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3张PPT。第二十九课
诗词五首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辛 弃 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朗读全词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一、郁孤台和造口并不在一个地方,作者为
什么在造口,却突然写到郁孤台呢? §词作赏析 极表怀念旧京师及中原之意。旧京师即北宋
京都汴梁。 二、清江水:赣江。 “中间多少行人泪!”§词作赏析 本句表达了词人
的什么情感? 史实背景:宋高宗建炎三年至四年,金
兵南侵,分两路渡江。其中一路追隆佑太后
(哲宗皇后,高宗伯母),隆佑从南昌仓促
南逃,至造口,金兵虽未追上,可是他们沿
赣江南下,一路上抢掠杀戮,惨不忍睹。”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词作赏析 长安:本是汉、唐建都之地,后代诗文常用于代表京都,此处指北宋京都汴梁及广大中原地区。
望:深刻表达了词人急切盼望北定中原的感情。
可怜:写出了词人极为愤慨惆怅之情。如何理解“无数山”的含义?峰峦重重的自然障碍。
暗示主和派在收复河山问题上形成的社会障碍。 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两句的意思?§词作赏析 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
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
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抵抗外
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山深闻鹧鸪“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
的心情?§词作赏析 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鸣,吟唱出词人惊悸不安、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词人以此鸟鸣声作结,反映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暗喻了恢复大业难以实现、国事多艰的情况。这两句集中抒发了词人爱国伤时之情。 这首词的开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讨论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充
分体现了豪放词的艺术特点。§艺术风格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译文: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一比你认为哪种主题更合适?A表达了词人寂寞的心情和浓浓的感伤B表现了词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的性格C……《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知世也.”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杰出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她写的词也独具一格,称“易安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父李格非,北宋齐州人(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
据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生平:写作背景: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25页)王说甚是。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二比哪一组用词表达效果更好?绿 肥 红 瘦
绿( ) 红( )
浓 暗 厚 淡 稀 薄 与三比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时代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两个地名,表明相隔数千里之远表明消息来得突然,又极为迅速是刚一听到之意尽写悲喜交加,酸甜共涌之态首联:
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阳光灿烂美好的春天颔联 颈联:
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尾联:
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颔联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颈联 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尾联 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欢庆胜利喜还乡主题思想: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品一品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比一比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春望>>是一作者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人看到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景象只能增加诗人忧国忧民的痛苦和感伤,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议一议诗人杜甫或喜或忧皆因国,读了这两首诗后,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种忧喜观的,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约客赵师秀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1170~1219) 南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黄梅时节家家雨
江南的梅雨时节雨水很多
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成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中蛙声不断
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与客人有约在先,但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
有约:即邀约友人。闲敲棋子落灯花
无聊之时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落:使……掉落。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 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黄梅雨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叫。诗人约来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的敲着棋子。
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描写了哪些事物?诗中景物渲染了什么气氛? 本诗描写江南春末夏初的夜晚 ,写了雨、池塘、蛙 。“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诗中最精彩的句子是什么 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
赵师秀其他作品数日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采桑子
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试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馀寒未许开舒妥,怨雨愁风。结子筠笼。万颗匀圆讶许同。
卖炭翁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作者简介
原作题下有题注——
“苦宫市也”
叙事讽喻诗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读准字音鬓 辗 辙
骑 敕 叱
将 系chìbìnjìchìjìzhéniǎnjiāng设疑自探 整体感知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烧炭——运炭——被夺炭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角度三: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角度四:把握作者的情感
角度五:尝试归纳主旨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角度一: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我设计的问题是:1 .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
2.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举出诗句进行说明?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肖像描写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肖像描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炭车 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 动作描写运炭的艰难驾辗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肖像描写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心理描写 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惜不得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示例二: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示例三: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三:对比的写作手法
我设计的问题是:1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一丈绫” 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四:把握作者的情感
我设计的问题是:作者对卖炭翁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宫市的暴行进行了揭露,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五:尝试归纳主旨
我设计的问题是:本诗通过记叙( ),揭露了( )的罪恶和( )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 )。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 ??
??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宫使烧炭艰辛
运炭艰难炭被掠夺生活困苦艰辛夺炭(肖像、心理、动作描写)对比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肖像、动作描写)仗势凌人
蛮横冷酷简答题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辗”_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艰辛。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