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6 11:0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课文导入 这世上有一种爱,只懂得付出,不求回报,这是哪种爱?
母 爱 朱德
1886年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共和国十大元帅 :
朱 德 彭德怀 林 彪
刘伯承 (开州) 贺 龙 陈 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江津)
叶剑英 朱德同志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岗山,与毛泽东所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二届人大后,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一、作者介绍:朱德同志故居朱德故居纪念园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这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太夫人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第6课 回忆我的母亲知识链接 朱德母亲:钟氏,出生于1858年,祖上是漂泊四方表演吹唢呐的艺人,到了父辈时才定居四川省仪陇县。朱世林,祖籍广东韶关,湖广填四川时随父母迁移到四川仪陇县马鞍场,到朱世林已经是第5代了。钟氏与朱世林结婚时,朱家生活很困难,一家人住在地主丁邱川废弃的仓库里,以佃租耕种为生。
钟氏身材高大,健壮,贤慧,能干,极得朱家长辈的好评。她每天天未亮就起身,挑水、砍柴、喂猪、洗衣、煮饭,下地干活,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她不仅不停地劳碌,还要不停地为朱家生儿育女,才28岁,就已经是四个孩子(三男一女)的母亲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什么叫回忆录? 学习目标1、理清本文中母亲的事迹,感悟母亲的伟大形象,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手法。
2、体会精当的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3、?掌握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4、体会作品朴实无华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5、?深入领悟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溺( ) 佃农( )
劳碌( ) 私塾( )
周济( ) 宽厚( ) 仁慈( ) 慰勉( ) 
不辍( ) 妯娌( )    
任劳任怨( )
为富不仁( )
  diàn nóng nì chuò zhóu liláo lùsī shúzhōu jìkuān hòurén cíwèi miǎnrèn l áo rèn yuànwéi fù bù rén1、不停地劳动(耕作)。
2、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3、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4、有钱而心狠,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5、饥民聚夺富家食物或去富家吃饭。
6、到处向人家借钱。
7、姑且谈谈。聊,姑且,略微。叙,谈。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吃大户
东挪西借
聊叙 听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用圈画法把段落的中心句、议论句(段)标出来。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读完全文,你对朱德母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整体感知(一)(二)(三)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1)(2-15)(16-17)文章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分段归纳。寄其哀报深恩,表决心述其功 颂其德倒叙—顺叙—倒叙(或“总---分---总”)思想感情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1、本段点明主旨和交代写作缘由的句子是哪一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4、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
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A、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挑水挑粪。(4段)
B、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7段)
C、我工作后,把父母接出来,他们不习惯,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11段)
D、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13段)
E、外甥来信,母亲年老了,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13段)梳理事件,走近人物思考: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2、作者通过选取具体的事例写出了一位勤劳的母亲,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具体的事例谈一谈。聪明能干:母亲用桐子榨油来点灯,榨菜籽油做调料拌饭。亲手纺线,请人织布染色做新衣。(6段)
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7段)
善良仁慈: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7段)
坚强不屈: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8段)
爱憎分明:在旱灾和压迫年代,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8段)
深明大义、有远见: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9、10段) 3、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个句子,谈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母亲的往事 母亲的品质1、养大八个孩子
2、不和任何人吵架
3、希望中国民族解放成功
4、东挪西借培养一个读书人
5、回家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6、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支持革命
性格和蔼
支持我读书
勤俭节约
同情穷人
坚持劳动连线检测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
①第一方面: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
②第二方面: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 (8—13段)小结2—13自然段内容(3)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1)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1、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阅读第14-15段2、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思考这两自然段与上文叙事之间的关系。 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评价了母亲对自己的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叙事的基础上,通过议论的方式,更加凸显母亲的品质。文本研读,学习议论的表达方式1、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朱德同志如何报答母亲深恩呢?找出相关段落并朗读。痛悼母亲,表明决心16、17自然段痛悼母亲,表明决心2、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3、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对母亲的无限热爱之情。  4、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回忆我的母亲》 作者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一员。 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用转折复句进行强调。是说劳动人民如今仍在继续创造着中国历史(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时态上的差别。“创造了”:“创造着”:是说劳动人民过去创造的历史“创造了”和“创造着”能换位置么?5、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进行了怎样的升华?给我们什么启示? 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启示: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探究主题小组讨论,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通过学习本文,小组讨论概括回忆性散文有哪些特点?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具有如下特点:
A、内容真实,写真人真事。
B、运用具体事件刻画人物品格
C、用叙述的方法,穿插精当的议论。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写出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母亲的辛勤和任劳任怨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爱与感恩。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通过与地主富人家的对比,既写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也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赏析语言,体味情感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母子情深,心心相惜,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写作特点1.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第一段从母亲去世引起悲痛写起,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缘起,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一个十分清晰的总的枢纽,总领全文。结尾以深深的祝愿结尾,抒发了对母亲的哀悼之情,紧紧地呼应开头。
2.线索分明,脉络清晰。本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脉络清晰,有条不紊。3.夹叙夹议,情真意挚。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穿插了必要而且精当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这种议论又是以自己切身的感受作基础的,写来具体、翔实,读着亲切、感人。例如,写母亲整日劳碌着的形象,
同时就写到了自己的幼年时的感受:“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到了后文,作者又与此相呼应地议论说:“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就是在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产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4.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例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与“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着平静道出,体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质朴的语言中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与母亲有关的俗语:回忆我的母亲母亲去世,万分悲痛,写文怀念母亲一生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教育影响教“我”与困难作斗争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怀 念 崇 敬 感激六、课堂作业 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一个小事例来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