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学生要阅读理解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奇珍异宝、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金碧辉煌”等词语。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教育方面:1、注重课前检测,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2、引导学生圈点勾画重点词语,标记阅读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落实“以读为本”,
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感悟能力,培养语感、积累语汇。发展方面:1、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2、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一篇的精读课文。内容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有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应该参观过中国的名胜古迹,所以他们应该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文章的意思,但是对于吉林省的小学生来说,多数没有见过真正的圆明园,对圆明园的了解应该不是很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看些圆明园的图片,以拉近同学们与所学课文的距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奇珍异宝、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金碧辉煌”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扬荣知耻的时代感。教学重点:学生很难体会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朗读训练、讲解等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情感。教学难点: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准备:1、用百度搜索有关圆明园毁灭的资料读一读。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2、用百度搜索《圆明园的毁灭》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3、用百度搜索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资料等,制作多媒体PPT课件《圆明园的毁灭》,包括全文配乐朗读、课文插图,精美圆明园图片,mv歌曲等几方面的内容。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范读,提供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读中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2、创设情境法: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3、合作探究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自主、重合作、重探究、重创新、重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多渠道搜集资料,认真感悟,铭心思考,在情境感悟中动笔书写不同风格的“振兴中华”四个大字,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国热情,引出课题。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节选第1时21分25秒——1时23分42秒)http://www./vod/85522.shtml#flv
( http: / / www. / vod / 85522.shtml#flv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3、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明园复原图片。学生欣赏圆明园毁灭前的风姿。【百度图片】圆明园复原图片(选择点击欣赏)http://image./i 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1505177390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4%B2%C3%F7%D4%B0%B8%B4%D4%AD&s=0
( http: / / image. / i 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1505177390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4%B2%C3%F7%D4%B0%B8%B4%D4%AD&s=0 )
4.同学们,看到这富丽堂皇、精美绝伦的人间奇迹,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付之一炬,同学们有何感想?5.读了课题之后,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毁灭”自由质疑)(预设问题:)“毁灭”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介绍圆明园又怎样毁灭的?6.带着问题欣赏朗读。【百度视频】:《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朗读http://www./u27/v_NTY4NzAzNDU.html
( http: / / www. / u27 / v_NTY4NzAzNDU.html )7.听完课文朗读,同学们有什么感悟呢?【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圆明园昔日的风姿和富丽堂皇的美景,初步感受圆明园的魅力,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毁灭”自主质疑,这么美丽的建筑为什么会毁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着急之态,激起其探究知识的欲望。】(二)、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自学情况。1.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收获或疑难。2.小组长汇报预习情况,主要提出疑难问题。3.抽查:(1)播放生字卡,读生字词。【百度搜索】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第3、4图)http://wenku./view/78cc73d53186bceb19e8bb08.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78cc73d53186bceb19e8bb08.html )(2)读课文
(主要抽查中下学生)【设计意图: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学习平台,使其觉得自己的“习得”是依靠自己的学习、思考、钻研、探索而获取的,让他们逐步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以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如还不能解决,可以问旁边的同学或问老师。2.
讨论交流:作者围绕圆明园写了几处美景?这样的人间仙境被一把罪恶的大火付之一炬,同学们心中有何感想?3.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师领读课件中的文字:【百度图片】:(第22图)http://wenku./view/00bf95ffc8d376eeaeaa3189.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00bf95ffc8d376eeaeaa3189.html )【设计意图:对学生提出的大大小小问题及时进行梳理,选出能涉及全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以扩大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四)、生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整节课所学内容的再现,有利于落实巩固知识。】(五)、作业设计。1.搜集并整理有关圆明园图片资料。
2.搜集有关圆明园历史的文章读给家长听。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同时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2、学生欣赏图片。【百度搜索】(第16—25图片)http://wenku./view/78cc73d53186bceb19e8bb08.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78cc73d53186bceb19e8bb08.html )这就是圆明园复原后的图片,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被他们化为灰烬了。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二)、感悟昔日辉煌辉煌灿烂的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感受一下这“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1、学习第二自然段。师:谁愿意把这一段读一读?请其它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由哪几部分组成?【百度搜索】(第11—12图片)http://wenku./view/59da15a1284ac850ad024218.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59da15a1284ac850ad024218.html )(课件展示图片: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师:另外还有许多小园,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课件演示:众星拱月、
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体会圆明园布局的巧妙。)【百度搜索】(第20图片)http://wenku./view/59da15a1284ac850ad024218.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59da15a1284ac850ad024218.html )2、学习第三自然段。师:规模这么宏大布局这么巧妙的圆明园里面有些什么景观呢?(1)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2)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生汇报读师板书有……也有……、有……也有……、……(3)你能感受到圆明园中的景观有什么特点吗?(多)如果用“有……还有……”写出来那要用多少个“有”字?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要多少天?(4)你们想去看看吗?【百度搜索】(第9—19图片)http://wenku./view/40f199886529647d272852f9.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40f199886529647d272852f9.html )(5)漫步在这样的园内有怎样的感受?(“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和作者由衷地赞叹。)师:所我们由忠赞叹: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百度搜索】(第12图)师深情朗读图片上的文字。http://wenku./view/00bf95ffc8d376eeaeaa3189.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00bf95ffc8d376eeaeaa3189.html )(6)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自己的祖国拥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建筑而感到怎样?(用赞叹、自豪、骄傲的语气,集体读下面图片上的内容)【百度搜索】(第13图)http://wenku./view/00bf95ffc8d376eeaeaa3189.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00bf95ffc8d376eeaeaa3189.html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总分总的写法)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作“奇珍异宝”。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百度搜索】(第22—29图)http://wenku./view/40f199886529647d272852f9.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40f199886529647d272852f9.html )小结:如此之多奇珍异宝,怎能不说(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也是……损失。
三、体会“毁灭”之痛
师:然而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再也看不到了。1.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一点儿也不留下。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残暴行为,想怎样破坏就怎样破坏。【百度搜索】(第23—24图)课外延伸。http://wenku./view/00bf95ffc8d376eeaeaa3189.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00bf95ffc8d376eeaeaa3189.html )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一片灰烬。)2、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师:同学们,我们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让我们再一次亲眼目睹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百度视频】(84分30秒—89分50秒)http://www./u71/v_MzE1NjM3MjQ.html
( http: / / www. / u71 / v_MzE1NjM3MjQ.html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感受怎样?(仇恨、愤怒。)请同学们带着仇恨、愤怒的情感去读吧!(读文章最后一句)师:(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3)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设计意图: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力使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四、无尽的余音(话感受)师: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只是老师不明白,既然文章是写“毁灭”,为何前面花那么大的篇幅写圆明园的辉煌?生1:我觉得越是写圆明园的辉煌,就越是让人感到它的毁灭时令人痛心的。生2:我认为这样对比更能揭露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我们对他们的恨。师:同学们,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望着眼前的残石与荒草,你想说点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百度图片】(“残垣断壁”图)选择点击查看http://image./i 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D4%B2%C3%F7%D4%B0%B2%D0%D4%AB%B6%CF%B1%DA&s=0
( http: / / image. / i 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D4%B2%C3%F7%D4%B0%B2%D0%D4%AB%B6%CF%B1%DA&s=0 )让学生念出自己的所写。师:说得真好。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课件出示:“残垣断壁”上写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面对这残缺的石块,这荒芜的杂草,喊出我们的心声。(齐读三遍)【百度搜索】(第39图)http://wenku./view/40f199886529647d272852f9.html
( http: / / wenku. / view / 40f199886529647d272852f9.html )播放郑少秋的《火烧圆明园》歌曲,同时宣布下课【百度视频】歌曲
《火烧圆明园》http://v./show/7fmdG4PpWZf6eIc.html
( http: / / v. / show / 7fmdG4PpWZf6eIc.html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白作者把毁灭与辉煌放在一起的意图,再次揭露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恨。最后,播放郑少秋演唱的《火烧圆明园》,让学生在激昂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课外拓展1、小练笔:写一篇《火烧圆明园》读后感,抒发自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恨,表达自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2、把自己课堂所学知识、所懂道理讲给家长听。【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外练笔,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再通过课外拓展中设计的给家长讲故事,更将课内所学与课外应用有机结合,让学生的“知行合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板书设计:
圆
布局:众星拱月明
辉煌
建筑:风格各异
园
(爱)
文物:珍贵异常的
毁 对比
反衬 灭
毁灭 凡是
统统
(恨)
破坏
销毁五、教学反思:1、创设一个学生愉悦的语文课堂情境。
圆明园的毁灭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遥远而陌生。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集“声、光、影、像”于一体的优势,以“读”为主轴,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新课开始,我用一段电影开头,让学生用感官去了解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产生心灵的震撼。这样直观的开课带给学生的记忆会更深刻,也达到了“课伊始,情亦生”的境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难忘的阅读情境。在学生面前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楼等景点图,把学生带入了美不胜收、引人入胜的仙境,给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把学生的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后,他们面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读出了赞美、自豪之情,面对圆明园的毁灭,读出了痛惜、仇恨之意。2、多媒体,促进知识内化的重要介质。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生活体验不充分,看问题不全面。在教学中,往往可能会遇到重、难点不易突破等问题。多媒体就为阅读教学提供更为详实的图文资料。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的协调,直观感受,促进理解,加深记忆,有效地促进知识内化。本课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媒体使我们的课堂情境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六、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吉林省
学校:
梅河口市水道学校
姓名:孙培有职称:
小教高级
邮编:
135023
电话:13278454789通讯地址:吉林省梅河口市水道学校1988年毕业于吉林省通化地区海龙师范,二十几个春秋,一直奋斗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可谓是“勤于教海弄潮泛舟,乐于杏坛培花育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严谨治学、兢兢业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曾获得吉林省教具制作二等奖,现为红本网作家会员。成绩的取得,与自己的辛勤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百度”一起走过的每个日子息息相关,在“百度”,一道难题、一篇美文、一首好歌……她无所不能,“百度”是我生活和工作中最亲密的挚友。“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春”,我会永远与百度相伴,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学者型、专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