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9我的战友邱少云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9我的战友邱少云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6 17:34:06

文档简介

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文本人物。
2.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为邱少云写碑文,将学生情感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格。
重难点:
学生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人物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了解题意(一)教师导入: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英雄儿女杨根思、黄继光、罗盛教一个个感人的身影,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那战火纷飞的战场,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二)出示课题,交流查阅邱少云的资料,介绍邱少云的生平。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1931年出生在四川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10月接受了夺取“391”高地的任务,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纹丝不动,直至牺牲,年仅二十一。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三)有感情地读课题,理解邱少云和作者的“战友”关系。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一)初读要求:1.自由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疑难的地方在文中作记号,全班交流。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教师检查学生初学情况。(三)自学生字新词,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意思。(四)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提示:1.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讲述。2.讲述语言要清楚简练。故事内容提示:课文叙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我军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敌人的燃烧弹燃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趴在火堆里纹丝不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一)再读课文,思考: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位怎样的战士?边读边想,课文的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交流预设:·邱少云是一个多么坚强的战士。邱少云是一个自觉遵守纪律的战士。·影响深刻的地方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及时给予鼓励。(二)归纳汇报情况,总结出中心词:“纹丝不动”。第二课时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新课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细读课文,感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一)多角度品词析句,领悟情感。1.默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纹丝不动”?邱少云为什么“纹丝不动”,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想。交流预设:·交流相关语段,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从原因的角度体会纹丝不动。“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从表现的角度体会纹丝不动。“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从后果的角度体会纹丝不动。“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从结果的角度体会纹丝不动。2.总结邱少云是一个怎么样的战士?(坚强的、伟大的……)(二)重点语句品析,领悟情感。认真读课文,想想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怎样,“我”当时的心情怎样?把最能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感受。1.学习第7自然段:我的心为什么会绷得紧紧的?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归纳总结: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灼烧,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是我们的痛苦。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决定了战斗的成败。2.学习第8自然段:三个“为了”说明什么?此时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归纳总结:这三个“为了”所体现的革命军人意识(大局意识、决胜意识、牺牲意识)铸就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壮举,其志其情是多么可歌可泣呀!3.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时间长,表现邱少云坚强的意志;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时间短,表现战士们为邱少云报仇的决心。这样的对比,能使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
4.引导学生体会邱少云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预设:邱少云是一个具有自觉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的人。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一)齐读第九自然段,此时此刻战士们想什么?做什么?汇总后介绍当时情况:战斗结束了,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来记住这一天、这一位可敬的小战士。(二)教师导语: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伟大的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三)拓展当时的情景,总结: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更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介绍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援助朝鲜人民的自卫战争,了解故事背景。引领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反复读题,为营造特定的课堂气氛进行充分的铺垫,情绪的调动,这是一堂好课的基础。教师充分放手,以读为本,以读促理解,学生在反复地读书实践中实现与文本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只有从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感悟,读出自己的声音,才能感受邱少云的英雄形象,才能解读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成功的课堂教学追求“主线简明,细节饱满”。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核心内容进行研读,可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语文教学承担着为学生生命奠基的重任,故而应让学生在潜心涵咏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使其心灵受到震撼,人格得到提升。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语文素养即是人的素养。语文课应该特别重视让学生受到形象的感染、情境的感染和心灵的熏陶。结尾阶段的处理营造了情感高潮,激情燃烧到底!(共18张PPT)
19
我的战友邱少云



1931年出生在四川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10月接受了夺取“391”高地的任务,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纹丝不动,直至牺牲,年仅二十一。
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1.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讲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小组交流,解决自读课文过程中有困难的地方。
2.同学们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位怎样的战士?
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默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纹丝不动”?邱少云为什么“纹丝不动”,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想。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
从原因的角度体会“纹丝不动”。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从表现的角度体会“纹丝不动”。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从后果的角度体会“纹丝不动”。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儿,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
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
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
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从结果的角度体会“纹丝不动”。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怎样?“我”当时的心情怎样?请你把最能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体会“才”字的不同意思
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2.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时间长)
(时间短)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1952年10月12日
担架队奔赴前线
发起攻击
激战上甘岭
签定停战协定
归国前告别阵亡战友
周总理到烈士陵园献花圈