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散文诗两首(讲+练+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散文诗两首(讲+练+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4 18:04:16

文档简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骤(zhòu)捶打(chuí)搓捻(cuō)霎时(chà)
B.姊妹(jiě)攥着(zuàn) 匿笑(nì)徘徊(huái)
C.攲斜(qī)黑痣(zhì)分歧(qí)憔悴(cuì)
D.卜问(pǔ)焚香(fén)褪色(tuì)菡萏(dà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
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
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②句中“但”是转折词,④是强调“最大贡献”,答案为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完成第7题。(6分)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2分)
(2)请赏析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表达效果。(2分)
(3)诗歌描写的景物主要有什么特点?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这两句话,既描绘出燕子翩飞的动态,又勾画出鸳鸯静睡的姿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3)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答对一点即可),反映了诗人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有关诗歌的鉴赏考点。诗歌鉴赏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文学鉴赏活动,可以综合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两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骤(zhòu)捶打(chuí)搓捻(cuō)霎时(chà)
B.姊妹(jiě)攥着(zuàn) 匿笑(nì)徘徊(huái)
C.攲斜(qī)黑痣(zhì)分歧(qí)憔悴(cuì)
D.卜问(pǔ)焚香(fén)褪色(tuì)菡萏(dàn)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
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
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二、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6分)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2分)
(2)请赏析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表达效果。(2分)
(3)诗歌描写的景物主要有什么特点?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两首
(30分30分钟)
一、积累运用(12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尴尬(gān
gà)匿笑(nì)感慨(kài)黑痣(zhì)
B.绰号(chuò)搓捻(niǎn) 屏息(bǐng) 欹斜(jī)
C.威慑(shè)仿膳(shàn) 粼粼(lín)分歧(qí)
D.开拓(tuò)停滞(zhì)
半晌(shǎng) 怦怦(pīng)
2.仿照下列句式,发挥想象,写出两个关于友情的比喻句。(3分)
例句:友情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友情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
3.母爱是博大的,有人曾说:“母爱不是万物而胜于万物,母爱不是宇宙而高于宇宙。”请写出两条与母爱有关的俗语、格言。(3分)
4.文学放飞(3分)
大爱无言,请为你的父母创造一副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18分)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
③“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④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⑤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
⑥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⑦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
⑧“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
⑨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⑩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
,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
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
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有删改)
1.写出文中“风景”的两层含义。(2分)
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6分)
3.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3分)
4.第⑧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后面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3分)
5.拓展延伸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
母亲》
冰心深情倾诉了对母亲的爱,文中作者在与母亲的交流中更深地理解了母爱。请就一件倾注着母亲(或你最亲的人)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说说你的感受。(不少于60字)(4分)(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两首
【本节要点】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2.体味诗歌主旨。
要学会哟
☆温故知新☆
1.给加点字注音
匿(
)笑
沐(
)浴
祈(
)祷
罗摩衍那(
)并蒂(
)瑞(
)菡萏(
)(

徘徊(
)(
)攲斜(
) 荫蔽(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菡萏:

攲斜:

并蒂:

徘徊:

亭亭:
先学一点
☆温故知新☆
先学一点
1.给加点字注音
匿(nì)笑
沐(
mù)浴
祈(
qǐ)祷
罗摩衍那( yǎn
)并蒂(dì)瑞(ruì)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攲斜(qī ) 荫蔽( bì)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菡萏:荷花
攲斜: 倾斜,歪斜。
并蒂:.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亭亭:高洁美好的样子
☆课堂探讨☆
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探究一下
☆课堂探讨☆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你知道吗?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冰心: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在她的《繁星》《春水》等许多作品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
☆课堂提高☆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 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东方》、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D.《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A有问题,海伦 凯勒是美国作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体味诗歌主旨。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1、借助意象、注释、表现手法。
2、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生平。
3、借助题目。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1.《金色花》泰戈尔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里,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陪着母亲,与妈妈三次嬉戏,却不让她知道,一种儿童特有的顽皮与天真,跃然纸上。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2.《荷叶
母亲》借荷花荫蔽红莲从而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
灵活运用哟
☆课堂提高☆
金色花
(13分)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
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找到窍门了吗?
☆课堂提高☆
1.按例子概括“我”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另外两次嬉戏的内容。(2分)
(1)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味。(2)__
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灵活运用哟
☆课堂提高☆
【答案】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味; 母亲读书时,我投影书上;母亲到牛棚,我变回原形。
【解析】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这一主题内容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2.赏析划线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孩子。(4分)
找到窍门了吗?
☆课堂提高☆
【答案】“暗暗”、“匿笑”写出天真、调皮,“悄悄”、“看着”写出懂事、爱母。
【解析】试题分析: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里从“暗暗”、“匿笑”写出了天真、调皮,“悄悄”、“看着”写出懂事、对母亲的热爱。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探究一下
☆课堂提高☆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为何说我是“坏孩子”?母亲当时是什么心情?(3分)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答案】“坏”是贬词褒用,体现母亲对孩子的亲昵,写出不见孩子的着急,看见孩子的惊喜心情。
【解析】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这里坏孩子“坏孩子”贬词褒用,体现母亲对孩子的亲昵,写出不见孩子的着急,看见孩子的惊喜心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4.阅读理解加点字,联系生活,设想并描写一个关于母亲和“我”“那时”的场景,并点明“那时”母亲对“我”说的话。(字数在50字左右)(4分)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答案】示例:进入中学,学习更加辛苦了,为了让我吃上有营养的早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每天都变花样。一个雷雨的早上,我起来发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身上衣服都湿了,赶忙问:“妈妈,你去哪里了。”妈妈笑了笑说:“不告诉你,孩子。”后来,从父亲那里才了解,妈妈是为我买牛奶而出去淋湿的,我心里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妈妈我永远爱你。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口吻,内容还应围绕“母爱”主题来组织。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做的怎样?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两首
【学习要点】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2.体味诗歌主旨。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匿(
)笑
沐(
)浴
祈(
)祷
罗摩衍那(
)并蒂(
)瑞(
)菡萏(
)(

徘徊(
)(
)攲斜(
) 荫蔽(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菡萏:

攲斜:

并蒂:

徘徊:

亭亭:
☆课堂探讨☆
要点一: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探究活动】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教师释疑】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冰心: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在她的《繁星》《春水》等许多作品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
【课堂提升】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 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东方》、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D.《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要点二:体味诗歌主旨。
【探究活动】体味诗歌主旨。
【教师释疑】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1.借助意象、注释、表现手法。
2.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生平。
3.借助题目。
【讨论明确】
【课堂提升】
金色花
(13分)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
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按例子概括“我”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另外两次嬉戏的内容。(2分)
(1)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味。(2)__
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划线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孩子。(4分)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为何说我是“坏孩子”?母亲当时是什么心情?(3分)
4.阅读理解加点字,联系生活,设想并描写一个关于母亲和“我”“那时”的场景,并点明“那时”母亲对“我”说的话。(字数在50字左右)(4分)(30分30分钟)
一、积累运用(12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尴尬(gān
gà)匿笑(nì)感慨(kài)黑痣(zhì)
B.绰号(chuò)搓捻(niǎn) 屏息(bǐng) 欹斜(jī)
C.威慑(shè)仿膳(shàn) 粼粼(lín)分歧(qí)
D.开拓(tuò)停滞(zhì)
半晌(shǎng) 怦怦(pīn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中应是“感慨(kǎi)
”;B中应是“欹斜(qī)”;D中应是“怦怦(pēng)”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仿照下列句式,发挥想象,写出两个关于友情的比喻句。(3分)
例句:友情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友情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
【答案】例句:友情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友情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
【解析】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母爱是博大的,有人曾说:“母爱不是万物而胜于万物,母爱不是宇宙而高于宇宙。”请写出两条与母爱有关的俗语、格言。(3分)
【答案】可怜天下父母心。天地宽大,父母恩大。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是“俗语”或“格言”,必须围绕“母爱”。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文学放飞(3分)
大爱无言,请为你的父母创造一副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上联:母爱情深似海
下联:父爱恩重如山
【解析】
试题解析: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必须抒发父母的爱。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18分)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
③“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④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⑤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
⑥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⑦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
⑧“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
⑨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⑩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
,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
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
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有删改)
1.写出文中“风景”的两层含义。(2分)
【答案】示例:①风景是指带母亲在旅游时看到的景致。②风景是指母亲心中永远牵挂的孩子(们)。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文章,即可了解“风景”所指某一自然风景和人物的某种情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6分)
【答案】(3分)要点与评分:能写出其中三点即可,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母亲对我的爱:①母亲不顾自己的病,一直安慰孩子;②母亲虽然想和我一起去旅行,但又担心影响我的工作;③母亲旅游途中,怕我照顾辛苦,不喝水少上厕所;④从儿时起,母亲就爱痴痴看我,永远看不够;⑤母亲的心中永远只有孩子,孩子是她心中最美的风景,为了孩子,她可以付出一切。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文章,以母亲的活动为中心梳理情节,抓住描写母亲言行的句子理解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3分)
【答案】(3分)要点与评分:能抓住句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简要品析。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物或言之成理2分,语言清晰、流畅2分。参考角度只要能切中一点即可得分。
【A句参考角度】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关紧窗户来喻指母亲即将失明,作者心中有许多无奈、内疚和痛苦。②“母亲累了”,是因为母亲总是为孩子操心,即使是去旅游的时候也是时时为孩子着想。③虽然母亲即将失明,但是母亲的心中永远有孩子,这为下文引出孩子是母亲眼中永远的风景做铺垫。
【B句参考角度】①“总是……总是……”两个“总是”反复诉说,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②“梦的波浪”、“卷”这些词句形象地描绘出我在母亲的爱的怀抱中安然入睡的场景。母亲对我的爱是自始至终,从不改变的。“波浪”和“卷”相互呼应,描写细腻。
【C句参考角度】①用“沟壑丛生”、“粗糙干硬”与“柔暖光滑”形成鲜明对比,更强调了母亲为孩子无私奉献,浓得化不开的爱让孩子一生温暖。②用感叹句表达作者对母亲无私的爱的赞美。母亲用自己的苦换来孩子生活的温暖和平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第⑧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后面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3分)要点与评分:表明自己的看法1分,两句的分析理解各1分。
示例:两句话并不矛盾。第一句是母亲有感而发,自然风光很美,孩子陪伴左右,孝心可嘉,所以母亲说满足了。第二句表明在母亲的心中儿女是最棒的,天下的风景都不如孩子的爱和陪伴。因此两者并不矛盾,都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忘我无私的爱,母亲爱孩子深入骨髓,容易满足但又永远渴望孩子的陪伴。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第一题解答,母亲所说的“风景”是两个意思,一是风光,一是亲情,不矛盾。从“母爱”和“孝敬”这个方面谈感想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5.拓展延伸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
母亲》
冰心深情倾诉了对母亲的爱,文中作者在与母亲的交流中更深地理解了母爱。请就一件倾注着母亲(或你最亲的人)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说说你的感受。(不少于60字)(4分)
【答案】(4分)要点与评分:内容3分;表达1分,能结合一件小事来写,或抒发爱之情,或谈谈自己对亲人的爱的理解都可以。
【解析】
试题分析:按要求简述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事,谈谈对母爱的感受。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学习要点】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2.体味诗歌主旨。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匿(
)笑
沐(
)浴
祈(
)祷
罗摩衍那(
)并蒂(
)瑞(
)菡萏(
)(

徘徊(
)(
)攲斜(
) 荫蔽(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菡萏:

攲斜:

并蒂:

徘徊:

亭亭:
【反馈矫正】
1.给加点字注音
匿(nì)笑
沐(
mù)浴
祈(
qǐ)祷
罗摩衍那( yǎn
)并蒂(dì)瑞(ruì)菡萏(hànDàn)
徘徊(pái huái)攲斜(qī ) 荫蔽(Bì)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菡萏:荷花
攲斜: 倾斜,歪斜。
并蒂:.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亭亭:高洁美好的样子
☆课堂探讨☆
要点一: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探究活动】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教师释疑】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冰心: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在她的《繁星》《春水》等许多作品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
【课堂提升】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 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东方》、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D.《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A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要点二:体味诗歌主旨。
【探究活动】体味诗歌主旨。
【教师释疑】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1.借助意象、注释、表现手法。
2.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生平。
3.借助题目。
【讨论明确】
1.《金色花》泰戈尔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里,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陪着母亲,与妈妈三次嬉戏,却不让她知道,一种儿童特有的顽皮与天真,跃然纸上。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2.《荷叶
母亲》借荷花荫蔽红莲从而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
【课堂提升】
金色花
(13分)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
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按例子概括“我”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另外两次嬉戏的内容。(2分)
(1)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味。(2)__
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味; 母亲读书时,我投影书上;母亲到牛棚,我变回原形。
【解析】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这一主题内容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赏析划线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孩子。(4分)
【答案】“暗暗”、“匿笑”写出天真、调皮,“悄悄”、“看着”写出懂事、爱母。
【解析】试题分析: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里从“暗暗”、“匿笑”写出了天真、调皮,“悄悄”、“看着”写出懂事、对母亲的热爱。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为何说我是“坏孩子”?母亲当时是什么心情?(3分)
【答案】“坏”是贬词褒用,体现母亲对孩子的亲昵,写出不见孩子的着急,看见孩子的惊喜心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阅读理解加点字,联系生活,设想并描写一个关于母亲和“我”“那时”的场景,并点明“那时”母亲对“我”说的话。(字数在50字左右)(4分)
【答案】示例:进入中学,学习更加辛苦了,为了让我吃上有营养的早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每天都变花样。一个雷雨的早上,我起来发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身上衣服都湿了,赶忙问:“妈妈,你去哪里了。”妈妈笑了笑说:“不告诉你,孩子。”后来,从父亲那里才了解,妈妈是为我买牛奶而出去淋湿的,我心里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妈妈我永远爱你。
【解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