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预习完成预学案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小组研讨能够分角度简述邓小平在文革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活动;
2.理解、概括邓小平在文革后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贡献,并结合具体时代背景对邓小平进行客观评价,从中体会时代和伟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3.感受邓小平设计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伟大气魄,体会邓小平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爱国情怀和实践创新精神,认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增强求真求实求创新的意识,培养爱国奉献精神。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梳理知识,填写完成下列邓小平生平主要活动大事年表。
时
间
主要活动、经历
1921-1976
参加革命和建设,三起三落,不断实践、观察、总结、思考,逐渐成长为坚强、成熟、睿智的领导人。
1977
大力推动、主持恢复高考制度。
1978
支持_________________的大讨论;主持平反冤假错案。
1978.10-1979.1
出访日本,加强中日关系;主导中美建交;出访美国。
1978.12.18-22
出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社会主义不但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还要________________;一再强调_______和_______的必要性。
19801981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邓小平亲自主持制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___。
1978-19901984.1
大力支持、推动农村改革,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提出“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倡议兴办_________,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_______,开发开放_________。与此同时,特别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____________,即坚持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___________。视察深圳特区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2.11983.6
在会见海外朋友时首先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对如何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后来又把“一国两制”构想用于解决_____________问题,并做多次阐述。基本内容:在________前提下,________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国际社会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____________。
19831988.9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19871989
辞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半退”留任中央军委主席。坚决说服中央常委们,实现“全退”。
1992.1.17-2.22
南巡____、深圳、____、____,发表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___________,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实现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提出了“_________”标准,并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都是___________。”“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__________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97.2.19
逝世,按照他的遗愿,眼角膜和遗体捐献供医学研究、解剖,骨灰撒入大海。
【课中研讨】依据课本知识和大事年表信息,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记录。
1.
结合史实,举例说明文革后邓小平在领导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些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要求归类、概括贡献的领域,并举例说明)?
讨论记录:
2.结合史实分析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哪两个根本问题?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讨论记录:
3.
请画出邓小平理论和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践辩证关系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