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词五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5词五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5 19:5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6张PPT。
望江南 温庭筠 渔家傲 范仲淹 江城子 苏 轼 武陵春 李清照 破阵子 辛弃疾词 五 首词五首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望江南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 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试进士不第 .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温锺馗”的绰号,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面,偏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悟”,常能“走笔成万言”。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 。〔梦江南〕两首写商妇的相思等。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倚( )( ) 斜晖( ) 脉脉( )( ) 悠悠( ) 肠断( ) 白蘋洲( ) ( ) yǐmòpíng凭靠夕阳的斜光静默的样子闲静的样子形容极为伤心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独倚望江楼。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么孤独、落寞之情。
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
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了
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肠断白蘋洲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人影,能不肠断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人物在晨起来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 ),特定条件下( )下,一种特定情绪( )的反应。
思妇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喜悦和激动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反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生活处境和心情?反映了女主人公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这几句表现女主人公等待心上人时十分失望、极度痛苦的心情。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李清照武陵春 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是中国最有天才和成就的女词人。 清照天生聪明,又生长在一个文学家庭,故年幼即通文艺。二十一岁嫁给胡州太守赵明诚。明诚也能赋诗填词,夫妻感情甚佳。 结婚不久,明诚出游,清照重阳节作了《醉花阴》词寄给明诚。明诚自愧不如,但又不肯甘拜下风。于是他三天三夜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作了五十首词。他故意把清照的词也夹在其中,给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赏玩了半天说:“只三句绝佳。”明诚忙问哪三句,陆德夫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而这正是李清照写的那一首中的三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此句描写香花凋零,暗自己年老珠黄,加之丈夫去世,所以懒于梳妆。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此句表达了自己对丈夫去世而万念俱灰的满腔愁绪和无限悲伤。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此句写自己曾计划到双溪去泛舟赏春,“也拟”二字说明这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计划而已,没有成行,是何原因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此句交代了没有成行的原因,表面是船小,实际是自己内心难解,连泛舟排遣郁闷心情的方法都没有了。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丈夫去世,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的无限惆怅与悲伤。形象刻画①②动态切盼重逢之情。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静态景物描写⑤③④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情感抒发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比较鉴赏两首词2007年语文中考题12(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①这句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运用比喻形象可感地写出“愁”之重。
②这句运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课后练习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渔家傲
范仲淹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上片描写什么景色?描写了塞下秋景。2、风景“异”在何处? (1)“衡阳雁去”
(2)“边声四起”(3)“落日孤城闭”这句话既点明了西北边境的紧张局势,又描绘了西北边塞特有的景象。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紧闭城门,异常凄凉、孤寂。4、上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下片抒情蓄势。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边防将士怎样的思想情怀? 这一句表现边防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渔家傲范仲淹上阕写景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异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泪借景
抒情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下阙抒情 通过对塞外秋景荒凉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情怀,同时反映了北宋王朝消极的防御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苏轼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擎(qing)
锦帽貂(diao)
裘(qiu)
鬓微霜(bin)
骑(ji)
酣(han)
妨(fang)
谴(qian)读一读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你能概括上片的内容吗?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少年狂”的“狂”表现在哪里?狂一狂:太守出猎而须报知人民跟随去看二狂:出看而须“倾城”三狂:猎必射虎四狂:自比孙郎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刻画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描绘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刻画了一个武艺高强、威风凛凛、
气壮心雄、抱负远大的英雄形象。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和比喻。抒发作者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情感。 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和比喻。抒发作者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情感。 上片都运用了典故“亲射虎,看孙郎”的用意是 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要像孙郎(孙权 作者自喻)那样建功立业。 下片运用了典故“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的用意是? 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下片运用了典故“射天狼”的用意是?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可怜 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分析(一)分析(一)1、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灯观看宝剑,睡梦中又回到当年的军营。分析(一)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2、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什么?分析(一)
“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突出是沙场点兵是雄壮、壮美的行事。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析1、下片前四句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写了战斗场面,这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 的 国家大事。收复北方分析3、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词中着力铺写的猛中景象,沙场点兵、弯弓走马等,场面壮阔,意气豪放,与醉中挑等看剑、人老白发平添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说这首词是“以壮衬悲”。4、这首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追忆自己当年在起义军中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现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