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
【教学目标】
一、内容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学习要求:简述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和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列宁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缔造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简述列宁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探索,认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了解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及其理论指导意义。
二、知识与能力
了解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的主要过程及其在流亡国外期间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史实。
了解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活动和理论贡献。
探讨列宁结合本国国情探索俄国革命道路的创新精神及其革命品质。
了解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主要过程;了解列宁领导社会主义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史实,认识列宁在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创新勇气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方面的主要理论贡献。
三、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了解和收集有关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等方面的基本史实,使学生对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前的革命活动与主要理论贡献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观看相关的历史题材影片,或运用多媒体手段重组历史资料,使学生在再现历史情景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高对历史人物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典型历史事件,了解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在保卫苏维埃政权、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基本史实,通过资料搜集、观看相关历史影片、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道路的对比等学习方式,探讨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加深学生对列宁这个伟大人物的感性认识和历史把握。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列宁在领导创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为俄国十月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学习列宁不屈不挠、矢志革命的勇气,以及他结合本国实际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在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过程中,列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对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以及提出的许多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思想观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学习列宁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事迹,认真学习列宁的思想理论学说,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关注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树立对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⒈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⒉列宁领导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⒊列宁逝世前关于布尔什维克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
难点:⒈如何理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等光辉论断。⒉探讨和认识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懈探索精神、创新态度以及列宁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理论贡献。
【教学流程】
投影:2008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一百三十八周年纪念日,俄罗斯共产党等组织及当地居民向红场列宁墓敬献鲜花。当天,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罗斯托夫等地的民众也分别举行了纪念活动。
《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当天的民调显示,大部分俄罗斯民众仍对列宁持正面看法。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哈里东诺夫说:“对于我来说,列宁的名字就是诚实、廉洁、勤奋和保护弱者的代名词,他所缔造的苏联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一、早年经历
阅读教材p105,并观看屏幕,感受列宁:
投影:列宁9岁时的全家合影(右坐者为列宁)。1919年,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在苏维埃宫。1922,莫斯科郊外戈尔克村,列宁夫妇在天文望远镜旁。列宁与斯大林。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1924
年1月27日建成。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墓顶是平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
列宁勋章为苏联的最高奖赏,是1930年4月6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发布命令设立的。列宁勋章章体为金质。其上的列宁头像,早期的为银质,1934—1936年的为金质,其后改为白金。章上有俄文ЛЕНИН(列宁)字样。
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套军装就按列宁装设计。由于此时适逢列宁逝世5周年,为缅怀列宁,红四军前委决定将4000套灰色军衣的红领章上都缀上黑边,这也是红军历史上唯一缀有黑边的军服。
投影:感受列宁名言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投影:中学时代的列宁
1887年秋进入喀山大学,结识了一批有革命思想的学生。
沙皇不准读进步书籍,列宁带领学生向反动的学校提出抗议。
入学不到半年,列宁就因为参加学潮而被开除学籍并流放。
列宁被捕后,警官问他:“小伙子,造反有什么好处?你不是向一堵石墙上撞吗?”列宁回答说:“是的,但这是一堵朽墙,一撞就倒了。”
在马克思主义小组中,列宁这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演讲有感人的说服力,他的科学依据给每一个到会的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1895年列宁被捕,为了防止书写时被巡捕发现,看守刚一开门,列宁就吞掉用面包+牛奶做成的“墨水瓶”。
(板书)二、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一)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的历史条件
1.社会条件: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
3.组织条件:1895年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俄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
4.思想条件:创办《火星报》
(二)建党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探究:列宁主义诞生的条件?(参看练习册p39——40)
(三)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
1912年在党的“六大”上,将孟什维克驱逐出党
(板书)三、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回忆必修一的内容)
1、客观条件:
(1)垄断资本较弱,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社会矛盾尖锐:
国内:①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压迫使阶级矛盾尖锐
②俄罗斯民族对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使民族矛盾尖锐
国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2、主观条件
(1)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2)俄国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
(3)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二)列宁的贡献(阅读教材,归纳)
⒈号召者: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
⒉组织策划者:二月革命后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四月提纲》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的纲领
⒊指挥者:亲自指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7日
⒋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投影:革命成功后,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说,受到暴风雨般的欢呼。俄国开始了新的时代。
投影: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⒈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⒉国内:为把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强国创造前提
⒊世界: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⑵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斗争榜样
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方向
⒋人类历史: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⒌对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完善与发展
问:十月革命走的是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下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又是什么道路?为什么两国的革命道路会有所不同?
答:……
(板书)四、巩固苏维埃政权
领导苏俄人民在三年内战中(1918—1920)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投影: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请思考: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
答:……
投影:列宁和军事学院的学生们一起打扫克里姆林宫广场
党员同志们:
昨天,我们敬爱的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同志晕倒在会场上,他拥有调拨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力,却没有留下能填饱自己肚子的哪怕一小口。感动之余,我们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进行了义务劳动,列宁同志也要加入。同志们,请参加义务劳动,用工人阶级的觉悟来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保卫苏维埃!
——莫斯科喀山机务段党员
(板书)
五、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投影:
材料一 1919年,俄国一普特粮食的价格为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
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材料二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答:……
投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工业政策
国有化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实物配给制
投影: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列宁
请思考: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直接出发点和根本出发点分别是什么?
答:……
投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政策
国有化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实物配给制
投影: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请思考:列宁此时的态度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是什么意思?
答:……
投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政策
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实物配给制
投影:
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在高尔基市,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联合企业,从1932年起,每年有十万辆嘎斯牌客车和卡车下线,在苏联的道路上奔跑。
投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政策
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实物配给制
工资制
(板书)
五、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⒈内容
⒉作用:
⑴调动了人民劳动积极性,使国家经济明显好转;
⑵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为后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经验教训。
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投影: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一位俄国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问道: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请思考:马克思上述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某种一成不变和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他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
──列宁
请思考: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所持的态度是什么?他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答:……
(板书)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⒈从理论上分析了十月革命成功的可能性(特殊性)
⒉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理论
⒊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如经济文化建设,国家党政机关的改革等
投影:列宁给党中央领导班子的遗嘱与最后的建议信
关于斯大林,信中说:“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1923年1月4日,列宁对12月24日的信作了具体的补充,建议免去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
列宁怕收信人对此掉以轻心,所以接着强调: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说,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
(注)这些文章列宁都要求发表,但阻力重重,政治局讨论时就不同意发表,敷衍了列宁。直到1964年出的俄文第5版第45卷才恢复原貌。
投影:
1924年1月,列宁因脑溢血逝世,举国悲痛,各国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同声哀悼。
中国人民也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他评价列宁道:“你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你向我们指出了共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远活在被压迫民族的心里。”
归纳:(板书)列宁的贡献
①一个政党: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②一个国家: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③一个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④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投影:对列宁的评价
⒈伟大的思想家: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
⑵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⑶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在政治史必修(1)第八单元第二课和经济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一课有较多涉及,本文无外乎对之前所学的知识整合,只要抓住列宁的历史事迹和伟大贡献即可推得“评价”,无理解难度,故教学中可稍做删减,引导学生复习与巩固。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140页“自我测评”
答:第一,列宁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1898年3月,俄国各地的“斗争协会”共同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但大会未能制定党纲党章,选出的中央委员会不久也被破坏,所以党实际上并未建立,因此各地的“斗争协会”仍处于思想混乱、政治动摇、组织涣散的状态。列宁提出要在俄国建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从思想建党着手。他所创办的《火星报》为建立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做好了准备。1903年7—8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载有无产阶级专政条文的党纲,建立起了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取得了中央委员会的领导权。1912年孟什维克被开除出党后,布尔什维克成为俄国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
第二,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撰写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基础;撰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等光辉论断,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马克思列宁主义阶段;撰写了《国家与革命》,为十月革命做出了深刻的理论论证。
第三,列宁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侨居瑞士期间,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分子进行了论战。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策略,号召各交战国的无产阶级调转枪口打倒本国的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光辉思想。
第四,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夜的关键时刻,在中央委员会上坚持武装起义的方针,同时不畏艰险,深入斗争第一线,直接领导和指挥革命的行动。
课本第140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列宁之所以将十月革命称为“第三次俄国革命”,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1905年俄国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相提并论。其中,1905年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尽管最后失败,但它锻炼了俄国民众,因此列宁称1905年革命是十月革命的“总演习”。1917年的“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革命后,工人士兵成立了工兵苏维埃,资产阶级则成立了临时政府,它既是1905年革命的继续,也为十月革命做了准备。
与前两次革命相比,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时代。
课本第145页“自我测评”
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为了保障战争供应而制定并执行的非常性政策,其实质是禁止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它对赢得战争的胜利和保住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战时的经济政策从一开始就暴露出严重问题。战后这一政策更是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制定新的经济政策,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列宁对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倾听各地农民代表的意见,首先提出了全党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任务的设想,提出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问题。根据列宁的报告和建议,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做出了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实施一年后,国家经济取得明显成效,俄国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课本第146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为了保障战争供应而制定并执行的非常性政策,其实质是禁止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它是由当时客观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政策,它对赢得战争的胜利和保住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战时的经济政策从一开始就暴露出严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过急地摧毁一切旧的生产关系,过分地实行工业、贸易国有化,取消私商活动,堵塞流通渠道,用国家法令的手段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政策。战时共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小农占优势的苏维埃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了广大农民的特点和需要,损害了农民的物质利益,因此长期执行这种政策就将破坏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威胁到工农联盟的巩固。从这种意义上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能是一种临时性的政策。1921年初,列宁等苏维埃领导人决定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