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9*课 香菱学诗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9*课 香菱学诗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5 15:0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红楼梦 清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读者应该慢慢去品味。香菱学诗清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以作者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   《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谨严,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香菱——《红楼梦》之
金陵十二钗副册 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原名甄英莲,甄士隐之女,四岁时丢失,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她不仅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先跟薛姨妈做使唤丫头,起名为香菱,后给薛蟠做妾。后来薛蟠娶正妻夏金桂,又将香菱改为秋菱,她倍受夏金桂折磨虐待,得了干血之症,很快就被金桂折磨致死了。“甄英莲”的谐音为“真应怜”。 本文写薛蟠外出经商,宝钗央求母亲,把香菱带到园子里和她作伴。香菱在园子里住下后,开始求黛玉教她作诗。简介香菱身世划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是用
什么方法来刻画的。香菱学诗过程拜师初作再作三作黛玉教诗“不以辞害意”,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再次李白七言绝句“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不要受缚,放胆去作“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不像吟月——不扣题)呆疯魔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香菱写的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写的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 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特征,但在本文中她指导香菱学诗是那样热心和不厌其烦。请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金陵十二钗正册1、林黛玉 2、薛宝钗 3、贾元春 4、贾迎春
5、贾探春 6、贾惜春 7、王熙凤 8、史湘云 9、秦可卿 10、妙玉 11、巧姐 12、李纨 金陵十二钗副册    1、香菱  2、薛宝琴 3、尤二姐 4、尤三姐 5、邢岫烟 6、李纹 7、李绮 8、夏金桂 9、秋桐 10、小红 11、龄官 12、娇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