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颁(bān)发
凌
(líng)
空
磅
(páng
)
礴
锐不可当
(dǎng)
B.
由衷
(zhōng)酷(kù)似
仲(zhòng)裁
屏(píng)声敛气
C.
悄(qiǎo)然
泄气(xiè)
镌(juàn)刻
殚(dān)精竭虑
D.
督(dū)战
要塞
(sài)
翘(qiáo)首
叱咤(zhà)风云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溃退
荟粹
遗嘱
眼花缭乱
B.
铿锵
娴熟
潇洒
金弋铁马
C.
建树
履行
巍然
摧枯拉朽
D.
咆哮
浩瀚
巨额
万众嘱目
3.下列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B.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D.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强调“用事实说话”,所以作者不能在新闻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4.下列关于口语交际——讲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一项( )(3分)
A.
讲述就是把经历过的事情讲给别人听,有些类似于写记叙文。
B.
讲述要有针对性,有听众意识;讲述时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C.讲述着既要注意季节、天气等自然环境,更要考虑讲话场合、热点事件、听着情绪等社会环境因素。
D.讲述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单句,少用复句。还可以借助说话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语调的变化和动作、表情,增强讲述的感染力。讲述时要注意语言简练,千万不能重复说过的话。
5.
(2017·枣庄)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6.(2017·长沙)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沙橘洲音乐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烟火,把这个橘子洲头的上空映的无比绚烂。
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D.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居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互助养老”的模式。
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本报讯 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
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单元学习了口语交际——讲述,请你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按照讲述的要求,写出你要讲述的文字。(不要超过200字)
(3分)
题目:①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②我最崇拜的一个人
③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回答问题。(18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9.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
,“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号)。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4分)
10.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多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 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 为什么 (5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4分)
1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2分)
________
13.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 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3分)
________
(二)阅读《“飞天”凌空》一文,完成问题。(12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夏浩然 樊云芳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急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映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白云”和“飞鸟”?
(3分)
15.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全文只有五百多字,却巧妙地捕捉到了精彩的瞬间,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一秒零七中美妙表现,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赏析。(5分)
16.作者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何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人物通讯,回答问题。(16分)
一个“兵”的军营
在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里,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是谁还在天天吹响嘹亮的军号?
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兵营坐落在东水村再角山山麓,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木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旗仪式,有时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他的家就在军营附近的郭屋村,军营的前身驻扎着解放军某部一个炮兵团,郭孔孙从小就伴随着军号成长,耳濡目染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当时部队的一个连与郭屋村挂钩联系,部队的领导喜欢上郭孔孙的聪明能干和做事的责任心,把他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到20世纪80年代末,部队委派他回到驻地看守军营,每月发给600元的生活补贴,郭孔孙于是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了军营,开始了他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工作生活。
一晃十五六年过去了,郭孔孙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步入到不惑之年。他的儿女们大都在外面结婚成家,儿女劝父亲放弃这份清贫艰苦的工作,随他们到城里生活,郭孔孙婉言谢辞了。为了补贴家用,郭孔孙夫妻俩在住所的周围耕田种地种果木,饲养鸡鸭,把军营打扮得绿韵盎然,鸟语花香。
郭孔孙说,最难忘怀的是部队战友的到来。每年的下半年,一批批曾经在这里服役的指战员千里迢迢回访参观,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故地重游,吃上两顿老郭为他们做的饭菜,走一圈他们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地方,聆听着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感慨。
这些回访的战友离开时几乎都说:“老郭,放军号,为我们送行!”
“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的,”郭孔孙坚定地说,“直到部队规定的退岗年龄!
郭孔孙管理守护的军营有四个点,相距一二十公里,横跨东华横石水两个镇,营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大量的竹木。要把这些房地物产管护好,是一件艰巨与繁重的工作,郭孔孙倾注了全副心血和干劲。
首先是必须保证每天三次的广播时间,每天广播时间分别为早上五时半,中午十一时半,傍晚五时半,每次三四十分钟,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必须做到依时准确,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错过一次。因此,附近的村民和学校师生都把军营的广播作为作息上课、校对钟表的依据,军号广播响起,就知道是什么时间了。
其次是必须保证部队物产的完整不损失,郭孔孙每三天骑着摩托车四个点巡逻一次,每次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节)
17.下面对本篇通讯分析、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这个军营,曾经有大批的军人在此服役,在此挥洒汗水,现在,无论是设施,还是氛围,都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习惯。
B.在文章正面描写的老郭每周举行一次的升旗的仪式中,他的家人甚至村干部和村民有时都会自发来参加,这些着实让我们感动。
C.老郭在此地驻守,自己认为最难忘怀的就是每年的下半年会有大量的军人来此地参观,来聆听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
D.就是因为老郭风雨无阻的准时准点地每天进行三次广播,附近的村民和学校才把广播作为时间依据,甚至作为校对钟表的依据。
E.本通讯中的这个“兵”,为军队付出了大半的人生,他所代表的军人对军队这种难以忘怀的情怀,充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都会为之动容。
18.“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作者为什么称这座军营为“神秘的军营”?(3分)
19.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这篇通讯交代了有关老郭的哪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3分)
20.本篇通讯的人物描写手法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结合本篇通讯进行探究。(6分)
三、作文(50分)
21.本单元学习了新闻写作,请你根据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主要事件,写一则消息。
要求:1。题目自拟。
2.按照消息的结构、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的基本特点写。并写出自己的情感倾向。
3.要真实,不能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1.D
2.C
3.
D
4.D
5.
B
6.
C
7.示例:门户网站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
8.示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它是一本百科全书,从中能学到许多知识。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为什么人们喜欢用蚯蚓作鱼饵来钓鱼?因为蚯蚓有一种刺鼻的气味,正是鱼喜欢的;我知道了为什么鸟会飞?因为除了有翅膀外,还有适应于飞行的一系列身体结构;我知道了为什么植物要长很长的根?因为一是为吸收土壤里的养分,二是植物的根系发达还能抵抗自然界的灾害。太多太多的为什么?在这里,说也说不完,大家还是看看这本书吧!
二、阅读
(一)9.(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①②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锐不可当
10.⑤句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一多半”与“2/3”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还是物 ),“余部”是军事术语,贴切,得体。(16)句中的词语都不能互换。“歼灭”指“全部消灭”,“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
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便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决胜千里。用事实说明我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也无济于事,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
12.我军锐不可当(或英勇善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此题意思对即可。)
13.⑧⑨句
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二)14.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她的沉静。
15.示例:
16.运用侧面描写,
(三)17.B
C
18.(1)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还是有人天天在吹响嘹亮的军号,准时进行广播,准时升旗。(2)在这个军营里,只有老郭一个兵。(3)神秘的军营中没有战事,管理守护军营,只是进行广播和巡逻这样琐细而单调的工作。
19.(1)交代了他从军的经历,使我们清楚了老郭对军队感情深厚的原因。(2)交代了他驻守军营的原因,突出了老郭不畏艰苦的精神。(3)谢辞了儿女们劝他的城市生活,突出了老郭的坚守精神,对军队的深厚情感。
20.正面描写:(1)外貌:军人的打扮,动作:骑摩托车巡逻,神态:幸福和自豪的表情,语言:“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突出了老郭坚守军营的精神。
侧面描写:(1)环境:军营的设施、氛围。(2)群众介绍老郭的升旗仪式;部队战友的回访;干部村民自发前来参加升旗仪式;村民学校把军号广播作为时间的依据。侧面突出强调了老郭坚守军营的精神,对军队深厚的情感。
启示:我们写作时要多角度塑造人物。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紧扣主题,抓住人物特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