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备课标
(一)内容标准:
经历运算与建模等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运算。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二)数学思想、方法(十大核心概念):
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本节课通过类比小学的分数乘除法,通过观察猜想、归纳明晰等思维方法获得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代数化归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十大核心概念本节重点培养的是运算能力、符号意识、推理能力。
二、备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与式的整式与分式部分。本节课共一课时。分式是代数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依据,分式乘除中约分化简是上一章《因式分解》的典型应用,同时又是学习有关比例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首先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通过观察、猜想、交流,归纳,获得分式乘除法则,然后在理解法则的基础上学会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所以确定:
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难点 : 分子、分母中含有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分式的乘方运算。
三、备学情
(一)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
1.学习条件分析
(1)必要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具备了分数的运算能力,会分解因式,会整式乘法运算,会列代数式,会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2)支持性条件:本节课充分类比分数运算及运算法则,通过让学生充分观察、类比、猜想获得分式乘除法则,在参与探索法则的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感悟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2. 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在上节课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约分运算,分式乘除法与分数乘除法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学生借助已有基础通过合情推理,探索出分式乘除法则,在前面又学习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二)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在分数计算基础上,探索分式运算法则、及对于分子、分母是单项式的分式乘除法,在上节课分式约分运算基础上,学生能将算式对照乘除法的法则进行运算,在运算结果中,如果不是最简分式往往忘记约分,因式分解在分式约分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学生因式分解还不十分熟练,会造成运算上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策略是:先复习约分运算,为本节课学习扫清障碍, 类比分数运算结果需要化成最简分数,提出分式运算结果也要化成最简分式,可结合例题师生共同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并归纳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掌握分式乘除法法则,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3.经历探索分式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类比、化归的数学思想。
4.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运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活动一:把下列各式约分
(1)) (2) (3)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约分,让学生复习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为本节课的分式乘除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活动二:观察猜想:
猜一猜: ;
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先独立思考 然后与同位交流。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符号表示: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运算,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明白字母代表数,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想一想:分式的乘方:()n=
活动三:知识运用
例题1:
(2) (3)(-)2·(-)3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会根据法则,理解每一步的算理,从而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增强学生代数推理的能力与应用意识。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1、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2、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时,要注意添括号,能分解因式的要先分解因式;3、如果分子与分母有公因式,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4、如果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是负号,应把负号提到分式的前面
建模一
分式乘法运算步骤:
1.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2.化简最后结果。最后的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细节决定成败(注意)
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时,能分解因式的要先分解因式;
②如果分子与分母有公因式,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2.如果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是负号,应把负号提到分式的前面;
达标一
计算:
(1) (2)
(3) (4) ()2·()3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时反馈。
例题2
(2)
设计意图:巩固分数除法运算法则,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建模二
除法的运算步骤:
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一变一倒)
再用乘法运算步骤运算.
达标二
计算:
(1) (2)
(3) (4)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运算能力。
(三)综合建模
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分式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 D
2.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3.计算(1) (2) ?
(3) ÷ (4)
4.王强到超市买了a千克香蕉,用了元钱,又买了b千克鲜橙,用了n元钱,,鲜橙单价是香蕉单价的多少倍?
机动题
1. 化简x等于( ) A. 1 B. xy C. D.
2. ________.
3.÷·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 习题5.3 1、2题
机动题: 习题5.3 3、4题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 部分,分式是代数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依据,分式乘除中约分化简是上一章《因式分解》的典型应用,同时又是学习有关比例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首先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通过观察、猜想、交流,归纳,获得分式乘除法则,然后在理解法则的基础上学会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所以确定:
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难点 : 分子、分母中含有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分式的乘方运算。
评测练习
必做题
1.下列分式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 D
2.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3.计算(1) (2) ?
(3) ÷ (4)
4.王强到超市买了a千克香蕉,用了元钱,又买了b千克鲜橙,用了n元钱,,鲜橙单价是香蕉单价的多少倍?
机动题
1. 化简x等于( )
A. 1 B. xy C. D.
2. ________.
3.÷·
课件14张PPT。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北师版数学九年级(下)郭店中学
赵春红
2 分式的乘除法
北师版八年级下数学
观察并计算请你说说分数乘法的法则构建动场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构建动场分数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
再与被除数相乘构建动场探究新知猜一猜:探究新知你能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
探究新知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用符号语言表达: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探究新知例1 计算:建模一、分式乘法运算步骤:
1、按照法则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如果运算结果不是最简的,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细节决定成败: (注意问题)
1 、①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时,先分解因式; ②如果分子与分母有公因式,也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2、如果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是负号,应把负号提到分式的前面。例2计算:建模二、
分式除法运算步骤:
1、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一变一倒)
2、再按照乘法运算步骤进行运算。综合建模 1、我们利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了分式的乘除法。
2、分式的除法可以转化成分式乘法去运算。
3、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时,能分解因式的要先分解因式;
4、分式的乘法运算可以先乘后约分,也可以先约分后相乘。
5、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6、如果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是负号,应把负号提到分式的前面。
再见!谢谢指导课后反思
1、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入手,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通过观察、猜想、交流、归纳、获得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培养了学生的代数化归意识,发展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2、活动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策略,程序合理,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交流效果明显。教学活动中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3、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题设计有梯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及时评价,课堂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最后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学归纳全面,体现了他们真正成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5、综合建模建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师注重时时建模,处处建模。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有整体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