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此歌产生于北魏时期。敕勒族民歌,本为鲜卑语,后译为汉语。淝
水
之
战一、淝水之战故事演讲 同桌合作,按战争线索,梳理情节(起始——发展——高潮——结局),用简要语言分别概括,写成“淝水之战”的故事梗概。 前秦王苻坚发令大举进攻东晋。朝中两个异族人士慕容垂、姚苌极力怂恿此举,但绝大多数忠臣不同意此举。苻坚不听忠告,轻举大事,为下文的兵败埋下伏笔。 前秦兵攻寿阳,拔郧城,屯洛涧,所向披靡,直逼东晋都城建康。然而,前秦内部矛盾重重,异族将领各怀鬼胎。派朱序去劝降东晋,朱序反将秦军军情告密谢石,使形势急转直下,洛涧一战,前秦大败,士气大丧。 起始:发展:淝水决战拉开,东晋谢玄设下“移陈少却”的诱敌计,可狂妄自负的苻坚不听诸将的忠告,冒然后退,此举使前秦军一退不止。主帅阳平公融阻退,马倒被杀,东晋乘势紧逼,前秦兵在自退自耗中死伤惨重,溃不成军。高潮:苻坚在逃亡中被箭射中,独自逃到淮北,重谢给他饥来之食的农民。然而农民拒收。谢安获得东晋大胜。结局: 问题 ①“下诏”中对东晋官臣的预封。
②苻坚淝水决战执意“少却”时的自负。
专断:狂妄:
① “不听”忠诚之言,执意东征。
②淝水决战,不听诸将忠告,冒然命退。
寿阳城见,草木皆兵,显其外强中甘。
脆弱:符坚是怎样的一个人淝水之战是我国军事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这场战争以符坚的强盛始,而又以符坚的失败止。有人认为以前秦强大的军事力量,苻坚的失败是偶然,也有人认为苻坚的失败是必然的,你认为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偶然原因还是必然结果??孝文帝
改革措施政治制度采用汉族官制律令社会生活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家属穿戴汉族服饰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思想文化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
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作用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大融合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平城洛阳北魏平城遗址孝文帝
迁都洛阳原因影响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
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
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
创造了条件386年拓
跋
圭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2、北方民族的融合北方的统一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影响: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四、合作探究 1、北魏孝文帝在民族的大融合能够起这么重要的作用,原因是什么?
2、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五、小结提升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北魏的建立
2、黄河流域的统一
3、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
2、作用六、巩固练习1、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
对当时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的少数民
族首领是( )
A.冒顿单于B.呼韩邪单于C.孟获 D.北魏孝文帝
2、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建立
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3、“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
的动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
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D.吴起变法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5、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
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
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
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
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中国古代哪次著名的改革?
(2)除材料的规定外,这次改革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
----(清·谭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