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冀教版 四 认识人民币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下冀教版 四 认识人民币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15 07:5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使我们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本单元通过换钱认识元、角、分的关系,通过购物、小小快餐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通过商品价格调查和自办“小商店”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树立起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主要内容包括: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
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
3.
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习得的概念和方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处处能看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
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
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认识人民币。
2.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3.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
1.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习得的概念和方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处处能看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师生谈话,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物的事情。
交流学生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说出相关知识。如数字、面额、图案、字样等。
观察教材图片(必要的话,教师可准备常用的人民币,方便学生认识),认识各种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了解人民币的面额。
提出蓝灵鼠的问题,全班交流,让学生了解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
课时
认识人民币
1
小小快餐店
1
商品价格调查
1
总计
3
1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认识人民币(纸币、硬币、不同颜色不同面值)。
教学目标
结合购物经验,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安琥人民币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
人民币的辨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100元以内各种面值的虚拟钱币(包括硬币)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
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生活得到改善。本环节从生活出发,直接观察人民币,讨论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二、
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
认一认
(1)
小朋友面前有1个小钱箱,请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
谁愿意将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是1元。(电脑显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
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1元吗?
生:有。这也是1元。
师:它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是纸币,这是硬币。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在买东西的时候面值是一样的)
生:这是5角。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
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5角吗?
生: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将数字突出闪烁,并适时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比较两张数字相同的人民币:他们都有1字,他们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单位:元、角、分)
(3)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可以看数字和它后面的单位,还可以看颜色、大小等等。
(4)
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教师出示人民币,指名辨认)
小组内把刚才不认识的人民币再认一认。
探究新知:人民币的分类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1、有的把纸币分为一类,把硬币分为另一类。
2、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
老师利用课件并配以音乐展示第2种分类的过程与结果。
a、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b、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设计意图:通过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
巩固新知:
教材31页,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达标反馈:
1.我们现在来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一、填空 、
1角可以换成( )个1分硬币;
1角可以换成( )个2分硬币;
1角可以换成( )个5分硬币。
3、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1角币;
( )张2角币;( )张5角币。
4、( )张1元币可以换一张10元币。
5、10元6角=( )角 6、26角=( )元( )角
答案:2.
10

5、
2
3.
10、
5、
2
4.
10
5.
106
2
6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布置作业
一、填空
1、1角可以换成( )个1分硬币;1角可以换成( )个2分硬币;1角可以换成( )个5分硬币。
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1角币;( )张2角币;( )张5角币。
( )张1元币可以换一张10元币。
4、1元=( )角=( )分 5、10元6角=( )角 6、26角=( )元( )角
答案:
1、
10

5

2
2、
10

5

2
3、
10
4、
1元=10角=100分

106
、26角=2元6角
认识人民币人民币单位:元、
角、
分人民币的种类及不同面值:各位单位之间的关系: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教学反思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2.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钱币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孩子们并不陌生。在人民币分类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例如:按面值分类、按纸币硬币分类、按颜色分类等。
教学资源
一、基本题: 1、填空: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2)一张2角可以换( )张1角。
一张5角可以换( )张1角,还可以换( )张2角和( )张1角。
(3)10元可以换( )1元,可以换( )2元,可以换( )张5元。
二、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 )元
(2)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 )元( )角
(3)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 )元
(4)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 )元( )角
三、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 )角 7角=( )分 60角=( )元
1元=( )分
40角=( )元 1元=( )角
5角4分=( )分 65角=( )元( )角
9角=( )分
3元6角=( )角 23分=( )角( )分 70角=( )元
答案:(一)1


、角


2、
2
5
2
1
3、
10
5
2
(二)1、
16元
2、
7元5角
3、
82元
4、
40元5角
(三)
2

4
、90
、70
、10
、36
、6
、54
、2/3
、100
、6/5
、7
(三)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还有的把人民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
(3)教学目标
结合购物经验,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安琥人民币的教育
(4)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
人民币的辨认。
(5)说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
出示图片,唤起孩子们的熟悉感。
2.探索发现
钱币之间的换算及分类。
3.巩固应用
4.归纳总结
5.说板书
认识人民币人民币单位:元、
角、
分人民币的种类及不同面值:各位单位之间的关系: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四)资料链接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9月28日以后发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囿于当时的条件,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防伪措施简单,不利于人民币反假;缺少机读性能,不利于钞票自动化处理等等。凡此种种,都有要求适时发行新版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8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共八种面额: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中低面额主币实际起大量承担找零角色的状况,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第五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方式。1999年10月1日,首先发行了100元纸币;2000年10月16日发行了20元纸币、1元和1角硬币;2001年9月1日,发行了50元、10元纸币;2002年11月18日,发行了5元纸币、5角硬币;2004年7月30日,发行了1元纸币。
2005版第五套人民币
(10张)
为提高第五套人民币的印刷工艺和防伪技术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8月31日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不锈钢材质1角硬币。
第五套人民币继承了中国印制技术的传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原材料工艺方面做了改进,提高了纸张的综合质量和防伪性。固定水印立体感强、形象逼真。磁性微文字安全线、彩色纤维、无色荧光纤维等在纸张中有机运用,并且采用了电脑辅助设计手工雕刻、电子雕刻和晒版腐蚀相结合的综合制版技术。特别是在二线和三线防伪方面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防伪措施,为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鉴别真伪,提供了条件。与第四套人民币相比,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技能由十几种增加到二十多种,主景人像、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便于群众识别。第五套人民币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正面均采用毛泽东同志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23号,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5年11月12日起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
购买商品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人民币的简单运算。
教学目标
1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经历元、角、分简单的计算过程
2
会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学习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会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学习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
会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学习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标有标价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玩具实物;食品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取一取
(1)
我们来看看电脑屏幕(电脑出示)练习本
5角
(2)
如果买1本这样的练习本,需要多少钱?你准备怎么付?
生:付一张5角。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跃跃欲试)
生:我拿了5张1角。
师:为什么这样拿?
生:1角+1角+1角+1角+1角=5角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媒体演示)你的方法真不错!还有吗?
生:2张2角+1张1角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角+2角+1角就是5角
师:(电脑演示)你真棒!喔,你还有,来
生:1张2角+3张1角也是5角(电脑演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各种方法)
(3)
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要付5角,不仅可以直接付5角的纸币或硬币,还可以用2角,1角的零钱凑成5角。这儿还有一支1元的自动铅(出示自动铅
1元)
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付钱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摆一摆,比一比哪组的方法最多?
学生试着拿一拿,交流。
师:哪组先来说?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说得对不对?
生:我付2张5角的(电脑演示)
师:你总共付了几角?
生:10角。
师: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生:1元就是10角。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付5角
2张2角
1张1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角+2角+2角+1角就是10角
,10角就是1元
(5)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角?(板书:1元=10角)
4、
想一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元=10角,下面大家想一想,1角=(
)分呢?
三、
创建购物情境,巩固新知
小朋友学得真快!接下来,我们就开展购物活动。先来挑选几位商店经理。
哪位经理来介绍一下你的商店?
生:这里是“阿凡提商店”,我们商店的东西可多啦!一支铅笔4角,一本本子5角,还有其他好多,大家快来买吧!
师:那怎样才是文明小顾客呢?
生:要排队。
生:要付钱才能买到东西,不能随便拿走。
学生进行活动,汇报买的过程。
生:我买了一支笔,用了4角,我付了1元,找回6角。
┅┅
(二)巩固新知:
活动:换钱中巩固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师与生换钱。1张5角可以换(
)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
)5角。
1张1元可以换(
)1角。
2张1角是几角?
2个5分可以换(
)个1角
1角可以换(
)1分……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与教师的换钱、其他学生观察换钱过程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面值相等的人民币才能够交换。】
(2)、生与生换钱。(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分别拿两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兑换。(学具中的模拟人民币)
(3)、学生独立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小结:通过换钱活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设计意图:通过换钱游戏,学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同时理解了面值相等的人民币才能够交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民币的计算
师:换钱我们都学会了,那么现在我们来试着解决一下实际问题。我想买一根钱币8角钱,一块橡皮5角钱。那么我一共要花多少钱?你们试着讨论一下
生:13角!
1元3角
师:怎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呢?你的算式是怎么列的来分享一下吧
生:5角+8角=13角
5角+8角=1元3角
师:我们在做人民币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到单位的换算!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达标反馈:

1、一个计算器50元,明明现在有40元钱,想买一个计算器够吗?明明还差多少钱?
2、星期天妈妈去买菜,用去16元后还剩下10元,妈妈原来有多少钱?
3、王老师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一个56元的足球和一个40元的篮球,王老师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4、兰兰用15元钱买了一本7元的连环画,找回多少钱?
5、小亮用16元钱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剩6元钱。
(1)、一本故事书多少元?
答案:
1、
不够
50-40=10
差10元
2、
16+10=26
原来有26元
3、
56+40=96
用去了96元
4、
15-7=8
找回8元
5、
16-6=10
一本故事书10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1.把数学带入生活,跟着家长去买菜,体会钱币的用途及应用。
2.与家长开战模拟购物活动,从而锻炼学生付钱找钱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购物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和方面。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比较少,如何弥补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呢?首先采用了“逛商店”这个不同于以往数学课题表示方法,而是别出心裁地选用贴近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标题形式展示给学生,他们感到别致、有趣。贯穿整个数学的是先让学生实际购买玩具,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与别的学生交流、合作,学会在与售货员阿姨交谈中使用礼貌用语,学生怎样算找回的价钱。当学生玩的又累又渴的时候,进入第二环节,购买水果。娇鲜欲滴的各种水果确实诱人,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进入到买、算的情节当中,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
2、不足之处:
(1)教师教学机智不太好。即对突发事件不能灵活自如的答辩。如:一开始自己的教学设计分三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拿20元买玩具可能只买单个玩具,这一层次只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不进行购买活动;第二个层次拿20元买多种玩具,这一层次学生上台进行实际购买;第三层次是若买不到的玩具怎么办?可是一上课出现了学生有的买单个玩具,有得买多个玩具的。学生上讲台实际购买是由于玩具不太充分而打破我原来设计方案。因此此部分数学无序、凌乱。同时也暴漏了老师备课时过低估计学生能力,过死局限学生思维。再如:出现买不到45元玩具时候,通过小组4人合作,一生拿80元上台来买。而另一位学生直接站起来说先退给前组学生20元,再找回他15元,不必拿80元。到这时候,我虽然感到前一组学生拿的钱不合理,但没有适时解决,造成不太满意的效果。由此我想到了“厚积而薄发”的真正含义,在以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课标,用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教学。
(2)小组活动学生参与少,范围不广。原因是生活场景还不够浓。可设置一个鞋架,摆上不同的物品,让学生充分购买,由于实物少,学生购买范围有限,造成个别学生发言代表全班意见,形成少数学生发言,其余学生成为看客的不良现象。再如:学生活动结束后,一个人不完整的想法应让小组中其余学生补充、汇报,或让其余组学生补充,让其发现不同方法的小组表露出来,形成学生是学习小主人的良好氛围。
3、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让学生充分体验后如何落实基础知识?
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探索、讨论、购物活动。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本节课没有相应的练习,只是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孩子们对人民币的减法计算到底掌握的怎么样我并不了解,按常规本节课并没有完成教学计划。这一现象不仅使我想到:现在的课中更要注重的是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学习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很少考虑知识点是否落实,怎样去落实。如果让学生停下探究的脚步参与练习,这恐怕不合适,我们让学生不停的去探究,而不管知识落实情况,可能也不恰当,那我们该怎么办?
(2)怎样做到既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兼顾学困生?
在本节课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开放,学生思维探究空间较大,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感到无力下手,思考时不着边际。而一部分优等生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中下等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已经真正掌握关系和计算方法?如何将问题切细,分层进行探索,则又要考虑教师扶的过多,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如何把握介入的时机?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些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实践。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1.你认识吗?连连看
0.50元 2.52元 15.05元 4.80元
15元5分 4元8角 2元5角2分 5角
2.简单的计算(一):
3角+5角= 2角+3角=
5分+4分=
4元+6元= 9元+5元=
8元+60元=
3角+7角= 8角+2角= 6分+4分=
5角+8角=
6角+7角= 9角+7角=
3.布娃娃:10元 书包:8元 铅笔盒:9元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付多少元?
(2)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8角
5角
9分
10元
14元
68元
10角
10角
10分
13角
13角
16角
3.
(1)10+8=18元
(2)10-9=1元
(3)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元?
8+9=17元
(三)资料链接
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每个公民都应该爱护它。当前在人民币流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制贩假人民币的犯罪活动日趋猖獗,大案要案增加;二是损害人民币的行为常有发生,如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或非法在商品、出版物上使用人民币图样等等。这些都是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中,有的属于知法犯法,有的属于不知法、不懂法。这些行为都严重地影响了人民币的信誉,妨碍了人民币的正常流通,必须坚决加以遏止。为此,要依法保护和爱护人民币,严厉打击制贩假人民币的犯罪活动,坚持不懈地做好反假人民币工作;强化宣传教育,禁止任何毁损人民币的行为,在全社会养成自觉爱护人民币、维护人民币正常流通的良好风气。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国家名片应珍惜
人民币是国家的名片,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当你携带人民币时,请尽量使用钱包等妥善保管,乱折乱揉随身携带的人民币或在纸币上胡乱写字等,会使人民币的质量很快变差,影响人民币的使用寿命。
家中如果有数量较大暂时不用的的现金,请存到银行。不要把人民币藏放在墙角、地下、米缸或电饭煲等地方,避免人民币受潮、霉烂、虫蛀或烧毁,使自己受到损失。
公民应维护人民币形象
当一张(枚)人民币有下列缺陷的时候,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会被人民银行按规定予以销毁:
1、纸币票面缺少面积在20平方毫米以上。
2、纸币票面裂口2处以上,长度每处超过5毫米;裂口1处,长度超过10毫米。
3、纸币票面有纸质较绵软,起皱较明显,脱色、变色、变形,不能保持其票面防伪功能等情形之一。
4、纸币票面污渍、涂写字迹面积超过2平方厘米;不超过2平方厘米,但遮盖了防伪特征之一。
5、硬币有穿孔,裂口,变形,磨损,氧化,文字、面额数字、图案模糊不清等情形之一。
一张(枚)人民币从纸张的生产,到印制、运输,最后到持币人手中,国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人民币是国家的名片,自觉维护人民币形象,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您珍爱每一张人民币。
手中人民币脏、烂、旧
就到银行免费换
当你持有的人民币有票面撕裂、损缺、或因自然磨损、侵蚀、外观、质地受损,颜色变化,图案不清晰,防伪特征受损等情况,即你认为钱脏了、太旧了、烂了,都可以到银行要求兑换。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是商业银行的义务,是不收费的。如果银行拒绝兑换或要收取费用,请向当地人民银行举报。
故意损毁人民币要受处罚
故意损毁人民币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禁止故意损毁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如果有故意损毁人民币的行为,可能面临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下列行为均属于被禁止的损毁人民币行为:
1、将完整人民币纸币故意毁损。(将人民币剪成数段或撕坏,用烟火部分或全部烧毁)或在人民币纸币上写字画画等;
2、用人民币制作工艺品;
3、熔炼硬币;
4、在喜庆、丧葬活动中抛撒人民币:
5、利用人民币进行商业装饰;
6、利用人民币制作商业广告;
7、将人民币包装在商品中进行促销等。
3、商品调查
教学内容
教材第册34、3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班内交流的合作过程。
2
丰富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认识商品标价,学会解决简单的关于人民币的实际问题。
3通过社会调查和模拟购物等活动,提升生活经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小组合作调查,班内交流的合作过程。
难点
丰富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认识商品标价,学会解决简单的关于人民币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教师:前两节课,我们已经认识和了解了人民币,知道了怎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买商品,布置让大家搞一次市场调查。这节课我们就你调查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的状态。
2、师:实物投影:
要求:说出商品名称,读出定价所付钱数

生:学生依次说出商品的标价食品
面包
2。00
2元
火腿肠
1。60
1元6角
设计意图:是学生认识商品标价,能够在标价和钱币表示中转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调查情况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昨天你购物的地点,怎么去的?怎样知道的这些商品的价格的?你买了什么?比一比同种商品谁的便宜?遇到什么情况没有?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生:学生分享。
4、认识商品标价(34页)
要求:商品定价,付钱方法
设计意图:此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各种商品的标价,使其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5、自办“小商店”
师:我们自己办个特殊"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好吗?听清老师的要求:
每三人一组,老师出示一件商品,三个人各自猜出商品的价格,谁猜的最接近,就将商品卖给谁。谁就说出付钱方法。
6、师:下一个活动时小组合作开办“小商店”
同学们将事先准备的小商品拿出来,以组为单位,轮流当“售货员”顾客,巩固人民币的知识。
巩固新知:
认识商品标价
达标反馈
1、小红有27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些后,还剩7元,小红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2、王老师买故事书用去5元钱,买科技书用去4元,他付给营业员10元。
(1)、王老师一共用去多少钱?
(2)、可以找回多少元?
答案:1、
27-7=20元
2、(1)5+4=9元
(2)10-9=1元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布置作业
一、减一减(找回多少钱)
10元-9元5角=      8元-6元8角=
10元-5角=     25元-16元3角=
(注:角不够减,向元借1作10角再减)
二、
妈妈给我一张20元和2张5元人民币,要我买1瓶和2瓶酒(1瓶油的价钱是20元5角,1瓶酒的价钱是3元4角),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1.5角
2.1元2角
3.
9元5角
4.8元7角
2.
20元5角+3元4角=23元9角
30元-23元9角=6元1角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毛巾
3.5元
水彩笔
12.5元
奶粉
49.8元
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购买商品,第三课时商品价格调查。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积累,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显然,这样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下面我就本节课简单谈谈自己的反思:
1、研究学生知识经验水平是教师教学的起点。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特别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时,教师更应该先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了解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实际经验可以借用做一个细致的思考。比如在设计这一节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学学认识人民币。所以,学生们对认识大面额人民币这一部分知识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这部分内容就可以一带而过,不必作为重点。而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是准确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只有在要跳起来摘果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也只有在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果的、有意义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一开始。教师以猜谜语和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通过大象爷爷如何给小动物发奖励才能满足小动物的需求的情景,使学生马上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习动机,并初步体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体会人民币的作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后,让学生观察国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护人民币的意识。又创设了如何凑五角钱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凑五角钱的不同方法。和购物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的学习情绪到了高潮,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元钱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使他们乐于学习。故事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之中。
3.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能怎样付款。这些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自主认识。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图象、汉字、数字、颜色等特征,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付款活动,买8角的尺子、2角的铅笔、5角的小刀,1元的橡皮,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激发,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币方法,并理解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可以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付款方式,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由于学生的活动太多,所以导致课堂有点儿乱,我想今后在学生活动时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活动习惯。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买东西付钱时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都要涉及到了,本课设计情景让孩子在买东西的大环境下去练习钱币的应用。
(二)教学资源
1、布娃娃:10元
书包:8元
铅笔盒:9元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付多少元?
(2)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多少元?
2、小红有27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些后,还剩7元,小红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3、妈妈买一件上衣需要62元,买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30元。
(1)、买一条裤子需要多少元?
(2)、买这样的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答案:1.
10元+8元=18元
10元-9元=1元
2.27元-7元=20元
3.
62元-30元=32元
32元+62元=94元
(四)资料链接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填 空。
1.2元=( )角 2。12角=( )元( )角 3.6元8角=( )角 4.33分=( )角( )分 5.71分=( )角( )分 6.4角2分=( )分 7.4元5角=( )元十( )角=( )角 8.8角+5角=( )角=( )元( )角 9.9角=( )分 10.20角=( )元
二、填“元”、“角”、“分”。
1.一枝铅笔3 2. 瓶可乐5 3.一个气球9 4.一根针2
5.一个铅笔盒15 6.一盒巧克力36
三、在○里填“<”、“>”或“=”。
1.3角○15分 2.30角○30分 3.14角○1元4角 4.3元9角○4元 5.45角○4元3角 6.5角○52分 7.8元○6元+3元 8.9元+12角○10元
四、将下列物品的价格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队。

五、换钱填空。
1.5个2分—共是( )分,可换成( )角。 2.2个5角是( )角,可以换成( )元。 3.1张5元钱,可以换( )张1元钱。 4.1张100元钱可以换( )张10元钱。 5.1张]00元钱可以换( )张50元钱。
6.1张50元钱可以换( )张20元钱和( )张10元钱。
7.5元8角比6元少( )角。
8.7元5角比5元多( )元( )角。
六、填空,回答问题。
1.一本练习本l元钱,一枝铅笔5角钱,买一个本和一枝笔共花( )角钱。
2.小刚有9角钱,买一块橡皮2角5分钱,问买两块同样的橡皮后还剩( )角。
3.一个削铅笔刀6角钱,买一把尺子和3个削铅笔刀的价钱同样多,买一把尺子( )角钱,合( )元( )角。
4.一本故事书5元钱,一本科技书7元2角钱,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共用 ( )元( )角钱。
5.一个面包2元3角钱,一包饼干3元4角钱,买两个面包和一包饼干共用 ( )元钱,一包饼干比一个面包贵( )元( )角。
七、圈一圈。
1元钱可以买到哪些学习用品

八、看图回答问题,并列式解答。

1.每件物品各买一个,最少要带多少钱
2.用10元钱买了两样物品,可能买的是什么
3.用20元钱买哪三样物品剩钱最少 剩多少钱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智趣题)猜猜看。
(1)小梅手里有7枚硬币,共3元2角钱,猜猜她有哪些硬币,分别有几枚
(2)要贴1元的邮票,如果只有5角、2角和1角三种面值的邮票,猜猜一共有多少种贴法
2.(智力题)用8元钱可以买1个铅笔盒,用买1个铅笔盒的钱可买2个笔袋,买一个笔袋的钱可买
4本练习本,1本练习本( )元。
3.(拓展题)小新和小东在书店里都想买回一本故事书,可小新带的钱差1元3角小东带的钱差1元
7角,而两人的钱凑起来正好可以买一本故事书。那么买这才书需要多少钱 他们各带了多少钱
4.(开放题)小军用50元买了几样玩具,你知道他可能买的是哪几样吗 (用数与式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