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1
古诗二首
复
习
渭城曲
别董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古诗,知诗人。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王维
唐
读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评
写
《渭城曲》
渭城:秦时的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渭城曲》
唐代
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渭城曲》还叫《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王维
唐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早
上
点明时间
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朝
点明地点
渭
城
轻
尘,
浥
尘
埃
湿
润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旅店
请你再喝完一杯酒,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请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劝
君
故人西辞黄鹤楼
向西行走
西
再饮完
故人
更尽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王维
唐
从这首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唐
高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曛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曛
根据你的理解,这几幅图中哪一幅图作插图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一
二
三
四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曛
唐
高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曛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
如果你和董大是好朋友,当他不被赏识,被人排挤,要离开此地,与你分别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
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飞去。
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渭城曲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同和
不同之处1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渭”、“浥”、“君”、“曛”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从景入情,学习鉴赏送别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理解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通过学习唐诗,了解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难点分析:
诗词的用词高度凝练,教师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品词析句,在同学的交流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作者的相关资料,教师适时点拨,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强化朗读,以理解促朗读,以朗读促理解,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理解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领悟诗中所用的表达技巧。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作者相关资料、其他作者的送别诗。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一)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出示课件复习以前学过的送别诗。(二)出示课件导入:学习两首送别诗《渭城曲》、《别董大》。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三)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学古诗,知诗人。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一)解诗题,知作者1.从课题入手学习古诗。出示课件解题:《渭城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介绍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及他的诗作成就。
2.默读古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出示课件3.教师范读,出示朗读节奏课件。(二)抓字眼,明诗意1.
自学: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2.小组合作:在学习和交流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3.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渭城朝雨浥轻尘,出示课件。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朝)。浥:湿润(注意字型)。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出示课件客舍:旅店。柳色:柳象征离别。新:焕然一新。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师小结:这一句诗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出示课件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出示课件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三)多诵读,悟诗情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内容。1.从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渭城的柳色——?渭城的空气——?渭城的客舍——?渭城的朋友——?2.从诗中,你感受到什么?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清新明丽的自然风景图,后两句抒发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四)学古诗,知诗人1.诗人王维介绍: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王维的古诗。三、反复诵读,感情升华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朗诵诗歌。2.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渭城曲》,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2.“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的古诗《别董大》,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二、反复诵读,整体把握(一)抓字眼,明诗意1.出示课件自读古诗,把诗读通读顺。2.检查自读情况,教师范读。3.简评“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第一句写了什么?其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天、雁、雪)(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出示课件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4.出示课件说说这几幅图中,哪一幅图和诗里所描写的景象一致,并说说理由。同学们修改课文插图,理解诗意。5.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再读第1、2句,走进景中,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6.作者与好友的心情都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写下后面的诗句,是带着这样的悲情吗?7.出示课件: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这里指谁?董大。)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作者是怎样豪情满怀的鼓励友人的。为什么让董大“莫愁”。(二)学古诗,知诗人教师出示课件,进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介绍。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出示课件。你也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安慰一下董大吗?如果你是董大,听到朋友的劝勉会怎么想?(三)多诵读,悟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2.教师出示课件,总结诗歌的译文。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飞去。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3.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教师点拨朗读技巧,再请学生朗诵诗歌。三、比较学习,朗读提升1.分别读一读已经学习过的这两首送别诗,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出示课件(1)这两首诗前两句都写了分别时的景色,有什么不同?(2)这两首诗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这两首诗的整体风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小结: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但是《渭城曲》用一个清新明丽的景色表达朋友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浓浓情意,《别董大》却用反衬的手法,一扫愁苦低沉的景致,鲜明地释放出积极向上的重重豪情;一个清新深情,一个慷慨豪放。四、小练笔高适的这首《别董大》写得很感人,请大家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复习旧知,构建知识体系,为下面的学习搭建学习的桥梁。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独立阅读打下基础。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与人交流、获取所学知识的能力。精心品读,入境悟情。在阅读过程中,强化朗读,以理解促朗读,以朗读促理解。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体会作者送别时的内心世界。拓展训练,学生尝试诗词创作,进一步体会离别的心情。直接点题,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有利于根据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引领学生敢于对文本质疑,寻求更好的版面设计,这样不仅有利于诗词文字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来朗读古诗中劝慰的话,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古诗的内涵。通过对比,交流各自的发现,充分展示孩子个性化理解,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体会两首诗的异同,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借景抒情,但不能被景所控,渗透了写作的方法指导,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