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今存《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1.通假字
(1)以为轮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槁暴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黄金。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3)而绝江河
古义: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4)用心一也
古义:
今义:使用,用处。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一词多义
(1)疾
(2)绝
(3)于
(4)焉
(5)而
4.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
(1)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句子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直中绳,以为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以至千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蓼蓝/了然
枯槁/镐京
须臾/与日俱增
B.博见/单薄
镂刻/露相
螃蟹/浑身解数
C.臂弯/胳臂
折断/折本
假借/久假不归
D.舟楫/慰藉
暴躁/刨冰
骐骥/人才济济
2.下列各句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学不可以已 ②故木受绳则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⑥君子生非异也 ⑦吾尝跂而望矣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⑦
D.②③④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取之于蓝 ②而寒于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用心一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甚矣,汝之不惠
C.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D.以为轮,其曲中规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劝学》中,有时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的半步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C.蟹六跪而二螯
螯:蟹脚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躁:浮躁,不专一
9.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锲而舍之”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蟹六跪而二螯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0.下列叙述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
B.“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
C.用蚯蚓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D.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意在说明学习还要善于利用外物。
答案精析
基础梳理
1.(1)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曝 晒干 (3)智 智慧 (4)性 天赋,资质
2.(1)金属的刀类。(2)藏身。(3)特指长江、黄河。(4)因为。(5)爪子和牙齿。(6)广博地学习。
3.(1)形容词,快,速,引申为“洪亮”/形容词,快/形容词,猛烈/名词,小毛病/名词用作动词,痛 (2)动词,横渡/动词,终止/形容词,与世隔绝/形容词,非常/副词,到极点 (3)介词,从/介词,比/介词,向 (4)兼词,于此/语气助词,了 (5)转折连词,却/修饰连词/承接连词/递进连词,而且/承接连词/并列连词
4.(1)名词作状语,每天 (2)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3)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4)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5.(1)省略句 (2)介宾短语后置句 (3)定语后置句 (4)判断句 (5)被动句
6.(1)冰,是水所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3)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
(4)就不能远达千里。
依纲扣点
1.B B项依次读bó,lòu,xiè。A项依次读liǎo,ɡǎo/Hào,yú/yǔ。C项依次读bì/bei,zhé/shé,jiǎ/jià。D项依次读jí/jiè,bào,jì/jǐ。]
2.B ④“知”同“智”。⑤“有”同“又”,“暴”同“曝”。⑥“生”同“性”。]
3.D ①介词,从。②介词,比。③递进连词,而且。④转折连词,却。]
4.C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5.B A项意为精神的最高境界,现为神的总称。C项这里是两个词。用,因为。“用心”现指“居心”“存心”或“集中心力”。D项为“藏身”之意,现指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事上。]
6.A 例句和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为主谓倒装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省略句。]
7.(1)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8.C 螯:蟹钳。]
9.A A项和例句中的“而”都表转折。B项表递进。C项表并列。D项表顺承。]
10.C A项“重大意义”错,应是“态度、方法”。B项“‘不舍’还是‘舍’”有误,对应前面的“不折”“可镂”,应是“‘舍’还是‘不舍’”。D项“还要善于利用外物”错误,从反面说要“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