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张PPT。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 解决几何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几何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2.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在几何问题中可以将图形进行适当变换,使列方程更容易.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对方程的解必须要进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舍去要以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为标准.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实际图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难点
在探究几何问题的过程中,找出数量关系,正确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活动1 创设情境
1.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面积________,长方体的体积公式________.
2.如图所示:
(1)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0 cm,宽是8 cm,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 cm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
(2)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0 cm,宽是8 cm,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cm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教学设计活动2 自学教材第20页~第21页探究3,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 cm,宽21 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 cm).
(1)要设计书本封面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则正中央矩形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
(2)为什么说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试与同伴交流一下.教学设计(3)若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 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 cm,则中央矩形的长为________cm,宽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cm2.
(4)根据等量关系:________,可列方程为:________.
(5)你能写出解题过程吗?(注意对结果是否合理进行检验.)
(6)思考如果设正中央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9x cm和7x cm,你又怎样去求上下、左右边衬的宽?教学设计活动3 变式练习
如图所示,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花园的面积占整块面积的75%,等宽且互相垂直的两条路的面积占25%,求路的宽度.
答案:路的宽度为5米.教学设计活动4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利用已学的特殊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根据面积与面积(或体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能正确解方程,最后对所得结果是否合理要进行检验.
作业布置
教材第22页 习题21.3第8,10题.课件10张PPT。22.1.2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目标通过画图,了解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理解其顶点为何是原点,对称轴为何是y轴,开口方向为何向上(或向下),掌握其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最值和增减性与解析式的内在关系,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
从“数”(解析式)和“形”(图象)的角度理解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y=ax2与函数图象的内在关系.
难点
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
1.下列哪些函数是二次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
(1)y=3x-1 (2)y=2x2+7 (3)y=x-2
(4)y=3(x-1)2+1
2.一次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各是怎样的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又有哪些性质呢?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了它的一般形式,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二次函数中最简单的y=ax2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二、教学活动
活动1:画函数y=-x2的图象.
(1)多媒体展示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2)提出问题:它的形状类似于什么?
(3)引出一般概念:抛物线,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
活动2:在坐标纸上画函数y=-0.5x2,y=-2x2的图象.
(1)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点拨;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画图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y=-0.5x2,y=-2x2与函数y=-x2的图象,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学设计(3)归纳总结:
共同点:①它们都是抛物线;②除顶点外都处于x轴的下方;③开口向下;④对称轴是y轴;⑤顶点都是原点(0,0).
不同点:开口大小不同.
(4)教师强调指出:这三个特殊的二次函数y=ax2是当a<0时的情况.系数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大.
活动3: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函数y=x2,y=0.5x2,y=2x2的图象.
类似活动2: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图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进一步提炼出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活动4:达标检测
(1)函数y=-8x2的图象开口向________,顶点是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当x__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二次函数y=(2k-5)x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下,(0,0),x=0,>0;(2)k>2.5 教学设计(3)如图,①y=ax2;②y=bx2;③y=cx2;④y=dx2.比较a,b,c,d的大小,用“>”连接________.(3)a>b>d>c.教学设计三、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二次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
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性质:
(1)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
(2)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作业布置
教材第32页 练习.课件12张PPT。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第二课时 问题1
(1)二次函数 y = ax 2 的图象是什么?
(2)它具有怎样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3)你是怎么研究的?1.复习 y = ax 2 的图象和性质2.类比探究二次函数 y = ax 2 + k 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2
类比 y = ax 2 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画出二次函数 y = 2x 2 + 1, y = 2x 2 - 1 的图象,并探究它们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通过对二次函数 y = 2x 2 + 1, y = 2x 2 - 1 的探究,你能说出二次函数 y = ax 2 + k(a>0)的图象特征和性质吗?2.类比探究二次函数 y = ax 2 + k 的图象和性质 归纳:
一般地,当 a>0 时,抛物线 y = ax 2 + k 的对称轴是 y 轴,顶点是(0,k),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 x<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2.类比探究二次函数 y = ax 2 + k 的图象和性质 你能说出二次函数 y = ax 2 + k (a<0)的图象特征和性质吗?2.类比探究二次函数 y = ax 2 + k 的图象和性质 归纳:
一般地,当 a<0 时,抛物线 y = ax 2 + k 的对称轴是 y 轴,顶点是(0,k),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 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 x<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x>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2.类比探究二次函数 y = ax 2 + k 的图象和性质抛物线 y = 2x 2 + 1,y = 2x 2 - 1 与抛物线 y = 2x 2 有什么关系?
抛物线 y = ax 2 + k 与抛物线 y = ax 2 有什么关系?2.类比探究二次函数 y = ax 2 + k 的图象和性质 归纳:
当 k>0 时,把抛物线 y = ax 2 向上平移 k 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 y = ax 2 + k;
当 k<0 时,把抛物线 y = ax 2 向下平移|k|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 y = ax 2 + k.2.类比探究二次函数 y = ax 2 + k 的图象和性质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
(1) ;(2) ;(3) .
观察三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开口方
向、对称轴和顶点.你能说出抛物线 的开口
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吗?它与抛物线 有什么联
系?3.运用性质,巩固练习
开口方向:向上;
对称轴:y 轴;
顶点:(0,k).
当 k>0 时,把抛物线 向上平移 k 个单位,
就得到抛物线 ;
当 k<0 时,把抛物线 向下平移|k|个单
位,就得到抛物线 .3.运用性质,巩固练习 (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抛物线 y = ax 2 + k 与抛物线 y = ax 2 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4.小结课件12张PPT。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的过程;理解函数图象平移的意义.
2.了解y=ax2,y=a(x-h)2,y=a(x-h)2+k三类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3.会从图象的平移变换的角度认识y=a(x-h)2+k型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重点难点重点
从图象的平移变换的角度认识y=a(x-h)2+k型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
难点
对于平移变换的理解和确定,学生较难理解.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特征:
1.名称________;2.顶点坐标________;3.对称轴________;4.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________,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________点,图象在x轴的________(除顶点外);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________,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________点,图象在x轴的________(除顶点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4.做一做
(1) (2)填空:
①抛物线y=2x2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可得到y=2(x+1)2;
②函数y=-5(x-4)2的图象可以由抛物线________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而得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做一做:请填写下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4.练习:课本第37页 练习
五、课堂小结
1.函数y=a(x-h)2+k的图象和函数y=ax2图象之间的关系.
2.函数y=a(x-h)2+k的图象在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等方面的性质.
六、作业布置
教材第41页 第5题 课件13张PPT。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抛物线复习与回顾1、函数 的图象是_____,对称轴是___轴,顶点坐标____, a >0时开口向___,。x<0时,函数值y随增大而__ ,x>0时,函数值随增大而__ ,x= ___时,有最__值是 ___。 a < 0时开口向 ___,。x<0时,函数值y随增大而__ ,x>0时,函数值随增大而 __ , x= ___时,有最__值是___。下(0,0)减小 增大0大0y2、抛物线___ ___ 对称轴是y轴,顶点在坐标原点,开口的方向由a的符号确定,开口的大小由IaI确定:a >0时开口向 上,a越大开口越小; a < 0开口向下,a越大开口越大。 减小 增大00小上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x2 和
的图象解:分别列表,再画它们的图象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和
, 的图象解:分别列表,再画它们的图象抛物线 由抛物线 向上(k>0)
或向下(k<0)平行移动IkI个单位得到。抛物线 由抛物线 向上(k>0)
或向下(k<0)平行移动IkI个单位得到。抛物线 的顶点(0,1)对称轴y轴开口向上增减性: a>0时x <0函数值y随增大x而减小,x >0函数值y随x增大而增大;
a<0时x <0函数值y随增大x而增大,x >0函数值y随x增大而减小。x <0函数值y随增大x而减小,x >0函数值y随x增大而增大。X=0时函数值y有最小值1抛物线 的顶点(0,1)对称轴y轴开口向下x <0函数值y随增大x而增大,x >0函数值y随x增大而减小。X=0时函数值y有最大值-1抛物线 由抛物线 沿x轴向上(k >0)或向下(k <0)平行移动IkI个单位得到。yx-1-212120-5-4-2-1-3若抛物线如图那么抛物线的解析式是:练习1xy-1-212-1-202341练习2若抛物线如图那么抛物线的解析式是:抛物线练习31、函数 的图象是_____,开口方向 ___,对称轴是___轴。顶点坐标____,x<0时,函数值y随增大而__ ,x>0时,函数值随增大而__ ,x= ___时,有最__值是___。下(0,2)减小 增大0大2y2、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和上面1题的形状大小一样,顶点在坐标原点下一个单位它的解析式是____
x<0时,函数值y随增大而__ ,x>0时,函数值随增大而__ ,x= ___时,有最__值是___ 减小 增大0-1小练习1、把抛物线 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若再向下平移 5个单位 得到的抛物线是2、把抛物线 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3、抛物线 可以看作是由抛物线
向 平移 单位得到的.下5 ????????????????? ???????????????????????????????????????????????
不画图象说出上面各个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增减性;并说出后面三个是怎样从第一个平移得到的。若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2,10),求a的值.这个函数有最大还是最小值?是多少?课件8张PPT。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2.掌握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y=ax2+bx+c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以及配方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图象和配方描述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难点
理解二次函数一般形式y=ax2+bx+c(a≠0)的配方过程,发现并总结y=ax2+bx+c与y=a(x-h)2+k的内在关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你能画出函数y=-x2+2x-3的图象,并说明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吗?
(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2)抽一位或两位同学板演,学生自纠,老师点评;
(3)让学生思考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有什么关系?这个值与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有什么关系?
活动3: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y=ax2+bx+c(a≠0),如何确定它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你能把结果写出来吗?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2)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抽学生板演配方过程;教师课件展示二次函数y=ax2+bx+c(a>0)和y=ax2+bx+c(a<0)的图象.
(3)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在对称轴的左右两侧,y随x的增大有什么变化规律?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活动4:已知抛物线y=x2-2ax+9的顶点在坐标轴上,求a的值.
活动5:检测反馈
1.填空:
(1)抛物线y=x2-2x+2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
(2)抛物线y=2x2-2x-1的开口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
(3)二次函数y=ax2+4x+a的最大值是3,则a=________.
2.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3x2+2x;(2)y=-2x2+8x-8.
3.求二次函数y=mx2+2mx+3(m>0)的图象的对称轴,并说出该图象具有哪些性质.教学设计课件10张PPT。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第2课时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目标1.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并会选用不同的形式,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值和增减性.
3.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象,并能从图象上观察出函数的一些性质.重点难点重点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利用函数的图象观察性质.
难点
利用图象观察性质.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
1.抛物线y=-2(x+4)2-5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侧,即x________-4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________________侧,即x________-4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__时,函数y最________值是________.
2.抛物线y=2(x-3)2+6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侧,即x________3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________________侧,即x________3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__时,函数y最________值是________.教学设计二、例题讲解
例1 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函数图象经过点A(-3,0),B(1,0),C(0,-2);
(2)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2,4),且经过点(0,1);
(3)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3,且图象经过点(1,0)和(5,0).
说明:本题给出求抛物线解析式的三种解法,关键是看题目所给条件.一般来说:任意给定抛物线上的三个点的坐标,均可设一般式去求;若给定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及另一个点坐标,则可设顶点式较为简单;若给出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则用分解式较为快捷.教学设计例2 已知函数y=x2-2x-3,
(1)把它写成y=a(x-h)2+k的形式;并说明它是由怎样的抛物线经过怎样平移得到的?
(2)写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最值;
(3)求出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4)画出函数图象的草图;
(5)设图象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P点,求△APB的面积;
(6)根据图象草图,说出x取哪些值时,①y=0;②y<0;③y>0?教学设计说明:(1)对于解决函数和几何的综合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做到线段和坐标的互相转化;
(2)利用函数图象判定函数值何时为正,何时为负,同样也要充分利用图象,要使y<0,其对应的图象应在x轴的下方,自变量x就有相应的取值范围.教学设计例3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________0;b________0;c________0;b2-4ac________0.
说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系数a,b,c的符号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40页 练习1,2. 课件9张PPT。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总结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表述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会用计算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重点难点重点
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难点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
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开口由什么决定呢?
补充:当a的绝对值相等时,其形状完全相同,当a的绝对值越大,则开口越小,反之成立.
2.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
(1)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2)位置与开口方向;
(3)增减性与最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y=x2+2x,y=x2-2x+1,y=x2-2x+2的图象如图所示.
(1)每个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有几个根?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有根吗?教学设计(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归纳: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有三种情况:
①有两个交点,
②有一个交点,
③没有交点.
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0=ax2+bx+c的两个根x1与x2;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巩固练习
请完成课本练习:第47页1,2
四、课堂小结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47页 第3,4,5,6题. 课件9张PPT。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 用二次函数解决利润等代数问题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生活中文字表达与数学语言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理解函数图象的顶点、端点与最值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
把实际生活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难点
1.读懂题意,找出相关量的数量关系,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理解与应用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的关系.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二次函数常见的形式有哪几种?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当a>0时,图象开口向________,当a<0时,图象开口向________.
2.二次函数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教学设计二、教学活动
活动1:问题: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是h=30t-5t2(0≤t≤6).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教学设计活动2:问题:某商场的一批衬衣现在的售价是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果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该衬衣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1.问题中的定价可能在现在售价的基础上涨价或降价,获取的利润会一样吗?
2.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定价?
3.以下问题提示,意在降低题目梯度,提示考虑x的取值范围.教学设计(1)若设每件衬衣涨价x元,获得的利润为y元,则定价为________元,每件利润为________元,每星期少卖________件,实际卖出________件.所以y=________.何时有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多少元?
(2)若设每件衬衣降价x元,获得的利润为y元,则定价为________元,每件利润为________元,每星期多卖________件,实际卖出________件.所以y=________.何时有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多少元?
根据两种定价可能,让学生自愿分成两组,分别计算各自的最大利润;老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不足,加以辅导;最后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评析.教学设计活动3:达标检测
某商场购进一种每件价格为100元的新商品,在商场试销发现:销售单价x(元/件)与每天销售量y(件)之间满足如图所示的关系.
(1)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每天的利润w与销售单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你是商场负责人,会将售价定为多少,来保证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答案:(1)y=-x+180;(2)w=(x-100)y=-(x-140)2+1 600,当售价定为140元,w最大为1 600元.教学设计三、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尤其是数形结合方面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作业布置
教材第51~52页 习题第1~3题,第8题.课件9张PPT。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运用教学目标能根据具体几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几何问题,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重点难点重点
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图形中有关的最值问题.
难点
函数特征与几何特征的相互转化以及讨论最值在何处取得.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用二次函数解决利润等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二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二、教学过程
问题1:教材第49页探究1.
用总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为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
分析:
提问1:矩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提问2:如何用l表示另一边?
提问3:面积S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2:如图,用一段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32 m,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分析:
提问1:问题2与问题1有什么不同?
提问2:我们可以设面积为S,如何设自变量?
提问3:面积S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答案: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米,S=x(60-2x)=-2x2+60x.
提问4:如何求解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墙长32 m对此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0<60-2x≤32,即14≤x<30.
提问5:如何求最值?教学设计问题3:将问题2中“墙长为32 m”改为“墙长为18 m”,求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提问1:问题3与问题2有什么异同?
提问2:可否模仿问题2设未知数、列函数关系式?
提问3:可否试设与墙平行的一边为x米?则如何表示另一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回归教材
阅读教材第51页的探究3,讨论有没有其他“建系”的方法?哪种“建系”更有利于题目的解答?
四、基础练习
1.教材第51页的探究3,教材第57页第7题.
2.阅读教材第52~54页.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利用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可以解决实际几何问题.
2.实际问题的最值求解与函数图象的顶点、端点都有关系,特别要注意最值的取得不一定在函数的顶点处.
作业布置
教材第52页 习题第4~7题,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