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课件+教案+练习+反思+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课件+教案+练习+反思+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15 09:19:51

文档简介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1.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材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统计图的特点,并且普遍掌握较好,因此没有必要再以问题的形式逐步总结认识,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统计图本身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统计图.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亲自去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通过让学生利用小组调查收集来的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收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
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社会调查、课堂展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解统计图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地求知态度.
3.注意改进的方面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可谓教学相长.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
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地位作用分析
本章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要让学生学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预测;在如何收集的问题上,由于调查对象(样本选取)的差别,就构成了两种不同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并通过案例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在探讨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进一步学习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针对身边熟悉的事物的形象表示,进而引出三种统计图的选择,以此来复习三种统计图,然后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结的的基础上结束.
本节课采用讨论——总结的教学,教学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要始终遵循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3.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知道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5.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行交流观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获取调查的两种重要方式并和他人合作的数学活动经验.
2.三种统计图的分析和制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难点
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征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制作统计图,培养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统计观念.七上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评测练习
1.
下列调查中,①调查本班同学的视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5 浙江省台州市)在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A.了解我省中学生视力情况
B.了解九(1)班学生校服的尺码情况C.检测一批电灯泡的使用寿命
D.调查台州《600全民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3.(2014 张家界)要反映我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  )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分布统计图
4.(2015 浙江省绍兴市,第19题,8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解某种电动汽车的性能,对这种电动汽车进行了抽检,将一次充电后行驶的里程数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里程依次为200千米,210千米,220千米,230千米,获得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问这次被抽检的电动汽车共有几辆?(2)补全条形统计图;(共25张PPT)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整章围剿
为了收集这些数据,要进行一定的调查,数据收据的有两种重要的方法:
普查与抽样调查
下列调查是如何进行的?
全国人口总数
体检中的身高、
体重测量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议一议?
下列调查又是如何进行的?
为一特定目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讨论交流
灯泡的寿命
收视率调查
(1)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
总体。
(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
象叫做个体。
(3)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
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4)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在统计中,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引入了几个概念:
知识串烧1
以上几个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
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
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典型例题1
.(2015 山东聊城,第3题)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从全校2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
 

A2400名学生
B100名学生
C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D每一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C
战斗一:外围战

重点突破
知识归类
1.扇形统计图: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_______,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______的大小.
总体
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百分比
第六章
|过关测试
新课标(BS)
2.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一是利用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知道谁占的比重大,谁占的比重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差距,帮助我们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二是知道总体的具体数量时,可以求出各部分的数量,知道某一部分的具体数量时,也可以求出总体的数量.
知识归类
3.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________×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知识归类
知识串烧2
以上几个知识点之间有没有关系
是某校三个年级学生人数分布扇形统计图,则九年级学生人数所占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典型例题2
战斗二:攻坚战

最后一搏
典型例题3
(2015 福建泉州)清明期间,某校师生组成200个小组参加“保护环境,美化家园”植树活动.综合实际情况,校方要求每小组植树量为2至5棵,活动结束后,校方随机抽查了其中50个小组,根据他们的植树量绘制出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请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算出扇形统计图中,植树量为“5棵树”的圆心角是  °.
(2)请你帮学校估算此次活动共种多少棵树.

课标(BS)
战斗三:歼灭战
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离分家万事休。
华罗庚

见七上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3.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知道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5.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行交流观点.
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获取调查的两种重要方式并和他人合作的数学活动经验.
2.三种统计图的分析和制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难点: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征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制作统计图,培养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统计观念.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探究、教师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分别是:①回顾与思考本章的内容;②梳理内容,建立框架图;③做一做;④课时小结;⑤课外作业.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回顾与思考本章的内容
内容:
1.说一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获得数据.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意图: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一步将统计知识做梳理,真正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效果预测:
1.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如果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国家统计局的网站(www.stats.)就是查资料的好地方。当然你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输入你需要的关键词查找资料.
2.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就是要随机调查,就是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
第二环节
梳理内容,建立框架图
内容:
本章知识框图
统计的过程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数据的表示

数据的分析处理

解决问题作出决策

第三环节
做一做
内容:
战斗一
1.下面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的事件是(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B.对我市食品合格情况的调查
C.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收视率的调查
D.对你所在班级的同学身高情况的调查
2.以下关于抽样调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A.抽样调查的优点是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
B.抽样调查的结果一般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精确
C.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果准确
D.抽样调查时被调查的对象不能太少
3.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32
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其中1
6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32
000名学生是总体
B.1
6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D.以上调查是普查
4.在计算机上,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与
“可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的百分比,使用的统计图是(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D.以上三个都可以
5.为了解第30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在各个比赛项目中获得奖牌的数量,应绘制(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分布直方图
战斗二
1、在一扇形统计图中,有一扇形的圆心角为36°,则此扇形占整个圆的(
)
A.30%
B.25%
C.10%
D.15%
2、大西洋占大洋总面积的25%,则在扇形统计图中,大西洋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

A.
180°
B.
80°
C.
90°
D.
14°
3、某班有40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有16人,制成扇形统计图后,数学兴趣小组所在扇形的百分比和圆心角分别是
4、012年12月份,某市总工会组织该市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位参加“迎新春长跑活动”,将报名的男运动员分成3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组人数所占比例如下面的左图所示,已知青年组有120人,则中年组与老年组人数分别是(
).
A.30,10
B.60,20
C.50,30
D.60,10
5.某市有人口60万,其中各民族人数所占比例如下面中间的图所示,则该市有少数民族人口
万。
6.晓晓某月有零花钱100元,其支出情况如下面右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学生的捐助款为60元
B.捐助款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40°
C.捐助款是购书款的2倍
D.其他消费占10%
战斗三
1.某班全体学生外出时乘车、步行、骑车的人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两图都不完整),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该班总人数为50
B.骑车人数占总人数的20%
C.步行人数为30
D.乘车人数是骑车人数的2.5倍
2.某校七年级共有500名学生,市团委准备调查他们对“低碳”知识的了解程度.
(1)在确定调查方式时,市团委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调查七年级部分女生;
方案二:调查七年级部分男生;
方案三:到七年级每个班去随机调查一定数量的学生.
请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案是
.
(2)市团委采用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案,并用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出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将其补充完整;
(3)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约有多少名学生比较了解“低碳”知识.

四环节
课时小结
内容:
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五环节
课外作业
1.课后
复习题1---10题
复习题11---15题
2.以小组为单位,就塑料袋的调查情况,利用数据写一份倡仪书,号召全民起来保护环境,不可乱扔塑料袋.
后面将进一步研究
直接收集
画法
间接收集
抽样调查
各种统计图
避免“错觉”
从中获取信息
特点
普查
_________________调查学生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