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的形成》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早期国家的形成
科
目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我教的是枫林镇中学7年级3班的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从小学进来时的成绩大部分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认知较差。自制能力较差,但好奇心较强,对图文有点兴趣,所以教学应简要化,具体化,形象化,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历史与社会。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城市的出现、王权的神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早期军队与刑法的功能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形成与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2通过对城市等文明标志物的了解,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的意识,认识到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分析-----讨论--------总结
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类早期城市遗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并能够尝试着比较古代和现代城市在景观上的异同点。2.通过学习早期国家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地位,使学生能够学会从印度种姓制、中国分封制度等现象分析出制度背后所涵盖的社会阶级分化本质。3.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等具体资料的方式运用,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君主、军队和刑法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城市、王权、阶级等如何体现出国家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2.难点:王位世袭制、种姓制等抽象概念。
教学资源
《早期国家的形成》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大河流域的文明,还记得课中提到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吗?”教师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四大文明古国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早期国家是怎样形成的。”由此引出本文的主题。
教学活动2
二、新课教学1、城市开始出现出示三大遗址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中外古城遗址的面貌,从古城的残垣断壁中去感悟历史的沧桑。并且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描述古代城市的布局、功能和特点。探讨古代城市的形成原因及条件。比较这些古代城市遗址的相同之处。比较现代城市和古代城市的异同。城市的出现有什么意义2、王权神圣
(1)神秘的埃及埃及是个遥远、古老、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有关法老的统治、法老的陵墓──金字塔的修建等等,学生普遍好奇,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出示《金字塔》的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你知道金字塔是用来干什么的吗?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法老的金面具和金棺说明了什么?法老手持太阳杖又有什么含义?让学生各抒己见,对法老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及统治有一定的认识。(2)古巴比伦的王权出示阅读卡并提问:汉谟拉比,他自称什么 汉谟拉比是如何确立对王国的绝对领导的?汉谟拉比为什么要称自己是天神地神的宠人 利用阅读卡,让学生体会统治者利用神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3)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出示大禹的图片,并提问:他是谁?你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方法当上部落首领的?当上首领后,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他的权力?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他是怎么当上首领的?这种方法有什么意义?他又是如何进一步加强王权的?出示图片:九鼎——中国王权的象征
教学活动3
三、你点我评
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
本节课我最大的遗憾-----------本节课我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