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1课
唯一的听众
开心回顾
1.开心阅读。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嗅(
)
沁(
)人心脾
凋(
)零
静谧(
)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
顾(
)失(
)
扬(
)避(
)
若(
)若(
)
严(
)酷(
)
(4)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嗅(
xiù
)
沁(
qìn
)人心脾
凋(
diāo
)零
静谧(
mì
)
(2)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怎能不湿润呢?
(3)顾(
此)失(彼
)
扬(长)避(短
)
若(即)若(
离)
严(
寒)酷(暑
)
(4)引出下文
(5)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
【解析】(1)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读准字音,是阅读的第一步,注意平时的积累和易读错的字音,才能正确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考查学生反问句的掌握情况。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①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在句中加上恰当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③在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
(3)考查学生对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的掌握和运用。例词“口是心非”含有一对反义词“是——非”,抓住这个关键,就知道下面在答题时应该填的字的要求了。
(4)考查学生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掌握情况。句子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哪些作用呢?结构上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等。
内容上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有血有肉充实,为下文蓄势等。
2.
下面是一些两字重叠的成语,你会填吗?
(
)(
)有条
(
)(
)皆是
(
)(
)是道
(
)(
)大方
逃之(
)(
)
忠心(
)(
)
忧心(
)(
)
小心(
)(
)
(
)(
)业业
熙熙(
)(
)
(
)(
)本本
形形(
)(
)
【答案】(井)(井)有条
(比)(比)皆是
(头)(头)是道
(落)(落)大方
逃之(夭)(夭)
忠心(耿)(耿)
忧心(忡)(忡)
小心(翼)(翼)
(兢)(兢)业业
熙熙(攘)(攘)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解析】填叠字组成语,首先要抓住题眼,所填的字必须是重叠的字。其次就是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了。成语的积累和运用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积极的思想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课前导学
一、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6个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
3、抓住四处描写老教授的言行的句子和“我”的心理、行动的句子,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二、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文章写的是“我”在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继续刻苦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在写作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
学习本篇文章应在读懂文章、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人物心理、行动、神态、语言 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
2.词语的解释
痴: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轻者语言机能不健全,重者起居饮食不能自理。课文
中形容“我”没有掌握拉小提琴的技术,是对“我”的打击。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
尽心尽力:指费尽心力。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3.句子的解析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本句中父亲和妹妹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
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
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
垫,
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②“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
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
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
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
老人拉琴的勇气。
③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作者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
有“独一无二”的意思。
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
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xiū
kuì
yōu
jìng
yǎn
zòu
(
)
(
)
(
)
yáng
yì
bào
qiàn
hé
xié
(
)
(
)
(
)
【答案】羞愧
幽静
演奏
洋溢
抱歉
和谐
【解析】考查对生字的掌握。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可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定字形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顺。“幽”字里面笔画一定要写清楚,“抱歉”的“抱”不要误写成“报”,“羞愧”的“羞”下面是一个“丑”字。
2.
字典检索。
“透”字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__部,其书写时的笔顺规则是__________。该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通过②泄露③极度④显露⑤达到充分的程度。请为句中的“透”字选择解释。(填序号)
(1)他的脸白里透红。
( )
(2)他伤心透了。
( )
(3)你给他透个信儿过去。
( )
(4)我浑身上下让雨水给浇透了。 ( )
(5)阳光透过叶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 ( )
【答案】T
辶
先里后外
④
③
②
⑤
①
【解析】对查字典能力的考查。查字典的方法有三种:
①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②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③数笔画查字法:不知道读音,部首又不明显的字。
其中,前两种方法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并应熟练掌握的方法。
此外,汉字的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小到大(如:“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从外到内,(如:“回”)等。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最后注意,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或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根据句意做出正确判断,然后把字义放到句子中去,看看是否符合原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来检查正误。
3.选词填空
只有……才……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即使……也……
(1)(
)跳水,孩子(
)能绝处逢生。
(2)(
)修筑京张铁路困难很多,(
)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
(3)这批电视机质量低劣,(
)商店自己受损失,(
)不会让顾客吃亏。
(4)(
)多读多练,作文(
)会进步。
【答案】(1)只要……就……(2)虽然……但是……
(3)即使……也……(4)只有……才……
【解析】对关联词掌握情况的考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
(1)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3)即使……也……表示条件关系,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只有……才……表示条件关系,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注意:只有……才……和只要……就……的区别:
两者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前者表示条件唯一
如:只有A才B
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后者表示条件非唯一
如:只要A就B
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4.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庄重——( ) 慈祥——( ) 沮丧——( )
反义词:慈祥——( ) 兴奋——( ) 珍藏——( )
【答案】近义词:凝重
慈爱
气馁
反义词:凶恶
镇静
丢弃
【解析】对近义词反义词正确运用的考查。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如:慈祥——慈爱。②从词的意义上去找,即先弄清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想一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如:沮丧,指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气馁,指失去信心与勇气,提不起精神再做任何事。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的方法:①抓词素的反义 。如:“前进”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词素的反义词素,即“前”的反义是“后”、“进”的反义是“退”,因此,“前进”的反义词是“后退”。 ②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如:“慈祥”的反义词就是“不慈祥”,
表示“不慈祥”的词就是“凶恶”,因此,“慈祥”的反义词是“凶恶”。③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有些词不止一个反义词,如“老”的反义词就有“少”、“幼”、“嫩”、“新”……因此,对这类词就不能用简单否定的方法去找它的反义词,而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反义词。
5.我会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
)
(2)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
)
(3)智力低下。
(
)
(4)费尽心力。
(
)
(5)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
(
)
(6)对发生的事儿感到十分意外。
(
)
【答案】(1)荒唐(2)声望(3)白痴(4)尽心尽力(5)蹑手蹑脚(6)大吃一惊
【解析】对学生理解词语、解释词语以及积累词语能力的考查。完成本题要结合课文的内容,从文本中去找答案,联系上下文,熟悉课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再有就是平时注意大量的积累,都有助于提高正确率。
6.结合句意理解破折号的意思。(填序号)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表示解释或说明;②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③表示声音的延长
(1)这就是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不过——她是个聋子。(
)
(2)我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
(3)看到落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孩子们就大喊:蝴蝶飞起来喽——!(
)
(4)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答案】②
①
③
①
【解析】对破折号用法及作用掌握情况的考查。
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
①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
②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
③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
④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⑤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
(1)前面在说老奶奶的样子住在哪里,后面话锋一转说她是个聋子。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2)前面说有一堆马草,后面说了说这堆马草的来历。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3)孩子们在一直大声喊,“喽”是一个象声词,破折后用在其后表示声音的延续,拉长。
(4)歇后语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引出语底。
7.快乐阅读,我能行: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niè)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1)“悠”字用音序查字法查
____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____ 部。
(2)从父亲和妹妹对“我”下的结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蹑手蹑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最后一句话,思考:“沮丧”的意思是 _______ ;“锯子”是指: ____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我” ___________ 的心理。
【答案】(1)Y
心
(2)我体会到作者的小提琴拉得太差了,听到这样的话,作者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3)怕父亲和妹妹发现“我”还去练琴
(4)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写出了作者为找到这样安静的环境练琴而心情兴奋,形象地说明了“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5)读文中最后一句话,思考:“沮丧”的意思是 灰心失望 ;“锯子”是指: 小提琴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我” 难过、失去自信 的心理。
【解析】(1)对查字典能力的考查。查字典的方法有三种:
①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②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③数笔画查字法:不知道读音,部首又不明显的字。
其中,前两种方法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并应熟练掌握的方法。
(2)对文本理解和概括能力的考查。此处没有正面描写我拉小提琴有多难听,而是写出父亲和妹妹给我下了怎样的结论,可见此处为一处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不直接呈现所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的一种描写方法。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音乐白痴”的结论,不难体会出“我”拉小提琴的水平很差。
(3)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文章中的词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的情节来理解揣摩。
①联系上下文词句字面义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读,边读边思考。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②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先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
③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事件情节发展理解词语。这些应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习时大家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大家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作者就是抓住契机,因此无论这个词是在故事开头或某一段的开头、故事中、故事结尾,分别起统领,过渡还是总结作用,都应利用故事发展理解词语。
④联系上下文语句创设的情境理解词语。这类词大多出现在写景,状物或渲染某种场景的文章中,试着进入那情那景中去,是能否理解该词语的关键。
(4)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情况。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句的作用:
①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②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③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④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⑤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5)对学生解释词语及理解文本能力的考查。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解读,从而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用“锯子”来称呼“小提琴”,足见“我”对自己的演奏没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