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学案(含答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学案(含答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3 09:1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装订线
题目
专题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使用说明及复习指导》
先仔细阅读教材选修四P36——P59,完成导学案并画出知识体系。
《学习目标》
1.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2.激情学习,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
1.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2.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
课前预习案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原因
①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发展
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④思想基础:文艺复兴
⑤群众基础:清教徒运动
⑥导火线:苏格兰起义
2、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革命经过
(1)爆发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依据:资产阶级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
(2)进程:
①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
②两次内战时期(1642—1648)
③共和国时期(1649—1660)(革命高峰)
护国主时期(克伦威尔1653-1658)(理查1658—1660)
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⑤光荣革命
(1688)
(革命结束)——体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封建旧贵族的妥协
二、克伦威尔活动
1、“新贵族”时代
①出生和求学时期:1599年出生于英格兰东部___________郡信奉清教的__________家庭。
1616年(17岁)进入剑桥大学和伦敦法学院学习。
②继承父业并成长为新贵族议员:1617年继承父业;1628年首次当选议员,开始政治活动。
③参与反对专制王权活动:1640年再次当选议员,参与起草《_____________》
2、从马斯顿到纳西比(治军)——议会军统帅
①双方:王党(封建贵族)
——议会军(主力:自耕农、城市平民,领导:资产阶级、新贵族)
②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过程:
□1642年组建“___________”,并取得温斯比战役胜利
□1644年指挥_______________战役,所部获“铁骑军”称号(首次大捷)
□1645年议会授权他组建“__________”,后实际统帅这支军队
□1645年指挥________战役(成为内战的转折点),取得议会军对王军的决定性胜利。1646年,攻克王军大本营______,第一次内战结束。之后,当长老派企图通过解散_____夺取政权时,第一次清洗议会,驱散了议会中的_______议员。
□1648年指挥参加第二次内战并攻克苏格兰首都_______,查理一世再次被俘。之后,第二次清洗议会。
□1649年1月判处___________死刑
3、共和国时期(1649—1660)
①1649年5月成立英吉利_________,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高峰。
②1650年远征________和苏格兰,三年后征服。
③1651年颁布《___________》,引发英荷战争,英国获胜。随后迫使荷兰、葡萄牙、丹麦与其签约,扩大了英国外贸和航海的利益范围。
④1653年就任“__________”,颁行_____________,解散议会,建立起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知识拓展:
原因:
1、克伦威尔为确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既得利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革命刚成功,社会动荡不安,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2、共和制处在不成熟阶段,封建君主思想并没有彻底批判,旧势力没有彻底铲除
3、克伦威尔本人独断专行,好大喜功,因此,1653年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实质:半君主制的军事独裁统治的一种形式,
评价:1)在当时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稳定了政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但从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和长远来看,具有临时性和过渡性,并非资产阶级统治的常态。
⑤1658年病逝,其子理查继位,政局列为混乱。
4、克伦威尔独裁统治(1649—1658)
①对内:政治上:镇压平等派,掘地派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
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
②对外:远征爱尔兰、苏格兰;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英国的海上主要竞争对手荷兰。
③实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5、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60年,查理二世发表《布雷达宣言》,_____________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_______________》颁布,限制王权,保障资产阶级利益。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三、克伦威尔评价
1、肯定之处:在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法律,巩固革命成果。
①军事上: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为共和国与民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②政治上: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从而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③外交上:颁布《航海条例》,扩大了英国外贸和航海的利益范围。
④经济上:积极运用军事、外交手段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并积极发展工商业。
⑤文化上: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2、缺点与局限
①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②军事独裁统治和频繁的军事活动引起人们不满,社会动荡。
3、总体评价:功大于过
①英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②其缺点与局限,本质上是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决定的。
四、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树
五、我的问题与困惑((至少提出一个预习疑问)
课堂探究案
1.材料一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分落于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本来还给英军士兵一种债券,作为以后领取土地之用。但许多士兵因缺乏现款,将债券折价出售,债券也落入军官之手。虽然如此,士兵们由于得到债券,逐渐变质,失去了原来的革命精神。”
材料二
在1653年4月,克伦威尔将不驯服的“残余议会”解散;另外在7月4日召开了一个“小议会”……由一部分温和派议员在1653年12月12日提议“自动退职”,“小议会”就这样在召开以后几个月解散了。随后,由高级军官组成的会议拟定了一个新的宪法草案“施政文件”,根据这个文件,成立护国公制度。12月16日宣布克伦威尔为终身护国公。护国公制的实质是军事专政……护国公的主要职能无非是防止并镇压中、下层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起着防范刚刚被推翻的封建王党分子的阴谋叛乱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在征讨胜利后军队的性质发生怎样变化?这种变化对这场革命有何影响?
材料三
“勇敢的克伦威尔走进了议会,像个精灵,他发怒的面孔,吓得议员们口呆目瞪;“走吧!他说“你们坐得太久了!难道你们,还想坐在这里,直到世界末日来临!”——《克伦威尔传》
(2)克伦威尔独裁统治代表哪些人的利益?在他统治期间,采取哪些措施维护这些人的利益?
(3)《克伦威尔传》的作者对克伦威尔驱散议会持何态度?对于此事件后出现的政局你如何看待?请概括说明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三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歧反映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科学评价人物应遵循哪些基本方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1.(1)变化:由革命工具的军队蜕变成克伦威尔建立军事独裁的工具;
影响:1653年克伦威尔发动政变,就任“护国主”,建立以克伦威尔的个人独裁的护国主政体。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措施:镇压人民起义和王党势力;积极发展工商业;厉行清教法规,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强国签订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3)肯定和拥护。
驱散议会,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是资产阶级巩固革命成果和政权的需要。
2.(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
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2)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
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
(3)摒弃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以其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地评价;辨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