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1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1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5 10: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三元里人民抗英 黄海海战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本课条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42—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
不平等条约统计
英国:72件
俄国:59件
法国:41件
日本:26件
德国:24件
墨西哥、瑞典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是如何应对的?(1)这首诗中提到的“强徒”指的是谁?
(2)诗中提到“因义生愤愤生勇”,请结合教材指出三元里抗英的起因。三元里前声若雷,
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
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
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
犁锄在手皆兵器。
——张维屏《三元里》诗篇一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三元里抗英(鸦片战争期间)
  ⒈起因:
           

⒉意义:
   ①英军入侵②清政府卑躬屈膝③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你知道这首诗赞颂了谁的什么事迹吗?1.原因3.加强对新疆的管理2.经过(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2)阿古柏侵略新疆(1865、1870)(3)俄英的支持(1871)(1)1875
(2)1876(策略)
(3)1877
(4)1878(1)1880
(2)1881
(3)1884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简介
(1894—1895)清 政 府 丰岛之战平壤之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日 本黄海海战主力尚存
中日损失相当全军覆灭1.爆发时间:
2.抗日将领:
3.北洋水师的最终结局:
4.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1894年(甲午年)丁、刘、邓、林、叶主力尚存 全军覆没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客观原因:
敌强我弱主观原因:李鸿章的避战策略黄海海战后,双方损失相当,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三、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决战读诗解史:
  ⒈挽联中提到的“公”指的是谁?据材料指出为什么此人配得上如此称颂?
  ⒉除此“公”外,你还能介绍黄海海战的其他一些英雄人物吗?
  ⒊黄海海战的结果如何?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皇帝写的挽联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诗篇二邓世昌林永升  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为什么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是什么支撑他们的血肉之躯坚持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表格的数据反映了哪次战斗状况?北洋水师的浴血奋战对民族、国家的道义、责任感?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失败?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万寿盛典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问:
  ⒈诗中的“去年”是指哪一年?
  ⒉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⒊“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⒋台湾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还有什么行动?概况如何?答:1895年答: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答: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或:爱国之情)四、反割台斗争1.原因:
2.起讫时间:
3.抗日英雄:
4.结果:
5.意义:1895.5—10—长期斗争敌强我弱,清政府的腐败,最后台湾全部陷落《马关条约》的签订表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刘

福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男练义和团,
女练红灯照。
(义和团的妇女组织 )
砍倒电线杆,
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
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
再跟大清闹。提问:这首歌谣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1.原因 (1)名称:“义和拳” (反清)
(2)口号:“扶清灭洋”
(3)地点:山东、直隶
(4)参加者:农民和手工业者(1)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本)
(2)洋教势力猖獗(直接)2.概况五、义和团反帝运动3.发展过程:
(1)方向:
(2)清政府的态度:
(3)京津地区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4.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山东 直隶 京津镇压 招抚 铲除廊坊阻击战;东交民巷战役;西什库教堂战役  材料一 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材料二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一、二反映义和团的态度是什么?扶清灭洋  材料三 孙中山评价义和团“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材料四 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三、四说明义和团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既然“瓜分一事,实为下策”,那么此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上策”是什么?答:作用: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答:上策:以华治华策略5.评价(1)性质:人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2)作用:是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意图的实现(3)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设会性质。 自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泱泱中华迅速从世界第一把交椅跌落至被列强集体侵略掠夺、任人欺辱的悲惨境地,中华民族备受凌辱……但是仍然没有被列强完全征服,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不断抗争,不断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探索。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大步行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你认为:中华民族没有被列强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说出理由。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中国 三元里抗英
军民 
维护 左宗棠收复新疆
国家 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主权
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上述斗争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小结中国          左宗棠收复新疆
军民 政府官兵英勇抵抗
维护          黄海海战
国家          三元里抗英
主权 人民大众自发组织 反割台斗争
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