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课标导学
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教学重点
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
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
【基础梳理】、
一.革命前的克伦威尔
1.
出生于
新贵族家庭,青年时在剑桥大学和伦敦法学院学习。
2.1628年首次当选议员,开始政治活动。
二.革命期间的克伦威尔(1640年~1658年)
时期
主要活动
议会斗争时期(1640~1642年)
参与《
大抗议书
》的起草工作,反对查理一世的暴政,要求废除封建特权,保障工商业自由,录用议会信任的大臣。
内战时期(1642.8~1648.9)
第一次内战时期(1642.8~1646.6)
(1)1642年内战爆发后,建立骑兵中队和组建东部联盟
。(2)1644
年7月在
马斯顿荒原
战役中大败王军,极大帝鼓舞了英国民众,其麾下军队被誉为“
铁骑军
”。(3)1645年1月,组建
新模范军
。(4)1645年6月,取得
纳西比
战役胜利,这场战役是英国内战的转折点。(5)1646年6月,攻克王军大本营
牛津
,第一次内战结束。
议会内部斗争
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联合代表广大平民的
平等派,对
议会进行清洗,驱散了议会中的长老派首要分子
。
第二次内战时期(1648年春~9月)
(1)起因:被囚的查理一世
逃脱,联合苏格兰
再度挑起内战。(2)经过:
1648
年9月,新模范军占领
爱丁堡,第二次内战结束。(3)结果:①1649年1月,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的罪名处死查理一世。②1649年3月,英国宣布成立英吉利共和国,革命发展到高峰。
共和国时期(1649.9~166)
1649.3~1653
(1)措施:①对内:镇压了
平等派
和
掘地派
。②对外:
A.先后征服
爱尔兰
和苏格兰。
B.为与荷兰争夺海上贸易优势,颁布《航海条例》,引发英荷战争并取得胜利。
1653年~1658年,建立独裁统治
(1)标志:
1653
年,克伦威尔担任
护国主
。(2)性质:个人军事独裁统治
三、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背景:①危机的出现:由于面临人民反抗斗争和流亡海外的村理二世复辟活动的双重压力,加之频繁的军事活动导致军费开支攀升,引起了大资产阶级的不满。
②克伦威尔去世
③庸碌无能的克伦威尔的儿子理查继位,政局更为混乱。
(2)目的:资产阶级和贵族集团为了稳定政局和维护自身利益。
(3)概况:
①1660年,查理二世发表《布雷达宣言》,宣布在英国复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②1661年查理二世将克伦威尔的遗体从坟墓中掘出,施以绞刑,枭首示众。
【疑难剖析】
一、克伦威尔指挥的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克伦域尔从信奉清教的自耕农中挑选士兵,他们吃苦耐劳.痛恨封建制度.真诚地信仰上帝,愿意为议会献身。而且遵守军纪。
2.克伦威尔根据勇敢和忠诚来提拔军官.废除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招揽许多出身低微却很有才干的人,使军队充满活力。
3.克伦威尔治军有道。对军队约法三章。使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作战勇敢。
4.英国没有常备军。王军训练组织水平不高,战斗力不强。而且英王债台高筑,缺少财政支持,筹措军费困难。
5.克伦威尔本人是一个能力非凡的领袖人物.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纳西比战役的一位目击者说:他曾看到有些王党士兵在溃逃中,仍暂着生命危危险停下来去捡散在地上的钱。同时代的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克拉伦顿写道:“战争开始后不久,在军纪方面,国王的部队和克伦威尔指挥下的部队,便显露出很大的区别。国王的军队可以成功地发起进攻并击溃故手,但无法将他们有秩序地再重新集合起来投入战斗。而且也不可能做到在同一天发起第二次攻击……克伦威乍的部队刚完全币同,如果他仇进攻得手。或遭到攻击,或暂时溃退,他们能重新集合起来,排成整齐的队列,等待新的命令。”
材料二
马斯顿荒原战役的参加者、苏格兰人列斯里样评价克伦威尔的表现:“欧洲还从没见过类似的带兵艺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军与克伦威尔的军队有何不同
(2)综合材料并结含所学知识归纳克伦威尔的带兵艺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出答案。第(2)题主要根据教材知识回答。
【答案】(1)王军军纪不严,战斗力不强;克伦威尔的军队军纪严明.战斗力强。
(2)克伦威尔从信奉清教的自耕农中选出士兵,他们吃苦耐劳,仇视封建王权,乐于为议会献身,遵守军纪。克伦威尔根据勇敢和忠诚来提拔军官,废弃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招揽了许多出身低微却很有才干的人,使军队充满活力。克伦威尔还对军队约法三章,侵犯和平居民、盗窃、酗酒者严惩不贷;哨兵值勤时偷懒睡觉要被枪毙;巡逻时酗酒要处以死刑;抛弃武器者处死;盗窃和抢劫者处死。
二、结合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谈谈你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1.主要活动
(1)组织军队同王军作战:英国内战爆发后,克伦威尔自己出钱招募自耕农组织骑兵,从严治军,并在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大败王军,扭转了战局。1645年,克伦威尔组建了“新模范军",在纳斯比战役中全歼王军主力,于1646年结束了第一次内战。、第二次内战爆发后,克伦威尔很快平定了王党叛乱,又一次结束内战。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结束了英国的封建王权统治。
(2)建立共和国:1649年,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掌握了领导权。他率领军队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最终将这两个地区并入英国。
(3)实行军事独裁,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他极力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对外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对外,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对内,他在全国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
2.评价:
(1)积极性: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他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王权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他采取的内外措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基础,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局限性: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也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广大人民的对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英国的传统和惯例,这一切都削弱了他统治的社会基础。
【例题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三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1、2、3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歧反映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克伦威尔?
【解析】本大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考生答题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叙述,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1)从材料一“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可以看出认为克伦威尔破坏了资产阶级共和制。从材料二”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可以看出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战斗的战士。从材料三“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出现的。”可以看出认为他是专制的独裁者。(2)三则材料都没有客观全面的评价克伦威尔,反映了对人物的评价受阶级观点等的影响。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
【答案】(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2)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
(3)克伦威尔是清教徒的著名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在议会军不断失利之际自行组建骑兵队,大败王军,处决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之后又出征爱尔兰、苏格兰,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克伦威尔的活动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打击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发展,英国的海上力量得到加强,为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1628年,克伦威尔首次被选入议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活,此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新贵族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朝的矛盾
D.英国同苏格兰的矛盾
1.【解析】C
17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越来越成为其阻碍。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朝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并成为英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2.17世纪中叶英国国王与议会矛盾的实质是
(
)
A.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B.税收问题上出现的分歧
C.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双方争夺财政大权
2.【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英国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是封建君主专制与资产阶级限制王权的矛盾。A项与史实不符,B、D两项是表面现象。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有着共同的政治目的
B.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C.彼此利用对方
D.都有反对人民的一面
3.解析: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经营,因而和资产阶级有共同的经济利益,这是其结盟的根本因素。
4.某班同学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找到一段材料:“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者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依然照不到穷苦的老百姓身上。”以下是同学们对“压迫的大树”的几种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查理一世的统治
B.克伦威尔建立的军事独裁统治
C.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D.威廉三世的统治
4.解析:B提炼材料中有效信息:“寄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是指推翻了查理一世的统治;“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是指克伦威尔统治时期出任“护国主”,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5.从克伦威尔驱逐议会的历史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A.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克伦威尔背叛了资产阶级
D.克伦威尔成为军事独裁者
5.解析:D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全部政权移交给克伦威尔,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
6.(2013南京、盐城一模)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是近代英国的奠基人,其地位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使对其功过是非评价问题历来也是争论不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克伦威尔处死国王及建立共和国完全是处于人民的压力下不得已才实行的,而其后来进行军事独裁统治才是其政治目的。其实,仅从一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对人物进行评价是不可靠的,甚至从人物的言论出发评价人物也不可信。历史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的愿望与言论本身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在言与行之间,我们的评价研究更应侧重后者。当主观愿望与其行动发生矛盾之时这种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也就是说,在1648至1649年英国革命危机关头,克伦威尔事实上是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了的,这一点勿庸置疑。
——张庆海《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8年第4期)
材料二
克伦威尔如何图谋去保持他自己为英伦三岛的专制统治者,有三种环境能贡献他的力量:(一)他是一个军队所爱戴的领袖。(二)在他的法律与命令的严密实施之下,工商业达到繁荣。(三)他的外交处置,满足了英国的爱国热心,也富裕了英国的国库。有利的各通商条约,与荷兰人和法国人订立了。在反抗西班牙的战争中,军队夺取了敦刻尔克;海军此时确已变得极强……从西班牙方面抢得了牙买加,并装载大量的西班牙银子回来了。
——卡尔顿·海斯《近世欧洲政治社会史》
材料三
克伦成尔最终成为英国最高独裁者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是时代选择了他。即使没有克伦威尔,我相信也会有其他类似的人坐上“护国主”的宝位。这个角色是必然的,至于谁扮演这个角色只是一个历史偶然。所以,克伦威尔犯的错误是时代的错误不是他个人所能决定的,但他的功绩却是他自己的努力,时代只是给他提供了机遇,况且,克伦威尔称“护国主”后仍然继续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对外掠夺政策。他的独裁只是形式上的专制,并不是专制制度的再版。
——程世高《浅谈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侧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1648至1649年英国革命危机关头”,克伦威尔是如何推动革命向前发展的?(3分)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作者是如何看待克伦威尔的“护国主”统治的?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克伦威尔建立“护国主”统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3)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他的独裁只是形式上的专制,并不是专制制度的再版。”,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3分)
6.【解析】本题考查克伦威尔。第(1)问侧重点据材料关键字句归结:实际行动。第二小问格局教材所学知识从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方面归结。第(2)问观点从材料三中第一句话中归结;条件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从军事、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等的实施对民心的影响上方面归结。第(3)问是开放式的问题,只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即可。但是要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
【答案】(1)侧重点:历史人物的实际行动。(1分)
如何推动: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2)观点:作者认为克伦威尔建立“护国主”统治是时代的选择,不是个人的错误。(1分)
社会条件: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得到军队的爱戴;颁布发展工商业的法律(《航海条例》等),得到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拥戴;外交处置满足了英国人的爱国心。(3分)
(3)同意。
理由:“护国主”统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符合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不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再版。
不同意。
理由:“护国主”统治否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实际上就是个人独裁。(观点1分,理由2分)
7..(2013厦门毕业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52年11月他(克伦威尔)发表讲话说,由于在国会议员们之上“没有更高的或者平行的政权来审查和指导他们的行动,因而他们就不可能使自己处在正义、法律和深思熟虑的范围之内。所以,必须建立另外的政权,其权力之大和地位之高,足以克服这些弊端,并把事情管理好。否则我们的失败就是无可挽回的”。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他的权力不象正统君主那样是世袭的、“神授”的,而是靠他在革命中的战功而取得的。因此,这一权力主要依靠他个人的威信来维持,……当克伦威尔于1658年死去之后。……高级军官们争权夺势,无法建立新政权。共和主义者、平等派的残余力量也重新活动起来,农民运动也再重新掀起。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当时怎样的政局 为此,克伦威尔采取了什么措施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克伦威尔掌权的特点。对此,应如何客观评价 (8分)
【解析】本题考查克伦威尔。第(1)问考查的是对克伦威尔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的理解政局可以从政体共和制面临威胁和权力分歧:克伦威尔和国会加以分析;措施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解散国会,建立个人专制独裁统治“护国主”加以归纳。第(2)问考查的是对克伦威尔掌权方式和对其评价。首先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二概括:产生特点军功而非世袭、依靠个人威信;其次对其评价可以从积极:有利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局限性:军事独裁短暂而且脆弱,无法维持长久。
【答案】(1)政局:克伦威尔与国会的矛盾加剧:共和国面临严重危机。(4分)
措施:解散国会,就任“护国主”,建立起独裁统治。(4分)
(2)特点:权力靠战功取得而非世袭或神授;以个人威信维持。(4分)
评价: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但具有短暂性和脆弱性,无法维持长久稳定。(4分,答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