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文言文两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4 12:4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文言文两则
学弈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言文的释义,体会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感悟文言文阐述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有关孟子的资料、课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读通全文,掌握读法
1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文言文跟以前学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文言文虽然是古代人写的文章,但只要掌握方法,你们就能读懂这些文章。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知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点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断句,读不同的语气。
4让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试读质疑
1初读课文并介绍作者。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肯定了人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的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其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学术著作之一。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2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提问。
三、研读交流
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②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
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再读课文,读熟课文
1教师再次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的课件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评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五、拓展延伸
1
出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组织学生交流理解,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
2将《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发到网上,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并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
两小儿辩日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等字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学会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4.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理解课文中有关太阳、地球的知识。
1.课文朗读录音及课件。
2.孔子有关名言。
3.地球、太阳的关系图。
1课时
一、谈话导入,问题激趣
1
同学们知道孔子吗?(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尊为“圣人”
2
孔子是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许多启迪后人的格言。大家收集了吗?
3
教师也收集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出示,读)
4常言道“孔子之后,一无孔子”。博学的孔子东游时却被两个小孩子的问题难住了,是什么问题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本课录音。让学生随录音默读课文,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2回顾方法,引导自学。
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文言文方法,从知字义、明句意、品文理、说感悟四个环节逐步深入。采用小组结合,交流探讨,老师巡视,纠正点拨的方式自主学习这则文言文,领悟故事的深刻内涵。
三、深入思考,加深理解
1
学生自主阅读第二、三自然段,两个小孩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日始(近,远)
日中(远,近)
(1)指名说观点。
(2)读相关句子。
(3)理解两个孩子观点有什么不同。
2阅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两个小孩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1)板书:如车盖
如盘盂。
(2)比划“车盖、盘盂”大小。
(3)读相关句子,理解反问句,明确“乎”的意思。
(4)同法学习第二个小孩的发现,理解“沧沧凉凉”“如探汤”。读两小孩的发现,体会辩斗语气〔多种形式〉,两小孩可爱吗?
3你赞同谁的观点,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解决难点。
4孔子赞同谁的观点呢?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读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创造想象: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出示孔子名言)
6从孔子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宇宙无限、知识无穷〉
四、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搜集资料,解决两个小孩提的问题。
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所以指导学生朗读尤为重要。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老师通过流畅自如、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以教师为线,以读为面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学弈》讲了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是对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两小儿辩日》中我们看到文句对仗工整,两小儿的辩论言之有理。这也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好的典范。可见古代儿童说话就讲求逻辑推理性,虽然当时的科学不发达,没有先进的仪器进行测量、考证,但是他们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知道创造发明就是从质疑开始的。
1.从文言文的教学中,学生初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也对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2.文言文的教学重在阅读背诵,而怎样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背诵,又是一个问题,所以,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重在教给学生方法,并使之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而积课外的文言文知识也是一条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之路。只要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去模仿别人,不跟从老的教学模式,有自己的创新,我想,文言文教学定能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