的地方。(不毛之地)
(4)散步,闲走。(溜达)法国作家让·乔诺写过一篇著名的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战争,也不知道1939年的战争,他天天和树打交道.和树相依为命。他用心灵的语言和树谈心,默默地交流,过的是“淡泊生活 。他通过亲身经历证实了孤独者“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爱让生活多份阳光 。整体·感知新课·讲解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叙事描写
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里行间含蓄着作者的深情。结构
严谨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
2. 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
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新课·讲解 3.夹叙夹议叙议论结合,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
定的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文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
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4.学习本文既要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还要细心体
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抓住议论句体。拓展·延伸欣赏《种树的牧羊人》漫画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树木,是依靠着什么力量?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