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情景图,投影片。
【复习导入】
1.比一比,算一算。
(1)32-30-2=
15+5+2=
70-30-20=
(2)15+5-3=
16-9+7=
35-30+20=
2.想一想: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导入: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从左到右计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揭示课题)
【进行新课】
加减混合运算
1.学习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2)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
公共汽车上原有67人,到站有25人下车,2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学生独立尝试根据图意,列出算式:67-25+28
(4)讨论:应该怎样计算67-25+28?
(5)汇报交流。
方法一:67-25+28=70(人)
(6)讨论:你喜欢哪种写法?哪种写法简便?为什么?
(7)小结:加减混合笔算时,可以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简便些。
2.学习例4。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教师提问: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
72减去47和16的和也就是72减去47,再减去16,可以合并成一个连减的竖式。
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种算法更简便呢?简便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用连减的竖式写法。
【课堂作业】
用竖式计算。
25+46-59=
64+27-45=
答案:25+46-59=12
64+27-45=46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从左到右计算的。
【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五的5~7题练习六的1~4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2课时加减混合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7-25+28=70(人)
简便算法:
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相同,所以教材要求学生通过类推来掌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问学生:把它们写成连写的竖式该怎么写?让学生自己想出写法。练习时,要强调竖式的格式。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例5。
【教学目标】
1.利用加减混合正确列式并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题意,正确列式并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复习导入】
1.算一算。
56+24-30=
78-24+39=
75-46+28=
65-38+43=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利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新课】
学习例5。
(1)出示例5情景图。
(2)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求: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独立尝试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指名回答。
板书:14-5=9(人)
9+14=23(人)
【课堂作业】
1.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2.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答案:1.64-7+15=72(人)
答:学校合唱队现在有72人。
2.48-16+12=44(人)
答:现在车上有44人。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解决问题时需先理解题意,正确列式,然后根据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算出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以增强教学的体验性和生动性。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1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及第28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题目的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
【复习导入】
1.口算
(1)10+9+4=
6+5+4=
50+3+4=
12+8+2=
(2)60-20-3016-8-4=
32-30-2=
30-20-5=
2.讨论
(1)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连加或连减)
(2)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都是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连加
1.学习例1
(1)导入
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二(1)班的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汇报交流。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8+34=62(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34+22=56(个)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8+22=50(个)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
34-28=6(个)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
34-22=12(个)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8+34+22=84(个)
(4)讨论:计算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用加法计算,列的算式是28+34+22。这个连加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6)讨论:这3种竖式计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7)小结:连加算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第二种写法比较简便,因为它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了一个竖式,第3个竖式也简便,但容易算错。
知识点2
连减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我们一共摘了84个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2)学生尝试列式,并计算。
(3)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方法一:84-40-26=18(个)
(4)讨论:连减算式应怎样算?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为什么?
(5)小结:连减算式应从左往右算,第二种写法简便,因为它把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
(6)讨论:上面这道题要求还剩多少个南瓜,还可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7)小结: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再算剩下多少个。列式:40+26=66(个),84-66=18(个)
【课堂作业】
1.算一算,填一填。
2.课本第28页上面的“做一做”。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和填在括号里。
答案:1.70
88;45
19;53
78;48
29
2.做一做第1题90
88
86
做一做第2题2
28
22
3.略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小结:重点让学生说说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五的1、2、3、4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1课时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算
在连加、连减的计算教学时,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供充分的交流时间与空间,并提出合作学习的明确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地将个性化的见解充分地展现出来,让不同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给每个人以启发,促进不同的个体得到共同的提高,实现算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