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人教版2进位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上人教版2进位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14 19: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第15页练习二的3~7题。
【教学目标】
1.利用情景图和动手摆小棒,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重点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及进位加的竖式写法。
【教学准备】
教材第11页情景图,第14页例3图,小棒。
【复习导入】
1.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6+6=
15+8=
38+4=
47+3=
55+5=
9+63=
8+42=
33+7=
2.用竖式计算
22+35=
40+28=
36+13=
68+21=
3.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板书课题)
【进行新课】
知识
进位加
1.学习第14页例3
(1)出示课本第14页例3图。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7=
(2)指导学生活动:用小棒竖着摆出35+37。
(3)组织讨论:可以怎样把小棒加起来。
方法一:先把5根加7根是12根,够10根捆成1捆,12根捆成1捆多2根;再把3捆加3捆是6捆,6捆加1捆是7捆,7捆加2根是72根。
方法二:先把3捆加3捆是6捆,再把5根加7根是12根。够10根捆1捆还多2根,6捆加1捆是7捆,7捆加2根是72根。
(4)小结:先加单根的或先加整捆的都可以,这两个同学使用小棒相加的相同之处是把单根的相加,满十后捆成1捆。然后整捆的相加,再把单根的和整捆的加起来。
(5)组织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应该怎样算?
(6)交流汇报、小结
2.比一比
提问:比较35+32与35+37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讲解两式的竖式计算。
交流汇报。
小结:相同点是相同数位都要对齐,不同点是35+32的个位相加不满十,而35+37的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35+32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而35+37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如果从十位加起,则比较麻烦。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经过计算35+37=72(人),所以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72名学生。
【课堂作业】
1.课本第1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汇报并说明算法。
2.猜一猜代表什么数
可同桌交流思路,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3.课本第15页练习二的3~7题。
第3题: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读题,引导学生从题目给出的表格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再请学生说说怎样列式。
第4题:这题是用竖式计算,可指明几个学生板演,教师给予指导并点出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5题: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列竖式计算的要点: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再由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改正。
第6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出得数,并将得数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第7题:这题是对进位加、不进位加的练习,可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
答案:1.
2.5
3
2
3.第3题:(1)31+22=53(枚)(2)14+10=24(枚)
第4题:
第5题:
第6题:26+48=
74
39+14=53
60+39=99
37+12=49
54+16=70
45+8=53
第7题:25+63=88
76+5=81
37+38=75
45+47=92
32+18=50
9+56=65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本课时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课后作业】
1.课本第16页练习二的8~11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1.加法
第3课时进位加
在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竖式的写法算法,既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化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