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15 07:1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倍数与因数


3.1
倍数与因数
课时
1
上课时间
领导签批
教学分析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认识倍数与因数,及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它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整数和学习了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数与因数”是整数学习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和通分及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创设“运动会上班级列队”的情境,让学生借助整数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并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
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的过程,并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体会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1.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比如,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你能说出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吗?(学生描述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数与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关系。(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2.预习反馈,小组交流预习情况。二、学
(一)问题探究一: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及关系1.学生自学教材31页,讨论并完成三学一测的问题探究一。汇报展示:教师根据汇报列出算式。五(1)班:9×4=36或4×9=36,五(2)班:5×7=35或7×5=353.教师小结:利用“9×4=36”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板书: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强调:①倍数与因数是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描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倍数或因数。如“9×4=36”中,不能说36是倍数,4和9是因数。②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如1.5×4=6中不存在倍数与因数。(二)小组交流。1.根据算式互相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20×5=1002.讨论:你能否根据整数除法算式56÷7=8,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56是7和8的倍数,7和8是56的因数。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果a×b=c(a、b、c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c是a和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三)问题探究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出示问题: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7
14
17
25
77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三学一测,再进行小组交流,探索寻找7的倍数的方法。2.学生汇报,交流方法。(可用各数分别除以7,看商是否是整数且没有余数)3.练习:找出1~100之间7的所有倍数。4.汇报展示。用7分别和自然数1,2,3,4,5,……相乘,所得的积都是7的倍数。5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多的。最小的倍数就是这个数本身。巩固练习:指导完成“练一练”中的1、2、3、5、6题。第1、2题进一步认识倍数与因数,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全班交流,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三、检
独立完成三学一测的应用检测,完成后小组交流订正。四、拓
某班学生人数在40~50之间,课间操站队时,平均站成6行或平均站成8行,都没有剩余,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吗?
课后反思
找7的倍数
7×1=7,
7×2=14,
7×3=21,

7的倍数:7,14,21,28,…
9×4=36,
36是9和4的倍数,
9和4是36的因数
如果a×b=c(a、b、c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c是a和b的倍数,
a和b是c的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