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
题
20
学会看病
课
时
1
授课日期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说明母亲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接下来的对话,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改变了主意”、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心立刻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再讲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在担心、后悔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磨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让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一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一、对句子的理解
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二、对词语的理解
打蔫:本文指精神萎靡不振。
残忍:本文是狠心的意思。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
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毫无疑义:一点不怀疑。
中心思想
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经过。本文通过记叙作者“逼迫”孩子去医院看病一件事,说明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孩子,真正的爱是有理智的爱。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至20自然段):“我”让生病的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 第二段(第21至25自然段):儿子自己去看病,顺利回到家。
第三段(第26、27自然段):“我”的感悟。
补充资料
毕淑敏简介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现在,毕氏为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母爱无边台湾著名学者、作家刘墉在一篇《忍着不死》的文章中讲述了3个母亲的故事,将对母爱的尊崇推向了极致。
之一:讲的是在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埋在瓦砾堆下长达8天的母女奇迹般地获救生还,人们感到惊奇不解。在阴冷、无水和没有食物的8天中,只有3岁的幼女是怎样活下来的?原来是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吮自己的鲜血得以不死。
之二:100年前发生在庞贝古城的一个惨烈故事。当炽热、令人窒息的火山熔岩向来不及逃掉的居民袭来时,一位母亲在绝望中,屈下身来,以自己的背。头及四肢紧紧环抱腹中的幼子,熊熊燃烧的熔岩在一瞬间将母子相拥的情景化作历史的永恒。
之三:讲的是越南战争中,一群平民在枪林弹雨中狂奔逃命。拍下这组镜头的美国记者问刘墉:你看出这里面有什么不同了吗?刘墉表示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地方,那位美国记者把录像重新选用慢镜头再放过一遍,刘墉此次注意到在大批被扫射倒地的人群中,有一位妇女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扑倒而死,而是慢慢蹲下侧卧着结束了生命。那位美国记者眼中噙满泪水地对刘墉说:“她是怕压着肚子里的孩子,才忍着不死,蹲了下去……”
好一个撼人心魄的“忍着不死”!瓦砾中的母亲忍着不死,用自己的鲜血延长着3岁幼女的生命;熊熊岩浆下的母亲忍着不死,以血肉之躯护卫着怀中的幼子;还有那位不肯扑倒而死的年轻准妈妈。
相信任何一位享受过母爱恩泽的人都会对这样的母亲肃然起敬。
流泪,是因为我们自生以来就沐浴在母亲的爱河之中。爱情可以枯萎,生命可以一波三折,而“母爱却永无衰竭之虑”,这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何等的宝贵。
流泪,是有感于母爱的恩重如山,以至做儿女的常常感到,即使穷其一生也无以为报。所以才有了“反哺之恩”、“跪乳之情”。
流泪,或多或少还夹有些羡慕和嫉妒──那靠吸吮母亲鲜血得以生还的女孩,应该说,她得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笔巨大财富;那两个安息于母亲怀抱中的幼子,他们的灵魂该是多么安详和无憾。即便是在少不更事的年龄就陪同母亲步入了天堂之门,他们的故事仍像活着一样生动。一样美丽。两种母爱有时,割舍是一种更伟大的给予。
我很小的时候出过一次车祸,成了瘸子。我的伤势渐渐好转后,父亲为我准备了一副木拐让我上学。残留在我身体与心灵上的后遗症,令我怕极了脚落地时钻心的疼痛。因此我拒绝下床和见人,任凭父亲如何责骂。
母亲没有骂我,她知道我最爱听故事,家里没钱买书,她便借来一本被撕得只剩几页的小人书。母亲不会讲故事,只是照着书上一字字地念给我听:“老鹰爱把窝巢筑在树梢或是悬崖峭壁上。母鹰先衔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来些尖锐的小石子铺放在荆棘上面。接着又衔了些枯草。羽毛或兽皮之类的盖在小石子上,就做成了一个孵蛋的窝……小雏鹰慢慢长大,羽毛渐渐丰满。这时,母鹰认为,该是小鹰学会独立的时候了。母鹰开始搅动窝巢,让巢上的枯草。羽毛一根根地掉落,最后露出尖锐的小石子和荆棘。小鹰躺在小石子和荆棘中,身体被扎得疼痛难忍,嗷嗷直叫。可是母鹰不但不理会,还很无情地用翅膀加以驱逐。挥赶,小鹰只好忍着痛,离巢它飞。”
这是怎样一种母爱呢?母亲一直没有告诉我答案,因为那本残缺不全的小人书根本没有下文。我一直不能理解母鹰的残忍,就像不理解为什么父母亲要逼着我去上学一样。
我终于上学了,因为母亲一次次把我无情地仍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无论我怎么哭喊。
11年后,我考取了省城里的大学。
大学毕业后没几年,我结婚了,接着女儿出生了,我们夫妻自己也做了父母。妻子很疼女儿,几乎对女儿百依百顺,怕女儿受半点委屈。女儿上幼儿园期间,妻子早上送,晚上接,风里来,雨里去。这些年,女儿都是在妻子的背上度过的,至今女儿都不认识从学校回家的路。
前两天,五岁的女儿一直嚷着要我陪她去买小人书,我答应了她。可是她却一直要我抱着,一步路都不肯走。结果我从家里一直把她抱到书市,转了两次车,穿了三条街。小人书没买到,倒买回一本国外的漫画书。回到家,女儿就猴急地嚷着要我给她将漫画故事。我翻开漫画书,突然被一组题为《鸡妈妈和它永远孵不出来的宝宝》的漫画吸引住了。那是一名叫芒果的美国小女孩画的。不知道小芒果怎么会想到要画这么一幅画。
画中一只性急的鸡妈妈在孵小鸡,为了让它将要出生的鸡宝宝有足够多的小虫子吃,她预先捉了好多小虫子在旁边放着。可是孵了好些天后,鸡宝宝还没有从蛋壳里出来。鸡妈妈等不及了,就把蛋壳啄破,把虫子塞进蛋壳里去喂鸡宝宝。
我看着看着,心里非常震撼。我把漫画的情节讲给妻子听。妻子说,不会的,鸡里面是不会有这样傻的鸡妈妈的。我也是这么认为,当然也不会去追究其漫画有多大的真实性,因为那毕竟是一个女孩的作品,也许她只是把从生活中对人的观察碰巧拷贝到了鸡妈妈的头上,有意无意间,表达了一种母爱。
可是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母爱呢?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给我讲的老鹰的故事。我明白了这世界上有两种母爱:一种是母鹰式的爱,一种是鸡妈妈式的爱。
母鹰用看似残忍无情的爱逼着小鹰离开舒适的家,勇敢地学习独立,最终使小鹰成了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多像老一辈的我的母亲;而鸡妈妈却用啄破蛋壳的方式强行表达自己的爱,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爱,就像年轻一辈的我的妻子。而这两种爱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学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儿子的爱。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和媒体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基本程序
◎设计、修改意图及反思
一、谈话导入1、揭示课题:学会看病。2、默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明确目标。(1)从这篇课文的题目和提示中可以看出,这是写人的文章还是记事的文章?(记事的文章)(2)从阅读提示中可知,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3、练习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生病时是怎么去医院看病的。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2、检查字词:(1)读准字音:打蔫儿
怔住
艰涩
坠入
拖沓
倚(2)理解词义: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去做。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三、默读课文,学习语言描写1、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2、说说从这些语言描写中看出母亲的感情有哪些变化。(1)作出决定:“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2)通过逼问,使儿子慢慢明白自己的意图:“假如……”“假如……”“假如……”“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你到街上去打车……”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结合理解“喋喋不休”的意思:说话没完没了的。再与“滔滔不绝”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决心动摇了:“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3、小结:从这些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让儿子去看病这件事的态度变化,但仅仅靠语言描写还不能充分表达母亲内心的情感变化。因此,作者还用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4、语例比较,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1)出示三个“假如……”的语言描写句,说说读了后的感觉。“假如我不在家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那我就……找我爸。”“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2)与课文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3)小结:读了上述例子可知,仅仅靠语言描写不能充分表达母亲内心的情感变化,有时读了还会产生误解。因此,作者在两个“假如”后加了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母亲为什么要“逼问”的原因表达出来了。这就是心理描写的作用。四、默读课文,学习心理活动描写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说说从中可看出母亲的哪些内心情感变化。2、重点学习以下句子,体会母亲的内心情感变化:(1)“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矛盾和决心的动摇。)(2)“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母亲内心的深深自责,表达的是爱子之情感。)(3)“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母亲内心的不安,进一步表达了母子情深。)(4)“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5)“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负责任的爱是真爱。)……3、小结: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有失望,有难过,有伤心,也有高兴,把这些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上面的这些心理描写就生动细致地表达了母亲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五、通读全文,理清线索1、课文是按母亲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写的。速读全文,理清母亲感情变化的线索。2、讨论交流,理清线索: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3、练习:按要求摘录课文中心理描写的语句。(1)表达母亲要磨练儿子决心的:___________(2)表现母亲犹豫不决心情的:____________(3)表现母亲心软后悔心情的:____________(4)表现母亲自责担心的:______________(5)表现母亲勇气回升的:______________4、同桌交流反馈,有错误的及时订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伟大的母爱──读《学会看病》有感
独立能力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力量。《学会看病》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训练孩子的独立看病能力而做了一个“丑角”。但母亲叫孩子自已去看病后,却深深地后悔着,可是我读到这里我却觉得这位母亲的做法是很对的,虽然她自已已是医生,可是如果以后这位母亲离开了孩子,那么孩子就得自已看病了,所以应在小时候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写到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在一个倾盆大雨的晚上,母亲献给了我温暖。在一天晚上,我睡觉时突然发40度高烧了,母亲马上背我去医院,天下着雨那么大,妈妈又没穿雨衣,您要小心身体呀!去到医院时,妈妈打了个大喷气,也许是感冒了吧!一天过去了,妈妈在医院里足足陪了我8小时,连睡也没睡过!母亲,您的母亲是多么伟大呀!请您以后再也不要伤害自已的身体吧!我心疼极了!
写到这里,想起我的往事,又看见了《学会看病》的感动文,我深深地感动了。
【点评】
读完小记者的文章,被文章的真情感动着,亲情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之一,我们要好好学会珍惜。文章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例如妈妈的表情、语言、神态描写,可以增加情感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