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作课人郑慧涵时间2016.11单
位张各长中学课
题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工艺,分析其内涵,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道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认识甲骨文的文化意义2.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合理想象、分析归纳等方法,解读文物图片,说文解字、看图说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深入认识我国古代文明,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辉煌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教学难点从外在形态到内在蕴含来解读青铜文明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相互交流
、
辅助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播放歌曲
师说:我们的祖国,拥有幅员辽阔,山川秀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的重要文化成就:青铜器与甲骨文出示图片并问:看到这些精美的文物图片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提出?学生看图回答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新授青铜器1.青铜及青铜时代2.夏商周的青铜工艺成就3.三星堆青铜文明二、甲骨文提问:何为青铜器 铜铸的器皿就是青铜器吗
归纳: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的合金
,因颜色清灰而得名;用青铜铸造的器皿,就叫青铜器提问:请大家看书第25页,青铜与铜相比有哪些优点呢?出示材料: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
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
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
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提问:从这段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铜锡比例的不同,可以铸造出不同的青铜器皿出示图片
提问: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归纳:(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师说: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夏商周是我国青铜铸造业发达的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到了青铜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至前500年),师说:我们了解一下夏商周时期的工艺成就请大家完成学案任务一:假如你是一名小小的考古学家,仔细观察青铜器文物图片,归纳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各自特点。(可以从青铜器的整体的器型、纹饰、铭文等方面进行归纳)归纳:夏朝、商朝、商朝晚期、西周、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特点出示图片
四羊方尊归纳: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布局新颖、工艺高超,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出示图片
后母戊鼎(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请大家完成:算一算归纳:(1)后母戊鼎的纹饰体现出商朝人思想上笃信神灵(2)二、三百人共同完成后母戊鼎的铸造,规模宏大,需要严密的组织分工,协同合作,说明当时青铜铸造业的成熟与发达,反映出商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国力的昌盛总结:商朝晚期到西周早期,我国的青铜铸造业达到鼎盛时期,青铜铸造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把商周文明又成为青铜文明。出示表格提问:通过这个表格反映了什么?归纳:鼎、簋本是一种食器,后来演变成贵族在祭祀、宴会和交往过程中的礼器,青铜器体现了等级尊卑,反映了周代的礼制文明出示图片提问:这些青铜器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归纳:位于长江上游的三星堆青铜器,风格与中原地区风格迥异,是蜀文化的代表,我们中华文明正是由不同的文明不断交融,逐渐发展而来的。师说:请大家阅读教材并完成任务二任务二:请大家阅读教材第28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画下来)(1)什么是甲骨文?
(2)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甲骨文的发现者是谁?(3)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归纳:(1)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2)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占卜的卜辞,内容涉及商朝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后人了解商超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3)甲骨文已经初步具备汉字的造字方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逐渐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学生回答学生看书后回答学生阅读后回答学生观察图片,相互交流后回答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合作探究后回答学生进行计算学生阅读表格后回答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感受青铜文明的内涵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小结师生共同回忆本课的知识脉络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
练习
略作业
略板书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
二、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