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5 19:21:17

文档简介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二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型:新授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具:多媒体(历史挂图、示意图、小黑板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埃及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印度种姓制度怎样产生?如何评价这个制度?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的结晶,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科学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人类古代文明产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印度种姓制度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形成于什么时间?她们各自的发展史是怎样的?为什么称她们为文明古国?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大河流域
国家名称
地理位置
出现时间
统一时间
主要标志
古代埃及



金字塔
古代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古代中国
2、图解历史(结合上表指图说出古代埃及的重要特征及兴衰史)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大河流之一,从非洲中部的维多利亚湖发源,向北方流去,在地中海出海,全长6695公里,流经九个国家,不过,流经埃及境内的尼罗河只有1350公里,但却是最好的一段.河宽平均800-1000米,河深10-12米,水流平缓;以前在每年的七月开始泛滥,九月开始降低水位,人们在十月份开始播种,明年四月收获。
3、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佛拉,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4、学生看书后说说古代巴比伦的情况,并重点记忆汉谟拉比法典。
5、种姓制度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代埃及
地理位置
尼罗河流域
奴隶制出现
公元前3500年
统一
公元前3000年
灭亡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
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法老陵墓)
古巴比伦
地理位置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奴隶制出现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
统一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
文明的象征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
地理位置
印度河流域
奴隶制出现
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
文明的象征
种姓制度(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板书设计:
国家
发源地
进入奴隶社会时间
统一时间
文明象征
共同特点
古埃及
非洲,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金字塔
①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②奴隶主专政的奴隶制国家
古印度
亚洲,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3世纪(半岛南端除外)
种姓制度
古巴比伦
亚洲,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
中国
亚洲,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左右
公元前221年

检测题目
一、选择题:
1.对“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尼罗河畔建立古埃及
B.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C.尼罗河与读埃及的诞生息息相关
D.尼罗河为古埃及人提供了生存环境
2.
对古巴比伦王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19世纪统一两河流域
B.
汉谟拉比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C.
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制国家
D.空中花园是其文明的象征
3.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
②婆罗门
③首陀罗
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二、结合教材10页读图《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回答以下问题:
(1)此图所指的法典叫什么名字,由谁指定?它出现在古代的哪个国家?什么时间?
(2)此法典的制定有何目的及意义?
教学反思: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是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说明了古代埃及和尼罗河息息相关。除了埃及,你还知道哪几个文明古国?她们诞生的相同地理条件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在教师的引领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真正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婆罗门(第一等级)

舍(第三等级)
刹帝利(第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种姓制度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金字塔、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通过歌曲和诗歌,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埃及。
3、认识四大文明古国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
爱在西元前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
  
凝视碑文的字眼,
  
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
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预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P9《新月沃地》,思考:在新月沃地分别生活着哪些人?
解读《爱在西元前》歌词:
1、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思考:汉谟拉比有哪些贡献?
请说出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时间、内容及地位。
2、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思考:这种说法准确吗?
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希腊人把两河流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此处有广阔的沼泽和苇塘,土地肥沃,是人类“伊甸园”所在地。
二、金字塔的国度
学生朗读:
呵!尼罗河,我称赞你。
你从大地涌流而出,
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
人们就停止呼吸。
思考:
古代埃及人为什么如此赞美尼罗河?
展示:
胡夫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
说一说:
你能说出古埃及人是如何建造金字塔的吗?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了解种姓制度,完成下列任务:
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古代印度吠舍与婆罗门,就种姓制度展开辩论,请说出双方可能说的话。
代表吠舍的同学不满社会现状,对婆罗门抱怨道:
代表婆罗门的同学反唇相讥,对吠舍训斥道:
板书设计: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二、金字塔的国度:
尼罗河
古代埃及
三、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雅利安人
种姓制度
(三)课堂练习,当堂反馈
完成本节课的《历史助学》。
教学反思:
以流行歌曲导入本课,学习汉谟拉比法典,学生们兴趣高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中不足是周杰伦的这首歌有些老了,现在的学生不是太熟悉和喜欢。
通过朗读古埃及的诗作,学生们对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有了形象和生动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希罗多德“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一语。
通过辩论会的展开,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虽然教师没有讲解种姓制度,但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是较为全面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教材,教师基本上不做讲解,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行阅读,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方法上的点拨与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历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