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世说新语》两则(讲+练+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世说新语》两则(讲+练+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4 18:05:11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单元
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
【本节要点】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2.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
要学会哟
☆温故知新☆
1.给加点字注音
雪骤(

?撒(
)柳絮(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公欣然曰(

先学一点
☆温故知新☆
先学一点
1.给加点字注音
雪骤(zhòu)
?撒(sā)柳絮(xù)?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家庭聚会)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子侄辈,年轻一辈)
(3)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4)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课堂探讨☆
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探究一下
☆课堂探讨☆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洁,辞意隽永,它以独有的笔触,独到的眼光,展现了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虽超然于物外,常不失为真血性,真生活而斗争的人格魅力。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南宋彭城人。
B.《咏雪》中小女孩的回答令人叫绝,后用“咏絮”比喻女子才华过人。
C.蒲松龄,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D.蒲松龄在《山市》里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图画。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宋彭城人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部分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技巧:1.用调序法翻译文言语句,首先要掌握常见四种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翻译句子时要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主谓宾定状补的顺序进行调整,将他们还原到正确的位置翻译即可。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首先调整为“白雪纷纷所似何”,然后在翻译。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找到窍门了吗?
☆课堂提高☆
【答案】(1)家庭聚会 (2)子侄辈
(3)
高兴的样子
(4)相比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儿女”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灵活运用哟
☆课堂提高☆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答案】(1)(谢道韫)就是太傅哥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评分标准:关键字“即”、“妻”译错各扣1分。)(2)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评分标准“未若”译错扣一分)
【解析】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因、即、之”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找到窍门了吗?
☆课堂提高☆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3分)
探究一下
☆课堂提高☆
【答案】示例一: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示例二: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评分标准:
有自己的判断,能结合意境自圆其说,就可以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主观性的问题,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把理由说清楚,观点要有针对性,理由要有依据。语言要简洁,不要过多地分析解释。兄妹两对雪的比拟都是可以的,一个看到静态,一个看到动态,都突出了雪的某一特点。把观点说清楚,理由说明白。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你知道吗?第二单元
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
(30分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差可拟: (2)因风起:
(3)尊君在不: (4)相委而去: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2分)
(2)元方自己的行为与他的言语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15分)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俄而雪骤 俄而: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3)相委而去 委:______
(4)下车引之 引: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4分)(30分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差可拟: (2)因风起:
(3)尊君在不: (4)相委而去:
【答案】(1)差,大致、差不多。(2)因,凭借。(3)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4)委,丢下、舍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案】(1)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和侄儿侄女们谈论诗文。(2)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您没有来,就是没有信用。
【解析】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雪、集、日中、无信”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2分)
(2)元方自己的行为与他的言语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2分)
【答案】(1)(2分)元方从友人“无信”“无礼”两方面批驳友人。
(2)(2分)可以说不矛盾。“元方十年七岁”,因为生友人的气而“入门不顾”,体现了孩童的单纯而非言行不一。 可以说矛盾。元方对惭愧的友人“入门不顾”,也是“无礼”的行为,一方面职责友人的“无礼”,一方面自己行为“无礼”,是言行不一的体现。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15分)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俄而雪骤 俄而: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3)相委而去 委:______
(4)下车引之 引:
【答案】(1)俄而:不久,一会儿;(2)因:凭借;(3)去:离开
(4)引: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委”为古今异义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此题均是课内学习的词语,背过直接解释即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案】(1)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您跟我爸爸约定好正午一同出发,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解析】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差可拟”“君”“家君”“期”“日中”,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中“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是错误的,应为:“撒盐”一句较“柳絮”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4分)
【答案】聪明睿智、知书明理、落落大方。(2分)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解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学习要点】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2.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雪骤(

?撒(
)柳絮(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公欣然曰(

【反馈矫正】
1.给加点字注音
雪骤(zhòu)
?撒(sā)柳絮(xù)?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家庭聚会)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子侄辈,年轻一辈)
(3)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4)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课堂探讨☆
要点一: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探究活动】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释疑】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洁,辞意隽永,它以独有的笔触,独到的眼光,展现了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虽超然于物外,常不失为真血性,真生活而斗争的人格魅力。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课堂提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南宋彭城人。
B.《咏雪》中小女孩的回答令人叫绝,后用“咏絮”比喻女子才华过人。
C.蒲松龄,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D.蒲松龄在《山市》里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图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宋彭城人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要点二: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
【探究活动】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教师释疑】
“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部分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技巧:1.用调序法翻译文言语句,首先要掌握常见四种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翻译句子时要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主谓宾定状补的顺序进行调整,将他们还原到正确的位置翻译即可。
【讨论明确】
首先调整为“白雪纷纷所似何”,然后在翻译。
【课堂提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
刘义庆《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案】(1)家庭聚会 (2)子侄辈
(3)
高兴的样子
(4)相比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儿女”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答案】(1)(谢道韫)就是太傅哥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评分标准:关键字“即”、“妻”译错各扣1分。)(2)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评分标准“未若”译错扣一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3分)
【答案】示例一: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示例二: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评分标准:
有自己的判断,能结合意境自圆其说,就可以得满分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第二单元
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
一、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①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②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注】①浆:古代一种酿制的微带酸味的饮料。②此“直”“八”两字也:古书为竖排,故有此说。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弟子通、执二子从焉

)  ②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③识此字,馈汝浆

)   ④父如前示之


2.与“执子揖而请”中的“而”用法一致的是(
)(2分)
A.艾子饮而甘之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拔山倒树而来
D.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翻译句子(2分)
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4.这则寓言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2分)
二、王羲之题字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__________
(2)羲之书其扇

__________
(3)姥如其言 __________
(4) 其书为世所重
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持六角竹扇卖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B跪而拾之以归
C至之市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2分) 一、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①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②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注】①浆:古代一种酿制的微带酸味的饮料。②此“直”“八”两字也:古书为竖排,故有此说。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弟子通、执二子从焉

)  ②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③识此字,馈汝浆

)   ④父如前示之


【答案】(4分)
①跟随
②厉害
③给、赠与
④给……看
【解析】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示”这里是:给……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与“执子揖而请”中的“而”用法一致的是(
)(2分)
A.艾子饮而甘之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拔山倒树而来
D.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执子揖而请”中的“而”解释为:表顺承,可不翻译。A表顺承,可不翻译。B表转折。C连词可译为“就”“接着”,D表转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翻译句子(2分)
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答案】假如通子再像执子一样认真,我连一勺水都喝不上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这则寓言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2分)
【答案】做事不能死板,要懂得变通。
【解析】试题分析:从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通子懂得变通才是艾子喝上水的原因。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王羲之题字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__________
(2)羲之书其扇

__________
(3)姥如其言 __________
(4) 其书为世所重
__________
【答案】(1)曾经
(2)写
(3)按照
(4)被
【解析】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尝”经常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持六角竹扇卖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B跪而拾之以归
C至之市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持六角竹扇卖之”中的“之”解释为:指示代词。B项:指示代词。A:助词C到D可以不翻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答案】(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门生惊懊者累日”“人竞买之”来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第二单元
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要点】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2.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雪骤(

?撒(
)柳絮(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公欣然曰(

☆课堂探讨☆
要点一: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探究活动】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释疑】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洁,辞意隽永,它以独有的笔触,独到的眼光,展现了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虽超然于物外,常不失为真血性,真生活而斗争的人格魅力。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课堂提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南宋彭城人。
B.《咏雪》中小女孩的回答令人叫绝,后用“咏絮”比喻女子才华过人。
C.蒲松龄,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D.蒲松龄在《山市》里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图画。
要点二: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
【探究活动】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教师释疑】
“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部分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技巧:1.用调序法翻译文言语句,首先要掌握常见四种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翻译句子时要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主谓宾定状补的顺序进行调整,将他们还原到正确的位置翻译即可。
【讨论明确】
【课堂提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
刘义庆《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