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的平移”是北师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看到了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类似平移的现象,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创设特定情境,从生活中的现象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二
、教学任务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观察,欣赏,操作认识图形平移的存在,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
(2)理解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是平移的决定因素,掌握图形平移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识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体会美的价值所在,进而追求美并创造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第二环节:自我探究给出平移定义;第三环节:学生探究给出平移的性质;第五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第六环节
平移设计欣赏;第七环节:链接知识
归纳小结;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
1.引入生活中平移现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展示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
(1)箱子在传送带上移动的过程。
(2)天上飞着的飞机。
(3)公路上跑着的汽车。
(4)笔直铁路上的火车。
2、手扶电梯上人的移动的过程。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教师提问:你能发现传送带上的箱子、天空飞着的飞机、路上跑着的汽车和铁路上跑着的火车在平移前后什么没有改变,什么发生了改变吗?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位置发生了改变。
活动目的: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使学生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平移”,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接着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要素,即“方向、距离”。
效果:通过实例学生对“平移”有了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的语言并不规范,有待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逐步引导,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合情推理自己的结论,养成一个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第二环节:自我探究给出平移定义
根据上述分析,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一个物体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在学生发现和归纳的基础上板书:
平移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注意:平移要素:
——运动方向——运动距离
第三环节:学生探究给出平移的性质
用多媒体继续展示生活中其他平移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例子(大厦里的电梯、电梯上的人、辘轳上的水桶)和“想一想”,让学生通过对图形平移现象的观察,探索其中的性质。
想一想:(如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在图中,对应点的连线AC,BD,EF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样的位置关系?
(2)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共同探讨平移的性质。
讨论分析:
①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换前后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平移变换是图形的每一个点的变换,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那么每一个点也沿着这个放向移动一定距离,所以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②变换前后的图形全等:平移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所以平移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③变换前后对应角相等。④变换前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给出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活动目的:探索平移的性质,对学生有点难度,通过设置问题的回答,使学生直接观察得出性质。
第四环节
平移作图
例1:如图,经过平移,Δ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1)指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2)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教师板演
师生总结作图步骤:平移作图的步骤:
1)找关键点(一般是图形的顶点);
2)根据平移的距离和方向作出这些点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
3)将所作对应点按原来已知图形的连接方式连接起来,所得图形即为所求.
2、当堂检测
将图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找一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作图。
第五环节
展示应用
自我评价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大小和形状
2、经过平移,图形的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无法确定
3、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平行
B、相等
C、平行且相等,也有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D、既不平行也不相等
4、如图所示,四幅汽车标志设计中,能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5.
如图,在ΔABC中,∠C=90°,∠ABC=30°,AB=4,将ΔABC沿射线PQ的方向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ΔA′B′C′,则
(1)A′C′的长为
;
(2)∠B′A′C′的度数为
;
(3)四边形ABB′A′的周长为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六环节
平移设计欣赏
欣赏平移设计图案,课下自己设计一张平移图案
第七环节:链接知识
归纳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作适当的补充。
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3.1
1、2、3写到作业本上。(共21张PPT)
§3.1
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观察,欣赏,操作认识图形平移的存在,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
(2)理解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是平移的决定因素,掌握图形平移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识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体会美的价值所在,进而追求美并创造美.
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的平移
1
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的平移
1
请同学们观察在以上这几种运动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A
B
C
D
E
F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 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图形平移的定义:
新课讲解:图形的平移
2
1
A
B
C
D
E
F
某个方向
一定的距离
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2
图形的平移的两个要素是:
同一方向
和
相同距离.
判断下面几组图形运动是不是平移?
3
A
C
D
B
×
×
√
×
判断下面几组运动是不是平移?
说说你生活中见过的图形的平移例子
ΔABC经过平移得到的ΔDEF,点A、B、C分别移到点D、E、F.
新课讲解:平移的基本性质
3
对应角:
对应点所连线段:
对应线段:
AB和DE,
AC和DF,
BC和EF
∠BAC和∠EDF,
∠ABC和∠DEF,
∠ACB和∠DFE
线段AD,
线段BE,
线段CF
对应点:
点A和点D,
点B和点E,
点C和点F
A
B
C
D
E
F
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
几何符号语言:
平移的两个图形全等;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ABC平移得到△DEF
∴△ABC≌△DEF
∵△ABC平移得到△DEF
∴AD∥BE
∥CF(或共线),
AD=BE
=CF
∵△ABC平移得到△DEF
∴AB∥DE,AC∥DF,
BC
∥EF(或共线),
AB=DE,AC=DF,BC=EF
∵△ABC平移得到△DEF
∴∠BAC=∠EDF,
∠ABC=∠DEF,
∠ACB=∠DFE
课堂练习:
如图,在ΔABC中,∠C=90°,∠ABC=30°,AB=4,将ΔABC沿射线PQ的方向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ΔA′B′C′,则
A
C
B
A′
C′
B′
P
Q
A′C′的长为
;
∠B′A′C′的度数为
;
四边形ABB′A′的周长为
.
2
60
°
18
B
C
A
新课讲解:平移作图
4
例1:如图,经过平移,Δ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1)指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2)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E
F
D
解(1)连接AD,平移的方向就是点A到点D的方向,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D的长度(2)如图,连接AD,过B、C点分别做线段BE、CF使得他们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连接
DE、DF、EF,ΔDEF就是ΔABC平移后的图形.
变式一:
如图,将字母A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做出平移后的图形.
3cm
平移作图的步骤:
1)找关键点(一般是图形的顶点);
2)根据平移的距离和方向作出这些点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
3)将所作对应点按原来已知图形的连接方式连接起来,所得图形即为所求.
变式二:
将图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平移图形设计欣赏
5
平移图形设计欣赏
5
1、平移的定义.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平移的两个要素.
4、平移的基本性质:
5、平移作图的步骤:
小结
6
①
;
②
;
③
;
④
.
①
;②
;③
.
快速练习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大小和形状
2、经过平移,图形的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无法确定
3、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平行
B、相等
C、平行且相等,也有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D、既不平行也不相等
4、如图所示,四幅汽车标志设计中,能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
思考:
如图,在RtΔABC中,∠C=90°,BC=AC=4,将ΔABC沿CB方向平移到ΔA′B′C′的位置,若平移距离为x
(0≤x≤4),ΔABC与ΔA′B′C′重叠部分的面积y,求y与x的关系式.
A
B
C
A′
C
′
B′
O
习题3.1
第1、3、4题
设计一份平移图案
作业布置
7
谢谢!教材分析
本节是《数学(八年级)(下)》(北师大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章平移与旋转的(1)节图形的平移。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图形的平移(1)》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评测练习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大小和形状
2、经过平移,图形的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无法确定
3、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平行
B、相等
C、平行且相等,也有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D、既不平行也不相等
4、如图所示,四幅汽车标志设计中,能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5.
如图,在ΔABC中,∠C=90°,∠ABC=30°,AB=4,将ΔABC沿射线PQ的方向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ΔA′B′C′,则
(1)A′C′的长为
;
(2)∠B′A′C′的度数为
;
(3)四边形ABB′A′的周长为
.
( http: / / www.21cnjy.com )
6、将图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⑩
B
PA
B《图形的平移》课后反思
《图形的平移》是一节从概念引入的实践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教学课,如按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概念,再大量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教学必然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的实质不能真正理解,而且也容易遗忘所学知识。本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探究-归纳-应用的整个过程。首先,通过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形成直观上的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通过游戏及借助课件演示,使平移运动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从课堂反应的热烈程度及课后的作业反馈看是比较成功的。
本节课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了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的互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强的参与意识,我把握住这一特点,利用参与游戏和实物投影仪让他们自己上台操作,方便而又快捷实现了教学目标,又充分增强小组学生全面互动的学习频率,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了平移的要素与性质。
不足之处是在时间的安排上显得仓促,最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纳总结草草了事,,下节课应在新课前加以总结拓展,如提出问题:平移的特征是什么?几次平移的结果可以看成一次平移吗?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概念及性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