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3 09:4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专题综述】
1.时限: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含义:亚华走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亚洲觉醒
3.原因:
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2)直接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4.重大事件: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第1课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标要求】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史实,评价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一)第一次转变:弃医从政,图谋救国
1.原因:
2.认识: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实现。
(二)第二次转变:从改良到革命
1.原因:
2.转变标志——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
,提出
,其性质是
。其意义在于

3.早期革命活动(1895~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前)
(1)1895年领导
,因计划泄露,起义还未发动就失败。其意义在于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与清政府彻底决裂,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武装起义的第一步。
(2)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到海外继续进行革命斗争,伦敦蒙难脱险后,他继续进行斗争,在国际上影响日益增强。
(3)1900年10月,在广东组织
,因粮饷不继而失败。
(4)1905年8月,在日本
成立中国同盟会,由


联合组成,孙中山任
,以《
》为机关报。
①原因:
②性质:
③政治纲领:
④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5)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6)此后,孙中山与保皇派进行论战,组织多次起义,其中以1911年4月的
影响最大。
(三)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
1.背景:1911年10月,
爆发后,孙中山从海外回国,被17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2.性质:
4.南京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1)对外:为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2)对内
①颁布一系列涉及到政治、经济、文教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措施——意义:对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作用。
②1912年春,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
1912年3月
颁布机构
参议院
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和自由;(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②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A、参议院形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B、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为限制总统权利,实行责任内阁制;C、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
对反封建专制制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5.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1)原因
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B.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袁世凯的个人因素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经过
A.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结束了。
B.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
C.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D.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影响:辛亥革命运动因袁世凯的篡权而归于失败。中国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防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3)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6.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
(1)失败原因:
①主观原因: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A、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决裂,B、也不敢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实行土地改革。
②客观原因: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结成反革命同盟,敌人力量强大
(2)历史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四)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举措
1.提出限制袁世凯权力的三项条件:①临时政府设在
;②新大总统到南京后,再辞去打总统职务;③新总统必须遵守即将制定的《
》。
2.辞职后,转向实业,关注民生。“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
3.针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进行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1913→护国运动1915→两次护法运动1917、1920
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
宋教仁被刺及“善后借款”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散而失败,孙中山于1914年在日本组建中华国民党。
护国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第一次护法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法运动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20年底,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北伐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五)第三次伟大转变:联俄联共
1.原因
2.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
(1)时间、地点:
(2)内容
(3)意义:
(4)合作方式:
(5)合作的政治基础:
(六)孙中山北上
1.背景:
2.概况:
3.孙中山逝世:
【重点归纳1】:三民主义
近代前期中国民主革命的最高成就就是提出三民主义,它是中国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方面的任务。
名称
政纲
基本内容
进步作用
局限性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反满”就是反对满清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意义。推翻帝国主义侵华工具清政府,客观上体现反帝和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即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反映出孙中山注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为资本
土地纲领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没有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无法广泛动员群众
三者关系: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发展
关于三民主义的评价,见教材P77(重点记忆)
【重点归纳2】新三民主义
1.内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民权主义
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即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2.意义: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重点归纳3】孙中山一生的三次伟大转变、斗争失败原因、孙中山精神
1.孙中山一生的三次伟大转变——与时俱进
三次转变
时代背景
革命思想
时代影响
弃医从政
晚清腐败、民族灾难
转而革命
幻想破灭、甲午惨败
三民主义
推翻满清、结束帝制
联俄联共
共和屡败、十月革命
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反帝反封
2.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大多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B、纲领:三民主义有重大局限;C、军队: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D、群众:脱离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②客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
③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3.孙中山精神
(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3)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去和斗争精神;
(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孙中山
主要活动
历史作用: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①创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推翻清王朝和君主专制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③维护民主共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④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实现国
共合作,兴起国民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