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心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心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4 10: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心声》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
2、学习体会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理解李京京的“心声”的深层含义。
4、体会插叙的表达方式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
领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2、理解“心声”的深层含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1、同学们,万卡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有谁能够流畅完整地讲述呢 (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因朗读《万卡》而引出的一段伤感故事,它就是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儿童小说小《心声》。(板书文题、作者)
2、作者简介:黄蓓佳,1955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
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二、感悟“心声”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2、
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感情。
3、
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
故事的开端:公开课前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要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的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故事的高潮:公开课时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
故事的结局:李京京的朗读得到好评
4、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质疑“心声”: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老师可补充话题让学生讨论。
a、小说着重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是谁?
b、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
他的经历和小说《万卡》有什么相同之处?
c、你喜欢文中的李京京吗?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d、讨论李京京的“心声”的具体含义
归纳总结:
主人公“心声”的几点含义:
1、
在公开课上读课文。
2、
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3、
渴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四、领悟“心声”的艺术特色
1、组织学生找出并朗读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采取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通读课文、朗读心理描写片段,认真感悟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渴望情感倾诉和宣泄的心理。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通过品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2、文章中李京京回忆乡下生活的部分在小说中是以插叙方式出现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李京京的乡下生活和万卡的生活有相似之处,插叙有利于将二者的生活和感情融为一体,更好的表达和升华了李京京的感情。)
3、《万卡》那样的打动李京京,你能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允许学生多角度的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成理即可,可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回答。)
例:阅读文学作品应融如入到作品中去,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作品。
4、在小说中为什么李京京朗读的课文能读的那么有感情,你能从中总结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最应注意的是什么吗?
五、重温“心声”鲜活的小说形象
例:李京京:纯洁、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着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程老师:对工作认真、好强、自信、但有些虚伪,在教学上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但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六、拓展延伸
1、你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表露自己的心声吗?把你最想对他们说的说出来。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加深体验。)
2、这篇文章实际暴露了当今教育行为中的一些弊端,你能站在公正的立场,请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