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情景创设,问题驱动
观察图片,有没有你熟悉的图形?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吗?
探求发现,形成新知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记法:
□ABCD
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A
D
C
B
对边
O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
第一节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山东师大二附中
宋
超
A
D
C
B
同学们,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呢?
探求发现,形成新知
探求发现,形成新知
A
D
C
B
研究方向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对称性
边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角
对角:
邻角:
探求发现,形成新知
A
B
C
D
O
D
A
B
C
D
研究方向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对称性
边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角
对角:
邻角: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对角线的交点
探求发现,形成新知
A
D
C
B
研究方向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对称性
边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角
对角:
邻角: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对角线的交点
对边平行
对边相等
探求发现,形成新知
A
D
C
B
研究方向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对称性
边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角
对角:
邻角: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对角线的交点
对边平行
对边相等
相等
互补
探求发现,形成新知
A
D
C
B
几何语言: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AB=CD,AD=BC,
∠A=∠C,∠B=∠D
∠A+∠B=180°……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
1、已知□ABCD的周长为32,AB=4,则BC=( )
A、4
B、12
C、24
D、28
基础练习
B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C=200°,则∠B的度数是(
)。
A、100°
B、160°
C、80°
D、60°
C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BCD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
A(m,n),
B(2,-1),
C(-m,-n)
则点D的坐标是
。
基础练习
(-2,1)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E⊥AB,E为垂足,如果∠A=120°,那么∠BCE的度数是( )
A、80°
B、50°
C、40°
D、30°
基础练习
D
基础练习
5、
已知: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BE=DF
A
D
C
B
E
F
基础练习
5、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1=∠2
又∵AE=CF
∴△ABE≌△CDF(SAS)
∴BE=DF
A
D
C
B
E
F
1
2
问题变式,思维提升
如图,在□ABCD中,CE是∠BCD的角平分线交AD于点E,且DE=2,□ABCD的周长是14,则AE等于(
)
A、1
B、2
C、3
D、4
A
D
C
B
E
F
变式一
C
已知:如图,在□ABCD中,∠BCD的角平分线CE交AD于点E,
∠BAD的角平分线AF交BC于点F
求证:BF=DE
问题变式,思维提升
变式二
A
D
C
B
A
D
C
B
F
E
A
D
C
B
A
D
C
B
F
E
问题变式,思维提升
问题变式,思维提升
A
D
C
B
E
F
已知:如图,在□ABCD中,∠BCD的角平分线CE交AD于点E,
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F,请问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变式三
知识归纳
学会了…的知识
掌握了…的方法
体会了…的思想
在合作学习中…
回顾学习活动形成自主反思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毕达哥拉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3.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4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创设,问题驱动
第二环节:探求发现,形成新知
第三环节:问题变式,思维提升
第四环节:知识归纳,拓展应用
第一环节:情境创设,问题驱动
老师: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美好的一天就此开始了,你有没有发现阳关的投影是什么形状?
校园中有一位老朋友等着我们去发现!
目的:
通过身边熟悉的景象,使学生迅速进入创设情境,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各个要素:顶点,对边,对角,
对角线
第二环节:探求发现,形成新知
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要研究平行四边形,就要先确定研究方向,要从哪些方面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学生1: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要素入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
学生2:可以从第三章学习过的对称性入手研究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就从对称性,边,角这三个方面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的性质我们下节课在研究。
小组活动一
内容:分别分三个大组分别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边,角的性质,并加以说理证明
组1:展示并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组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是根据定义得到
组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说理根据证三角形全等得出。
组4: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根据三角形全等,也可以根据对边平行得到。鼓励不同的证明方法。
老师:总结:
探究方向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对称性
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对角线交点
边
位置关系:平行
数量关系:相等
角
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几何语言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
AB=CD,AD=BC,(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A=∠C,∠B=∠D(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A+∠B=180°……(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
目的:通过小组的合作,得到平行四边形边,角,及对称性。
效果:通过动手实践、探索、感知,学生进一步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基础过关练习
基础过关:
1、已知□ABCD的周长为32,AB=4,则BC=( )
A、4
B、12
C、24
D、28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C=200°,则∠B的度数是(
)。
A、100°
B、160°
C、80°
D、60°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D的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m,n),B(2,-1),
C(-m,-n)则点D的坐标是
。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E⊥AB,E为垂足,如果∠A=120°,那么∠BCE的度数是( )
A、80°
B、50°
C、40°
D、30°
5、已知: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BE=DF
目的:检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基本掌握,并在第5题加入演绎推理补充,检验几何语言的使用与掌握。
效果:学生在速度和正确率上都有优秀表现,为变式训练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问题变式,思维提升
变式1、如图,在□ABCD中,CE是∠BCD的角平分线交AD于点E,且DE=2,□ABCD的周长是14,则AE等于(
)
A、1
B、2
C、3
D、4
设计意图:综合考察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性质,并加入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CD为等腰三角形,从而解决问题。
变式2、
已知:如图,在□ABCD中,∠BCD的角平分线CE交AD于点E,
∠BAD的角平分线AF交BC于点F
求证:BF=DE
设计意图:在变式1的基础上加入两条角平分线,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利用等时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另,可以激发学生原则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结合,得出结论。应积极给与鼓励
变式3、
已知:如图,在□ABCD中,∠BCD的角平分线CE交AD于点E,
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F,请问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在变式1,2的基础上图形变换得到变式3,让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
第四环节:知识归纳,拓展应用
1.活动内容
师生相互交流、反思、总结。
(1)经历了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索,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
(2)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练表现,优秀方面有哪些?你看到同伴哪些优点?
(3)本节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上、方法上)
2.活动目的:
鼓励学生交流课堂实践、观察探索的经历、感受和收获;鼓励学生勇于进行自我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及总结能力。
3.活动效果:
学生踊跃谈感受和收获,本节学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四、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直观感知活动较多,由学生的心理及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龄特点决定,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及说理能力,因此从理性角度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点是非常需要的。
2.学生在变式训练环节中,要引导有条理的叙述及数学语言的表达。学生当堂学习评测练行四边形的性质(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基础过关:
1、已知□ABCD的周长为32,AB=4,则BC=( )
A、4
B、12
C、24
D、28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C=200°,则∠B的度数是(
)。
A、100°
B、160°
C、80°
D、60°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D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m,n),B(2,-1),
C(-m,-n)则点D的坐标是
。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E⊥AB,E为垂足,如果
∠A=120°,那么∠BCE的度数是( )
A、80°
B、50°
C、40°
D、30°
5、已知: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BE=DF
D
B
C《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改革教法,优化教法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了一些尝试。在教学中,采用了“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让定理的教学充分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既对定理的产生有探索过程,又对论证方法有发现过程,既教发现,又教证明。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想、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练为主体,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点拨,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各个性质定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定理是学生自己探讨发现的,因此,学生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后通过对比练习,再次熟悉,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提高层次,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3、在以后的几课时里,由学生讨论课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例、习题,或独立作业,教师适当点拨。在证明命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将各条性质进行对比和选择,或对一题进行多解,便于思维发散,不把思路局限在某一性质上的运用上。学生在不同题目的对比中,在一题不同解法的对比中,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一、《标准》要求下的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中心对称的性质,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完整过程,加深对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认识。
教学难点:
对学生证明思路和数学思想的启发,鼓励证明方法的多样性。
三.
课时分配:
本节主要探索并证明平行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以及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本节课共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研究前两条性质,第2课时主要研究后一条性质,并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这节课是第1课时。
四、课型安排:
这节课属于新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