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同步教案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同步教案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4 10:5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本文生字词,了解梁实秋与梁任公。
2.能力目标
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
3.情感目标
理解并学习梁启超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
借助《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以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借助《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以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形象。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文本
清华大学是我们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其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近代一位学者集《易经》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树立“完整人格”的警言。大家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明确:梁启超。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梁实秋来认识下这位学者。
学生倾听教师的导入,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导入本课
走近二梁
一、关于梁实秋: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 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
二、关于梁任公(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的代表作是《饮冰室合集》。
他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到日本。
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梁实秋其人做基本简介。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借助书下注释和手中的参考资料了解梁任公。
养成搜集整理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记忆作家常识时的习惯,形成知识体系。初步了解梁启超,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整体感知
1.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这篇课文,给学生布置几个任务:给段落标上序号圈出生字词【明确】戊戌wù

叱咤chì
zhà
精悍hàn
激亢kàng箜篌kōng
hóu
博闻强识:zhì,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蓟北:jì2.通过原文,分析梁任公先生的人物形象。演讲稿:预先写好,整整齐齐,十分美观(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外貌: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光芒四射(自信
洒脱)语言: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幽默
谦虚)动作:敲头、手舞足蹈、顿足、狂笑(投入
率真)内容:丰富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表情:狂笑
太息
痛哭(酣畅淋漓
感情丰沛)总结:梁任公的形象:撇开政坛上的梁任公不说,在文坛上,梁任公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风趣幽默,谦逊自负,稳健潇洒,有热心肠的学者。
首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且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学生找出文章中作者通过哪些方面对梁任公先生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得出他具有哪些形象特点。小组讨论,明确答案。
养成阅读书本的习惯——不动手不读书分析梁任公先生的形象
研读引文
引导学生朗诵、解释《箜篌引》、《桃花扇》、杜甫诗1.研读《箜篌引》劝你不要渡河,可是你最终还是不听我的劝告渡河,结果你渡河而死,你让我把你怎么办呢?(多媒体补充背景故事)——梁任公先生参与维新变法,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他却仍然坚持变法,表现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2.研读《桃花扇》讲到《桃花扇》时为什么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明确】《桃花扇》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抒发了对末世既临无可挽回的叹息,他就是想通过一对情侣的悲欢离合回答明朝三百年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事,从而引起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梁启超在这次演讲中已至暮年。然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演讲的时候,他心中的豪情会触景而生,世事变迁,往事如梦,自己虽然没有“血染桃花扇”,但心底的革命潜流决不会荡然无存。课文中引用的是佐良玉哭崇祯帝的那一段,梁启超借左良玉哭崇祯帝来哭光绪帝,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依靠光绪皇帝推动变法的希望化为幻影,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改良目标落空了。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3.研读杜甫诗讲到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时,为什么又于涕泗之中张口大笑?【明确】杜甫和梁启超都是热心肠的人,杜甫52岁写这首诗的时候,延续7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喜极而涕,手舞足蹈,惊喜欲狂,而梁启超处在风雨如晦的世纪之初,又何尝不希望光复中华,民族富强、国泰民安呢?当他读到剑外忽传收蓟北时,张口大笑是因为他在感受“剑外忽传收中华啊”喜悦啊!一个人的情绪完全跟随国家的命运而起伏不定,因国家的悲而悲,因国家的喜而喜,这正是忧国忧民的体现。4.那么,作者对任公先生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能否用本文的一句话概括?【明确】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点明任公先生作为学者所体现出的风采,同时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学生朗诵学生理解《箜篌引》的意思,并结合这首古诗的意义,做出联想讨论分析梁任公流泪的原因。
在朗诵中感悟情感。明确引文的内容及用意。感悟梁任公眼泪背后的爱国情怀
课后作业
1.课堂小结: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他因为具有的这样的人物性格,最重要的是他的伟大的执着的爱国精神。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几代学子,所以,在听完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后,不少的学生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也是必然的影响之一。2.布置作业:课后仔细阅读这篇课文,能够对梁任公先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完成一篇小作文,写一个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对其进行一个人物的刻画。
在教师的小结中再次感悟梁任公的精神写一写
训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