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祖父 后园 我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祖父 后园 我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6 17:26:51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13
祖父·后园·我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萧红
13
祖父·后园·我
·本课题目和以往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
自读课文:课文中哪一句最能揭
示课题。
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围绕祖父、后园和我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些事情。
简单概括一下,试着写出小标题。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成了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成了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成了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后园
“我”不停地奔跑;
看图: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祖父和我们玩藏帽子游戏的?
你觉着作者在描写这件事的时候哪些细节写的有趣?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看图:
谁能描述一下祖父的笑。
笑盈盈
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出祖父的笑意。
萧红(1911-1942),黑龙江人,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因此萧红与祖父的关系非常好,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的不满,1930年她离家出走,后认识了不少进步文人,鲁迅对她赏识有加,之后,她参加宣传反满抗日活动。可惜,只活了31岁就英年早逝。其主要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呼兰河传》介绍:
《呼兰河传》是一部追忆家乡人物和生活画面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继续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
萧红的《祖父死去的日子》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
歌曲《童年》
、《伙伴》……
讲述自己最有趣、最深刻的一件事。13
祖父 后园 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关于“祖父、后园和我”的哪些内容。
2.结合作者幼年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描写的祖父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生活的场面,体会他们之间的亲密感情。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留意课文题目的特点,学习文章细腻的笔法,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过程与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本课写人叙事富有表现力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2.品味感悟作者描写的童年趣事所带来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感受祖孙深情,体会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重难点:
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重点让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和课文片断,领会其对表达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可以通过使用不同语气朗读来体会蕴含其中的感彩。同时让学生积累优美的状物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课后布置小练笔,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充分运用到实践中。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萧红和《呼兰河传》的材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回顾诵读,导入课文(一)我们学过著名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精美的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背诵给大家。(二)《火烧云》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现在,我们再来学习萧红的一篇文章《祖父·后园·我》。二、设疑促思,初读课文(一)齐读课题,找出课文标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由三个词构成,中间用两个间隔号连接。(二)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编者后加的,编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作者又会在文章里写些什么?请自读课文,哪一句最能揭示课题。三、身临其境,细读课文(一)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围绕祖父、后园和“我”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些事情。简单概括一下,试着写出小标题。1.第1自然段:概括祖父的特点——突出一个“笑”字。
2.第2-6自然段:祖父喜欢和孩子们玩藏帽子的游戏。3.第7-18自然段:后园是我和祖父的“乐园”。(讲了我在后园奔跑玩耍、摘黄瓜吃、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三件事。)4.第19-30自然段:“插花”事件。5.第31自然段:总结全文,表达祖孙情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二)这些事情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集体交流,重点品读下列内容:1.祖父和孩子们玩藏帽子游戏。在文中找出有趣的语句。2.祖父带“我”在后园里玩:“我”不停地奔跑;“我”找樱桃、找李子;“我”摘玫瑰花捉弄祖父。你觉着作者在描写这件事的时候哪些细节写的有趣?想不想知道给我们作者的童年留下美好记忆的后园是什么样子的?3.祖父的“笑”。教师小结:这些事情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欢乐,永远留在她美好的童年记忆中。四、深入课文,体会情感(一)请学生思考:作者的童年生活并没有五彩斑斓,也没有惊天动地,但对于作者来说,依然是美好的,为什么?适当补充萧红的资料。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但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地挣扎过来。他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在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萧红后在她的作品《呼兰河传》中以这段童年生活为线索,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描绘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北疆小城呼兰的风土画卷。课文就是从这部长篇小说中节选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和祖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二)再品读课文最后一段,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五、拓展阅读(一)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空间和阅读空间,可以做比较阅读和拓展式的阅读,提供相关资料。如:作者萧红的其他作品,萧红的《祖父死去的日子》,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罗大佑的歌曲《童年》及其相关的材料。六、回味趣事,学以致用我们都是从童年走过来的,有些经历和感觉始终让我们记忆犹新。学生讲述自己认为最有趣、最深刻的一件事,这些事都给自己留下了怎么的印记?有什么感受?对你现在有什么影响?
“疑是思之始”,将课文题目加以对比,在猜测中生疑,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作者笔法细腻,将一个个童年生活的场景写得具体而生动,老师将学生零碎的、不全面的回答归纳起来,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学生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相去甚远,适当补充资料,让此时的孩子通过阅读,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
正是因为作者幼年生活的不幸,所以慈爱的祖父和自由的后园,才成了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后园”让“我”和祖父在这里自由快乐地享受亲情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