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
1.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
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原始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阅读课文6-7页: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时间
距今约六千年
地点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半坡居民
代表类型
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的生活
使用工具
磨制石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
居住情况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
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
2.动脑筋:观察右图,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3.比较半坡居民和北京人有哪些不同?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已经开始使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从食物来源看,北京人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果实为生,辅之以渔猎;半坡居民有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即种植粟,发展原始农业。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半坡居民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从社会分工的情况来看,北京人正处于最原始的社会发展阶段,没有明显的社会行业分工,而半坡居民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之分。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阅读课文8-9页: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时间
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
河姆渡人
代表类型
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的生活
使用工具
磨制石器、骨耜
居住情况
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
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水牛等;制陶、纺织、挖井等
2.看图思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3.归纳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生产以农业为主,生活是盖房定居,磨制石器和陶器。农耕文明的特征。
不同点:房屋的结构不同,种植农作物不同,干栏式、水稻。
半地穴式、粟。
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时间是什么时候?兴起于哪些地区?
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2.原始农业的快速发展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什么是刀耕火种?耒耜的发明有什么好处?
刀耕火种指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火烧过的地方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耒耜的发明使得以此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3.原始农业的发展标志及影响?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影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课堂小结】
原始居民
发现地点
距今年代
生产工具
农作物
手工业
房屋建筑
原始农业的发展
半坡居民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黄河流域)
约六千年
磨制石器、耒耜、石刀、骨制箭头、鱼叉、鱼钩
种植粟、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半地穴房屋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姆渡人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耒耜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制造陶器、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干栏式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